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森田疗法在1例强迫症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森田疗法在1例强迫症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来源:刀刀网
第26卷 增 刊宜春学院学报

         

2004年12月JournalofYichunUniversityVol.26,Supplement

Dec.2004

森田疗法在1例强迫症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龙瑞全1,龚 茜2

(11高安中学,江西 高安 330800;21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强迫症作为一种功能性障碍,往往会对个体产生社会功能上的损害,因此,对于强迫症的心理干预显得极为必要1而在强迫症的心理咨询中,不同的心理学派别都相继提出基于各自理论体系的咨询方法与治疗手段1本文尝试从森田疗法对强迫症心理咨询的实践角度出发,着力于探索如何运用这种哲学与人生观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与救助1

关键词:心理咨询;森田疗法;顺应自然;为所当为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04)S0-0069-05  众所周知,森田心理疗法简称森田疗法,是由

原日本东京慈善医科大学知名教授森田正马先生于1920年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它的内在价值已经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证明和广泛认可,它植根于传统的东方文化,极具东方色彩1随着它的广泛传播,世界各地都先后出现了不同类别的森田疗养院、森田疗养所等1它使成千上万的心理疾病患者成功地走出了心灵的泥沼,所以,它不仅风行于日本,更赢得了来自世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生观1

森田学说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它并不是西方某种心理学派别理论的延伸,也不是学院派心理学家在实验室鼓捣出来的结论,它是由森田正马先生自身强烈的神经症体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经验而产生的精神产品和结晶1

森田疗法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为思想内核,理论涉及精神拮抗作用、生的欲望、死的恐怖、精神交互作用、心理冲突和疑病素质论等多个方面1并且通过将它们与咨询和治疗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心理病症的治疗应用机制,其中包括重症患者的住院治疗,具体是通过四个阶段与环节来实现对他(她)们的心理治疗,如绝对卧床期、轻工作期、重工作期、复杂的生活实践期1

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森田疗法逐渐地衍化成为一种心理哲学观和人生态度,并为越来越多的人

所知晓1由于践悟森田疗法原理的相对“简单易行”———只要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仍在维系、在运转,它就可以进行,所以对于许多出现轻度或中度心理问题的人来说,实践证明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它的指导,逐渐地摆脱强烈的心理冲突和消极的心理状态,并导入新的积极行为,使他们真正地了解自我,学会用现实的态度面对现实的生活,并最终走向美好人生1

由于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如精神拮抗(抗拒)作用、精神交互、心理冲突与强迫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它除了可以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发作性神经症和强迫观念症如恐怖症之外,对强迫症也有着极好的治疗与咨询效果,成为许多强迫症患者成功走出心理阴影,彻底摆脱这种顽固症状的精神良药1

本文就运用森田疗法———这种揉合道家、佛教与禅宗思想的系统人生观作了有益的尝试,对一例强迫症实施了为期半年的心理咨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对咨询过程进行总结并提出我们的一些个人感受,以供同行共同研讨与商榷11 第一次访谈

一天,我正在心理咨询室整理个案,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我认真地读了起来,信是某普通中学的一个高三学生小秦写来的,信中,他一遍遍地向我陈述了他所面临的问题,并说通过杂志和报刊,了

收稿日期:2004-11-01

作者简介:龙瑞全(1978-),男,江西万载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咨询、抑郁性神经症和强迫性神经症,致力于学校心理咨询的研究与实践1

                        宜春学院学报                   第26卷・70・

解到了我,所以非常急切地想和我谈谈1于是我约定某天下午会面1他如期而至,人,高高瘦瘦,头发蜷曲;为人拘谨,但很有礼貌;手不停抚弄衣角,交谈时能明显感觉到内心紧张,如说话声音颤抖;较内省,有很好的理解和认知能力12 具体心理问题描述

211 记忆力下降,头脑大不如前了,以前很清晰的,现在即使不想问题(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

叹气,并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老天要这样进行惩罚?问题在初二时就已出现,平时,老对着天哭,希望老天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13 咨询方案

