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白说》读后感范文5篇

读《白说》读后感范文5篇

来源:刀刀网


读《白说》读后感范文5篇

《白说》一书,文字直白、道理通透,写的都是作者当下的感受, 其中有很多让我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总是意犹未尽。下面是的小 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白说读后感

白岩松,同龄人,却很尊敬,把他当做新闻业界的良心的标尺, 有他在,有他的节目在,新闻的希望就在。他的《你幸福了吗?》《痛 并快乐着》,我都细细读过,每次都有深深的共鸣。《白说》是他的演 讲集,仿佛是随他一起见证历史,那些感悟,没有华丽,没有尖锐, 没有取悦,只是一如既往的感性和理性。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身在这里,还没走,守土有责;到点儿就 撞钟,守时,可谓敬业;更重要的是,还得把日常工作撞成自己与别 人的信仰。

—直以来,人们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一种误解,好像是敷衍 了事,得过且过,其实正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体现。按时按点按要求把 每天的钟撞好,就是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不怕钟声扰了谁的好 梦,不嫌重复动作的单调乏味,不慕前台讲经的风光。庄严响亮的钟 声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钟看做是平凡,总想 着成名成家接受万人膜拜,才是没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社 会需要的是在各个岗位上安心、负责、不打折扣撞钟的和尚。

误解传遍天下,理解寂静无声。谣言传遍天下,辟谣寂静无声。 相当一大部分人在围观解闷。当你认真解释时,没人细听,所以,解 决总是遥遥无期。人到中年,已有权保持沉默,然而沉默,是件更有 风险的事吧?自己的声音为别的人生和我彳门的社会,起一点小小的作 用。

—直赞同白岩松的观点,媒体人的责任就是把事实完整呈现,不 是只给大众看某一面,要让事实去说话,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做 好恶、对错的选择。媒体人的责任还有及时地发声,不必清高地不与 之争论,把阵地自觉地让位,而普通民众没有条件去获知, 只能去猜测,或者干脆谁的都不信,视所谓的新闻为一缕轻烟掠过。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重提此话,撞好你的钟」那一天你不想撞了, 就离开,让位于别人,无可指责,别守着钟,编着钟不响的理由,又 不让别人来撞。

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精神。物质是基础,可 以依靠自己去创造,情感却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关,和 身边每个人有关。幸福和国家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 系统,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第1页共10页

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追求物质、情感、精神,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 因着这样那样的因素,弱化了某一项。衣食无忧的时候,情感、精神 和物质三足鼎立,但大多时候,以为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我生活条 件好,我有人疼有人爱,我玩茶艺玩插画,只是这样的幸福不要离开 你的小天地,外出办事被抢白你会委屈,遇到碰瓷你会恐惧,遭受不 公你会失望,强迫接受价值观你会厌烦……社会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 相关,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改变的权利,至少可以不同流合 污,至少可以发发声音。

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再会被标语口号牵引着走,不再容易被文 字激起波澜。你 的人生阅历更加深厚,内心感受也更加复杂,反而 是无词的音乐,更能击中你百转千回的冲动和欲望、思索和感慨。

每次看到大写的标语,听到空洞的口号,我都会皱眉,如果跟进 的是具体的行动还好,就怕是民众莫名其妙的东西,就像写标语的人 在自娱自乐。汉语的凝练被稀释,寡而无味,言之无物,就像行动与 语言,越是没有实际效果的行动,越是洋洋洒洒的总结宣传。看到一 篇好文童,听到一次好讲座,激动半天,同样的汉字,被不同人编排 就有不同的感觉,因为好的文字揉进了思想、感肾,走了心,走了脑。 最近喜欢听一些旧的世界名曲,以为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答案 原来在白岩松的这一席话里。

信仰是什么?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去 追求它;畏,知道什么是最差的,是底线,不能突破它。

常说信仰缺失,其实是基本的人性,基本的良心缺失,信仰没有 那么高大上,就是日常言行的标尺。小时候大人告诫我们:不能冲着 人泼水,不能隔墙泼水,泼水要低点,否则神灵要怪罪。这些规矩形 成了习惯,长大了,知道不是神灵怪罪,是尊重别人,为别人着想, 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小习惯会折射到大的行为上,就 是底线。凡人可能做不到如何敬而追随,但起码可以做到畏而拒之。

