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来源:刀刀网
人教版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1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和设计说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1、教材内容:

这一题目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围绕着“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本节内容共分2个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而第二节介绍的是“气温”,这一节课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它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降水”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今后在高中进一步学习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我所教班级学生属于全区尖子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了解了有关气温的知识,在加上第一章学习了等高线,有助于帮助理解等温线的判读。

不利因素:地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相对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地理兴趣和重视都不够。加之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这为教学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 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温线等。

2.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和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及年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1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了解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绘图能力,并体验学习的快乐。

2.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等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气温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并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1)气温的变化特点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

(1)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与绘制

(2)阅读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重难点的突破:

通过读图分析、启发探究、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等方式来突破重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本着教法为学法服务的宗旨,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现代教育原则,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请一位同学播报成都未来两天播报成都未来激发学生导入新课 的天气预报,引入---气温 两天的天气预学习的热报 情和兴趣 合作交流进第一步:由小组长牵头检查学小组长检查组明确本节行新课 合作交 案上“基础知识”预习情况,员预习情况并课的学习并把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把在预习过程重点 方进行统计,我估计等温线判中有疑问的地地图是地理课堂第流 进读第二点判断地形可能存在问方进行统计 行新课 合作交题,提出疑问后,全班分析并学生齐读教学二语言,通解决。 目标 过活动培流 进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 行新课 一、气温 学生完成“小养学生正组合作”中的确的读图1、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单位、第1小题,请方法和严观测时间和表达方式属于了解三位同学到黑谨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学案板上去写。 即可掌握。 学生抢答 态度 培养学生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通过①先学生小组讨论读图能力让学生观察并读出图3.10中4读图方法,选和分析归个时刻的气温值(强调读气温一个小组的代纳能力 值时使用直尺正确读数)。 表发言,其他通过这四个问题,调②然后思考怎样求出日平均气小组补充。 温?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学生思考动学生学完成学案中习的兴趣,法,怎样求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合作交流”开拓学生平均气温? 中第二题 思维的广(过渡)从学生当天的着装入学生用三角板阔性和灵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直尺量出气活性。 自然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 温值 二、 气温的变化 本环节教学生小组讨论学主要采气温的变化特点和阅读气温曲读图方法,选取学生说、线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一个小组的代量、算等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表发言,其他法,培养学是这样做的。 我有两种预案: 小组补充。 生推理、分学生完成析、判断的第一种预案:由于我所教班级课本55页课后能力和严学生基础较好,所以针对这两活动2,并用铅谨的科学幅气温曲线图,小组合作先讨笔在图3.15上态度。 论遇到这类图,第一步:应该画出南半球气用课后活如何读图?第二步:如何计算温曲线的形状 动作为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讨论完学生绘图,有馈练习,培成后选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问题提问,画养学生进其他小组补充。 好后并展示 行方法、知第二种预案:由于初一学生第学生完成识及能力一次接触气温曲线图,所以在有关等高线和的迁移并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等温线的题 帮助学生式的教学方法。第一步:按照学生看图,分拓宽知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读图3.11、析、讨论、抢面,最终实3.12并归纳出读图方法。 (一)气温的日变化 针对图3.11“气温日变化答 现思维的学生分小组观“迁移”。 察讨论,看哪培养学生图”,让学生思考完成以个组找到的最绘图能力 下4个问题: 1、图上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多,找到以后培养学生选代表回答,知识迁移并完成学案中能力 2、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出现的时刻及气温值。 中第6题。 读图、析(指导学生用直尺﹑三角板在学生根据老师图,从图上书上的图上量。) 3、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什么?值是多少? 提出的问题,获取有用先思考,信息,及归在小组讨论共纳总结能4、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之中,气同完成课后活力 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怎样的? 动1 (二)气温的年变化 针对图3.12“气温年变化培养学生学生根据老师读图、析图提出的问题,能力 图”, 让学生思考完成先思考,学生在小以下4个问题: 1、图上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在小组讨论共组自主合同完成课后活作、探究动2和3 中,实现了2、读出该图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学生分析造成层层深入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低温的原因并的阶梯型及气温值。 