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我国钢铁产业环境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我国钢铁产业环境分析

来源:刀刀网


摘 要

自波特提出五力竞争模型概念以来,各国学者都在寻找其衡量标准。 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的原材料产业,被称为工业的“骨骼”。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钢铁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先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钢铁产业的环境进行分析,对照发达国家钢铁产业,得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所处的环境,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导致我国钢铁产业环境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主要是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分析、替代品代替能力分析、行业内竞争能力分析,近年来我国进口的铁矿石价格的快速上涨使我国钢铁产业环境处于被动局面,要想改变我国钢铁产业环境现状,把我国的钢铁产业变成世界强国,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付出很多的汗水。本文在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具体环境,对中国钢铁产业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其影响力的大小作出了必要的分析。同时也对我国钢铁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钢铁产业,波特五力,钢铁产业转型,钢铁产业重组

I

ABSTRACT

Since Potter put forward the five forces model of competition since the concept,

the scholars of all countries are studying its measure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method.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the basic raw materials industry, industry is known as \"skeletal\".A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industry,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to accelerate industrialized forerunner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environment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ntrol of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y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e steel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environment, and further analyze the cause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including how to control the iron ore trade this resource product \"pricing\industry concentration, overcapacity, the problem such as industrial structure.In recent years, the soaring iron ore prices make our country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a very passive situation, thereby also exposed our country domestic long-term problem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tatusquo, become world steely power true dream, our country still has a lot of work to do.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decessor's foundation, based on the Potter model study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environment,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a specific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overal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ake our country can truly become the industrial powerhouse, in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he ranks.

Key word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Potter force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restructuring of the steel industry

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II

1 绪论 .............................................................................................................................................. 1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 1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1.2.1研究的意义 ............................................................................................................... 1 1.2.2研究的目的 ............................................................................................................... 2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2

2 我国钢铁产业环境现状 ......................................................................................................... 4

2.1钢铁产业的认识 ................................................................................................................... 4

2.1.1 钢铁产业的定义 ................................................... 4 2.1.2 原材料及主要产品 ................................................. 4 2.2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 ........................................................................................................... 5

2.2.1产能现状分析 ........................................................................................................... 5 2.2.2产业集中度现状分析 ............................................................................................... 5 2.2.3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 6 2.3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趋势 ....................................................................................................... 8

2.3.1集团化生产 ............................................................................................................... 8 2.3.2优化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 8

3 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我国钢铁产业环境分析 .......................................................... 10

3.1关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 10

3.1.1 波特五力概述 ........................................................................................................ 10 3.1.2波特五力结构模型 ................................................................................................. 11 3.1.3波特五力的作用 ..................................................................................................... 12 3.2 我国钢铁产业环境分析 .................................................................................................... 12

3.2.1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12 3.2.2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14 3.2.3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分析 .................................................................................... 15

III

3.2.4 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 17 3.2.5 行业内竞争能力分析 ............................................................................................ 18 3.3本章小结 ............................................................................................................................. 20

4 我国钢铁产业未来的应对措施 .......................................................................................... 21

4.1我国钢铁产业转型 ............................................................................................................. 21 4.2我国钢铁行业的重组分析 ................................................................................................. 22 4.3走多元化生产道路 ............................................................................................................. 26

4.3.1多元化定义 ............................................................................................................. 26 4.3.2 钢铁企业的多元化实践 ........................................................................................ 26

5 结论 ............................................................................................................................................ 27 参考文献 .......................................................................................................................................... 29 致 谢 .............................................................................................................................................. 31

IV

1 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被称为工业的\"骨骼\也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钢铁产业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钢铁产业上游连着煤炭、铁矿石等重要资源,下游连着机械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重要行业,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对于我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就我国钢铁产业的产业结构而言,我国钢铁产业开始由轻化工业向重化工业发展;就经济增长方式而言,钢铁产业由粗放型向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从生产量及技术水平看,钢铁产业虽然产量不断增长,但技术水平还偏低,也开始由低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发展。

钢铁产业是支持与推动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建筑、军工业等各行各业产业革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实力水平的标志。近年来我国钢铁生产和消费不断呈上升趋势,到2007成为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2007年的铁矿石贸易量是2.75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消费量的57%。因此我国变成了铁矿石消费大国。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从迟贷危机开始以来,“金融危机”波及到各个国家,现在各国经济正处于回升阶段。我国钢铁产业在这段时间也经历了很大的波折,我国钢铁产业的前景也令人担忧,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钢铁产业缺乏对上下游产业的话语权,同时西方国家对我国产的钢铁产品的压制,我国钢铁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等。

本文在上述的背景下,运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来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的环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意义

在国内对钢铁产业的环境分析研究不是很多而且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较少,以前仅仅是从某个角度或几个角度来研究我国的钢铁产业,如从企业角度或从产业角度分析研究.本文在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理论精粹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

1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竞争力的视角,对我国钢铁产业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消费结构上,我国处于中低档消费水平,而一些附加值高的关键钢材品种依然是通过大量进口。从产业发展上来说,产业集中度偏低,产量前五位的企业,产量占不到总产量的30%,远低于其它发达国家。我们知道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是对产业环境分析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本文试图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来研究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的环境,虽然是肤浅的研究,但是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能对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产品质量有所提高,能丰富我国钢铁产业的环境理论分析体系。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我国又有很多钢铁企业高度依赖于大量进口铁矿石。本来我国铁矿石储量很少,而且品质不高,为了达到减少我国钢铁产业生产的成本,给未来时期保留足够多的钢铁产品原材料,在可预测的未来,在铁矿石价格合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进口铁矿石,是非常必要的。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分析并研究如何改善我国钢铁产业的产业环境,研究如何控制铁矿石的定价权,改变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打造具有世界力水平的强大钢铁产业强国,对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当前还是未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2研究的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环境的基本情况,运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对我国钢铁产业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特别是原材料价格的变动、钢铁产品价格变动对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从而对我国的钢铁产业的战略方针的做出一些粗浅建议。本文通过利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来分析研究我过钢铁产业环境分析,具体对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几个方面做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对我国钢铁产业的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利用国家的相关和博体五力竞争模型结合。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我国钢铁产业环境现状,着重分析了影响我国钢铁产业环境的几个重要因素。