为说对的话认错、写检讨或停播节目”就是我辞职的时候。

如今,主持人纷纷跳槽,其中一些给人正能量的新闻人的辞职挺 让人惋惜,郎永淳、赵普・・・・・・有思想有见识有水准有职业操守的新闻 人真是不算多,尤其是央视,需要这些荧屏和生活形象都正能量满满 的人,不知道他们离去后会不会再出现又一个赵普?真担心下一个听 到的消息是白岩松离开央视。白岩松针对别人的询问,说了上面这句 话,相信他,正如赵普的微博: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都 不错,但核心是价值观留人。希望不要听到白岩松离职的消息,希望 —直听到他的声音,他的《白说》并不白说,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很 多很多,在民众中。

第2页共10页

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吧,很正常,很简单,却又很复杂,未来还需 要白岩松这样的一群新闻人坚守,为了希望,为了努力向好。

读《白说》读后感范文

这本书好友限定我两天看完。本以为做不到,结果很轻松。这本 书适合一气呵成读完。

白岩松是我的精神领袖,他教会我用理性看好自己。

我眼里的白岩松理性而有温度。无论面对自己,还是社会上众说 纷纭的社会现象,他从来不会简单地定义好与坏。而是用理性的眼光、 客观地笔触来描绘。透过他的文字,你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和他一起思 考,然后获得前行的力量。

他说:读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乍看,有些懵懂。但当你 静下来,慢慢去思索和品味之后,那种顿悟和与作者的契合会让你热 血沸腾。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太纷乱,也太功利。很多时候会让人惶惑 不安,缺乏安全感。而白岩松的文字犹如一剂安神药,让你瞬间沉静 下来,并有了前行的希望和动力。因为他是真的有远见。

他说:包容是阅读的另一种趣味。我喜欢并认同这样的观点。在 这个时代里,认为受到委屈或不平待遇的人太多,所以人们心烦气躁, 所以意乱情迷。对于此,只有先去理解和包容,才会获得情感的共鸣。 待情绪归于平静,再细细研磨,然后终会明了:受到委屈或不公平 的待遇,别着急,把它留给时间,不要总是当下见。当你以积极的情 态去面对之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和收获。其实,人生的大道理, 认认真真去做就好了,没必要去争。

白岩松的语言和文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讲故事,用感性的方式 传达理性。作为一个媒体人,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播,传播理性,传 递思考,传达一种精神和信仰。都说,如今的中国人最缺少信仰。不 太认同。我觉得不是缺少,而是信仰得太肤浅和功利。但不管怎样, 信仰是不应该缺的,因为有信仰才会有敬有畏。

这本白岩松起名为《白说》的书籍,多多少少让我看到了作者的 —种调侃,但更多的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走走停停,提醒我们为什 么前行和怎样前行。

第3页共10页

他的文字中,一直有一个声音提醒我: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吗? 这是一种思考,也是一种声音。他告诉我们,唯有每个人都把自己的 事情做好,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会更强大,更富有,我们也 才会更幸福。

幸福是当下我们谈论最多的字眼。但诚如白岩松说得那样,幸福 就像百分之百的黄金,没有绝对的抵达,但是可以无限靠近。

他说,传播,归根结底”就是给别人讲一个好的故事。希望我做 到了。

读《白说》读后感范文

白说:有了感触不能立即表达,要去追寻。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 寻.等到一切成熟了,才会有完美的表达。急于表达已成当今社会多 数人的通病,包括我自己。人们往往依据第一印象就判定事物的真伪 曲直,并急于发声。我理解追寻的意义在于勤思考多求证。在一个畅 所欲言的信息时代,内心安定,保持耐心,坚持理性,难能可贵。

白说:读书,首先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你要仰视它,然后去攀 登。而多数情况,我们会选择与自己脾气相投的,你喜欢的,跟你水 平接近的。这种同等水平的阅读,让人失去了自我挑战的机会。

在职场、家庭、教育、医疗中疲于奔命的人,早已丧失了攀登的 勇气和力量。在我有限的阅读时间里,三分之一给了通俗读物。我这 样自我安慰:生活已足够疲惫,何苦为难自己,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 啃晦涩难懂的经典,读些侠骨柔情不好么?阅读本身便兼具休闲娱乐 功能。然而,若所有阅读都是通俗读物,我又无法忍受。对于养成阅 读习惯的人,内心对自己有要求。很多通俗读物制造短暂的遗忘与虚 幻,读时让人沉溺,读后无精打采,给精神麻痹而非滋养,永远无法 拥有高品质阅读带来的身心灵的喜悦。真正的阅读是寻找精神共鸣与 心灵辉映。能给人力量的阅读,—定是有品质的阅读,教给我们怎样 积极面对多蹇的人生。

白说:学习,相当重要一点是去喜欢你不喜欢的,适应你不适应 的。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如同读书,不要因 为一本书的主题或表达方式很陌生就去厌恶它。

再谈读书,我常常会在未读之前就轻易拒绝自己陌生的作家与作 品,在自己熟悉与习惯的题材和语言风格里游走。是否可以在阅读中 更深入地打开自己,挖掘精神与心灵的潜能?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读到 自己,既然人生已渐渐失去选择的可能性,为何不在阅读中尝试给自 己更多的机会,去读到未曾发现的自己?

