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乡市水稻种植面积下降原因及发展对策

新乡市水稻种植面积下降原因及发展对策

来源:刀刀网
新乡市水稻种植面积 下降原因及发展对策 河南省农业厅产业与法规处主办 新乡市农牧局种植业科1.从统计数据看,自2006年开 始,新乡市水稻面积、产量呈逐年 下降趋势。2006年全市水稻种植面 积4.73万hm 、总产量3.37亿kg。 到2014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下降 到3.26万hm (含长垣县),总产 量降到2.24亿kg(表1)。面积、 总产分别下降31.2%和33.5%。 王向前 一、新乡市水稻生产情况 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实生产中, 新乡市的稻谷由于质量好,实际市 (一)面积与产量 通过统计年报数据、农业生产 数据、水稻良种补贴数据、原阳县 统计数据予以比较,可以全面了解 近年来新乡市水稻面积与产量变化, 其中2006年是全市水稻面积、产量 逐年下降的拐点。 场价始终高于国家最低保护价,从 2008年开始由2.24元/kg提高到 2014年3.3元/kg,上涨了47%。 2014年原阳县新丰2号品种的稻谷 市场收购价为3.4元/kg左右,豫 粳6号等其他品种3.3元/ 左右, 8 9 O l 2 3洲  4\靴 ] 黄金晴品种的市场收购价更是高达 5元/kg。稻农种植水稻的收益也是 表1 2006--2014年新乡市水稻面积变化情况 呈波动式升高的趋势,农业部门连 ■ 猫 3■ ¨ 续多年的调查资料表明,新乡市水 稻生产每667 m2效益由2008年的 492元,提高到2014年的940元, 提高了91%(表2),这个增幅高 于稻谷最低保护价和实际市场价的 M 4 4 9 3¨" J 3 增幅。但近几年由于用工费用暴涨, 每667 rI12效益绝对值低于最高的 2010年(992元)。据调查,2014 年水稻每667 m2物质费用为442元、 用工费用420元,每667 m2产量 2 9 2 够 5 8 O 舛 O546 、每667 m 产值1 802元,每 % 667 m2效益940元,高于玉米195元。 2.从农业部门生产数据看,表 现出类似趋势,但下降幅度比统计 数据更大一些(表1)。自2006年 以来全市水稻面积、总产分别下降 50.5%和37.8%。 3.从水稻良种补贴面积看,也 呈下降趋势。自2009年开始实施 水稻良种补贴,全市水稻良种 补贴面积为2.05万hm ,低于“统 计数据”和“农业数据”。到2014 年,全市水稻补贴面积下降到2.65 万hm ,自2009年以来水稻实种面 积下降21.6%(表1)。这个数据应 当说最接近生产实际,因为水稻良 种补贴是按农户实种面积补贴的, 每667 m 补贴15元,而玉米良种 补贴是每667 m 补贴10元。 4.从原阳县水稻种植面积(统 计数据含平原新区)看,也表现出 与全市类似的下降趋势。2006年原 阳县水稻种植面积2.82万hm ,总 产1.885亿kg;2014年下降到2.05 万hm ,总产量1.415亿kg(表1), 河南农业201"/年第1期(上) 表2 2008--2014年新乡市稻谷、玉米价格与生产效益情况 水稻 玉米 1●●J J J塘 0 2 2 2 最1氐保护fir/(元 唱)市场价/(元/kg)效益,(元/667m )市场价/(元他)效益,(元/667m ) 们啪础 研 7 O 8 8 7 7 5 涵2000年之前标准工2O元/个自2011年起。标准工3o,,L/个。 面积、总产比2006年分别下降 27.2%和24.9%,降幅低于全市,说 明原阳县作为水稻主产区在稳定全 市水稻生产上仍然起着主要作用。 (二)价格与效益 国家从2008年开始对水稻实行 最低保护价,逐年提高收购价, 粳稻从2008年1.64元/kg提高到 2014年3.1元/kg。上涨了89%。 这对提升稻谷市场价、稳定水稻生 二、水稻种植面积下降原因 (一)引黄灌溉条件恶化 2000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 减轻了新乡市黄河防汛压力,但对 引黄灌溉带来了困难。受小浪底调 水调沙的影响,目前黄河主河槽南 移且下切达3 rn,引水口和穿堤闸 门相对被抬高,过去黄河水500个 流量即可顺利引水,现在即使达到 5 000流量也引水困难。尤其是在调 一 水调沙的6—7月,正是稻区急需用 水之际,黄河水流量小,引水量小, 不能满足水稻生产需要。市水利局 李天福科长介绍说,小浪底水库建 成以来,新乡市引黄灌溉问题逐年 突出,制约水稻发展的关键是引水 口与渠系不配套,引水困难。平原 示范区祝楼乡卞庄村委会岳主任 说:“以前河水方便,全村种稻, 现在黄河不放水,多数(农户)改 种玉米了。”祝楼乡老农技员皇甫 利甫说:“(祝楼乡)多的时候, 万亩耕地全是水稻,现在由于 掌握,容易受病虫害危害、水肥不 及时而减产。