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仅供参考
参观黄埔军校观后感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其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造。
我们要参观了解一座历史遗迹,首先要清晰它创建的历史背景。黄埔军校的建立存在国内外因素。于内,建校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阶段,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认识到依赖一派军阀去另一派军阀是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成果的,一系列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在斗争中,组建一支忠于的队伍及其重要。于外,苏俄的成功也使孙中山的到极大的启发,他决心效仿苏俄红军建军经验创办军校。此外,苏联、国际的帮助和国共两党的努力也是军校创建的动力和支柱。
走进军校大门,能够看到欧式风格的门上\"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大门两边各有一具士兵岗亭,平添几分庄严与肃穆。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者来\".那是军校师生别为名利,家国至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从中也可看出其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及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做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说\"要从今天起,立一具志愿,一生一世,都别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从中也可看出其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及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深刻认识。
校本部的建造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它是两层砖木结构,有三条要紧通道,四排整齐的房舍且以走廊连通,棕色的墙壁给人古朴雅致的美感。大门西侧有一幢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楼房,原是教员工宿舍,因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东征烈士墓园坐降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筑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
黄埔军校曾是中国的摇篮,其中名将辈出,人才济济。如将士杜聿明,关麟征及黄维等,党将领左权、林彪、罗荣臻等,周兴指出:\"黄埔师生出身的国共两党将士在东征、北伐和抗战中的出色表现,共同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起建树了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历史丰碑。\"在参观黄埔军校后,联想到两次国共合作中的精诚合作,能够说,在这期间,体现的是一种\"黄埔精神\"别论你是何种党派,在民族处于危难之时,精诚团结,亲热合作,临危受命,为国家统一大业共同抵御外侮。尽管在时代风云变幻,但黄埔军校永在,黄埔精神永存。
Word文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