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输配场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
门站和储配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 检查 单元 检查内容 1.储配站生产区宜设有2个对外出入口,并宜位于场站的不同方位,以方便消防救援和应急疏散 2.储配站生产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车道,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 m,消防车道保持畅通,无阻碍消防救援的障碍物 3.当燃气无臭味或臭味不足时,门站或储配站内应设有加臭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臭剂质量合格 检查方法 检查标准 是否有两个出入口,出检查 结果 现场检查 入口是否利于消防救援和应急疏散 储配站是否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宽 现场检查 度是否足够;消防车道或回车场上有无障碍物 - 查阅质量合 格证明文件 查阅加臭量 检查记录并在 靠近用户端的 管网取样抽测 现场检查并 查阅运行记录 现场检查 - 是否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道路交通 (2)加臭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加臭技术规程》CJJ/T 148的相关要求,实际加注量与气体流量相匹配,并定期检测 (3)加臭装置运行稳定可靠 (4)无加臭剂泄漏现象 (5)存放加臭剂的场所应确保阴凉通风,远离明火和热源,远离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 4寒冷地区有保温措施,能有效防止水结冰 安全阀与阀门 1.安全阀外观应良好无损,在检验有效期内,阀体上应悬挂校验铭牌,并注明下次校验时间,校验铅封应完好 2.安全阀与保护设备之间的阀门应全开 3.阀门外观无损坏和严重锈蚀现象 4.不得有妨碍阀门操作的堆积现场抽测是否合格;有无加臭量检查记录 运行是否稳定 有无存在泄漏现象 加臭剂露天存放,有无放置在人员密集的办 现场检查 公或生活用房,放置在靠近厨房、变配电间、发电机间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并查阅检测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有无冰冻现象 安全阀是否检测,铅封是否破损;安全阀是否严重锈蚀 阀门有无关闭、未全开 有无损坏或严重锈蚀 有无堆积物 物 5.阀门应悬挂开关标志牌 6.阀门不应有燃气泄漏现象 7.阀门应定期检查维护,启闭应灵活 1.过滤器外观无损坏和严重锈蚀现象 过滤器 2.应定期检查过滤器前后压差,并及时排污和清洗 3.过滤器排污和清洗废弃物妥善处理 1.管道外表虚完好无损,无腐蚀迹象,外表防腐涂层应完好,管道应有色标和流向标志 2.管道和管道连接部位应密封工艺管道 完好,无燃气泄漏现象 3.进出站管线与站外设有阴极保护装置的埋地管道相连时,应设有绝缘装置,绝缘装置的绝缘电阻每年进行一次测试,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MΩ 1.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力表外观应完好 (2)压力表应在检定周期内,检定标签应贴在表壳上,并注明下次检定时间,检定铅封应完好无损 (3)压力表与被测量设备之间仪表和自控系统 的阀门应全开 2.站内爆炸危险厂房和装置区内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3.现场计量测试仪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仪表的读书应在工艺操作要求范围内 2.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消防与安全设施 气标志标准》CJJ/T 153的相关要求设置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3.消防供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要- 现场检查 安全警示标志是否齐全 - 现场检查并 查阅工艺操作 手册 计量测试仪表是否缺少,读数是否在工艺操作要求范围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并 查阅压力表检 定证书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并 检查维护记录 查阅绝缘电 阻检测报告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是否挂标志牌 是否存在泄漏 有无检查维护记录不得分;阀门是否存在启闭不灵活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并 查阅维护记录 现场检查并 查阅操作规程 是否存在过滤器损坏或严重锈蚀 是否有滤器维护记录,现场检查有无过滤器失效 有无收集装置或处理记录 是否严重锈蚀;管道有无标志 是否存在泄漏现象 有无绝缘装置,是否有超过1年未检测绝缘电阻,检测电阻值是否合格 有无压力表损坏 压力表有无检测或铅封破损;压力表标签是否脱落或看不清 阀门是否全开 有无安装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或维护 求: (1)应根据储罐容积和补水能力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核算消防用水量,当补水能力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时,储 配站内应设置适当容量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2)消防供水装置无遮蔽或阻塞现象,站内消防栓水阀应能正常开启,消防水管、水和扳手等器材应齐全完好,无挪用现象 4.建(构)筑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相关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并采取防雷措施,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每半年由具备资质的单位检测一次,保障完好有效 5.