题)时,头脑仍一直感觉很糊涂,昏昏沉沉1如果突然有个问题,比如说听到别人说某个女生长得漂亮,人就会突然变得烦躁,人也有点发热,坐立不安,睡不着,心理逼着自己去看她,但又不敢1头脑有时会突然很想睡,而一旦睡醒,人就难过得很,不知什么滋味,教室里的窗和门都不敢看,因为有女生坐在那里,如果不经意间看到了门,但没有看清门的样子,就会找出一些问题来,比如说门好像缺了个角,门上的钉子掉了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1一般发生了这种问题,人就很消沉,坐着发呆,内心低沉,全身没劲1虽然自己知道门上是不可能缺少钉子的,但是思想会不由自主强迫性地告诉你是真的少了,于是就得再去看门,但我又不敢看,而且看了又会引发出别的问题来1有时难受得想轻生1212 怕看好看的女孩或帅气的男孩,因为怕别人会认为自己喜欢这个女孩或羡慕这个男孩,在上课时这个问题越发显得严重,想去看他(她),但又怕被老师看到,然而心理却更强迫自己要去看1这种滋味很难受,同时别人说某人好看,也会怕看,有时虽然没听清别人讲什么,但好像听到说谁好看,这时就得同脑袋里的意念进行辩驳,确定没说谁好看,这些对正常人来说很可笑的问题,他却天天难以摆脱1更无法控制它,只能每天接受内心煎熬1213 和别人一样怕电,但脑中意念偏要自己去摸,还有滚烫的开水,很热的金属等东西,它都要我去摸,即使摸了,仍会要我去摸1214 播放音乐时,眼睛总会不由自主地和着音乐眨着,即使音乐停止了,仍会继续眨1215 骑自行车时如果在路上经过一个广告牌或标志物,会仔细端详,当走过去很远的时候,心里会突然冒出一种要折回去继续看清楚的想法或念头,不可摆脱,即使这样做了,还是会有这种念头,无法摆脱1216 出现这个问题,经常觉得自己很不幸运,常

从症候表现来看,这是一例典型的强迫症,著

名精神分析学家弗罗伊德曾对强迫症作过精辟的描述:“强迫性神经症表现为病人内心充满了自己实在不感兴趣的思想,意识到奇特的冲动,而且被迫做一些毫无乐趣却又不得不做的动作1那些思想(或强迫观念)本身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或对患者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它控制不住自己而冥思苦想,好像那是一个有关他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患者能意识到那些内心冲动是十分幼稚、无意义甚至是可笑的……他们实际干的都是些无害的烦事

————即所谓的强迫动作1”

“强迫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1强迫性思维是一种思维障碍,它局限在想,并无相应的行为,而强迫性行行为则常与强迫性思维相伴相随,这种患者“做”的同时还会伴有较强烈的焦虑、紧张和思维冲突等1各种动作和行为都可以成为强迫的内容,如数数、锁门、洗手、清点物品等,有的则可能是一连串行为的固定刻板顺序,这种被称作强迫性仪式行

为1”

从他的具体描述可以看出,一方面,不可控制的泛化的强迫观念如沉渣泛起,持续不断地扣击着小秦的内心,另一方面,在强迫思维的支配下,小秦被迫做出许多毫无意义与价值的强迫动作,这些强迫动作既乏味而且总是看似永远不会停息1而强迫动作的完成,非但无法使他得到解脱,反而是另一种强化,使他产生更加强烈的“再去做”的欲念,并对社会功能产生一定的损害1

长期以来,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太好,往往容易出现预后不良现象,而且早期多以精神分析治疗为主,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只要诱导出患者症状背后深层次的致病原因,并通过自由联想和回忆找出它们与潜意识的联系,对症状作出精神层面的意义和解释,并使患者接受这种解释,就可以使强迫症自然消失1然而,事实证明并不那么简单,精神分析往往只有在治疗那些以强迫性仪式行为为表征的强迫症才具有较好的效果1而且它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耗时费力,操作性较差1

而森田疗法由于其简易可行,能够促使个体能够不断地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反省,并最终走出强迫

增 刊          龙瑞全,龚 茜:森田疗法在1例强迫症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71・

性思考与动作的误区,从而达到“不治而治”的意想不到的效果1

所以针对他的具体情况———内省和理解能力较强,有极强摆脱症状的愿望,我尝试用森田疗法来进行心理辅导与救助,一方面他较强的内省和理解能力为保证森田疗法的实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他已决定休学一年,希望缓解一下自己当前的紧张状态,这也为森田疗法的实施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具体咨询方式为言语指导和日记批注1

具体步骤和目标:

1)不试图与症状对抗,学会从内心里完全接受它1

2)忍受症状带来的痛苦做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不积极主动地去抵抗症状带来的痛苦,而是学会承受、忽略甚至是抛开痛苦,适当地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1

