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语文新题型综述语言运用灵活生动1

高考语文新题型综述语言运用灵活生动1

来源:刀刀网
朱熹有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近⼏年⾼考试题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活世界的连接与沟通,第六⼤题语⾔运⽤题中出现的⼀句话新闻、对联、⼴告词、串场词、新闻衔接词、提取关键词等等,就如源⾃⽣活的灵动之⽔,散发着阵阵馨⾹的⽓息,为死板的⾼考试卷注⼊了汩汩清泉,提醒我们⼴⼤考⽣要重视⽣活知识的积累和关注语⾔的实⽤性。当2006年⾼考烽烟散去的时候,笔者对全国17套试卷中的语⾔表达新题型作了细致的解读和总结,期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解说词

解说词⼀般⽤于图⽚、幻灯、展览、记录影⽚、新闻实况录⾳、电视等的解说。解说词的主要表现⽅法是叙述和说明,有时是叙述、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优秀的解说词,往往采⽤夹叙夹议,或与抒情相结合的形式。

【例1】 (2006年天津市)请为你班⽅队撰写⼀段校运动会⼊场式上经过台时的解说词。

【要求】 不得出现校名、⼈名及其它相关的信息,不超过80字。

【分析】 解说词不仅有介绍、说明作⽤,还要有⼀定的感染⼒,要引起强烈的共鸣。当然,除了形象的语⾔外,如果还能运⽤排⽐、对偶、反复等修辞⼿段,并注意语⾔的⾳韵与节奏,效果会更佳。

【⽰例】 迈着矫健、⾃豪的步伐向台前⾛来的是⾼三(5)班的代表⽅队。看,他们脸上洋溢着微笑,眉宇间蕴藏着拼搏的锐⽓。他们决⼼在本届运动会期间搏击风浪,再创佳绩!

⼆、欢迎辞

欢迎辞是⽤来对来者表⽰欢迎的⾔辞,它好⽐⼀场戏的序幕,⼀篇⽂章的序⾔,⼀次演讲的开场⽩,恰到好处的欢迎辞往往能给⼈留下良好印象。

【例2】 (2006年福建省)今年4⽉,中国荣誉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的⾝份写⼀段真切⾃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真实⾝份有关的⼈名、市县名及⼭⽔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

【分析】 欢迎辞内容应根据国籍、团体、时间、地点及⾝份的不同⽽有所区别,不可千篇⼀律。⼀⽅⾯要符合⾃⼰福建学⼦的⾝份,另⼀⽅⾯要使对⽅感到真切、热情。总之,欢迎辞⽤词要得宜,表达要得体,感情要真挚。

【⽰例】 尊敬的连战先⽣,我们福建学⼦热烈欢迎您回乡祭祖,愿您“寻根之旅”顺利、和愉快,期盼您和家⼈常回家看看。

三、⼿机短信

⼿机短信作为⼀种新⽣事物,作为⼈们⽣活的⼀个组成部分,终于⾛进了⾼考。⼀般⽽⾔,短信的语⾔、内容必须要注意场合、礼貌,要符合双⽅的⾝份。好的短信应讲究⽂采,要注意修辞⼿法的运⽤。

【例3】 (2006年安徽省)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则⼿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

我正在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便。9点到达⽬的地。等我到了⽬的地,会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分析】 这⼀题型呈现出新与旧的有机交融。所谓的新,它是以⼿机短信的形式出现,紧扣时代脉搏;所谓的旧,⼀者此题型与拍电报本质上是⼀码事,⼆者它考查的是压缩语段。这种既有所继承⼜有所创新的特点,体现出了这道题的价值。

【参】 车将于9点到达,届时电话联系。

四、⼈物评价

所谓的⼈物评价是指运⽤⼀定的⽅法,从⼀定的⾓度,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物作出公正、客观的评论。⼈物评价既能让我们透过表象,了解⼈物;⼜能使我们从各类历史⼈物或⽂学形象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提⾼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

【例4】 (2006年安徽省)请从下列历史⼈物或⽂学形象中任选⼀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与庄⼦

第2组:项⽻与刘邦

第3组:李⽩与杜甫

第4组:林黛⽟与薛宝钗

【要求】 ①对所选组中两个⼈物或形象进⾏⽐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分析】 此题的命题灵感显然来⾃于2004年福建省的作⽂题。虽然《⼤纲》给我们中学⽣列出了⼀⼤串阅读篇⽬,但应试教育就如⼀张密密匝匝的罗,那些震烁古今的⼈物和⼀个个多姿多彩的⽂学形象只能在狭窄的缝隙间苟且⽣存。如今,看到上⾯这⼀⽂题的时候,只想再说⼀声:感谢命题者,他是通过⼀种恰当的⽅式引导着⼀条正确的⽂学之路。解答此题要注意这两点:⼀是要有明确的观点,⼒求在⽐较中展现个⼈的倾向;⼆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史实。

【⽰例】 综观《红楼梦》,宝钗关注的是制度,是社会的规范,她是为别⼈活着的;黛⽟关注的是个体,是本质的⽣命,她是为⾃⼰活着的。所以我更爱后者。

五、主题⼝号

主题⼝号指的是有着明确主旨的供⼝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动作⽤的简短句⼦。拟写主题⼝号的要点⼀是要紧扣主旨,⼆是要有纲领性和⿎动性,三是要朗朗上⼝,能讲究⾳韵和谐。

【例5】 (2006年⼭东省)第⼗⼀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09年在我省举⾏,请为本次运动会拟写主题⼝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育精神,体现⼭东⼈民的精神风貌,⾔简意赅、便于记忆、朗朗上⼝。不超过20字。

【分析】 此题提出的要求⽐较繁琐,可以概括为这样的三⽅⾯:⼀是“⾔简意赅、便于记忆、朗朗上⼝”,这是主题⼝号的共性特征,不难做到;⼆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育精神”,这是与主题紧密关联的;三是“体现⼭东⼈民的精神风貌”,这呈现出地域特点。考⽣在短时间内要做到⾯⾯俱到、滴⽔不漏,还是有⼀定难度的。既实现了考查的⽬的,⼜借⾼考的舞台为⼗⼀届全国运动会造势,此题可谓⼀举两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