1、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研究的方法:

(1)由于研究钢铁产业的特殊性,多数资料就得上网进行搜索有关我国和发达国家有关钢铁的质料。比如,钢铁产业网、百度、知网等等。

2

(2)对一些理论和钢铁生产的知识就到图书馆借阅有关的质资料,认真理解有

关的理论知识和资料给我的数据,同时认真分析资料给我的数据。

(3)由于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都和导师还差很多,因此多多和导师进行交流

以便对本文把握度更好。

2、研究的思路大致分为以下三步:

(1)查阅有关资料得到有关数据,利用有关的数据对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进行

一些简单的分析。这些数据来源于对进十几年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分析,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是为下一步具体的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进行具体的分析,但进行分析之前的对波特五力竞

争模型进行理论的分析,对波特五力的结构模型进行深入的认识。

(3)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的环境后,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的具

体发展形势,也就说五种力量的影响对我国的钢铁产业的影响程度。并对这五种力量的影响作出简单的分析。

3

2 我国钢铁产业环境现状

2.1钢铁产业的认识

2.1.1 钢铁产业的定义

钢铁产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产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产业之一。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产业范围中。

2.1.2 原材料及主要产品

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石、石灰石、耐火黏土、白云石、菱铁矿等矿物的原矿及其成品矿,人造块矿,铁合金,洗煤、焦炭、煤气及煤化工产品,耐火材料制品,炭素制品等。

钢铁产品是以铁元素(Fe)为基础组成成分的金属产品的统称,日常形态包括铁、粗钢、钢材、铁合金等。由于铁合金在钢铁产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用做炼钢时的脱氧剂和合金添加剂,在管理和统计上通常将铁合金归入钢铁生产主要原材料而非钢铁产品。此外,钢丝、钢丝绳、钢绞线、铁丝、铁钉等钢丝及其制品属于钢铁产品的再加工产品,不属于金属基础产品。所以在统计上,钢铁产品仅包括生铁、粗钢、钢材三大类产品。

铁是钢铁产品的“初级产品”,经过进一步冶炼就可得到钢,二者主要根据铁基产品中含碳量多少来区别。铁经冶炼直接得到的产品为粗钢(固体状态称钢坯或钢锭),粗钢通过铸、轧、锻、挤等方法处理加工后成为钢材。

钢材是钢铁产业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主要形式。由于钢材产品品种、规格复杂多样,为了适应统计、生产、营销、库存等多方面管理的需要,国际上通常将钢材分为长材(也称“型材”)、扁平材(也称“板带材”或“钢板”)、钢管(也称“管材”)和其它等四大类

4

2.2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

2.2.1产能现状分析

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加大。2010年中国粗钢产能达7.5亿吨,2011年计划新增产能4000万吨左右,总产能将接近8亿吨。而炼钢产能利用率预计降至75%以下,以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我国钢铁产业的产量在逐步的上升,但消耗又在不断的下降。这样必然导致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增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钢铁产业结构上的失衡,从钢铁企业的数量看,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 ,2010年7月底,达到规模以上粗钢和生铁生产企业分别有511家和639家,钢材、铁合金、铁矿石企业分别有3214家、1377家、1428家。从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看,中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超过20%。2008年,粗钢产量达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消费量为4.5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以上数据充分表明我刚的钢铁产品主要以粗钢为主,而粗钢在这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年增长率过高,虽然我国是钢铁消耗的大国,但对于一些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我国还得靠进口,这样一来,对于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不够我国国内的消耗,但粗钢的消耗远远小于我国对粗钢的生产量,这样就造成了粗钢过量,库存压力大。

从上表以及上面的数据可知,我国的钢铁企业的钢铁产品都主要是以粗钢为主,而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较少。那么可想而知,对于其他钢铁企业来说,生产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的可能性更小。还有我国的钢铁企业数量很多,各种钢铁产品的生产企业达到上万家,这么多的小企业,很多都是以生产粗钢或生产中低档附加值的钢铁产品。自然也就造成了我国钢铁粗钢的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了。

2.2.2产业集中度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高,而且处于下降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型企业内部积累和外部扩张缓慢,资金积累发展速度低于钢铁产业发展速度。重点强调的是,一时市场利益的诱惑着许多大型钢铁企业,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然而这些大型企业却脱离了钢铁产品的生产,将大量的资金用于不可靠的多元化生产,主要是非相关的多元化生产。然而国际上大型的钢铁企业却专注于钢铁的生产研究,而我国的钢铁企业大多有过“脱主业化”生产的历史或现状,例如,其中一个大型钢铁企业“首钢”就热衷于生产“造芯”等高科技新兴业务活动,

5

在“脱主业化”生产的历程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很多是失败的结果。二是市场进入要求低,企业在短时间内进入过度。由于国内在2000-2007年处于工业化生产的中期阶段,由于钢铁产业的产出见效快,有明显的市场利益,在这个时期钢铁产业的进入没有,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新进入者进入钢铁产业。而且,这一轮的钢铁产业扩张中,新进入者的主体基本上是民营经济。三是本地的产业结构变化受到钢铁工业的重要影响,对工业化比较明显的绩效,当地往往从利益出发,会积扩大钢铁生产能力或极新上钢铁项目,这在无形中也保护了小规模企业。我国加快钢铁工业的发展在大部分省份都有体现,共有17个省、区、市把钢铁产业作为自己的重要经济增长产业,导致我国的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头衔,可是产业集中度却是较为落后的水平。虽然说全国钢铁产品的生产总量是世界第一,但是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的产量不到50%。以下是我国钢铁企业产量和世界发达国家钢铁产量的一些对比情况:“我国现有生产钢铁企业290家,其中只有34家企业年产钢超过10万吨,其中7家年产超过300万吨的钢铁企业,总产量占国内钢铁总产量不到50%。而韩国浦项1家钢铁厂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65%,日本五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75%,,在法国,尤西诺钢铁公司几乎囊括了法国的钢铁生产。可见,我国钢铁生产企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差距。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偏低,一定程度上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2.2.3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是资源的一种重要配置方式。从全球范围来看,钢铁产业的布局具体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与资源产地接近的布局,被称为资源依靠型;二是靠近运输港口特别是大型海港的产业布局,可称为近海港口型;三是与产品消费市场接近的布局,可称为邻近市场型。但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到现在,其布局形势和世界钢铁产业的布局形势不大相符,而我国钢铁产业主要是以点多、面广、集中度低是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特点,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制约因素。国内很多省份都盲目的投资上马钢铁产业项目,很多省份还把钢铁产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可以这样理解,很多省份根本没有资源,要生产就得靠进口或从很远的地方运铁矿石,这样无型当中就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但我们早期钢铁工业布局表现一般是在靠近铁矿石和煤炭资源的地方建设钢铁企业,以节约运输成本。例如,英国在工业化初期阶段,钢铁工业基本上集中在苏格兰地区。英国钢铁工业的早期就是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逐渐到后来,国际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那么第二、第三的产业布局开始新起。例如,经历了多年的时间演化,临海型布局在日本的钢铁产业中逐渐得到体现,来适应市场和资

