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
教材分析:
本章我们主要从定量方面研究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间的数量关系主要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和锐角的三角比来表述。因此锐角的三角比是本章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基础,同时锐角的三角比的概念是三角函数概念的准备。经过第24章《相似三角形》的学习,本节课可以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都不变,从而明确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定义,经历锐角的三角比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探究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都不变;
2、掌握锐角的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并能正确的描述和表示; 3、能根据正切、余切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认识正切和余切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不变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边、角与角的关系? 2、学习单预习部分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探究:
(1)当∠A取确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定值?
(2)当锐角∠A的度数发生变化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否也发生变
1
化?
2、概念形成
如图,在Rt△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 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tanAA的对边BCa
A的邻边ACb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
cotAA的邻边ACb
A的对边BCaC
A
B
3、巩固新知
例题1、在Rt△ABC中,∠C=90°,AC=3,BC=2,求tanA、cotA、tanB和
cotB的值.
练习:学习单课堂练习部分 4、概念引申
B
C
A
根据定义,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A的正切和余切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如果∠B是∠A的余角,那么它们的正切、余切值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提高
练习:学习单拓展练习部分(第4、5题机动) 四、课堂小结
(1)锐角A的正切和余切的定义;
2
(2)求锐角A的正切和余切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P34 习题25.1(1)
附: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学习单
25.1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学习单 一、课前预习
1.在Rt△ABC中,∠C=90°,用式子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边、角与角的关系:
2.在Rt△ABC中,∠C=90°,∠A=45° (1)若BC=2,则AC= ,
C
A
B
BC ; ACBC ; (2)若AC=3,则BC= ,AC3.在Rt△ABC中,∠C=90°,∠A=30°
BC ; ACBC ; (2)若AC=3,则BC= ,AC(1)若BC=2,则AC= ,4.由第2、第3题你有什么发现?
二、课堂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C=90°,AC=7,BC=5,则tanB ,cotA
C
7
A
5
B
3
2.如图,在Rt△PQR中,∠R=90°,PQ=13,PR=12,则cotP ,cotQ
三、拓展练习
1.若为锐角,且tan13
Q
P
12
R
2,则cot= 32.在Rt△ABC中,∠C=90°,若各边长都增加一倍,则锐角B的正切值………( )
(A)都增加一倍 (B) 都减少一半 (C)没有变化 (D) 不能确定
3.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点D在AC上,AD=5,过点D作DE⊥AB,求tanADE的值.
C
B
D
E
A
4.已知,在Rt△ABC中,∠C=90°,如果tanA5,AC=6,那么BC= 12C
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DAC(A)tanA (B)tanA
CDBCBDBD(C)tanA (D)tanA A
ADCD四、课外练习
4
D
B
如图,在RtABC中,∠C=90°,点D在BC上,DA=DB,tanADC求tanABC 的值.
C D A 4,3B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