第4页共10页

白说:有的书当你很年轻的时候就把它读了,以为是读过了,其 实是错过了。太年轻的时候,有些书的味道你是读不出来的。而在你 真到了需要它的年纪,却没再次跟它相缝,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用《白说》中的话结束读后感住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人们格外需要学会在不完美中让内心得到纾缓和解脱,回归到正常的 日子当中。

《白说》读后感700字

—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 路上,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 什么?

自从掀起大学习热潮后,大家借阅图书量突飞猛进,整个站区都 充满了读书的氛围,看书成了收费员们闲暇时的小甜点,大家都沉浸 在书的海洋里。

我当然也不甘落后,其中白岩松写的《白说》一书深深吸弓I 了我, 白岩松大家并不陌生,在我的印象里对他的认知仅限于他是一位优秀 的新闻工作者,他被所有的荣誉和光环包围着,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仙人。但当我读书以后,对他的认知逐渐清晰,他是一位喜欢古典音 乐、喜欢足球也爱看球、有思想、敢想敢说敢做、坚持运动、并兼职 大学生的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书中说道: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白岩松本人也用自己的人 生经历证实了这一点,他大学刚毕业那年,分到人民广播电台, 但报道的那天却被通知:对不起,你的关系已经被退回广播学院了, 我们不要你了,对于当时只有21岁的他,遭受如此打击之后,不是 用冲动解决问题,而是选择冷静一段时间再做决定。一年以后,他的 付出和努力也只换来在《中国广播报》和一群中老年人排节目表的工 作,他又选择用冷静的态度去面对此时的不如意,正是由于他的这份 冷静,才有后来的成功,他始终坚信失败是另一个成功的开始。很快, 他就成了独当一面的编辑、业务骨干,有了此后所有的成就。

每届感动青银十佳人物在成功之前都经受了苦难和挫折,但是一 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要勇于面对失败并要战胜它,同志 们大胆向前,用我们的热情去为高速事业做贡献。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

第5页共10页

第一次听说白岩松是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推荐我们去 读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文童和关注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人的言论,自那时 起,我就开始关注白岩松了。

白岩松,央视主持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市,1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主持《新闻周刊》、 《感动中国》、《新闻1 + 1》等节目,以其轻松、快乐、富有趣味的 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欢。

1993年,白岩松参与创办《》,并推出了《东方之子》 等栏目。1997年主持了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节目直播。1999 年参加了澳门回归直播、国庆五十周年庆典转播。2003年新闻频道 创建,他开始主持《中国周刊》(后更名为《新闻周刊》)。

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担任2004和2008年两届 奥运火炬手。在其主持生涯中,先后多次荣获优秀播音员主持奖,并 于2009年荣获话语主持群星会年度终身成就奖。

2015年6月19日下午3时许,电视台《新闻1+1》栏目 官方微博新闻一加一发布消息称,根据频道播出安排,6月19H-6 月26日《新闻1+1》节目暂停播出。2015年6月20日晚,央视 《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周刊发布消息称,6月19B-6月26 日央视《新闻1+1》节目暂停播出。

《白说》是白岩松2015年的作品。

这几年,央视主持人相继离职,白岩松还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 上用节目发声。对于说话这件事,白岩松新书《白说》封面上有段话: 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所有的话,都是我说的。 他表示,尽管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话多是件危险的事。然而,沉 默更加危险!他依然向往说出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就算说了白说, 可是不说,白不说。

在新书《白说》后记中,白岩松对此书的总结说:这是一本自传 吗?不会有人这样问。可我还是想抢着回答:好像是。因为在整理这 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一路上与人聊天的话语,其实t匕写在纸上的履历 更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在内心里走过的路。

对于中国时政和改革,白岩松也直言不讳,他说中国结束了挨打 的时代、挨饿的时代,正在进入一个挨骂的时代。眼下这个时代的不 够公平,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公平的必经之途。

对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中国软实力,白岩松在书中说:中国 人似乎在用望远

第6页共10页

镜看美国,美国所有的美好,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 了,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但我猜他们拿反了。日本外交 部曾想把哆啦A梦选作国民大使,中国也有这样的大使吗?

关注白岩松,我将继续下去。

第7页共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