6

源对国际特殊性的依赖,以致于日本的绝大多数钢铁企业都分布在太平洋工业带,形成的钢铁产业工业带近1000公里。对于国土面积大、资源分布均匀的国家适合采用临近市场型的产业布局,这种布局有利于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比如说,美国的钢铁产业就属于这种临近市场型布局,建的厂主要在钢铁消费旺盛的地区,从而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要。从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的钢铁产业布局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基本可分为前后25年。前面25年,也就是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期,苏联影响着我国的钢铁产业建设,主要采用的产业布局为资源依靠型。在靠近铁矿、煤矿等资源地区新建了很多钢铁产业。比如,在四川的攀西矿区新建了攀钢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段时期在辽宁的鞍本矿区扩建了鞍钢和本钢,在鄂东、鄂西矿区新建和扩建了武钢和湘钢等企业,在北京、冀东矿区扩建了首钢和唐钢,我国钢铁产业的基本格局就由这些新建或扩建的企业组成。当然,市场化资源配置的结果不是这样的布局。后25年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21世纪初,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非常快、出现了最复杂的布局情况。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临近市场型和临近港口型的产业布局的企业开始大量新建。换种方式来说,由于沿海地区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钢铁产品在当地市场的销售量不断增加,也促使了钢铁企业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在后25年的布局演变中,并不是市场在单独发挥作用,地方的“有形之手”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考虑到地方产业结构的经济利益,地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把钢铁工业列为地区的支柱产业,加以优先发展。这样这些地区根本就不考虑其资源、市场的因素开始大量的建钢铁生产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上海、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等地都分别建立了或正在建设各自的钢铁生产基地。到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力布局相对比较分散,产业布局方式既不适应铁矿资源结构的变化,也有悖于市场选择和环保优先的原则。从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由于后来我国钢铁产业布局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么对钢铁产业的影响就表现在钢铁产品的成本不断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小型钢铁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了。

7

表2.1 一些地区的钢产量反映我国钢铁产业的布局

地区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西北 钢产量占全国比重 33.07 11.88 30.23 15.29 6. 2.90 占全国比重 13.32 9.27 39.17 25.03 8.57 4. 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 14.75 8.05 40.26 21.45 9.63 5.8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年鉴》”测算所得

2.3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趋势

2.3.1集团化生产

钢铁工业是一个资金资源技术密集、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只有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根据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支持大型具有比较优势的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推动联合重组跨所有制、跨地区,提到了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方式是把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实现联合重组,比如,在宝钢和八一联合的基础上,促进宝钢与包钢的联合等;以首钢搬迁为契机,促进

【11】

华北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为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

团创造条件。现在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产量在全国占得比例不到50%,希望在未来几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形成3~5家3000万t级以上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这一方式的实现那么的靠我国钢铁企业的几个龙头实现重组,必须破旧立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自主研究开发新的技术等。一定程度上减少粗钢的生产量,提高刚附加值钢铁产品的生产量,以供国内的需要。

2.3.2优化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落后装备,小高炉、小焦炉、小电炉、小转炉、落后轧机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公开数据,全国现1000m3以下高炉的有1130座,占炼铁能力的60%以下,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些设备容量小、污染重、效率低,单位能耗通常要比大型设备高10%~15%,水耗高1倍左右,物耗高7%~10%,SO2排放高3倍以上。当改善后到达国际水平,可以节能5000多万t标准煤,

8

节水1亿t,减少SO2排放40多万t,还可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从以上的数据和情况来看,改善落后的生产设备,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可以改善环境、生产条件,还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因此促进大型企业调整改造,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实现设备大型化、高效化、连续化、自动化、环保化和生产集约化,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钢铁下游汽车、造船、家电、基建等用钢行业的发展,那么改善钢铁生产设备势在必行。但是在我国钢铁总量中,低端产品所占的比重明显偏高。窄带钢、棒线材等一般产品,在新增钢铁产量里占有较大比重;而高档船板、轿车板、冷轧硅钢片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这种产品结构既消耗大量铁矿石资源,同时也没有竞争力,形成出口廉价低端进口昂贵铁矿石产品的贸易结构,造成我国对铁矿石需求量逐年增加,“中国需求”已成为推动国际铁矿石涨价的主要动力,在铁矿石谈判中总是受制于人。因此,应该加快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为高附加值产品腾出市场容量,促进钢铁企业改善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效益。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转嫁成本压力,提高我国钢铁业竞争力。

9

3 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我国钢铁产业环境分析

3.1关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3.1.1 波特五力概述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存在于产业中的竞争远不止现有企业间进行的,而是存在于五种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的威胁。这五种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产业的盈利水平及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企业在产业中的最终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竞争激烈,意味着产品盈利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许多企业退出该产业;相反,当竞争不激烈时,产业的总体盈利水平较高,这时,吸收大量的企业进入。对于我国的钢铁产业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在2004年左右我国的钢铁总体的盈利水平较高,没有出现大的亏损,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处于盈利状态。然而,但现在我国钢铁企业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的境况,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在我国很多省份看到开始的几个省搞钢铁发展的不错,于是就盲目的投资钢铁产业,虽然我国钢铁企业的数量上去了,但钢铁产品的质量去没有上去,还是一些粗钢产品占主要地位,而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因此,就导致大两代替品的出现。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较少,很多钢铁企业,包括一些大型的钢铁企业在内,铁矿石的主要来源进口,但是我国的铁矿石进口又主要从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进口,同样我国的粗钢出口量较大,因此,铁矿石不断的涨价,特别是这几年,铁矿石涨价太凶了。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我国钢铁产业出现了现在这个局面,很多钢铁企业都是亏损的状态。这也说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对我国钢铁产业的环境分析很重要。

