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深化港口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已现雏形,深化港口融合发展,将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竞争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贾大山 的十九犬报告提出, “要支持 ▲、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 世界8 5%货物贸易通过港口完成 国际转运,港口是区域融入经济全球 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 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 全面推进内地同、澳门互利合 作”;2 01 8年((工作报告 明 化的战略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 已现雏形,深圳港、港和广州港 粤港澳人湾I)(及 特点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九 个市和中国、澳门两个特区,即 “9+2”。与美国纽约湾区、日本东 集装箱吞吐量2 01 7年分别居世界第三 位、第五位和第七位,是世界其他湾 区均不具备的港口资源。深化港口融 确,将“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澳门互 利合作。” 46 合发展,将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竞 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如下 特点: 争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力推动粤 一 :j 三 : 。 j\专栏· 皿 \ 置, . ,0 1.立 大一山侃海运 是区域面积大、人口众多,两 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居世界第3、第5 和第7位 而纽约新泽西港2 01 6年集 装箱吞吐量为6 2 5万TEu,居世界第2 2 费用。这充分发挥了船公司、码头公 种并存。粤港澳大湾区9市2区面 积、人口分别是纽约湾区的2.6倍、 2.9倍,东京湾区的4.2倍、1.5倍。 司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活力, 促进了港口在基础设施、经营设施、 位:东京湾内东京港、神户港和横滨 港2 01 6年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4 7 0万 TEU、2 8 0万TEU和2 7 8万TEU,分别居 投资营运和管理方面的良性互动发 展,适应了船舶大型化发展,实现了 与其他湾区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既有 广东省的9个城市,又有中国、 澳门两个特区,不同并存。 与城市融合发展,成为北美重要的海 运集散中心。 世界第31位、5 5位和5 7位;粤港澳大 湾区三个核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纽 约湾区的近l 0倍、东京湾区的6倍, 港口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二是产业链完整,发展潜力巨 大。纽约湾区人均GDP近7万美元, 服务业十分发达,特别是金融业,纽 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长期居世界前 东京湾内有东京港、千叶港、 川崎港、横滨港、木更津港、横须贺 港6个重要港口,首尾相连,绵延百 里,成为促进国家发展和地区经济繁 两位,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居世界第7 位:东京湾区人均GDP约5.5万美元, ltt:界人湾区港兀融合发展 Il’;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港口与城 市也由港城共生、港城其兴而走向港 城共荣,推动区域港口群形成,实现 荣的重要基地。 由于岛国地理特征决定了港口不 仅仅被认为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汇点, 制造业十分发达,金融服务主要依靠 东京,2 0 1 7年东京位列国际金融中 而被看作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核心资 源,相关发展项目提高到国家和地区 心城市第5位、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第 9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深圳 和广州I三个中心城市,人均GDP约2万 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和自身的可持续 发展。 的发展战略高度加以规划和实施。为 了加强港口的建设与发展,1 9 5 1年 日本就制定了《港湾法》,规范 了对港口的管理。 港湾法 虽然取 美元,相对纽约、东京湾区发展潜力 纽约湾的纽约港和新泽西港分别 隶属于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原分别规 划、发展,两州常就港口和航道 巨大,同时具有产业链完整的优势。 是国际自由港,2 01 7年居国际金 消了的直属港口,规定港口 郝有地方公共团体一一港口管理 融中心城市第3位、国际航运中心城 边界问题发生争论 随着货物吞吐量 的急剧增加,两港分割管理模式的弊 端日益凸显,尤其是“一战”爆发以 市第3位,对外开放程度高、营商环 境便利,金融、法律和航运服务业具 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深圳市是改革开 机构管理,但是它却加强了在总 体规划当中的权利。 《港湾法》规定 由(运输省)制定全国港口发 展的五年计划,决定整个国家港口发 后,大批物资要运往欧洲,而纽约港 效率低下的驳运体系根本无力担此重 放特区 国家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 心城市,2 01 7年居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第2 O位,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在2 7 位。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 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电子信息、石 任,使得等待卸货的列车堵在新泽西 一展的数量、规模和政襄,港口管理机 构在五年计划的范围内制定港口发展 侧的铁路上,绵延几百英里直到宾 夕法尼亚州。面对目益紧迫的交通压 的年度预算和长远规划 El本运输省 港湾局1 9 6 7年就提出了 东京湾港湾 力,两州者 意识到无休止的冲突 只会浪费港口的潜能。在1 9 21年4月 3 0曰,两州协商共同组建了跨越 州际管辖的纽约一新泽西港务局,负 计划的基本构想》的提案,建议把该 地区包括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 横滨港、横须贺港、木更津港、船桥 港在内的7个港口整合为一个分工不 化、汽车和装备制造是其支柱产业, 服务业同样十分发达,2【】1 7年居国际 金融中心城市第324.)-,国际航运中心 城市排名第2 34i。湾区内东莞、惠州 承接产业转移,主要包括电子信息、 责港口码头建设与维护、公其基础设 施的统一建造及维护、港口信息系统 同的有机群体,形成一个“广域港 湾” 这一构想以及曰本港口协会隐 性和关系型契约的作用,很好地解决 建设、港口安全和港口区域内的经济 建设,这一整合有力推动了资源的共 享、更加有效联通洲际高速公路网和 铁路网络。 