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
当今世上以平民身份而被称颂的著述家,大略有数十家。如果说到行文质朴文辞典雅有法,那么我私下里就要称赞江民莹。不久前,民莹将要死的时候,给他最小的弟弟江民璞的信中说:“平生了解我的人,只有小弟和汪中丞,希望小弟给我写行状,中丞给我写墓志铭。幸许短时间内不会死,还来得及看到他们。我死以后,这一生将不会被泯灭了。”以往,我就想给民莹立传,可对他的平生事迹,简直没有了解到十分之二三,而今邀请我写墓铭,是要用平生的事迹来评述,如果对不起地下的民莹那怎么办呢?于是取来民璞写的行状,摘取其中被散失的事迹,把它们记述下来。
志文是:处士江瓘,安徽歙县人,世世代代家住篁南,字民莹,是赠尚书郎终慕公的第三个儿子。幼年时就负有奇志,不过就是太调皮了。十四岁时,母亲郑安人因急病而死,死后不闭眼。民莹拍着棺材号哭说:“母亲难道因为儿子们没有成材而放心不下吗?如果不早晚发奋以求得不辱没父母养育之恩的话,我发誓:就让这棺木神灵作鉴证吧!”其母这才闭上眼睛。从此顿改旧日所为,发奋求学,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弟弟的表率。于是跟着前任太守吴先生学诗。吴先生偶然得到李献吉的诗赋若干篇给民莹看。民莹内心特别喜欢,整天诵读它,常常私下里效法它作诗,有近似于李献吉的诗篇。初次到县里考秀才,不顺利。父亲命他经商,民莹就经商,又勤勉不懈地致力于研修学业。恰巧督学使者肖子雝巡行县学,一并推举民莹、民璞补为县学的诸生。第二年去省城应试举人,又没有考中。民莹很羞惭,自恨不致力于耕种却责怪年景不好,干什么呢?于是闭门读书,从冬到夏,日以继夜,不遗余力。民璞请求稍微休息休息,不能太劳累。民莹悲伤地说:“战国时苏秦游说诸侯大困而归,从此发奋而刻苦读书,终于事业振起而佩六国相印;即使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可是能忘了你我的母亲死不瞑目的情景吗?”不久累病了,一晚上吐血数升,请了十几位医生,都没有治好。于是广泛阅读医家的重要著作,自己开药而治好病。从此研修原来的学业跟从前一样勤勉。后来又生病了,放下学业病又好了,相继地病了又愈,愈了又病,就这样大概有十年过去了。于是感叹地说:“光宗耀祖,扬名于世,即使是男子应有的事,那也是不意追求而顺乎自然获得的罢了;只是轻忽身体,不顾性命地而希望一定要得到,那怎么对得起父母给的身体呢?”于是辞去了学习为官的事情,停止了科举考试的学业,每天关着门,哪儿方便休息就坐在哪儿。桌几上放着《离骚》、《素问》等各种书,随意地想躺就躺,想起就起,不问门外之事,即使家务事纷纷左起右来,也不放到心上。从此完成的学业逐渐增多,精神也渐渐地旺盛起来了。
甲辰年,民璞考中了进士,民莹无比喜悦地说:“有了这个荣耀,不会再伤母亲的心了,母亲可以闭眼了!
可以闭眼了!”民莹写的文章近于雅正,声名显盛,被称为名家。正当这个时候,同邑的王仲房、海阳的陈达甫,也都凭借他们的论著而鄙视诸生(指淡泊功名),相继退出科举。辞官归乡的游汝潜、汪正叔、方定之,却特别推荐民莹,郡中的人士一致地附和他们的看法。不久自己嘱托家人,要外出远游,将要拜谒天下之士人,就去到越地、吴地、楚地,足迹走遍了东南。恰逢民璞迁官留都(南京),民莹就前往留都,了解争名夺利场所中的隐士;到民璞授官信州太守时就又取道前往信州,去到闽越,拜谒武夷君;那以后,民璞在饶州任兵备,又取道饶州,登庐山,在鄱阳湖泛舟而下。所到之处都不曾通报,可是士大夫学者们都争相愿意跟随交游。回去后告诉人说:“到一个地方境内,就可以了解到那里的人士了。不久前我到会稽山,探访夏禹王的墓穴,那里的人士多奇伟不凡;我到苏州,在五湖泛舟向东行,那里的人士豪放旷达;楚地有七个湖泽,宽广宏大,景象壮盛,那里的人士知识渊博,非常有才学;秣陵是高皇帝旧时的都城,文明礼教斯文的风尚很盛行,四面八方来的豪杰,分科在所设官署里做官办事,乘车交游,是人才聚集的地方;长江以西,以庐山的名胜古迹最美好,那里的人士也很美好;闽越一带,以武夷山最名胜,那里的人士奇特不凡。我游览四境之内,这些就是所见到的大略的情况。我打算到遥远的地区去游访了。”以后又前往会稽,看视二儿子应宿的病情。应宿病已痊愈,民莹就抱病西归。半路上应宿尽心尽孝地侍奉他,幸而稍有转愈,急忙乘船赶路回家。病情更加严重了,小儿子应乾、小儿媳程氏尽心尽孝地侍奉他。终于病逝,时间是在嘉靖乙丑年(1565)八月二十六日,距离出生的弘治癸亥年(1503),算起来享年六十三岁。
平日里他悠然自得的样子,很是平易近人,各方面都没有什么过失;至于他说实话,不管引用得当与否,但绝不采取苟且容身于世的态度。荒年民饥,浙江有司下达禁止卖出谷物的命令,他就引用春秋义法给吏部使者上书,请求废止这一命令。这些话都在专集中,这里就不记载陈述了。某人用钱买了个万户的爵位,恰巧他有病,对各位医生很轻慢。民莹就去到万户家中,责备万户说:“你能凭着富贵在人面前骄横傲慢,也能拿生死而轻视医生吗?你的病有医生就能治活,没有医生就会死,富贵是没有用的!”小弟弟显贵为官以后,才立祖庙,嘱托民莹制定约法,订定祭祖的各项事宜,用来作为常规。虽然民莹是以处士的身分寿终,他的能力不曾试用过,但他对于国家大事,却是特别关心,曾经著文论述守备边境之事,确实有可采纳之处。假如他能得志,他的谋略策划怎么能够穷尽呢?而今他的衣食超不过上等农民的水平,年纪不到中寿,家人的产业,大概仅仅有点儿余存,真令人惋惜呀!配偶是临溪吴氏,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叫应元,二子、三子就是临终前在身边尽心尽孝的应宿、应乾。这如今让我担当写墓志铭的大事,我将选择最适宜的形式,给他写好这篇铭文以待选用。铭文是:看那些精良的美玉,为什么要一直收藏?你有美德,哪还用去佩珪执璋?看那栋梁之木,为什么要早早先拔?你有美名,哪还要用年高寿长?浙江向东流,那里有新墓道;君子归宿,这是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