10

3.1.2波特五力结构模型

进入堡垒 买方购买量占很大比例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产品差异 买方利润低 资本需求 买方转换成本低 潜在进入者 转换成本 买方有能力实现 后向一体化 分销渠道 买方掌握有足够的信息 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

是否具有价格上的优势 是否在产品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优于现替 代 有产品 品 供方处于该产业的垄断地位 转换成本的高低 买方的转移成本高 买方并非供方的主要客户 缺乏有效的替代品 供方易于实现前向一体化 产品差异化程度高

图3.1 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供 应 商 现有 产品增长速度 企业 固定成本和存货成本 间的 产品差异性 竞争 转换成本 退出堡垒 购买者 11

3.1.3波特五力的作用

这五种作用力决定了产业的盈利能力,因为它们影响价格、成本和投资收益等因素。例如,卖方议价的能力会影响原材料成本和其它投入成本;竞争的强度影响价格以及竞争的成本;新的竞争者入侵的威胁会价格,并要求为防御入侵而进行投资。企业通过其战略能对这五种作用力施加影响。如果企业能通过这五种力量来影响所在产业的竞争优势,那它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或削弱产业吸引力,从而改变本产业的竞争规则。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对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的环境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现在所处的环境,例如,现有企业、购买者、原料提供者等等。

换句话说五种力量竞争模型是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而且五种力量竞争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性质不同而变化。那么在我国钢铁产业的情况是非常的混乱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战略方针,整个钢铁产业市场没有明确的竞争模式。那么,波特五力的竞争模型恰好可以把这种不好的竞争环境给明确划分好。

3.2 我国钢铁产业环境分析

3.2.1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供应商是产业内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投入品的提供者。狭义的供应商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品等的供应企业,广义的供应商还包括资金、劳动力等商品的提供者。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的关系根本上讲是买卖关系。买方总想从供应商那里得到低价格、高质量、快捷方便的产品。而供方相反,供方主要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降低质量或服务来影响产业内的竞争企业。

钢铁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主要是铁矿石。我国虽然是从40多个国家进口铁矿石。但其主要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秘鲁与加拿大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从这些国家的进口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90%以上。比如,澳大利亚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是我国铁矿石的最大来源国。巴西和印度在我国进口铁矿石中同样占有较大份额。巴西淡水河谷、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三大矿山

12

公司是我国铁矿石的最大供货商。因此,我国的大多数进口的铁矿石都是从这三大铁矿石公司进口的,因此供应商对铁矿石的价格控制力较强,那么对我国大多数的钢铁产品的生产企业来说,成本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时这几年我国粗钢的生产量逐年递增,对铁矿石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这也是铁矿石卖出国太高价格的重要原因。表3.1是我国从2004年到2007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情况:

表3.1 2004-2007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来源统计(单位:万吨) 澳大利亚 印度 巴西 南非 2004 7813.7 5017.2 4603.5 1109.9 2005 11217.8 6855.3 5471.3 1055.3 2006 11218 6858 5474 1055 2007 14560.9 7936.9 9762.9 1223.4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钢铁工业年鉴》数据测算所得。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同样可以知道国际铁矿石市场买卖双方集中度对比高度失衡,高度寡头垄断的卖方比多头竞争的买方占有优势。上表还反映出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量是逐年大幅度增长的,特别是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进口量增加的幅度最快,那么供应商对铁矿石的控制力很强,这就使得我国的原材料的成本大大增加了。而且从一些数据显示,我国的铁矿石进口数量是世界第一,这应该对铁矿石的价格有控制权吧!不然,因为,我国同时还是钢铁消耗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综合这个因素,我们对铁矿石价格的控制权不强。下图是铁矿石进口价格变化指标:

图3.2 资源来源于钢铁产业网

综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钢铁产量的增长速度很快,对需要大量的铁矿石,但是国内的需要远远超出了供应,所以我国很多钢铁企业严重地依赖于国

13

外进口铁矿石,并且这一比重达到了50%。在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垄断下,中国铁矿石的供给命脉可以说是握于他人之手。特别是到2003年,我国钢铁的生产,更是发展的更快了,带动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产业有机械工程、房地产、汽车等等。由于这些产业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的钢铁消耗也就很自然地增加很快了。同时铁矿石涨价还有个原因,铁矿石作为非再生性资源,其资源日益贫化、生产环境也越来越差,致使生产成本也日益上升,使得铁矿原料价格走高。铁矿石作为各国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料,需求极其旺盛,我国最近几年来的经济建设也离不开钢铁的生产,因而对铁矿石的需要有增无减,日前已成为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这也大大的刺激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还有就是,钢铁产业生产的原材料铁矿石很难再到替代品,铁矿石具有高度的差异化。因此,供应商具有很强的仪价能力。这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

3.2.2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第一个因素是卖家的数量和购买力分布。卖家的数量越多,对于购买者来说选择的也就曾多了,这样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也就增强了。第二个因素是产品特征。同质性的产品会增加购买者议价的能力,因为对于我国来说钢铁产品的生产大多数主要是以生产粗钢为主。我国正在进入重型化工业阶段。正在形成一批高增长产业群,如住宅、汽车、基础建设、机械、化工、通讯等产业,这些产业群大多是钢铁消费大户。其快速增长将带来钢材消费的快速增长。

