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

来源:刀刀网
使用班级:美15,美16,美17,美18,音1632

„„„„„„„„„„„„„„„„„„„„„„„„„„„„„„„„„„„„„„„„„„„„„„„„„„„„„„„„„„„„„„„„ 密 封 线 内 请 不 要 作 答 „„„„„„„„„„„„„„„„„„„„„„„„„„„„„„„„„„„„„„„„„„„„„„„„„„„„„ „„„„„„„„„„„ 班 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系别____________ 太 谷 县 职 业 中 学 校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 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4、有学者说:“尽管各家的措施有的看似残暴,有的看似温和,他们都可以为了自己苦苦追寻的理想而殉道。孔子追求了一辈子仍不被采用;吴起、商鞅,先后殉道;墨子为了天下的普通百姓而奔走呼号等。”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诸子百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是百家争鸣的精神动力 B.诸子百家的苦苦追求使得百家学说有了鲜明的特点 C.诸子百家追求的目的在于期望自己的学说被当权者采纳 D.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当时都未被采纳过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强调( ) A.礼仪和社会责任 B.“德治”和“民贵君轻” C.“仁”和“仁政” D.“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第 1 页 共 8 页

使用班级:美15,美16,美17,美18,音1632

6、“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文字出自(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8、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9、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0、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11、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12、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 1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句话(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第 2 页 共 8 页

使用班级:美15,美16,美17,美18,音1632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4、儒家学派产生后,儒学通过不断吸收其它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两宋时期理学的形成主要是当时儒学向( )学习的结果。 A、法家、道家 B、道家、阴阳五行家 C、佛教、道教 D、佛教禅宗

15、继孔子和孟子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颢 B.程颐 C.陆九渊 D.朱熹

16、明清时期,儒学受到猛烈冲击。有一个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个人是(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17、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唐甄这种政治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相似:(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魏源

18、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 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不谋而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19、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大背景是( )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社会大变革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井田制的瓦解 20、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

D.朱熹教人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21、智者为什么能够有偿传授,是因为有提高文化素质特别是能言善辩素质的市场需求,而市场能够存在又是因为 ( )

第 3 页 共 8 页

使用班级:美15,美16,美17,美18,音1632

A.雅典海岸线曲折,商业发达 B.雅典人热衷于文化创造和艺术创作 C.雅典奴隶制繁荣 D.雅典公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22、以下中国古代成就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授时历》 ②《黄帝内经》 ③《九章算术》 ④《齐民要术》 A.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23、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难缠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24、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 ①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 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 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26、汉字开始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具备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对汉末社会危机的反省 B.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C.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D.国家统一,王朝鼎盛 27、有一位政协委员曾建议,全国用十年的时间逐步恢复繁体字,引起社会的广泛议论。假如你对此持反对意见,最主要的理由是( )

A.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繁体字 B.汉字由繁到简史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简体字已经得到海外文化的全部认可 D.简体字更具有艺术魅力

第 4 页 共 8 页

使用班级:美15,美16,美17,美18,音1632

28、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

而后者的诗作则充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这主要是因为( ) A.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 B.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

C.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D.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

29、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30、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这主要是因为( )

A.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 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把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对应位置。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17 27 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第 5 页 共 8 页

使用班级:美15,美16,美17,美18,音1632

二、材料题,共四题,共40分。

3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材料三 清代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

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 (1)据材料一、二,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二者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范畴?(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4分)

(3)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从他身上我们能体会到怎样的理学精神?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4分)

第 6 页 共 8 页

使用班级:美15,美16,美17,美18,音1632

32、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而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 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8分)

(2)出现当时不同思想主张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来回答(3分)

(3)上面的主张被当时统治者采纳,原因是什么?(4分)

第 7 页 共 8 页

使用班级:美15,美16,美17,美18,音1632

33、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时,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考察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1)列举宋元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2分)

(2)这一时期科技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4、学习历史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以史为鉴,请针对儒家或法家观点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叙述。结合观点并进行叙述。(5分)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