计算山顶的气的认识过(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温,请两个同程,突破了出。) 学去黑板上算 难点,学生3、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学生通过教师沿阶梯而均气温的差叫什么?值是多少? 的引导,观察上,既符合“世界年平均学生的认知心理,又4、引导学生观察一年之中,该气温分布”地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怎样图,挖掘图上能引导学的? 所隐藏的信息 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第二步:通过读图3.11和3.12,让学生分组讨论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这两种方案的取舍取决于学生课堂上的反映情况。 第三步:让学生完成课本55页课后活动2.关于这个活动,我增加了两个问题:(1)、判断该地位于 (北半球、南半 球) (陆地、海洋),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大胆推测如果是南半球,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学生用铅笔在图3.15上画) (过渡)这些气温曲线图3.11、3.12、3.15是怎么画出来的? 绘制气温曲线图: 是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完成课本54页课后活动1,今年课本给出了气温曲线图的基本框架,大大降低了绘图难度: 1、老师对课本上绘图步骤进行简单解释,尤其针对第三步应强调先就相应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点处标上点。(可以在黑板上画个草图演示一下) 2、要求小组内个人单独完成后,选出小组内绘制最好的图,全班展示。3、在学生绘图过程中,老师全班巡视适当指导学生绘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气温的分布 引入: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引入等温线。 等温线模式图的判读: 1、由于在第一章讲解了“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所以先复习等高线的有关知识,完成右边这些问题。 2、出示等温线图,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引导学生看图,分析、讨论、抢答。我没有选用课本上图3.16是因为我认为图中判断低温还是高温中心,这个属于气温曲线中特殊区域,不便于给七年级学生讲解。 (过渡)在掌握了等温线模式图的读图方法后,把它运用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如何突破重难点呢? 1、针对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先强调基本的读图方法,然后分组讨论从图中能读出哪些信息? 学生大都能发现以下四个信息: 如: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②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③图中A处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B处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 ④图中A处有一封闭曲线,为低温中心。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设置了部分问题进行引导,降低了难度: 2、针对学生读到的第二个信息,提问:世界1月份、7月份气温是不是也是由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引入课后活动1,通过第一个活动,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个特点,进而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一个因素----纬度位置。 3、针对学生读到的第三个信息,提问:( 1)、1月份和7月份、南半球和北半球等温线疏密有无差异?(2)、A、B两点气温值是多少?哪一个要高?在1月份和7月份有无变化? 引入课后活动2和3,在图中选取A、B两个点,让学生读出1月份和7月份A、B两个点的温度值,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二个特点,进而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二个因素----海陆位置。 4、针对学生读到的第四个信息,图中A处有一封闭曲线,为低温中心,提问: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入地形, 学生已经通过填写学案,知道了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所以直接让学生完成图3.18中的问题,计算山顶的气温?从这个可以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三个特点,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三个因素----地形。 5、归纳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课堂预案:图上所隐藏的其他信息,学生也许发现不了,所以此时第一步:让学生画出南、北半球0 ℃、 10℃等温线,然后观察哪个半球的更平直些?由此得出第五个信息: 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由此发现第五个信息: ⑤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由北向南,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如何变化?这个结论有何作用? 得出第六个信息: ⑥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第三步:通过图例观察温度最高和最低的洲,得出第七个信息: ⑦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第四步:通过观察五带中,热带、寒带分布区域,得出第八个信息: ⑧热带平均气温高于20℃;寒带低于-10℃,为后面学习气候类型中温度带的判断打下基础。 总结反1、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记忆本学生记忆主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思 拓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小组内知识点 展延伸 可以互相抽背) 2、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小结。 应用迁要求学生认真、快速完成学案完成学案中的复习、巩固练习题 本节所学知识 移 巩中的练习题 固提高 四、说板书设计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 二、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日变化特点 2、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3、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气温的分布

1、阅读等温线图 2、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这样设计既反映了教学要点,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又使学生看起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说设计说明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其中有这样两条: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二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本课的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主体,教师借助图片,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