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琴1 苗春凤1,2
( 1.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2.江西财经大学女性文化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13 )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亲子阅读是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亲子关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梳理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和亲子阅读等相关文献,了解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的研究现状。已有研究主要从教育学和公共图书馆角度关注亲子阅读的重要性、现状调查和策略建议方面,对亲子阅读问题尤其是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的干预研究较少。应加强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的研究,从社会工作角度为改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提供支持服务。
【关键词】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亲子阅读;社会工作
学前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在学前期受到的早期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家庭是学前儿童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儿童的问题种因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亲子阅读是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通过亲子阅读,幼儿可以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也可以在陪伴的过程中学习和进步,还有利于建设亲密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家庭环境。流动学前儿童是学前儿童中的特殊群体,跟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和学习,其教育和照顾问题亟需社会关注。流动学前儿童不仅面临着入园难和入园质量差、社区公益性早教资源缺乏等问题,而且最基本的家庭教育也是令人担忧。
由于流动学前儿童的父母忙于挣钱谋生、工作时间长,工作生活压力大、生存环境复杂等因素,往往无暇教育和照顾儿童,又因自身文化水平偏低,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亲子沟通存在一些误区,不能正视甚至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教育,流动学前儿童家庭的亲子阅读问题尤为突出。“全民阅读”已多次写入工作报告,阅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对幼儿阅读环境、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出了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早期阅读纳入语言领域目标;*总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幼有所育”,加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提倡和改善亲子阅读是应有之义。
因此,基于流动家庭的庞大规模和独特性、家庭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全民阅读的时代要求,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梳理有关亲子阅读和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的研究现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一、概念界定
流动学前儿童是指跟随父母到务工城市生活和学习,不具有流入地户口的0~6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也包括家庭中各成员间发生的各种互动。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和第一负责人,既肩负着抚养、监护孩子的义务,也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亲子阅读是基于成人和儿童互动式的早期阅读法,早期阅读是儿童一岁半以后开始的阅读,主要是由成人将读物中的内容读给孩子听,等儿童识字后进行阅读。亲子阅读
也就是家长和孩子在多种阅读形式下,“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的共享过程。在亲子阅读中,幼儿通过成人形象地读、讲来理解读物。亲子阅读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以多元阅读材料为主。阅读不仅仅局限于书,阅读材料无处不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父母以孩子为中心,运用各种形式(朗读、表演、绘画、提问、手工、游戏等)和幼儿互动、沟通、分享和学习,引导幼儿对多元阅读材料(文字、图画、图像、声音、风景、物体等)认知的过程。
二、亲子阅读研究
对亲子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领域和公共图书馆领域,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亲子阅读重要性、指导策略和绘本在亲子阅读中的运用等方面。国外大多数学者通过实验、观察等实证方式对亲子阅读进行研究,证明亲子阅读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婴幼儿从出生就开始实施亲子阅读。从亲子阅读对大脑的影响来看,家庭阅读量与激活支持心理意象和叙述理解的大脑区域正相关。研究低收入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共读行为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教养方式越好,亲子共读的质量越高,高质量的亲子分享阅读对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以非裔美国人、多米尼加人、墨西哥人和中国人妈妈及其5岁的孩子为研究对象,发现了购物游戏对低收入母亲支持儿童阅读和数学方面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识字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总结了在亲子阅读中不同类型的亲子互动,并提供指导策略,最大限度地为父母提供经验借鉴。父母和幼儿在亲子阅读中可能会出现没有共同进入到同一话题或情景中,对亲子在阅读绘本中的注意力进行了三个实验的检测,向家长实时反馈孩子的眼动后,显著增加了亲子阅读时的注意力。
由于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我国对亲子阅读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对亲子阅读的价值进行研究,主要体现在亲子阅读在亲子关系和幼儿个体能力发展方面。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情感和知识传递的过程,亲子阅读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需求,强化亲子互动。亲子阅读是一种陪伴,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亲子阅读是最美的家庭教育课程,亲子阅读能够在最有爱的环境下最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起到最好的启蒙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情况,及时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并适时给予满足。张文芳从幼儿园的角度提出幼儿园应倡导亲子阅读。幼儿园应向家长开展亲子阅读专业指导,搭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照顾综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批准号:14BSH110)。
79理论探讨劳 动 保 障 世 界建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家庭亲子阅读的有效性。以96名0~6岁的儿童为测试对象,测试结果显示家长有感情伴读的阅读效果远远好于家长无感情伴读的阅读效果,并对家庭亲子阅读方式的有效开展提出了对策。亲子阅读类型可分为“平行式、偏离式、合作式”三种,亲子阅读类型与儿童能力提升之间有积极的关系。还有学者从审美教育、分龄化指导、想象力的培养等方面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进行研究。
有学者分析了英国、日本等国家图书馆及中国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服务,对我国内地亲子阅读服务进行总结与展望。一些学者专注于国内亲子阅读服务本土化的研究,通过项目实例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增多,注重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通过分析亲子阅读活动系列案例,总结活动经验及成效,为公共图书馆拓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参考。亲子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服务领域。从亲子阅读服务的理念、形式、载体、趋势四个角度论述了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指出亲子阅读服务的服务专业化、活动品牌化、合作社会化等发展趋势。少儿图书馆通过优化阅读环境、制订亲子共读计划、组织家长交流会等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实践,少儿图书馆组织的亲子阅读活动能拓宽少儿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促进幼儿与家长情感的沟通。绘本阅读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对亲子阅读中的绘本运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绘本在亲子共读、讲故事、亲子创作等亲子阅读活动中的运用形式的分析,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绘本亲子阅读活动中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使绘本在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可开展亲子阅读的教学课程,教授家长和孩子合作共同完成绘本的制作,这既可以密切家庭亲子关系,同时家长在绘本制作过程中还能学到一些教育方法。
