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技术协作信息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餐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生活类服务产业,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了严重冲击。本文通过国内餐饮业的典型企业———海底捞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经济角度分析疫情对海底捞经营状况的影响,为餐饮行业提出相应的处理危机、调整战略的有效方法,以促进企业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减少风险损失,实现更大效益。餐饮行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以海底捞为例危机处理机制研究——◎陈悦周昱彤大的“黑天鹅”风险事件。“黑天鹅”一般是指在事前难以预测、发生概率较小的风险事件,但其一旦发生便极易在各大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引起连锁反应,并带来严重、难以轻易解决的后果。中国是第一个受到健康危机影响的国家,疫情对中国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冲击,而餐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生活类服务产业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宣传居家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消费者外出就餐的频率有所下降,这导致许多消费者取消外出就餐计划,最终影响了餐厅业绩收入和员工的工作。由此导致的现金流和劳动力短缺影响了餐饮店的发展战略,减缓了国内餐饮企业的扩张计划。同时,为了生存,许多餐饮店主选择暂时关店或裁员。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此次突发公共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餐饮行业的市场和业绩。(二)海底捞案例分析“海底捞”企业是一家以川味火锅为特色、优质餐饮服务为招牌的大型直营连锁餐饮店,从1994年创业至今在全国开店数量已超300家,年均客流量高达1.06亿人次,年收入在全球中餐业位列前茅。它在20年间不断发展“餐饮”、“火锅底料生产”“供应链服务”、和“外卖”等区域,目前已成为在中国餐饮行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餐饮帝国”。而2019年末的疫情,无疑是“海底捞”企业的晴天霹雳,对其经营活动带来了重大打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2月,新冠疫情已导致餐饮行业大约90%的利润损失,其中作为以服务为核心的海底捞企业,停店歇业的情况更是对其的日常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1.疫情对“海底捞”企业的影响。(1)客流量减少,营业额大幅下降。由于海底捞主要采取门店堂食的经营模式和以优良服务为招牌的经营,其本身的餐饮口味与其他火锅企业相比并无太大优势,因此,疫情所导致的闭店等情况会导致客流量的大幅减少,从而直接导致营业利润的大幅下降,与2019年相比,2020上半年海底捞营业利润下降约19.34亿元,这也表明海底捞日常经营所需的现金流面临着巨大压力。(2)延迟复工导致供销链受到冲击,影响日常运营。从产业供销链角度来看,海底捞等餐饮业的供销链上游为食材供应商,中游为窑窑一、引言(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餐饮业的消费比重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重要比重。餐饮业不仅影响农、畜牧、渔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还与旅游、文娱和物流等服务产业息息相关,是关乎人民日常生活、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同时,餐饮行业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为我国扩大消费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2020年初,一种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病袭击了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蔓延以来,在世界各地造成了程度不同的破坏。迄今为止,包括中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美国在内的国家都遭受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疫情迅速.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演变成一场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最终在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随着疫情的加剧,中国餐饮业的财务损失持续到一季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3月1日至3月22日期间,全国餐饮行业销售额下降了47%,第三产业经济大幅下降,消费也相对减少。在四月上旬疫情放缓后,餐饮市场出现积极迹象。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的到来使国内旅游业开始复苏,与此同时餐饮行业迎来了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一个旺季。2020年第三季度,国内逐步复工复产,社会生活慢慢进入正轨,7月和8月的暑假期间销售额逐渐回升,餐饮业迎来一轮补偿性消费增长,使部分餐饮店弥补上半年的收入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复苏仍受到经济衰退、假期缩短以及人们普遍的灾后恐慌等因素影响,在疫情放缓后,也并未出现大幅度的报复性增长。(二)研究内容本文以国内餐饮业的典型企业———海底捞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经济角度分析疫情对海底捞经营状况的影响以及海底捞采取的应对措施来为餐饮行业提出相应的处理危机、调整战略的有效方法,以促进企业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减少风险损失,实现更大效益。二、案例与分析(一)新冠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对全球经济发展来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蔓延,无疑是一场典型的、影响重运输等供应企业,而门店则作为下游。由于疫情的影响,中上游供销链主要处于停工、延迟复工的状态,其产能尚未完全恢复,因此海底捞的食材供应、运输均受到了重大影响,供应链受到冲击。同时疫情要求居民减少外出,导致线下消费需求的下降,也影响了海底捞的销售链。(3)运营成本压力大、股价下跌,财务状况困难。由于疫情的影响,海底捞大部分门店面临着停业歇业的局面,但其仍需支付大量的房租、设备租赁等固定成本和员工工资等人工成本,其中仅员工开支就高达40.47亿元。同时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消毒水等疫情防控物资成本也增加了海底捞的支出。仅在春节停业期间,海底捞已遭受了高达三十亿元的营收折损。同时,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海底捞的股市明显一直处于下降的走势。与疫情爆发前相比,海底捞股票的每股平均价格下降了4元左右,这也表明疫情的冲击给海底捞带来了巨大的融资压力。2.海底捞企业的应对措施。(1)线上线下营销方式相结合。在供销链稍微恢复的情况下,海底捞推出了外卖服务、生鲜直配等线下营销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居民外出购物难的情况。同时海底捞利用淘宝等平台进行直播活动,利用线上方式宣传自主品牌的自热火锅等速食产品。(2)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通过公益捐款彰显企业责任。海底捞企业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积极响应国家和号召,防控及时,同时向武汉等疫情地区的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了大量的自热火锅产品,成功向消费者展现了海底捞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消费者对海底捞品牌的好感度,获得了良性曝光。3.餐饮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应对措施。(1)结合海底捞企业疫情期间经营上所出现的问题来看,整个餐饮行业存在着以下的共性问题:①餐饮企业以线下经营为主,大多需要客户到店消费,因此疫情所带来的客流量减少的状况会对企业财务造成重大冲击。②大部分餐饮业仅是产业链上的一环,需要上游顺利生产和中游及时运输的配合,疫情带来的延迟复工则会对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③财务运行需要周转金较多,大量的运营成本容易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企业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2)餐饮业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①适当发展线上营销,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相联系,使消费者能够更加便捷的技术协作信息管理科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保措施力度以及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但由于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起步较晚且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这篇文章基于文献梳理和追踪,再分析主要发达国家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总结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提升执政管理的有效性,并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浅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演进与展望◎牟依婷丁绍辉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越来越关注企业在发展自身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力度,以及是否披露了相应的环境信息。