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ner’s ready.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听、说、认读单词beef,chicken,noodles, vegetable,soup,
2)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歌曲、歌谣、游戏、对话、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想吃的食物。
2)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来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学会怎样根据小组同学的爱好来制订菜单。
2)对中、西方早餐有初步的认识。
3)帮助学生树立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观念。
教学重点
五个表示食物的单词beef,chicken,noodles,vegetables,soup.以及用I’d like some…表达想吃的食物
教学难点
Noodles,vegetables的发音,以及能在语境中真确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me….
教具、学具
PPT,食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Ⅰ. Warming-up (1minute)
1. Greetings.
2. Let’s sing a song:《what would you like》
设计意图:问候式的开课,能使学生感觉亲切;歌曲可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为下一步学生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做铺垫。
Ⅱ. Presentation
1. Presentation of new words
(1)教师设置去餐厅吃饭的情境,通过游戏复习原来学过的食物单词,然后教师扮演餐厅服务员展示重点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引导学生用:I’d like some ….来回答。
(2)T:We have no food left.But don’t worry . 展示beef图片,领读单词,板书单词,由学生书空。强调ee的读音。
(3)出示多媒体鸡叫声音,学生猜出是鸡肉,出示chicken,领读单词,指生读。
(3)以相同的方式出示noodles,vegetables,soup.针对chicken,noodles,vegetables比较难读的单词拍单词等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T:I’m so tired,Who wants to be a little teacher?让学生领读,进一步巩固新单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习得语言。利用实物教学,更直观地呈现新知。
2.Games:Bomb game (1)将vegetables设成,领读单词,当有学生读到时,其他学生一起说:bomb
(2)what’s missing.
多媒体展示beef,chicken,noodles,vegetables,soup,T:Close your eyes.点击多媒体抽走其中一张图片,让学生举手回答少了那一图片。
设计意图:巩固新词,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work in pairs.
Ask your partner what he/she would like for breakfast.
A: What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some…
Feedback: I’d like some… He’d/she’d like some…
设计意图:两人小组调查想吃什么,既操练了新句型,又为稍后的小组做调查做语言上的铺垫。
Ⅲ.practice
Let’s play. 游戏规则:同学们迅速传递手中的盒子,同时与老师边拍手边说:what would you like ,直到听到老师说:stop就停下, 停到的同学必须说:I’d like some……
让学生小组练习新句型。
3、设置餐厅情景,出示餐厅招聘服务员的海报,教师带上厨师帽和围裙,
T:Can I help you?
S:Yes.
T:What would you like?
S:I’d like some…
T:Here you are.
S:Thank you.
请一学生上台扮演服务员,请两三学生扮演顾客,练习句型。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表演,操练新知。
Ⅳ. Extension
多媒体展示浪费粮食图片,教育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
Ⅴ. Homework
调查身边的同学和家人喜欢吃什么,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语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好玩、好动、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爱表现。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基本的课堂用语,教师的指令已经基本掌握,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能听懂、读准英语单词和句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对于相对较难的单词可能难免产生困惑,所以我设计了一些有效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努力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情境。
效果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孩子们学的也很开心。欠缺的是少了拓展的内容,如果在拓展部分设计一个小练习,在课堂上就能巩固更好得巩固所学知识。
2、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火候,课堂语言不流利。
3、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还不够。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地上下来,而且学生也比较的配合。这些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但是我觉得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过的操练和说的机会,让他们学好英语,说好英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仍需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英语学习的最佳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是PEP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Part A . Let’s learn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食物类的单词以及相关句型,让学生们把所学单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同时,单词,短语和句型连接加强与巩固,与生活息息相关,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三年级上学期他们已经学习过I‘d like some …的句型和与食物有关的单词,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的基础之上,再次学习有关食物的单词和句型,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食物的话题与生活联系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单词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习单词beef,chicken,noodles, vegetable,soup,并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评测练习
( ) 1.What_____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vegetables, please.
A. are B. do C. would
( )2. Id like some _______.
A. rice and beef B. rice and beefs C. rice and beef
( )3.Mum,I’m hungry. Whats ______ dinner?
A. for B. on C. with
( ) 4.I’d like some ________.
A. soup and breads B. soup and bread C. soups and bread
( ) 5. 在餐桌上,招待客人随便吃。应该说:
_______ A. You are welcome. B. Here you are. C. Help yourself.
( )6、妈妈打算为你做可口的晚餐,可是她不知道你想吃什么, 她应该这样问你:_______
A、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B、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C、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课后反思
课前:一开始设计课和试上时,我有很多的疑惑,比如说:句型呈现的位置?听读录音的遍数?输出环节叫几组比较合适?服务员点餐时的用语设置等等,这些都成了我的大难题,但在不断地研磨中,我发现这些问题会在每一次上课中自然而然得到答案。
课中:上课时我发现,虽然我的导入和呈现环节层层递进,从易到难,但会把课堂进
度拖得比较慢,虽然说可口的食物图片比较吸引学生注意,但同时也会分散学生注意。这就需要我将教学内容和图片有效结合,并节奏紧凑些。单词操练时,发现学情不同,学生的反馈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多操练比较生疏的词汇。输出环节,一开始我的点餐模式设计和说明比较模糊,但几次输出效果不太好后,我把繁琐介绍语言进行精炼浓缩,更加突出中心意思,并亲身示范,最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课后:课后我针对自己的课堂感受和学生的反馈,将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小修改。并且在学生读课文时,发现我在对于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呈现与操练时,连读的强调不够突出,导致学生连读不到位。但总的情况来说,学生还是掌握得不错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也达成。
课标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单元的话题是 “Dinner’s ready”. 饮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时围绕晚餐要吃什么而展开的问答句,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用语。学生表达英语的愿望会比较强烈,对课堂的活动会更有积极参与的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地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舞台,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探究学习,让课堂因为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展现而呈现出生动精彩的一面。因此,我会把精力放在情景的设计上,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乐学英语、掌握英语、会用英语,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英语课堂,从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