三、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亲子阅读是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亲子阅读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等各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永久性和潜移默化性。流动学前儿童父母是城市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流动学前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和学习,“流动人口”的特征自然会影响随迁子女的教育和照顾。流动学前儿童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流动家长主要从事建筑业、散工、小生意、纺织业和交通业等行业,工作类型多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作体力要求大且工作时间长,收入不稳定。流动家长在城市的生活较艰苦,很难顾及子女的安全和教育。母亲主要承担教育学前儿童的责任,亲子互动单一。流动家庭与学前期子女亲子互动非常重要,但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互动出现大量空白,多数情况下幼儿只能自娱自乐。流动学前儿童家庭在家庭教育上的经济投入较少,大多数家庭在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支出体现在幼儿园费用,偏向选择距离近、费用低的幼儿园,在其他教育投入的费用微乎其微。有调查证实了家庭投资理论对我国流动儿童群体的适用性,家庭收入和家庭学习资源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成就。流动学前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流动学前儿童拥有的教育资源数量不足;流动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不科学,更加注重知识类的学习;家长的教育方式易极端化,要么让孩子自由发展,要么对孩子严加管教;流动儿童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甚至有的家长从不陪伴孩子。流动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开展亲子阅读的能力不足。综合相关研究,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存在如下问题:
80家长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较少。通过对某婴幼儿教育中心的家长调查问卷发现,每天陪伴孩子阅读10分钟的有30.56%,20分钟的有27.78%,30分钟的有38.%。婴幼儿教育中心的家长较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他们亲子阅读时间都较少,家长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并不乐观。第二,家长的早期阅读价值观念与实际行为存在冲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越来越重视,家长一方面认为亲子阅读很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年龄小而父母缺乏耐心或父母忙于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亲子阅读行为较少。第三,亲子阅读观念片面。有的家长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色彩,他们认为早期阅读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也有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是揠苗助长。第四,亲子阅读方式不科学。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家长一般是自问自答,不善于引导孩子到故事情境中去或思考问题,孩子易注意力不集中。第五,阅读环境不合格。首先在物质环境方面,阅读材料的选择主要依靠家长经验,阅读材料以书本为主,种类较少,在家中没有设置专门放置图书和进行阅读的地方,图书随意放;其次在精神环境方面,家长平时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家长在亲子阅读时缺乏足够的耐心、亲子阅读缺乏计划性或是一时兴起,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利于孩子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研究简评与思考
学界对亲子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和教育学领域,已有研究主要体现在亲子阅读的重要性、现状调查和策略建议方面,对亲子阅读问题实际干预的研究较少,流动学前儿童亲子阅读问题的干预研究更少。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提供支持服务,开展实务研究十分必要。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家庭阅读氛围不足、亲子阅读每周次数少、亲子阅读功利性强、亲子阅读方法不科学、家中图书不多、亲子沟通不顺畅等问题。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到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改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问题,需要支持和服务提供,例如,如何健全流动人员的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家庭教育服务功能;社区如何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建立亲职教育平台;幼儿园如何加强家园合作,组织亲子阅读活动;社工机构如何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和亲子阅读开展支持服务等。其中,社会工作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中的介入空间和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流动人员普遍存在自身文化水平偏低和工作生活压力大等问题,导致他们经常无暇顾及子女的照顾和教育,同时,因缺乏对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的认识和掌握,很多家庭或多或少的存在家庭亲子教育问题。因户籍制度和经济条件的,流动学前儿童一般只能选择条件较简陋、费用较低的民办幼儿园和社区就学与居住,此类幼儿园和社区因为条件,较少甚至根本不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社会工作代表着一种行动的力量,秉承助人自助、以人为本的专业价值观,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发挥潜能,解决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应根据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需求,运用阅读社会学、家庭社会工作和儿童社会工作的相关理
论,采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链接合理资源,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服务,如一对一的家访服务、小组工作为流动家庭提供交流沟通平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或亲子活动,尤其是链接和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提供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等。借鉴英国“阅读起跑线计划”(Bookstart)和美国“出生即阅读”(Born to Read)以及“每一个孩子准备在你的图书馆阅读”(Every Child Ready to Read@ your library)这些国家婴幼儿阅读推广项目的经验,利用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资源,引导亲子阅读,为弱势群体家庭提供早期阅读服务。流动学前儿童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童书又价格不菲,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起推广家庭亲子阅读的重任,尤其为弱势家庭提供阅读服务,通过多元合作丰富阅读资源,加强对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编制家庭阅读书目,建立家庭阅读的公共平台。可以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为流动家庭提供全面的服务,赋权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例如,通过亲子活动、家长自我成长工作坊、录像为本家长支援服务、家庭辅导服务、亲职教育小组或社区家庭教育讲座等,让家长明白亲子阅读应是在互为主体的相互平等对待之下,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与生命的点点滴滴,强调父母和子女共同阅读、共同分享,因此说故事的人不一定是父母,孩子同样可以由听故事转换成主动说故事的角色,让家中的每一成员都有倾听、叙述、沟通、讨论的机会,让亲子共读成为游戏般的快乐。亲子阅读可以培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建立幼儿良好的人生观、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加强幼儿美感及对事物的想象力、充实生活经验,培养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通过倡导,完善流动人口家庭福利,改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拓宽研究视角,开展实务研究,从社会工作学科视角出发,为改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问题提供支持服
务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史瑾.机制创新,破解流动学前儿童教育难题[J].当代学前教育,2012,(01): 8-11.