这些年我国的基础建设发展的很好,对钢铁产品的消耗量也很大,但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粗钢或中等附加值钢铁产品,到现在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5216万吨、5497万吨和6824万吨。这样低附加值钢铁产品的生产量,可以说居世界第一,但国家建设的发展不可能全靠粗钢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还的用一些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例如,冷轧薄宽钢带、冷轧薄板、镀层板带、涂层板带、电工钢板带的生产,必须的说明,虽然这些产品到2007有所增加,但增加步伐还是太慢,估计到2012年同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说国内对粗钢的消耗水平趋于平衡,而对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需求量还是很大。这些很大比例都是靠进口的。这些说明我国国内对自己生产的钢铁产品需求已经饱和,但钢铁企业对粗钢的生产量还在增加,生产的量多但消耗的少,那么国内的消费者对这些粗钢的议价能力自然增强了。下面两个图是对我国钢铁产量和钢铁价格变化分析图:

14

图3.3 来源也钢铁产业网

图3.4 2004-2007国际钢铁价格变动指数 来源于钢铁产业网

从上面的两个图分析可知,对于国内来说,我国钢铁产品的生产量从2001年开始就大幅度的增长了,而且增加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但是钢铁产品的价格从2004年就开始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国内对钢铁产品议价的能力越来越抢了,购买者占了主动权,而生产企业处于下峰,对钢铁产品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了。还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现在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比如:房地产、汽车、家电等等。这些行业都是钢铁用量较大的行业,特别是房地产、汽车对钢铁产品的用量很大。表面上看,这些行业的发展应该会加快钢铁产品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钢铁产品主要是以粗钢为主,我国的粗钢产品过剩,这些行业使用的高附加值的钢材还的靠进口。

由于我国钢铁企业达到了1000多家,生产的企业多,也就是卖家多,这样一来在产品的价格上卖家的议价能力就大大减弱了,

3.2.3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分析

产业的新进入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它们渴望夺取市场占有率,以及实质

15

的资源,原本在其它市场通过并购的多元化过程进入产业的企业,通常会善用现有资源而引发竞争姿态的重组。但是侵入者的威胁程度要视产业进入障碍的髙低,以及新进厂商如何评估现有竞争者可能的反应而定。 主要堡垒源分析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增加时,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的现象。但是对于我国的钢铁产业来说,产品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加,然而单位产品的成本也在增加,那么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的新进入者就得承受成本高的风险,要降低成本有效的途径是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和大量采购原材料,但这两种方式的实现在我国现阶段很困难。比如:我国本来都是铁矿石进口大国,但铁矿石的进口价格还是在不断的上升。所以,新的进入者在现阶段进入钢铁产业的可能性来说很小了,因为这个堡垒对新进入者的要求很高。

(2)产品差异于客户忠诚,特色产品的差异化是通过现有企业因为以往的广告、服务、产品、产品特色、信誉、顾客忠诚度而获得的优势。不光是服务行业、饮食行业对产品的差异看的很重,在钢铁产业里一样,产品的差异化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钢铁产品的质量也要附加值低和附加值高来区分,对于想进入钢铁行业的新进入者想要超越现有钢铁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那是要付出很大代价。而且要夺得市场占有也是很困难。新的进入这首先的在品质上超越现有钢铁产品的品质,在超越之后还得花费很大的投入去让顾客接受新进入者生产的产品。对于,这个堡垒源来说,对新进入者的阻力也是很大的。 (3)资本需求,在新的产业中,竞争就意味着大量的资本投入。如果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的资本要求越高,潜在的进入者就越有限。生产所需的工厂和设备、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的库存、营销等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我国钢铁产业现有的生产设备本来都很落后,那么想进入钢铁这个行业,就必须引进新的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必须的同以往的设备不同。国内现有的生产设备,主要是生产粗钢或中低档附加值的产品。那么,新进入这必须引进能够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的设备,来吸引购买者。购买生产高附加值的设备,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这样项目的投入就很大,就是一条生产线都得要好几亿,购买设备后还得培训工人,这一笔培训费也是很昂贵的。

(4)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顾客从现有企业的产品转向新企业产品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我国现在钢铁产品主要是以粗钢为主,那么新进入这必须要对产品进行转型才能得到发展,但是这个转型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这就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了。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失败与否,对

16

于企业来说资金的时间成本是不可计算的,对于我国现有的钢铁企业来说,时间在无形当中就加大了新进入者的失败几率。

(5)分销渠道,分销渠道是指潜在进入者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需要确保其产品的分销渠道。我国的钢铁产品出口量很大,大部分的出口国家有美国、日本、韩国等。但由于前几年中国往这几个国家出口的钢铁产品量很大,以至于导致这几个国家自己生产的钢铁产品卖不了,所以这几个国家就出台相应的来抵制我国钢铁产品销往他们本国,对于我国的销量来说,我国现生产的钢铁产品都用不完,也就是说在国内的市场,新进入者很难占有的市场份额。

通过以上的分析,潜在的进入者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很小,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在现阶段进入我国钢铁产业来说的投入都很大,而且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基本上来说,对于在现阶段进入我国钢铁企业的新进者来说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对现有的钢铁企业的影响力不大。

3.2.4 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一个产业的所有企业都与生产代替产品的企业竞争。代替品是指那一类来自不同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他们具有大致与现有产品相同的功能。代替品的进入必然会对现有企业的销售和收益造成很大威胁。价格上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往往会给现有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替代品会迫使现有企业为保持一定的销售额和留住现有顾客而降低产品价格。如果替代品的价格比现有产品的价格低,那么现有企业就会受到降价的压力,从而不得不降低成本来降低现有产品价格的压力。顾客在重视价格的同时,也会比较替代品与现有产品在彼此的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的优劣,很自然,现有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那么产品的功能就会下降。替代品生产商往往会以竞争对手的价格、质量、性能和服务差不多甚至更好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夺市场份额。代替品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本产业中的顾客转向替代品的难度和成本。

现阶段,很多材料的应用与钢铁材料的竞争程度变得很激烈,例如,铝材、塑料等都在很多行业中突显出他们的性能优势,但是钢铁作为工业产品、民用、建筑骨架或装饰用金属材料,从强度、韧性、塑性等物理性能及在经济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材料可替代钢材,也就是说钢铁产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基础材料的地位不可替代。凭借其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的优良以及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而占据很多产业的主要用材市场。现阶段钢铁材料的使用量没有因替代品的出现而下降,替代品还不是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钢铁行业也不能忽视其他

