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和适当量的学具
1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第1课时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 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2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激趣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的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
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3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四)应用知识
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里是第一列,哪里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的位置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师引导: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探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球所看到的形状是一致的。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辨析中认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法。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
五、作业:
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竖排一列 左一右 横排一行 前一后
数对(列,行)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
4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一步培养数感。并且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第2课时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P20例2及练习五第3、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 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生: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设计意图】激趣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对的知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
大象馆 猴山 熊猫馆 大门 海洋馆 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6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O。
(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 指生回答:大门(3,O)。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
大象馆(1,4)、猴山(2,2)、大门(3,O)、熊猫馆(3,5)、海洋馆(6,4)。
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O,3)、狮虎山(4,3)。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
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1列第1行,猩猩馆是(1,3)在第1列第3行,狮虎山是(4,3)在第4列第3行。
【设计意图】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3.拓展延伸。
(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并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师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2)质疑: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围棋棋盘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7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 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五、作业
P21~22练习五第3、4、6题。
板书设计: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猴山(2,2) 大象馆(1,4) 大门(3,O) 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出好朋友的位置,老师来猜,可是却猜不到,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8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