[2]黄河清.家庭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祝士媛.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学科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4]周倩芬.少年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推广的思考[J].图书馆,2012,(04):122-124.[5]曹桂平.试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J].图书馆杂志,2014,(07):47-52.[6]汪涓.多元互动的亲子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1,(05):51-52.[7]John S. Hutton, Tzipi Horowitz-Kraus, Alan L. Mendelsohn, 2015,“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Brain Activa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Listening to Stories.”Pediatrics 136(3):466-478.
[8]Dexter,Stacks, 2014,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Parent-Child Shared Reading Practices,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Low-Income Famili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28(3):394-410.[9]Diana Leyva, Catherine S. Tamis-LeMonda, Hirokazu Yoshikawa, 2017, “Grocery Games: How Ethnically Diverse Low-Income Mothers Support Children’s Reading and Mathematic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40):63-76.
[10]Jisu Han, Stacey Neuharth-Pritchett, 2014, “Parents’ Interactions With Preschoolers During Shared Book Reading: Thre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Quality Interactions.” Childhood Education 90(1):54-60.
[11] Jia Guo, Gary Feng, 2013, “How Eye Gaze Feedback Changes Parent-Child
劳 动 保 障 世 界理论探讨Joint Attention in Shared Storybook Reading?” In Nakano Y., Conati C., Bader T. (eds), Eye Gaze i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 London: Springer Press:9-21.[12]张心语.浅谈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影响及策略[J].学周刊,2015,(04):74-75.[13]刘小华.亲子阅读——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6):298.
[14]张文芳.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02):67-69.
[15]孟瑾.幼儿自主阅读的教育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02):67-69.[16]赵双.家长伴读方式对儿童早期阅读效果的影响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 2015,(07):43-46.
[17]朱从梅,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Z1):-94.
[18]梁志敏.国内外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研究初探[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 (06):84-87.
[19]宣寅颖.打造阅读平台,丰盈七彩童年——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闵图妈妈小屋”亲子阅读系列活动案例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S1):77-79.[20]曹桂平.我国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实证分析与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2):90-94.
[21]刘洋.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 (01):135-136.
[22]曹桂平.亲子阅读活动中绘本运用形式与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 (06):28-32.
[23]杨毅.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绘本阅读推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1):20-21.
[24]罗英智,李卓.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现状与对策——以沈阳市和鞍山市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2,(10):4.
[25]许铁梅,沈玉萍.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互动的研究[J].教育导刊,2011, (09):5.
[26]张云运,骆方,陶沙,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育投资对流动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5(38):19-26.
[27]王晓芬,王彦妮.3~6岁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江苏幼儿教育,2014,(01):8.
[28]李玲.关于外来务工家庭亲子阅读的调查研究——以民办塘湾小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04):108-113.
[29]张丽娟.0到4岁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7,(08):230.[30]史禧.3-4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存在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3):233.
[31]王琳.英美国家婴幼儿阅读推广项目研究及启示——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06):85-90+38.
[32]黄耀东.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婴幼儿早期阅读推广——对Born to Read项目的考察[J].图书馆论坛,2018,38(01):92-99.
[33]荆琦.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推广家庭阅读的问题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02):97-98.
[34]姚洁玲,陈咏芝.阳光孩子发展计划[M].小童群益会,2001:13.[35]吴金香.幼儿教保概论[M].心理出版社,2013:104-105.作者简介:
杨丹琴,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工作。苗春凤,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女性文化研究所以及亚太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工作。
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