17

替代材料对钢铁需求的威胁度。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多铝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高附加值的铝制品。第二,在国家的相关下,铝材行业的发展正开始转型,也就是说开始淘汰落后的生产线,对高附加值的铝制品加大了生产力度。同样高附加值的铝制品不仅在汽车行业的用途很广,在住宅方面的运用也很多。因此,代替材料在现在的钢铁产业的影响还不明显,那么在高科技的现在,很多事情都在我们不经意间出现了,科技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品也许可以代替钢铁产品在很多的行业中运用,虽然现在替代品对钢铁产品的影响还很小。对于钢铁产业的企业来说也要做好备战的准备,发展方向是有中低档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向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方向发展。

3.2.5 行业内竞争能力分析

同一产业内的企业都是相互制约的,一个企业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的竞争者的数目众多,而且大多数规模相当并拥有大致相同的资源和能力,这样竞争就相当激烈。但在产业快速增长时,市场上的业务量往往是很大,企业只需要跟上产业发展的速度,发挥自身的优势,即自身占市场份额不变,自身也可以发展。我国钢铁企业数目多,而且很多企业生产的钢铁产品大致相同以粗钢为主,大多数企业都是在粗钢产品这一产品上竞争。对于粗钢产品的竞争来说,那无疑于的竞争力强度是很大的,而且对于一个产业过剩的产业来说,大家都想把库存量减少,来解决库存带来的压力。要解决库存的压力的方法那就是不断的向外销售其所生产的钢铁产品,这样一来大家都会为了把自己的库存量减少,都会不断的销售,这时由于竞争的需要,很多企业都会选择薄利多销的思路来销售库存所存的钢铁产品。很多钢铁企业为了尽快的把库存量降到最低,在销售的过程当中就把产品的价格压得很低,这样一来的话,如果算上时间价值,该企业根本都没有利润,那么这样的竞争是很残酷的。而且竞争的力度也非常的大。

18

表3.2 我国钢铁企业统计情况

钢铁厂家名字 位置

钢铁产品

中国首钢集团 北京 线材、螺纹、特殊钢、是综合性企业 唐山钢铁集团 唐山 板材、线材、棒材、型钢、焊管等140个品种, 邯郸钢铁集团 河北 薄板、中厚板、圆钢、螺纹、角、槽、线等 抚顺特钢集团 辽宁

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工具钢、合金、不锈钢、弹簧钢、模具钢、齿轮钢

板材基地,热扎冷扎卷板镀锌板彩涂板 大型型材、线材、中厚板等

普钢铁合金金属制品化工制品碳素钢六系列, 中板线材热扎薄板高炉锰铁等

武汉钢铁集团 武汉

新余钢铁集团 江西

昆明钢铁集团 昆明 生铁、高线、螺纹、热扎、 攀枝花钢铁集团 四川

钒钛制品,铁路用钢,无缝钢管,钛原料,重轨,310乙字钢,汽车大梁板等

数据来源于中国钢铁产业网

由上表内容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产品附加值处于中低档水平,产品主要集中在圆钢、螺纹、线材等一些低附加值的钢铁产品,从几家企业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状况,所以大家都在为这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竞争,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我国内部的竞争相当的强,那么,不同地方的钢铁产品进入其他地方钢铁产品的市场的可能性较小,那么也就说要想突破现有的市场占有的空间,那就必须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因此,我国的钢铁企业在我们国内的竞争强度很大。可以这样说,我国钢铁企业的内部竞争力比很多的产业竞争力大,原因在于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的钢铁产品主要以粗钢和低附加值的钢铁产品为主,超过千家的钢铁企业来争夺有限的市场,对于我国现有的钢铁企业来说,所面临的挑战是很大的,那就不得不使每一个钢铁企业在竞争当中都得无比的小心。同样,对于钢铁企业来说要想走出这种困境,那就的不断学习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增加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生产。这样也可以提高企业在现有行业的竞争力。

19

3.3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对中国钢铁行业所面临的“五种力量”的描述,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我国钢材产量和消费量増长越来越快,但我国钢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不高,并且处于下降的趋势,钢铁业处于一种低集中度的寡头垄断状态;钢铁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处于一种激烈的价格竞争状态;上游供应商议价力量强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不过,钢铁行业的新进入者面临很高的资金、技术及行政壁垒,进入壁垒很高,减轻了在位者的压力。从行业内部的竞争态势到行业的外部环境如上下游企业的垄断力量增长对企业利润的压缩,再到全球面临产能过剩的需求环境都给钢铁企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中国钢铁行业应通过各种 策略行为来改善行业的竞争环境,当然也应对钢铁行业形成良好竞争秩序和环境进行支持。对于运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环境来看,我国钢铁产业的最主要竞争力量三个方面,第一:供应商的力量,就因为我国是铁矿石进口大国,而且我国是从少数几个国家进口铁矿石,铁矿石的价格越来越高,这一力量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二:购买者的影响,因为我国钢铁产品增加的速度快于国内消耗的速度,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然而出口又受到出口国家的排挤,那么,我国钢铁产品就出现了,高成本的生产出来,却又出现产能过剩,库存积压量大。第三: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对于最近这10几年来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增加的很快,而生产的钢铁产品主要又集中在生产粗钢等低附加值产品,使国内的企业之间不断的竞争,增加的竞争的力度。然而代替品和潜在的进入者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很小,因为进入或被代替的可能性非常的小。我国钢铁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是资源问题、销售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问题。