所以水稻每667 m 效 益绝对值虽然高于玉米150 ̄200元, 但对农民没有大的吸引力。同时, 水稻生产效益在农民收入的占比中 是不断下降的,2008年每667 m2水 稻的效益大约占农民年收入的10% 左右,2010年占到15%,2014年仅 占8%,与20世纪80年代稻区农户 率先实现万元户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多数农民认为种一季水稻的收入还 不如打半个多月工,种玉米比种水 稻少收入200元,打1-2d工就撵平 产。市农机局农机推广站高级工程 师董纯梅介绍,由于插秧机较少, 熟练操作技术人员少,全市水稻机 插秧技术推广进展不快,目前机插 水平仍然较低。 三、恢复及稳定水稻生产的 对策建议 (一)科学布局水稻发展水利 规划 获嘉县、原阳县、封丘县、平 原示范区4个水稻主产县(区), 应针对目前出现的新情况,重新研 究、调整水利规划,尤其在“十三五” 没水,也就剩四五个村种,其他村 种的都很少了。”封丘县曹岗乡邵 寨村以前种66.7 h1n2水稻,现在只 有13.3 h 了,村支书邵永义也介 绍主要是用不上黄河水,农民改种 了玉米。丰源种子有限公司经理、 农民水稻育种家王桂凤说:“群众 不愿种水稻,关键是用不上黄河水, 井水浇灌成本太高,而且没有黄河 水‘肥’。由于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产量高、品质优,如果能用上水, 群众还是愿意种水稻的。”获嘉县 亢村镇亢南村赵世忠是个有种地经 验的老农,他说用黄河水种稻最重 要的一水是插秧用水,只要能用河 水插上秧,后边用井水灌溉还能接 受,因为插秧用水量大并且过于集 中,都去抽井水,一是机井不够用, 二是集中用水时地下水抽不上来。 如果插秧也用不成河水,群众就不 得不改种玉米或大豆了。河南师范 大学水稻育种家姬生栋教授说,原 来的稻区改种旱作物后,可能导致 新的次生盐碱化问题,时间长了, 对种任何作物都不利。 此外,引水用水机制也存在诸 多问题。目前原阳县、封丘县每年 均拿出200万元作为引黄补贴,极 大地降低了群众用水成本。原阳县 稻区农民每年每667 m2交25元水 费即可,比过去减少了3O元。但最 突出的问题是引水放水不及时,急 需之时用不成,不用之时水来了; 上游不缴费农户的拦水先用,下游 缴费农户后用水或用不上水,久而 久之,恶性循环,引水、用水产生 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大了引黄难度。 (二)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低 种植水稻与种植玉米相比,种 子、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比玉米 多,生产成本高;育秧、插秧、喷 药、收获等人工成本明显高于玉米; 水稻种植管理技术也没有玉米容易 了。因此,有外出务工条件的农民, 多数都将水稻改种为玉米了。 土地流转虽能缓解水稻种植比 较效益低的难题,但土地流转费用 的连年上涨,也成为制约水稻规模 化发展的一个因素。目前稻区土地流 转费用普遍涨到1 200元/667 以 上,原阳县太平镇原生农民专业合 作社理事长赵俊海2013年流转土地 133.33hm2、流转费1 300元/667m2, 2014年涨到1 400元/667 m2,2014 年秋收后又涨到1 560元/667 , 无奈今年退包了66.7 h1n2,不敢扩 大流转规模。 (三)种水稻费工费事 水稻生产包括整地、育秧、插 秧、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 干燥等,历时6个多月。整个生产 过程需用工10个以上,而玉米生产 过程仅需4~5个工。特别是育苗、 插秧、收割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 就插秧来说,雇入插秧以前每天几 十元,后涨到百元以上,2014年每 个工涨到180 ̄200元。即是这样, 由于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种植大户、 合作社种植面积较大,急需用工找 不到人,出现了插秧“用工荒”。 封丘县曹岗乡副乡长杨军介绍,曹 岗乡以前最多时有666.7 h 水稻, 现在只有26.7 hrn2,农民外出打工 越来越多,农忙时出钱雇工也找不 到人。 与此同时,水稻生产机械化水 平较低。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研 究员王书玉认为,新乡市水稻种植 大多是移栽,机械插秧面积小,影 响了水稻生产发展。目前水稻种植 主要是育苗人工插秧,一台插秧机 成本在10万元以上,农机补贴不足 20%,机械插秧面积占20%、机收 率不足40%。