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6・ Chinese Journa1 of Information on TCM Sep.2007 Vo1.14 No.9 心身医学治疗心系病证探讨 白邈,杜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关键词:心身医学;心系病证 中图分类号:R259。414;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07)09—0086—02 心病辨治加以探讨。 1病理 随着现代医学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总称。健康的基本 标准包括3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对社会必须有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被称为 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强的适应能力。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心身同治,以求满意疗 效。 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粥样斑块多分布在血管分支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由Deutsch于 的开口处,且常偏于血管的一侧,呈新月形。足以引起管腔狭窄 或闭塞病理变化,进而影响心肌血供,心肌缺血与冠脉供血通 1922年提出,而“心身疾病”概念的提出则应归功于Hal1iday, 特别是Alexander的大力提倡。美国精神性疾病诊断治疗手册 (DSM)1952年版(DSM—I)设有“心身疾病”一类;1968年版 过神经、体液调节,保持动态平衡。焦虑、情绪过激等均可引 起交感神经兴奋,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造成冠状动脉痉挛,血 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闭塞和心肌缺血坏死 。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素问・痹论》日:“心痹者,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金匮要略》也有“胸痹心 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等 临床症状病理分析及遣方用药的论述。《圣济总录・胸痹门》 所述“胸痛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膺两乳问刺痛,甚则引背胛”, 即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古今医家指出其病位在心,但与肝有极 为密切的关系。患者气质的阳刚和阴柔属性不同,导致肝的疏 泄不及和太过。素体阳刚,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太过的阳亢阴 (DSM—II)更名为“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并将其 定义为“由情绪因素引起的单一器官系统的躯体症状”。分类 则按累及器官。如高血压为“心理生理性心血管系统反应”; 1980年版(DSM—III)及1987年版(DSM—IIIR)均用“影响身体状 况的心理因素”分类。诊断标准为:①有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 症状,二者有时间相关性;②躯体有器质性变化或明确的病理 性过程(如呕吐);③不符合躯体疾病及神经症的诊断。此定义 较为完整。 心系疾病具有心身疾病的心理生理性特点,笔者现仅就冠 故实脾又是杜绝生痰之源的关键。故王肯堂认为:“治痰固宜 补脾,以复健运之常,使痰自化。”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脾 健则气充,又可防止气滞、血瘀的形成。故扶正应以扶脾胃为先, 脾胃健则五脏六腑得养,肺气充,卫气固则正气充,功能正常。 土厚木荣能使肝体柔顺,如此气血冲和,生制有序,则肺金亦必 得速愈。 2.3哮喘常兼夹脾胃症状 哮喘日久,肺气虚馁且失所主,必盗母气补救。而肺失宣肃, 气机郁逆,无不影响中气之升降。中虚失运,精微不化,乏于升 降,则势必会出现脾胃运纳失常之象,如痰多、纳差、乏力、脘 腹作胀等。哮喘的发生与脾胃密切相关,治疗时必应顾及脾胃。 《景岳全书》日:“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 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实乃治病养生之要旨也。 而且,在哮喘发作期治疗中,常使用西药抗生素之类的药物,极 易损伤脾胃,故肺病尤须顾及脾胃。 另外,调理脾胃可以兼治哮喘易并发的鼻鼽、鼻窒、喉痹、 反复外感等相关疾病,较全面祛除引起哮喘发作的诱因。 3结语 哮喘缓解期以脏腑亏虚为主,病位在肺、脾、肾,其病机根 2.2补脾益胃利于哮喘康复 《寓意草》云:“理脾则百病不生,不理脾则诸疾续起。” 《慎斋遗书》日:“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 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 生,亦从土而归。”结合临床所见,哮喘在治疗过程中,如脾胃伤 及不甚,治疗哮喘相对容易见效;如胃气已衰,脾胃受损,则治 疗颇难收效。脾胃病变与他病同存,一般当先治脾胃,因脾胃功 能恢复是疾病治愈的先决条件,反之则不易治愈。哮喘久治不 愈,如果从调理脾胃着手,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久病哮喘,脾 胃易于受损。脾主运,胃主纳。胃纳反常,则纳减,不能食;脾 运反常,则病食后作胀,或虽食而水谷不归正化,而为滞为湿、 为痰为饮,身体消瘦;生化乏源,则金乏土养,痰饮不去。故必 使中州健运,清气上升,首归于肺,使有源之水难以枯竭。而脾 胃健运有常,非但化精微升清阳,更能运水湿降浊气,水湿不聚 中州,痰浊无由而生,源清气洁,肺复治节之能,宣清吐纳自如, 则哮喘自愈。且脾胃健则肺金得养,金旺木制,可使肝用条达, 源尤在脾胃。根据“缓则治其本”、“上下焦病治其中”的原则, 治以补脾益胃、培补中气为大法。使中焦脾胃得运,脾健以使 内伏痰瘀之夙根渐化,扶助正气,以防止哮喘的复发,并从根本 上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6—12-09,编辑:梅智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9月第14卷第9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87・ 虚的肝旺证候,可称之为刚证;素体阴柔,七情过极,则出现疏 4讨论 泄不及,肝郁气滞,血瘀湿困的肝郁证候,可称之为柔证。临床 首先要引入“应激”(stress)这个名词,它是个体“察觉”, 上,心身疾病病机主要为肝疏泄太过与不及引起机体刚柔不能 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 。积极的 相济,表现为气血阴阳的失调。病机演化为 隋志刺激,首先伤 应激为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 肝,刚者及心,柔及脾肺,终必及肾”,即情志刺激,首先伤肝, 调整。