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食品安全事件成因与对策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成因与对策分析

来源:刀刀网
201{3・8(中)l}IJ占缸金  ◆社会观察 食品安全事件成因与对策分析 张静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党和的声誉 和形象,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焦点话题。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屡屡见诸于报端, 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各种损失,而且也引起社会各界极大的恐慌。探寻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原因,研究防 范对策。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食品安全生命安全社会稳定 作者简介:张静,广州市白云区人民。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187-02 一、食品安全事件成因 第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还有待于 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探 进一步完善。当前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仍没有得到彻底扭 寻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各种原因,对于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具 转,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仍然十分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 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值得关注: 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的严重缺失。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组 第一,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完善的 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三绿工程”、“食品安全行动计 法律制度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 划”,并开始探索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然而,透过这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现有的食品安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还 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缺陷。 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发展建设无序,资源开放不够,宣传教 1.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少而散。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法律制 育有待加强等问题。 度体系是以《食品卫生法》为主导,《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 第三,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不够。对 品卫生监督程序》等单行法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传染 于食品的制假售假行为,我国法律既规定了:行政处罚也规定了刑 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规定 事处罚。如我国《食品卫生法》第八章第39条第一款规定:“违反 构成的集合形态。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散布于各个法律法 本法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 规当中,凌乱、孤立、不成系统。 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 2.作为食品安全主要依据的《食品卫生法》在实践中暴露出 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 越来越多的缺陷。如该法规定,“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 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 体的危害”,而事实上,损害人体健康的不仅仅是食品污染和有害 元以下的罚款。”而对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法规定了 因素,某些符合卫生要求但却营养不足的食品同样会致人损害, 三个量刑档次,其中最严重的一档是:“犯本罪,致人死亡或者对 如阜阳奶粉案。此外该法在食品流通环节的规定也比较粗疏,特 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l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别是在储藏、保鲜方面,没有体现对食品链的全过程管理。 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食品安全执法机构多而乱,部门职能划分不清。2004年9 应当说,法律所规定的惩戒措施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在实践 月,决定按照“一个部门一个环节”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 执法当中,由于执法面广而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使得许多行政处 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 罚措施未能真正到位,而只有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才会 应该说,此举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多头管 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出动大批人力物力,强化整顿。 理还是给我们提出了难题。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还是负责种植, 第四,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尚未起到应有的宣传和警示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保健食品的审批 用。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者对应有的食品卫生知识和 上,卫生部主要针对餐饮业进行检查,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总 法律知识相当缺乏,不知道办理有关手续也:不知道食品生产应具 局、工商以及海关、也都涉及食品安全管理,而真正能对食品 有的安全标准。此外,部分消费者特别是处 于二弱势群体者的食品 加工进行管理的部门却未能以一种机构的形式出现。上述 安全意识不强。在近几年发生的几起食品安全事件当中,受害人 多个部门都在管,工作重复浪费,却没有形成合力,于是造成了现 多为文化层次低、收入少的农村农民或外来打工人员,这些低消 在食品安全问题好像大家都在管,却又好像没人管的局面。 费群体数量庞大,案发后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4.食品技术标准相对滞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食品标准 二、解决机制、防范对策 分布于质监、卫生、农业等多个部门,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形成冲 食品安全关乎你我,为了防止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发生, 突,既有交叉重复,又存在一些空白;二是标准不配套,有的重要 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食品安全网,除了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创 标准甚至短缺,这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而且还表现在从生 新工作方式,加强监管力度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产到流通的过程中;三是这些标准大都技术含量低,国家标准只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机制和防范对策。 有40%- ̄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食品行业国际标准的采 (一)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 用率只有14.63%,覆盖面远远不够 。技术指标的短缺和滞后现 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起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 象必然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空白地带的出现,从而产生食品安全隐 情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患。 