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对我国教育传播学的回顾和展望
在我国,教育传播学从引进到建立仅有20多年的历史,它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科学。教育即是传播,教育传播学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为解决在教育变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优化的教学必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我们振兴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工作。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收集
1.研究对象。国内10年来公开发表的,标题包含“教育传播学”字样的文献,文章类型和研究方法不限。
2.检索方法。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策略:检索词为“教育传播学”;检索项为“篇名”;时间跨度设为1998年1月—2007年12月。
3.纳入标准。由以上检索策略检索到的非重复文献。
(二)分析方法
分别对有关教育传播学的文献进行分析。分析文章的发表年代、发表刊物、作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文献用Excel2003和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元分析)。RevMan是由Cochrane协作组织研制的专门用于Meta分析的软件,可到Cochrane协作网协下载。
二、结果与分析
本文对2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一)文献情况
1.论文发表年代。1997年1月到2007年12月,这10年来,总体上看,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教育传播学的文章呈上升趋势。2006年发文量显著性上升,跳跃性突升,2007年稍稍回落;说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关教育传播学论文也逐年增加,教育传播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详见表1)
2.论文发表刊物。国家刊物可分为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一般核心刊物要求较高,所载文章质量好。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前有关教育传播学的论文发表的层次并不高,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的只有45℅,而大部分发表在一般期刊上。(见表2)
1.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从这我们所考察的这十年来看,从1998先是呈现上升趋势,后来不再上升,2002年发表的文章是2003年开始上升,后面的时间又有回落,研究的人很少,直到2006年到2007出现了一个研究的高潮。这期间,我国的电教工作者发表了大量教育传播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一些重要的教育传播学教材。
2.从图1可以看出,这十年间,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发展很不稳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这一时期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热点是围绕着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定位问题展开的,人们热衷于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和研究,而无暇顾及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便没有大的进展。由于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的引入及我国学者对建构主义研究的关注以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无暇去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从而导致我国的教育传播学出现了研究的缺失。
3.教育传播学理论研究相对重视,但缺乏深入性、系统性。图2是从1998年到2007年底,发表教育传播学文章内容分类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20篇教育传播学论文中有9篇关于教育传播基本理论研究,占总篇数的45%。这说明,教育传播的基本理论研究相对于其他研究颇为重要,且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发展前期正常的现象。但是,若从论文的作者看,深入、系统地研究教育传播的似乎微乎其微,南国农先生和李运林教授主编了《教育传播学》并进行修订,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基础。其他的作者则侧重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传播的理论、实践问题,但是缺乏研究的持久、深入和系统性,未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使我国的教育传播研究多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4.研究作者所属机构集中在高等学校。图3是教育传播学文章作者所属单位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传播学研究论文的作者85%来自高等院校,只有5%是中小学教师。这说明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对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及实践应用相对重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去验证,并且鲜活的教学实践也孕育着新的传播模式和理论。高校的研究者需要走向教学实践,而一线教师也需要通过研究教育传播的理论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讨论与小结
(一)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10年来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后发现,我国教育传播学越来越受关注,表现为研究数量增多,发表文章增加,这些成果揭示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状况,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反思和讨论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提高研究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1.教育传播学理论研究相对重视,但缺乏深入性、系统性。(见图2)。2.研究作者所属机构集中在高等学校,而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未对教育传播的研究足够重视。3.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从发表的文献类型看,理论探讨类文章较多,占45℅,教学实践类较少。从发表的刊物级别看,一般刊物居占54%,国家核心刊物仅占45%,说明论文总体发表层次较低,总体质量有待提高。
(二)应当关注我国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过程中的传播现象和规律,探讨其传播效果,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门科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理解掌握好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明确教育传播学的地位与作用,对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教育水平,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鹂,吴廷俊.教育传播学新探[J].现代传播,2003,(1) :46~49 .
[2] 李运林.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0~12.
[3] 张小红.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给中国电化教育带来了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2004,(5):9~13.
[4] 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