20

4 我国钢铁产业未来的应对措施

4.1我国钢铁产业转型

我国钢铁企业应该迈开“走出去”的步伐,到现在已有多家钢铁企业到海外建厂。我国钢铁企业海外建钢厂最早始于2007年宝钢计划与淡水河谷在巴西合资,但由于巴西方面要求太高而宣告失败。此后武钢、鞍钢也大胆尝试,分别在巴西和美国投资建厂。根据钢铁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国家将鼓励更多的钢厂“走出去”。2010-2011年,钢厂不仅在国外投资矿山方面不断尝试,同时也加快了海外建厂的步伐,这对于一个产能过剩的大国来说意义很大,到海外投资建厂不但可以利用国外的资源,还降低了钢铁产品的生产成本。对我国钢铁产业未来的发展很重要。下表是我国2010到2011年一些钢铁企业到国外建厂的实例。通过对下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到国外建厂的虽然有失败,但下面表格中给我们是成功的一些典例,这些钢铁公司的大胆尝试,也让国内其他钢铁企业看到了希望,而且有些钢铁企业到国外建厂不仅仅是我国单独的投资,还可以进行几个国家的投资建厂啊!这样的合作可以把对钢铁产业的先进技术引进到我国来,发展我国现阶段落后的钢铁生产水平,所以钢铁产业的转型对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久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还可以节约我们本国的资源,还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把学来的先进技术运用的钢铁产业的生产上来,对于钢铁产业来说无疑于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这样我们国家的很多钢铁企业就可以摆脱落后的生产,可以走上高科技生产的道路了。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的生产量将大大的提高,这样也可以减少我国到国外大量进口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那么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来说是很大的增长点。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钢铁企业到国外去建厂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挽救本企业的亏损现状,还可以把新的技术带回本国,帮助其它没有到国外建厂的钢铁企业。

21

表4.1 我国钢企海外建厂项目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测算所得

4.2我国钢铁行业的重组分析

到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逼近7亿大关,但是钢钢铁企业和贸易商的盈利状况却没有随之增长,“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钢铁产业仍在艰难中前行,似乎告诉我们钢铁企业后面的道路依然崎岖。钢铁企业和贸易企业盈利持续走低,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衡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重点大中型钢企的销售利润率为7.26%,钢铁企业里工人的日子过得还比较滋润,那时力拓的铁矿石年度协议价是52美元/吨。2008年之后,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方面是我国钢铁企业的产能持续扩张而引发部分品种供大于求,特别是粗钢。再加上铁矿石价格的暴涨,多方面合力挤压,钢铁企业的利润严重缩水。2011年1-10月,中国钢铁协会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2.76%,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徘徊在3%以下。这样的利润怎么可以这些钢铁企业生存,销售利润才3%不到,对于一个钢铁企业来说可以上的上是举步维艰,有些企业就选择放弃,倒闭该企业,但这样一来又会造成多少人的失业。因此钢铁企业的重组对于钢铁企业的工人来说有利,有可能每个工人的工资会下降,但不会面临失业。

22

表4.2 重点大中型钢企利润变化

数据来源于中国钢铁产业网

从上表的显示情况来看,2007年开始,我国的重点钢铁企业的利润开始严重的下降,2009年到2010年有所回升。但回升的程度相比较下降的程度回升的很小,造成这样原因的就是我国钢铁产品严重过剩,库存压力大,产业集中度太低。到现在行业内前十家产业集中度接近50%,但是距离“十二五”目标差距还较大。从2000年以后我国钢铁产能快速增长,各地纷纷新建中小型钢铁厂,产业集中度不是升高反而降低了。“十一五”初期前十大钢企的钢铁产量占我国总的钢铁产量比仅为35%。此后由于在国家不断出台的产业的持续下,兼并重组在全国范围展开,产业集中度逐年提升。2011年1-11月,前十大钢铁企粗钢产量占比达到49.1%,虽然相比五年前提高了15%,但是距离“十二五”末达到60%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所以,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可以提高我刚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那么这样的重组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重组还得继续进行,这样就可以推动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当产业集中度提高了,它的另一个目的是可以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就使现有的钢铁企业的现状得到了可观的改变。也就是说,当钢铁企业的利润提高后,钢铁企业的资金积累也不短的加快,那么企业就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购买生产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这样我国消耗的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就不用大量的从国外进口了,那么就促进我我国国内对钢铁产品的消耗。钢铁企业在钢铁产品的议价能力上就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很有帮助,这样的兼并重组就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23

表4.3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中国钢铁产业网

分析上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02年的产业集中度为42.2%,到2006产业集中度为34.8%,产能不断的上升,但产业集中度不断的下降,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来说不是好事。到后来国家的和钢铁产业的现状,不得不使一些钢铁企业进行重组,产业集中度到2011年达到49.1%,但在这个回升的期间,钢铁产业的利润还是下降的很厉害,到2010年才有所回升。因此钢铁企业的重组是有好处的,那么兼并重组继续推进,涉及到的钢铁企业从国有企业扩大到民营企业。“十一五”期间,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跨区域重组,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集团、渤海钢铁集团等在各自区域内部统一等等。在主要国有钢铁企大都已经或者正在通过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方式进行了重组之后,民营钢铁企业也逐步开始成为重组的目标,这也成为2011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新特色。主要的模式一种是民营钢铁企业被纳入大型钢企集团内,以河北钢铁集团以渐进式股权融合方式重组了区域内民营钢铁企业为代表;另一种是民营钢企之间自发抱团组建成集团军,以河北12家民营钢企组建的新武安钢铁集团为代表。2011年这两种方式的重组都我国钢铁企业中轰轰烈烈的展开。

24

表4.4 2011年钢铁行业主要兼并重组案例

数据来源于中国钢铁产业网

我国钢铁企业间的重组,对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这样的重组不仅可以提高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还可以改变我国钢铁产业的产业结构。从上表的重组例子可以看出,重组后的钢铁企业焕发新的生机,重组后的钢铁产业集团的产能大大提高了,同时重组后的钢铁产业在无形当中也降低了钢铁产品的成本,而且很多设备也可以共同使用,有些钢铁产品也可以集中在一个厂区进行生产。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原材料到处运送的成本了。重组后的钢铁企业个个厂区之间还可以为其生产一些钢铁产品的配件,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中间成本的产生了。从这样种种的好处看来,我国钢铁企业的重组是很有必要的。

25

4.3走多元化生产道路

4.3.1多元化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多样化战略,在我国也有人称为多种经营、跨产业经营,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经营战略。根据现有领域与新业务领域之间的关联程度,可以把多元化战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两种类型。

4.3.2 钢铁企业的多元化实践

所谓钢铁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实质上就是发展非钢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产钢国的钢铁企业纷纷利用自身优势进入非钢产业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在这种背景下,以1996年原冶金部召开的钢铁企业第一次“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工作会议,提出了大中型钢铁企业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战略为转折点,国内钢铁企业普遍重视发展非钢产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可以看作是多元化战略在市场经济初期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公司的经营格局。