监管机构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例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利于更好地监督与规范企业进行环境治理、信息披露、污染排放等行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我国来说,实施较晚且发展相对滞后。该制度无论从法律法规的设立、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和企业披露现状而言,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不高、不及时也不充分。Kreuzeetal(1996)认为企业在披露②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系性和稳定性,最大可能上减少因产业链断裂导致的经营问题。③积极相应国家抗疫,通过捐赠等方式向社会展现企业责任感。(三)餐饮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研究关于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有两大分支。第一种是采用静态的观点,将危机视为一个事件,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低可能性、高严重性的情况从而威胁到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存在,这种以事件为中心的观点主要侧重于理解危机的后果;与这一观点相辅相成的是第二种采取一种动态的观点,将危机概念转化为一个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危机被视为一个长期的孵化过程,然后会在一个“突发”事件的影响下突然显现出来。本文遵循第二种观点,将危机管理视为动态过程,以关注危机的进展和餐饮行业所采取行动的演变过程。对于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危机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但某些时候针对危机做出提前防范仍然是可行的,这体现出培养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要性。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餐饮企业危机管理的做法都是被动的,从危机的发生至结束管理者对其几乎没有认知。主动进行危机管理无疑是必要的,但极少的餐饮企业会实行。管理者应认真考虑,培养危机管理意识,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努力制定有效的主动危机管理战略。尽管危机管理计划并不能完全应对复杂和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当企业在自身环境信息时,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结合;Pattenetal(2003)认为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时,还应披露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当前面临的环境风险;董延安,姜琳敏(2011)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任力,洪喆(2017)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分为了软指标与硬指标披露信息,并通过研究数据发现,硬性指标产生的影响更大;张乐乐(2019)结合目前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对实践中的难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唐定芬、邢鹤(2020)研究了法律法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制作用,并通过对比分析中美的环境信息披露制紧急情况和危机阶段收入下降时,可以积极地节约财务资源,实施自我储蓄战略,以重振现金流,降低非必要成本,增强运营能力,监测现金流预测,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迅速做出动态调整。消费者通常会通过观察一个企业如何在危机的不同阶段应对持续的环境冲击来判断其经营活动的恢复力,所以维护企业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战略手段。因此,为了更全面地在危机突发时了解危机情况和实施危机管理战略,餐饮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1.这要求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组建一个高效和负责任的危机管理小组,随后确立一套反应迅速且高效的标准操作程序,以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例如流行病、爆炸、火灾和抢劫等)方面的有效性。2.同时要注重各利益攸关方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企业沟通是危机管理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要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畅通无阻,传递的信息要得到及时反馈。这种的危机管理机构能够保证在危机先兆时,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及时地关注相关信息并进行妥善处理。3.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多变的局势,适时调整危机处理的战略规划。餐饮企业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危害,加快恢复进程。由于危机包含了多个阶段,危机方案的达成和实施并不意味着危机处理的结窑窑度,从立法形式、责任设置和种类范围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在此背景下,本文先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演进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根据主要发达国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与实践,分析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提升执政管理的有效性,并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助力实现我国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演进回顾我国对上市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规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积极鼓励企业主动披露。第一阶段是1979年-2007年,国家环保部门从代替企业向社会披露相应的企束,餐饮企业应将危机发生后的经验教训作为宝贵经验进行记录、分析和标准化,为危机先兆阶段的下一次危机事件做好准备,从而形成闭环,不断调整实践和重新规划其业务模式,通过各种资源获取帮助,以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三、结论本文基于危机管理机制文献以及中国餐饮业的应对经验和改进措施,使全球餐饮企业了解危机演变情景,使其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时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努力实现行业激活和振兴。同时,本文采用案例法,通过对中国餐饮业的典型企业进行分析,从而增强本研究的普遍性。尽管中国餐饮业是此次疫情的首先受到伤害的,但不管是企业本身还是都及时采取了措施,减轻了经济损失,保护了员工和客户的安全。突发公共危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只有增强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完善危机管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战略与规划,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危机及其带来的后果。在此背景下,中国餐饮业的经验将为正在遭受健康和经济危机的海外餐饮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作者简介:陈悦,女,生于1998年8月,汉族,安徽宿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财务管理专业。周昱彤,女,生于2000年1月,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财务管理专业。(作者单位:江苏大学).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参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