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值班室应设有直通外线的应急救援电话,各种应急救援器材应定期检查,保证完好有效 1.应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 2.应制定完善的生产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 3.从业人员应熟悉本职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能严格、熟练地按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无违章作业现象,应定期对从业人员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对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由具有资质安全教育培训 的培训机构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查阅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是否都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检查安全操作规程考核落实情况有无考核记录;现场询问一人是否熟悉安全检查安全操作规程 检查安全操作规程 现场岗位是否完整 现场生产作业是否符合规程 现场检查 是否缺少应急救援器材,应急救援器材是否合格 现场检查并 查阅防雷装置 检测报告 是否设置防雷装置不得分;防雷装置检测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检查 消火栓水阀能否正常开启;消防供水器材是否缺少或遗失 现场检查并 核算 补水能力是否足;是否有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储水量是否足够 并现场检查询问 操作规程 值班纪律 建立并实施交安全检查工作 1.应有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切实落实,有完整记录 查阅交记录 交记录中有安全检查记录 是否有记录;记录是否完整 查阅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和记录 查阅安全技术档案 设备管理 2.每台设备应具有完善的安全技术档案 设备档案是否完整 检查部门: 场站:
压缩天然气场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
检查 单元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 检查内容 1.脱硫、脱水装置应运行平稳,无异常声响,无燃气泄漏现象 2.脱水、脱硫装置的应定期排污,气体净化装置 废脱硫剂、硫等危险废物应可靠现场检查并检查收集,并应委托专业危险废物处处理台帐和排污理机构定期收集处理,严禁随意丢弃 3.脱硫、脱水装置应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1.压缩机前应设有缓冲罐或稳压装置,压缩机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常响声、部件过热、燃气泄漏及异常振动等现象 2.压缩机排气压力不应大于 25.0 MPa(表压),各级冷却后的排气温度不应超过 40℃ 3.压缩机的润滑油油箱油位处于正常范围内,供油压力、供油温度和回油温度应符合工艺要求 加压装置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排气压力是否超标;排气温度是否超标 油位是否符合要求;供油压力是否符合要求;供油温度是否符合;回油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检查 有无燃气泄漏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查阅检验报告 是否定期检验 记录 有无提供排污记录;有无提供处理台帐 检查方法 现场检查 结果 有无燃气泄漏情况;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检查标准 检查 4.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水冷式压缩机的冷却水应循— — — 供环使用,冷却水供水压力不应小检查并查阅水质供水压力是否符合要求;水质是否于0.15 MPa,供水温度应小于 监测报告或循环水温度是否超高;35℃,水质应定期检测,防止腐蚀引起内漏 5.压缩机进口管道上应设有手动和电动(或气动)控制阀门;出口管道上应设有安全阀、止回阀和手动切断阀;安全阀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建筑屋 2m 以上,且距地面不应小于 5m 现场检查 阀门是否完整,放散管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水更换记录 定期检测 6.压缩机室(撬箱)内应整洁卫生,无潮湿或腐蚀性环境,无无关杂物堆放 7.应有专门的收集装置收集压缩机冷凝液和废油水,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收集的压缩机冷凝液和废油水应委托专业危险废物处理机构定期收集处理 8.压缩机设置于室内时,与压缩 机连接的管道应采取防震措施,防止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例如压缩机进出口采用柔性连接、管道穿墙处设置柔性套管等 9.压缩机的缓冲罐、气液分离器等承压容器应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1.气瓶车和加气车辆应在加气站内指定地点停靠,依靠点应有明显的边界线,车辆停靠后应手闸制动,如有滑动可能时,应采用固定块固定,在加(卸)气作业中严禁移动,加满气的车辆应及时离开,不得在站内长时间逗留 2.应建立气瓶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不能提供有效资质和检测报告的气瓶车加(卸)气,汽车加气前应对车辆气瓶质量的有效检查气瓶车安全证明进行检查,发现气瓶为非指定有资质单位安装,或气瓶未定加(卸)气 期检验,或检验过期的,一律不允许进行加气作业 3.