2.规范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以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各部门 (下转第197页) 187 2013・8(中) jlI{夤J 6缸金 真细致地进行检验。 ◆管理视野 3.完善内部人员责任制,建立纠错制度。办错案要赔偿、追 究办案人员的责任,鉴定错误、也应当赔偿、追究法医学鉴定人的 责任。案件当事人因错误坚定遭受的损失,可以向鉴定机关申请 今后尽快出台包括法医学鉴定人资格;法医学鉴定机构的设置: 法医学鉴定程序;法医学鉴定人(机构)职权和义务;错案追究等 问题的法医学物证检验的相关单行法律,切实指导法医学司法鉴 定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法医学鉴定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保护人民 要求赔偿,坚定机关拒不赔偿的可以向提起请求赔偿的诉 群众,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建设的重大问题。法医 讼。由于做出错误鉴定的后果将直接有鉴定人或鉴定机构自己 工作人员在进行法医学鉴定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照法律规定办 承担,将会极大的调动法医鉴定人的责任感,从而努力避免错误 事。 坚定的产生,也会促使技术不精的鉴定人员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知 识和技术能力。 (四)严格法医学鉴定人资格管理 四、结语 1.建立完善的法医学鉴定人资格考试制度。通过严格的考 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古代的法医宋 试、考核程序,是进入法医学队伍的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都必须 具有精深的造诣,从而保证法医学鉴定的科学性。近期内,行政 慈,到后来的医学博士孙逵方,法医学人才辈出,同时也推动着我 机关可以在和省两级组织自身法医鉴定专业权威人士建立 国法医司法鉴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当今经济发展迅速,科教 相应考评组织,对现有法医鉴定人进行考试和考核,已确定其是 文化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中国,在我国众多的法医工作者和司法 否具有继续从事发医学鉴定工作的资格。远期则应由司法 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法医学司法鉴定一定会越来越 行政机关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每年一次的法医学鉴定人资格考试。 合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 并对取得鉴定人资格的人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资格复审。。 2.提高法医学鉴定人的职业道德。法医学鉴定能够提供客 注释: ①徐跃灵君.当代中国法医鉴定研究.复旦大学.21)09. 观的科学证据,对侦查和判案关系极为重大,有时甚至起决定性 ②王建.法医学鉴定研究.山东大学.2005. 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法医工作者在进行检验、鉴定是就必须坚 ③.试论中国法医学司法鉴定的现状及其未来改革方向.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l2(17), 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同时 ④马伯华.我国法医鉴定的新发展.湖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要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及时进行检验,使所作出的法医学鉴 ⑤刘家毅.中国法医鉴定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司法鉴定.2003(2). 定,经得起考验,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错放一个坏人。 参考文献: 同时,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罪案的发生是不分昼夜和天 [1]李金光.吴国法医学鉴定谈.辽宁警专学报.2008(4). [2]邹才发.关于我国法医学鉴定的思考.中国司法鉴定.2005(2). 气的,地点也可能是荒山野岭,所要检测的尸体也可能已经 [3]王雪梅,周伟,王雪平.法医鉴定改革设想.人民检察.1999‘1). 的发臭,但是,为了及时准备协助破案,法医工作者必须要吃苦耐 [4]吴小龙.中国法医改革浅论.中韩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http://wvcv ̄. xh.o [5]徐立根.对我国鉴定制度中几个问题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劳,不怕脏,不怕臭,不怕苦,不怕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仔细认 版).2005(4). (上接第187页) 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防范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解 (三)加大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 各地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监督和执 管机制。 法,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生产 3.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我国目前的食品标准绝大 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集中力 多数是2000年以前制定的,且大都仅仅是行业标准而非国家标 量及时彻底查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严惩制假售假的犯罪团伙和 准。而食品安全先进国家的标准通常是由国家专门的立法机构 首恶分子,依法加大量刑幅度。重大典型案件查处结果及时向社 制定的,而且一个产品只有一个标准。我们应当尽快弥补这一缺 会公布,狠狠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另 陷,注重标准的基础性研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外,对于食品安全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渎职犯罪行为也一定要加大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提 打击力度,严惩地方保护伞。 高企业标准化意识,提升我国食品标准化的整体水平。 (四)扩大宣传,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生产经营者的社会 (二)构建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是以完善的食品安全社会信用制度为保 1.开展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强群众维护 障,以真实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为基础,以科学的食品安全信用 自身权益的自我保护能力。宣传重点应放在农民工、下岗失业人 信息风险分析为依据,以公正的食品安全信用服务机构为依托, 员等弱势群体身上,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和法律 以食品安全纪录为重要参考而形成的信用评估评级、信用报告、 知识,促使其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 信息披露等企业外部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0建立此体系,有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食品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既是食 利于进一步规范食品经营市场秩序,建立起新型的食品安全治理 品安全监管的对象,更应该是食品监管的主体。有关部门在 机制,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个 行政执法过程中,应符行政指导作为行政执法的补充和前置,体 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应当包括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和信 现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功能。促使企业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用标准制度、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和评价制度、食品安全 和第一责任意识,主动完善卫生设施,主动到有关部门登记领证, 信用披露制度和奖惩制度。 自觉接受监督和培训,自觉遵守卫生标准和规则。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 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 注释: ①杨大河,褚保金.食品安全管理研究.食品科学.2004(25). 体系,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③白风妹.食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中国食品.2004(5) 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 防、早整治、早解决。 1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