在获嘉县亢村镇亢南 村抛秧技术受到农民青睐,但这种 技术毕竟不是精耕细作,不利于高 水利规划中,要结合平原引黄蓄水 工程建设、灌区改造,明确划定大 中型引黄灌区中的“水稻灌区”, 优化和提升稻区引黄灌溉功能,确 保稻田灌溉以黄河水灌溉为主,为 保持新乡市“原阳大米”质量奠定 基础。 (二)努力改善引黄条件 1.引黄灌溉部门要加快武嘉、 人民胜利渠、祥符朱、大功、韩董 庄、堤南、新庄等7个大中型引黄 灌区引水闸口重新设计和配套建设, 降低闸门,确保能够J顷利引水。 2.加快平原引黄蓄水工程建设, 把平原引黄蓄水工程建设、景观蓄 水湖建设与水稻灌区工程建设结合 起来,既能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 又能为水稻生产顺利灌溉提供便利。 3.市、县两级加大对引黄水费 补贴,可以把目前水费“稻区多交、 旱作区少交”的办法,改为“旱作 区少交,稻区不交”(因为水稻生 产更有保护环境的公益性功能), 以调动农民种稻积极性。同时推广 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新技术,有效 降低灌溉成本。 (三)优化引水、用水、管水 机制 引黄灌溉部门要协助稻区4县 (区),建立标准化的引水机制; 稻区4县(区),要积极探索引黄 用水、管水机制,建立县一乡一村 (合作组织)一户(专业管护人员) 用水管护体系,与引黄灌溉部门有 机对接,确保发挥好引黄工程作用。 (四)引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大力支持品种选育、品种引进 和配套技术研究推广。一是支持新 乡市农科院、丰源种子有限公司和 驻新高校等依据科研优势,不断选 育出适合新乡市种植的高产优质、 节水、抗病水稻品种。二是推进农 (下转第9页) 河南农业2017年第1期(上) (四)加大投入,项目带动 1.整合资金。我们充分发 挥市直有关部门的作用,整合各 类项目资金,集中奖励扶持农 业电子商务发展。市扶贫办提 出了“三个一”支持贫困村发 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即: 拿出100万元项目资金,对率先 建成的100个贫困村进行以奖代 补,为贫困村培训电子商务人才 1 000人;翕出1亿元贴息贷款,支 持贫困村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农办拿出1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示 范村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市供销社 拿出98万元支持“E+网”建设; 市农业局拿出20万元对义马市、湖 滨区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进行奖{}h 市商务局拿出10万元办公经费,对 入驻电子商务创业园的企业给予水 电、网费等补贴;市人社局从全市 创业担保贷款中,拿出2 000万元 贴息贷款,对符合的农业电子 商务创业人员给予贷款支持。 2.项目带动。2015年,三门峡 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 息化综合示范基地;2015年7月, 卢氏县被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全 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县;卢氏县、灵宝市、陕州区启动 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市供销 社启动了“E+网”平台电子商务项 目。截至目前,陕州区、义马市、 湖滨区、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5个 县(市、区)的所有行政村,实现 信息进村入户及农业电子商务建设 全覆盖。陕州区寺古洼村、灵宝市 杨家村、渑池县柳庄村等14个村加 入腾讯“为村”计划。 (上接第5页) (五)倒逼生产,助农增收 (三)信息设施需加强 1.倒逼标准化。农业电子商务 农村电脑拥有量较低,偏远地 的发展,对特色农产品质量、规格 区网络设施不通,智能手机使用率  等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 和微信开通率偏低。(四)配套服务比较薄弱 少电商经营主体开始与农户签订合 产品分拣、包装、仓储、营销、 作协议,建立利益联接机制,指导 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 物流配送等体系,特别是鲜活农产 品的配套体系均不健全;部分乡镇 质,用“卖得好”倒逼“种得好”。  2.提升品牌化。农业电子商务 和绝大多数村还没有物流配送网点, 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优质农产品的 物流成本较高。