加(卸)气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建立加(卸)气操作规程,气瓶车加(卸)气前应对气瓶组、加(卸)气机和管道等相关设备、仪表、安全装置和联锁报警进行现场检查操作过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加程并查阅操作记(卸)气作业;加(卸)气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相关仪表参数,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卸)气;加(卸)气后应检查气瓶、阀门 录 — 管理档案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并检查处理台帐 现场检查 所处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无关杂物堆放 是否有专门收集装置直接排放;有无收集装置处理台帐 有无有效防震措施;是否有强烈震动、震动建筑物损坏情况 有无定期检验 有无车位标识;有无固定设施;车辆是否按规定停靠,停车后有滑动可能性是否采取措施;加满气的车辆停留是否超过 1 小时 是否建立气瓶车安全管理档案;是否有加气车辆未登记建档;是否有汽车加气前未核对气瓶资质和检验信息 — — 是否有操作规程,是否有违章操作 及连接管道,确认无泄漏和异常情况,并完全断开连接后方可允许加(卸)气车辆离开 (2)应建立加气操作规程,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相关仪表参数,发现异常应立现场检查并查阅有无操作规程,是否有操作即停止加气;加气后应检查气瓶、操作记录 记录,是否有违章操作 阀门及连接管道,确认无泄漏和异常情况,并完全断开连接后方可允许加气车辆离开 4.加(卸)气柱应设有静电接地栓卡,接地栓上的金属接触部位应无腐蚀现象,接触良好,接地现场检查,并采用有无无静电接地栓卡;是否 测试仪器测试电符合要求扣 1 分;气瓶车电阻值不得超过 100Ω,加(卸)阻值 未静电是否接地 气前气瓶车必须使用静电接地栓良好接地 5.气瓶车和气瓶组的充装压力,按20℃折算时,不得超过 20.0 现场检查并计算 表压是否超过 MPa(表压) 6. 不应将瓶内气体全部卸完,卸现场检查瓶组压气后应至少保留有 0.05 MPa(表力或检查卸车记压)的余压,并有相应的记录,录和安全操作规防止空气进入 7. 加气软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卸)气应外表完好,损,有效作用半径不应小于 2.5 检查维软管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m,气瓶车加(卸)气软管长度不现场检查,应大于6.0m,软管应定期检查维护,有检查维护记录,达到使用寿命后应及时更换 (2)加气软管上应设有拉断阀 8.加(卸)气机或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卸)气应外表完好,扳机操作灵活,加(卸)气嘴应配置自密封阀,卸开连接后应立即自行关闭,由此引发的天然气泄漏量不得大于0.01 m3(标准状态),每台加(卸)气机还应配备有加(卸)气和汽车受气口的密封帽 现场检查 是否存在天然气异常泄漏现象;加气是否存在故障 现场检查 — 是否有拉断阀或拉断阀存在故障 — — 护记录 检查维护记录 程 — 是否有相关记录;操作规程中是否规定;现场检查和记录中气瓶压力是否足够 — — (2)加(卸)气机或柱应运行平应经常检查,保证完好有效,并保存检查记录 1.储气井、储气瓶出口应设有截止阀、压力表、安全阀、排液装置和紧急放散管等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应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完储气瓶工作状态良好,储气装置 2.储气井、无损坏、鼓泡和严重锈蚀迹象,无燃气泄漏 3.储气井、储气瓶应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1.应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维护记录 运行平中是否有异常声响;安全保护装置工作不正常;是否提供检查维护记录 稳,无异常声响,安全保护装置现场检查并查阅是否缺少安全保护装置或 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或存在故障 现场检查 有无燃气泄漏;是否坏、鼓泡或严重锈蚀 查阅检验报告 是否定期检验 检查安全操作规程 现场岗位是否完整 2.应制定完善的生产作业安全操检查安全操作规现场生产作业是否符合规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3.从业人员应熟悉本职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能严格、熟练地程 按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无违章检查安全操作规作业现象,应定期对从业人员执程考核落实情况查,并定期对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安全教育培培训机构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查阅特种作业人是否都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训 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交记录中有安全检查值班纪律 建立并实施交安全检查工作 查阅交记录 记录 1.应有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查阅设备维护保度,并切实落实,有完整记录 设备管理 2.每台设备应具有完善的安全技查阅安全技术档术档案 案 设备档案是否完整 养制度和记录 员操作证 操作证 有无考核记录;现场询问一程 程 人是否熟悉安全操作规程 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检并现场检查询问 是否有记录;记录是否完整 检查部门: 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