消极的应激是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分的情绪唤起(激 波及心、脾、肺,日久及肾。初期多为肝脾同病,肝心同病,肝 动)或低落(抑郁) 。如某一中年女性患者,患高血压,冠心病 肺同病;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肝脾肾的阳虚;末期阴竭、阳亡、 伴频发房性早搏,笔者初到病房问诊时,其态度十分烦躁,不愿 阴阳离绝而终。正如沈金鳌《杂病源流犀浊・心病源流》指出: 配合治疗,白天常要求多次测量血压,夜间要服安定片以镇静, “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 联合应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笔者坚持按患者要求测 2诊断 血压,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通过交流、开导,与其建立起较好 冠心病临床分为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 的医患信任关系,向其解释过激情绪加重病情的原由,患者情 性心肌病、猝死5型。典型发作是突现胸骨上中段后压榨性闷 绪逐渐开朗;又建议其夜间停用镇静药物,以防诱发心律失常。 胀性疼痛,可波及心前区,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胸闷症状减轻,血压控制也较满意,夜眠安 小指,伴濒死感疼痛,持续1~5 rnin,服用甘油后可缓解; 病情好转。 心电图示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可有ST段压低及T波低平或倒 心理诊疗还可包括心理问卷、心理生理学检查、心理一神 置等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性改变,R波幅度降低。此外,冠心病的 经一内分泌一免疫学检查、心理负荷实验检查等。应用何种方法, 发生常与情绪过激有关,表现在心理上则为焦虑、对将发生“灾 主要受医疗条件和患者个体差异的制约。中医心身疾病的治疗 难”的恐惧、易激惹性、个性等;I临床症状表现为多汗、 历来强调“先治其心,而后医其身”,即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心悸、胸痛、少气、眩晕、失眠等 。 找出患者躯体不适症状背后的影响心理的负性因素并加以消 3治疗 除,同时积极配合中药汤剂治疗。 3.1现代医学 嵇叔夜曾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 治疗原则为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与减轻心肌耗氧。 二难,声色不断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人 3.1.1 发作期 ①立即休息,静卧。②药物可选甘油 要“调适阴阳,清心寡欲”、“冲和则百病不生” 。在现今竞 0.3~0.6 mg舌下含服、二异山梨醇5~10 mg舌下含服, 争激烈的时代,要做到上述境界,显然不是易事。我们可以借鉴 以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其阻力,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心腔内压、 古人的养生原则,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训练患者的自控能 心排血量,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耗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力,纠正其过分注意躯体症状及由此产生的心身一身心障碍恶 3.1.2 缓解期 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减轻精神压力。药物 性循环,从而实现药物无法替代的疗效。中医心身医学有较强 可选B阻滞剂与酯合用,但剂量应偏小,以防体位性低血 的理论基础,通过医学家们的实践、整理、发展,心身同治必将 压;停用B阻滞剂应逐渐减量,避免诱发心肌梗死。也可合用 愈发显示其巨大的优势作用。 钙离子阻滞剂以抑制心肌收缩,扩张冠脉解除其痉挛,改善心 参考文献: 内膜下心肌血供,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心肌微循环。 [1]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伽.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2中医 2002.1048—1052.1287. 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阻滞血 [2]G G LLOYD.戴维斯内科学[伽.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87—1095. 脉,不通则痛。辨证治疗可分为以下4种。①气滞心胸型:除 [3]巫君玉.瓣杏医谈[岫.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9--232. 见以上症状外,常见弦脉,“如按琴弦”与中医所指肝关系密 [4]郭维琴.郭维琴临证精华[伽.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6—108. 切0 ,弦脉的出现常与血管神经紧张有关,为血管拘挛收缩所 [5]李心天.医学心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8—48. 致,治以疏调气机、和血舒脉,柴胡疏肝散加味主之。②痰浊壅 [6]Alexander H,Glassman AH,Shapiro PE.Depression and the course 塞型:治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③心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 Psychiatry,1998,155:4—11. 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主之 。④ [7]姚乃礼,赵志付.中医内科心身疾病研究[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 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社,1995.101. 主之。此外,各型还可佐以针灸治疗。 (收稿日期:2006-12-29,编辑:梅智胜) 德国每年有200万人次看中医 费很高。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愿意自掏腰包去看中医。近年 来,中医逐渐获得官方承认,德国国家医疗保险部门已开始尝 德国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德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 试将中医治疗纳入医疗保险,从2006年10月以来,头痛、腰椎 次接受中医治疗。在德国,1次针灸治疗费用是25 ̄80欧元, 疼痛和关节疼痛3种常见疼痛性疾病的针灸治疗,已被纳入医 而针灸治疗是按疗程计算,1个疗程是10次,可见看中医的花 疗保险。 (本刊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