2010年,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可见,中国的钢铁企业已经开始走上了多元化经营之路。非钢产业作为一大板块,与钢铁主业共同支撑着钢铁企业的发展。但就全行业而言,我国非钢产业总体比重不大,规模仍然相对较小,难以支撑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利润增长下滑产行的缺口。因此,还得加快钢铁产业多元化经营的步伐。

26

5 结论

本文的分析是针对我钢铁产业现阶段的现状,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近几年来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现阶段的环境的工具是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对于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来说,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的过剩的主要产品还是那些中低档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对于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国内的钢铁企业生产的量远远不够国内的消耗,国内还得靠大量的进口才能满足国内对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消耗。同时我国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就因为我国从2000年开始,全国各地都新建了很多的钢铁企业,这些新建的钢铁企业对当地来说是很好的,当盲目的投建钢铁企业对我国整个国家的钢铁产业来说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这些年各地新建的钢铁企业,对我国整个钢铁产业来说,在产业布局上也严重违背了国际钢铁产业的布局现状,这种产业布局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钢铁生产的成本,这就造成了,成本高但产品的价格低,也就产生了企业利润下降的现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钢铁产品的原材料的成本高,而产品的价格低。

我国钢产业的环境分析当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比较大。第一是:原材料的供应商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大,我国的铁矿石资源有限,而且我国的钢铁企业数目上千家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也很大,在最近几年我国的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那么也带动了我国对铁矿石的消耗量也在不断的上升,然而,我国的大多数钢铁企业都是靠大量进口铁矿石。我们国家进口铁矿石大量都是从国际三大铁矿石供应商那里进口,所以近几年进口铁矿石的价格不断的上升。这样对钢铁产品的成本也就大大提高了。第二:钢铁产品的购买者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也很大,原因在于我国钢铁生产的设备落后,生产的钢铁产品大多都是以粗钢为主,然而我国钢铁产业对粗钢的生产量在近几年不断的增加,虽然我国基础建设的投入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这部分的增加远远赶不上我国钢铁产品的增加量,到2007年开始我国钢铁产品的增量严重过剩,也就是说我国的钢铁产品出现了过剩的现象,造成了库存压力大。这样一来,购买者对钢铁产品的议价能力就很强了。第三:是现有行业间的竞争者,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相比发达国家要多很多,从本文的分析情况来看,我国的钢铁企业已经达到了上千家,更大的竞争力还不在这里,而是我国大多数的钢铁企业都是以生产粗钢为

27

主,而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的生产较少,很多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还得靠大量的进口。也就是说我国的钢铁企业都在为粗钢的市场而争夺。而对于其它两个方面来说,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对钢铁产业的影响就很小了,但是对于替代品来说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因为铝材和塑料的发展也是很快的。

总之,我国钢铁企业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得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改进产业布局,走科技发展和多元化生产的道路。那么,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我国的钢铁企业不仅可以摆脱现在的困境还可以真正的走上世界强国。

28

参考文献

[1] 江小涓丨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一对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与前景展望1.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6.

[2] 蒋昭侠丨产业结构问题研宄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丨

[3] 李国平丨日本钢铁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演化的机制研宄[:!].地理研宄,1999, [4] 战略管理思维与要经 黄旭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http://www.gov.cn/zwgk/2009-03/20/content_12318.htm [6] http://wenku.baidu.com/view/47a1b1d8ad51f01dc281f1cc.html

[7] 刘汉章.加入WTO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及策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8] 高铁梅,孔宪丽,刘玉.中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

003.11.

[9] 徐康宁,韩剑.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J]. [10] http://wenku.baidu.com/view/3ff1ae74a417866fb84a8edb.html [11] http://wenku.baidu.com/view/3d827611f18583d04959b0.html 中国工业经济,2006.2.

[12] 李拥军.中国钢铁产业为何出现逆集中化现象[J].经济纵横,2006.9.

[13] 焦国华,江飞涛,陈舸.中国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07.

10.

[14] 郎莹,王东杰.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形势与动因分析[J].经济纵横,2009.2. [15] 杜春丽,成金华,邹伟进.我国钢铁企业规模效益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2. [16] http://wenku.baidu.com/view/071a692558fb770bf78a5553.html [17] http://wenku.baidu.com/view/3dad1ba7f524ccbff12184b3.html

[18] 郎莹,王东杰.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形势与动因分析[J].经济纵横,2009.2. [19] 丽,成金华,邹伟进.我国钢铁企业规模效益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2. [20] http://wenku.baidu.com/view/3dad1ba7f524ccbff12184b3.html [21] http://wenku.baidu.com/view/7f703b4ae45c3b3567ec8b25.html [22] http://wenku.baidu.com/view/6c0346b9fd0a79563c1e72c6.html [23] http://wenku.baidu.com/view/749d03dd5022aaea998f0f2b.html [24] http://wenku.baidu.com/view/3d827611f18583d04959b0.html [25] http://wenku.baidu.com/view/85e24b0f76c66137ee061914.html

29

[26] http://wenku.baidu.com/view/4fa62eb91a37f111f1855bcf.html [27] http://wenku.baidu.com/view/02058fc52cc58bd63186bd68.html

30

致 谢

时间如梭,转眼毕业在即。回想在大学求学的四年,心中充满无限感激和留恋之情。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使我们能够在此专心学习,陶冶情操。谨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曾庆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曾老师不仅在学业上言传身教,而且以其高尚的品格给我以情操上的熏陶。本文的写作更是直接得益于曾老师的悉心指点,从论文的选题到体系的安排,从观点推敲到字句斟酌,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师恩重于山,师恩难报。我只有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做出点成绩,以博恩师一笑。

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曾老师细心地为我讲解了有关我国钢铁产业现阶段的详细情况,让我对钢铁产业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曾老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受益匪浅。正是因为有了曾老师的精心指导,我才能够实现对我国钢铁产业的环境分析,顺利地完成我的毕业设计。

同时,我要感谢在四年大学中教导过我们的老师。在他们谆谆教导下,让我在大学中学习到许多的知识。

在此对四年大学生活中所有细心指导我们学习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