石化等 珠海、中山和江门的主要产 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加工和 _了东京湾内的港口竞争问题,将各港 口的竞争转换成了整体合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京湾港口 T-程装备等。 三是交通便捷,世界级港口集 聚。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既有发 达的高速公路网、高等级航道网,也 有5大国际机场,还集聚着深圳港、 港和广州港三大世界级港口,集 河流两岸选择了一大批城镇作为 对外开放的窗口或基地一一对外贸易 群已经越来越形成了鲜明的职能分工 体系,各主要港口根据自身基础和特 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 区和自由贸易港等;码头则租给各大 船公司经营;港务局与各家船公司签 订租约,港务局只收取码头租赁管理 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形成组合,经营仍 中国远洋海运47 -5ElE[-开L5\专栏· 曹 查 大保持各自,6港便形成了一个多 功能的复合体,充分利用了有效的资 源 山佩海运 强应急资源以及相关保障设施的条件 能升级,推进港口岸线、陆域、水域等 资源集约开发,统筹新港区功能开发与 老港区改造搬迁,促进港口与城市协调 发展。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建设 建立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应 急机制,提高事故应急能力。积极推 进港口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 进安全环保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积 极向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提供中国方 构筑大湾区港口 与区域融合发展新生态 1. 一城一港”分散发展模式 向区域港口群集约发展模式转变 经过多轮港口改革,粤港 澳大湾区依据港口法形成了“一城一 港”分散发展模式。以港兴城, “要 推广应用港口节能节水节材的新技术新 工艺,综合利用疏浚土、污泥等固体废 弃物,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提高港 口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数据资源。大湾 区是海量数据的集聚地,海运数据资源 案,提升中国在安全和绿色领域的国 际影响力和发言权。 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港向纵深 探索。在“一个深化”的同时,进行 “两个探索”,就是进一步深化自由 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按 照“一线放开”、 “二线安全高效管 住”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国际贸 易“单一窗口”建设,统筹研究推 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推动贸易 转型升级 落实新增自由贸易试验区 与金融服务、互联网、大数据等深入融 合构建数据中心,深度进行挖掘,为港 口跨界服务、与各产业集群实现生态相 互融合,全面提升港口服务。三是休闲 旅游资源 统一规划布局港口和城市生 开放,先建港”更是成为共识,极大 调动了各方发展港口的积极性。同时 太大推动了同城化趋势和大湾区城市 群的形成,经济社会呈现深度融合发 活、生态环境保护岸线和水域,建设美 丽港口、美丽城市 展趋势 然而面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 动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应用、 试点示范完善法规。港口产业跨 界深度融合涉及诸多利益主体,法律 的贸易便利化改革,在新增自由贸易 试验区内,完善促进国际便利化运输 的相关和双边运输合作机制,构 法规、标准规范、机制等改革难 点,港口与现代互联网、大数据、云 港口绿色发展等新趋势,这一发展模 式也暴露出资源利用效率、网络化服 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新问题,应适时 向生态融合港口群发展模式转变,进 一计算、城市功能等新业态更为突出, 在短期内很难通过全国性、系统性的 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 探索自由 贸易港就是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 方案和对策,最为现实可行的路径, 就是选取重点领域的关键问题和关键 环节,并通过试点示范取得突破,将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和运输工具便 利进出的基础上,探索人员、资金、 信息等要素便利进出的制度创新。一 步完善集疏运系统,充分发挥市场 和作用,推进行政资源、自然资 源和经营资源的整合,实现港口与区 域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一是形成港 成功做法上升为法规、标准等,从而 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港口与经济社会 深度融合法规基础。 是探索一套制度,在自由贸易港建立 一套执行机构,法律授权集中履行中 口群内码头运营商之间的有序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吞吐量的巨大规模 是世界上任何湾区无法比拟的,具备 码头运营商规模化竞争有序的基础, 央垂直条线管理和地方职能 二是探 安全绿色发展。大湾区内港口 危险化学品约4亿吨,各类船舶通航 索建立自由贸易港法规,实现依法推 进。如境外货物和物品进出自由贸易 港区,货主及其代理免于向海关等部 门申报,免于惯常监管;运用信用管 密度极高,应建立以强制性国家标准 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排放标 码头运营商之间规模化的竞争,有利 于推动技术、管理和服务创新。二是 准体系,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和企 业主体责任。建立排放、安全生产 绩效与奖励惩处挂钩制度,严格落实 “一理、企业自律管理、合规性审查等多 种手段,实现管理方式从管货物为主 向管企业为主转变;创新查验机制, 港口与区域内产业的良性博弈。港口 群内港口当局、码头运营商集群与临 港产业集群在资源上的博弈,应构筑 良性博弈机制和议价平衡机制,通过 生态融合,以乘数效应推动产业集群 票否决”制度。构建安全风险分 推进综合执法,强化二线安全高效管 住:采用高标准技防设施,建立信息 共享、协同分析和联动联勤机制;以 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 作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 建立安全和环境隐患治理监督机制, 间协同创新,从而提升大湾区在全球 的竞争力。 自由贸易账户为基本框架,基于跨境 有序推进港口排放控制区建设,严格 资金宏观审慎管理和风险可控的金融 风险监管体系,在自由贸易港区实行 贸易结算资金自由收付制度 田 2.构筑大湾区生态融合开发新 模式,推动进入“港城共荣”新阶段 制定资源综合开发规划。一是自 然资源。切实做好规划,结合城市功 落实水运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事 故应急体系。建立协调有序、保障有 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强化信息沟通、 应急预案体系的衔接性和有效性,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