(五)电商运营有待提高 销售。目前,三门峡市网上交易的 全市农业电商数量已经不少, 农产品主要有苹果、核桃、香菇、 但多数还停留在一台电脑、一根网 大枣、蜂蜜、虢州青茶、陕州糟蛋、  小米、杜仲等300多个品种,销售 线、一个鼠标、一个账户的层面, 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 运营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三、下步打算 31个省市。线上电商品牌山果演义、 (一)在电商人才培育上下功夫 老醋男、韩老农等地方品牌知名度 整合培训资源,分层次、分类 稳步提升。 别、多途径、多形式组织培训;出 3.助农增收。农业电子商务的 台优惠,吸引高素质电商人才 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农产品流通、 到三门峡市创业发展。 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多数电 (二)在打造主体平台上下功夫 商主体在网上建立起特色馆,把三 持续抓好新型经营主体电子商 门峡市的名特优农产品全部囊括其 务建设;积极引进知名平台,对接 中,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交易,有 服务平台,打造本土平台。 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在典型示范带动匕下功夫 二、存在问题 培育电子商务先进典型,开展 (一)思想认识依然不足 示范性电子商务创建认定活动,搞 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领 好示范带动。 导对农业电子商务和信息进村入户 (四)在配套服务体系上>- ̄2A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还没有真 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支持 正“触网”,仍然存在着看不见、 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建设仓储、冷链、 看不懂、学不会、跟不上的状况。 分级包装、智能配货等设施设备。 (二)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五)在农业转型升级匕下功夫 农业电子商务专业性强,需要 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作好 专业人做专业事,懂技术、会营销、 特色文章,打造好“一村一品”,用 熟悉市场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三门峡 标准化、精准化改造提升传统生产 市还比较缺乏。 模式,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科教—体化,加大国内外新品种的引 进和推广工作,筛选出综合陛状优良 的品种,全覆盖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 产技术,提升稻米品质和产量。 (五)提升水稻生产初械化冰平 加快水稻插秧、收获机械的引 进和技术推广,加大水稻机械补贴 资金补贴额度,增强水稻机械装备 能力,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培育、扶持各种水稻种植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发展,鼓励专业大户开 展跨区作业,普及机插秧、机收技术, 降低劳动强度。 (六)做大做强“原阳大米” 品牌 继续以打造“中国第一米”品 牌为主线,加强品牌建设。制订优 惠,招商引资,培育组建“原 阳大米产业集团”,加强加工企业 的整合,取缔无照经营的小作坊式 大米加工企业。 考虑建立“新乡・原阳大米产 业博览园”与黄河滩区综合开发、 休闲农业开发结合起来,把稻区作 为一个“大景观”来建设,集水稻 科学研究、品种博览、种植生产、 大米加工、科学普及、餐饮游园、 休闲观光等为一体,提升水稻的产 业内涵。 协调4个水稻主产县(区)建 立共用“原阳大米”品牌的机制, 联合做好“原阳大米”品牌资源的 开发、利用、保护,加强宣传推介, 不断提高产品认知度,提升市场影 响力。加强市场监管,以大米加工 企业、市场为重点,全力打击以次 充优、用外地稻谷加工成“原阳大米” 等行为,使“原阳大米”的品牌持 续保持高端的姿态,走向国内外大 市场。 河南农业2017年第1期(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