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来源:刀刀网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简述“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及文献材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形成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国家的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难点:东汉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东汉宅院画像砖”“东汉宁城图”“东汉渔猎收获画像砖” 导语:汉王朝缔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辉煌,久享盛誉,提及汉朝,跃入脑海的是高祖刘邦的开国之功,武帝刘彻的大一统王朝,对于东汉历史,却比较陌生,这几幅图片战死的就是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板书)(幻灯片1) 【讲授新课】

一、 东汉的建立(板书)(幻灯片2.3.4.5.6.7.8.9。10.11.12) (一)新莽篡汉(幻灯片2.3.)

教师讲述王莽篡汉以及王莽改制的的史事 多媒体出示材料: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

——《宋书·礼志序》

问:从王莽改制的失败中,同学们认为在改革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改革要符合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民生。 (二)东汉建立

教师讲解王莽改制失败后的社会状况及刘秀建立东汉的史事。(幻灯片4.) 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两汉朝代更替时间轴。(多媒体展示)(幻灯片5.) (三)“光武中兴”(板书) 创设情境:

探究一: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天下太平是中心所向。假如你是光武帝刘秀,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社会状况?你又会借鉴哪些前人的经验? 多媒体展示:(幻灯片6.7)

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问:那么汉光武帝推行“柔道之术”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呢?阅读下列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幻灯片8) 材料一: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材料二: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材料三: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材料四: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材料五:东汉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生: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人民人民负担,减轻刑罚;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

师:讲述“强项令”董宣的故事 衬托光武帝刘秀的英明。 探究二: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幻灯片9.10.11.12) 多媒体出示:1.东汉人口统计表。

2.《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学生得出结论: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教师过渡:汉光武帝其后的明帝、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名章之治”。但是在汉章帝后期,东汉王朝走向衰落,因何原因东汉历经三代便由盛转衰?

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板书)(幻灯片13.14.15.16.17.18) (1)多媒体展示:(幻灯片13)

1.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格。(幻灯片14) 2.图片排序(幻灯片15.16)

展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社会状况。

学生读“相关事实”了解外戚梁冀和汉质帝的故事,加深对本目的理解。(幻灯片17)

(2)多媒体展示:(幻灯片18)

材料一 东汉后期灾荒连年,广大农民无衣无食,汉桓帝建和元年,“二月,荆、扬二州,人多饿死”。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 材料二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建。”

问题: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

生: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教师过渡:由于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时局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最终爆发了“黄巾”。 三、 黄巾(板书)(幻灯片19.20.21.22.23) 小组探究:(幻灯片19)

结合课本65页“黄巾”子目内容与66页知识拓展,回答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问题一、黄巾的背景?(政治、天灾)

问题二、黄巾的时间、领导人、特点、结果?

问题三、黄巾被,是否说明东汉王朝转危为安呢,黄巾对东汉政局的影响? 生答师明确:

1. 政治:东汉外戚宦官专政导致朝政,时局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天灾: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无法忍受黑暗统治,出现反抗情绪。(幻灯片20)

2.时间:184年 领导人:张角

特点:创立太平道,有组织、有准备 结果:失败 (幻灯片21)

3.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幻灯片22)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主要内容(幻灯片23)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东汉王朝的兴衰,领略了汉光武帝的“光武中兴”,也为三代而衰的东汉王朝扼腕叹息。

由此见得,国家政权的安定是社会繁荣兴盛的重要条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以史为鉴,关注现实,为祖国的安定繁荣做出不懈的努力。 【达标练习】

(题略)见多媒体。(幻灯片24.25.26.27)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活动。 2. 熟记本课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东汉的建立 1. 东汉的建立 2. 王莽篡汉

3. “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三、黄巾 时间:184年 领导人:张角

特点:创立太平道,有组织、有准备 结果: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文物图片导入,拉近了历史与学生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情境。

2. 图文材料较为丰富,与教学内容相互配合,使教学内容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增加了知识的深度。

不足之处:七年级学生对史料解读还不够深刻,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史料的选择与数量适当、适量。

再教设计:精选史料,巧妙设问,增设更多小组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