3)正确对待症状的反复,且随着领悟过程的推移,学会正确看待可能出现的对于“森田疗法”本身的强迫1

4)真正领悟到森田哲学的思想内涵,潜移默化地树立起科学的人生态度,并导入新的积极行为,并最终达到“不治而治”的效果14 咨询过程

首先在阐述咨询保密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他所罹患的“强迫症”作了科学的介绍,使他能够对自己的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同时适时地对森田疗法的思想内核“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进行了初步的解释1

随后就开始思想的第一次“交锋”1

咨询师:从信里已经了解到你当前面临的问题,不知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小秦: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在短时间里不能解决它,它已困扰我多年了,同时,它也是一个很顽固的病,对我的影响很大1它会摧残人的意志,使我力不从心,办不好事,也会淹没人的雄心壮志,影响人的生理、身体、心理,人会出现精神混乱,所以我不能轻视它1

咨询师:你认为它对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吧?那能说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吗?

小秦:我是这样认为的,它让我每天都无法正常地生活,很痛苦,也很难过!本来好好的,可如果突然想起这些问题,人就一下子没了精神,好像是被刺破了的气球一样1原因,是呀,我一直都找原因,可就是找不到,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你能不

能替我把它们找出来呢?

咨询师:你这些症状后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原因,如果只从认识层面替你作出解释,虽然可以使你的某些强迫性观念或动作暂时消失,但往往又会相应地产生一些其它问题,因为你强迫性思考的内容很泛化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是治标不治本1只有抛开具体的强迫性思维和动作,改变你认识事物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1

小秦:认识事物的模式?是它导致我产生这些心理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咨询师:强迫症的产生是与人的人格特点紧密相联的,你先自己描述下自己的性格吧!

小秦:怎么说呢,我就随便讲一讲吧!别人都说我老实、内向,初中时对自己非常严格,记得有一次英语期中考试只得到80分,而上80分的人有六七个,一看到这个分数,眼泪就出来了1其实真正来讲,我认为自己也确实是个内向的人,办起事不爽快,胆子也很小,即使和表兄妹们说话都会不自在,见到姑妈、舅舅都会脸红,见到老师也会不好意思,有时干脆就躲开不见面1学校或班级里的表演什么活动,我是决不参加的,就说那元旦晚会,我死都不去表演,当着全班同学发言,别扭得很,会吓得说不出话来1

咨询师:你是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

小秦:可能是吧!我特别怕别人看到我在做什么事,比如说我在门口吃东西,当看到邻居或村里人走过来时,我就会慢慢向内屋走去1

咨询师:想一想你的性格是不是有这些特点:意志力强,有很强的生存欲望;希望自己比别人过得更好;智力超群,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做事循规蹈矩、谨小慎微,道德感很强;注重自我形象1

小秦:(沉思了一会儿)嗯!这些特点我基本上都有,那为什么我会产生这么多问题,让我这么难受呢?

咨询师:由于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无法与你心中的愿望相一致,于是你觉得你应该去改变它们,这种强烈的欲望充斥着你的心,但现实又总不让你如愿1所以出现心理冲突1心理冲突的结果是最终产生持续不断的强迫动作和思维,精神生活开始变得混乱,充满强烈的矛盾,不能得到解脱,最后形成恶性循环1

小秦:哦,原来是这样!思维模式?

咨询师:由于强迫症所造成的痛苦,最初你们总是精力充沛地试图去努力控制不让问题出现,心里迫切地希望迅速解决这个问题,重新地投入生

                        宜春学院学报                   第26卷・72・

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越发严重起来1

小秦:……

咨询师:对于这个问题,你能不能评价一下自己?

小秦:我觉得自己挺没用的,连这种别人看起来荒谬、可笑的事情都处理不好1我爸听说了我的问题后,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什么可想的,不想不就结了1”可就是做不到,就是控制不住不去想1虽然抗争了许多年,信心也已大减,但我绝对不能认输,坚持就是胜利1

咨询师:你是说想控制自己不去想?那么仔细想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呢?举个例子:假设从某天开始你必须戴顶花色帽子去上学,而这让你感到很不舒适,你想摘掉它,可现实又不允许你这样做,于是你更加难过,你就越发地想去除它,最后产生我刚才所说的精神抗拒作用,引起强烈的身心消耗1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小秦:这是不是就是你说的“顺其自然”?咨询师:是的1就是从心里接受头上的这顶花色帽子,而不是主观上抗拒它,因为事实已经无法更改,把它当作你身体的一部分,慢慢地你会发现,帽子似乎从你头上消失了,你很少能够注意到它,它已事实上与你融于一体了1那么同样的道理,对于你当前出现的这些问题,顺其自然地去学会接受,不是力图主观排除,即使痛苦也原样接受,带着“症问题”去学习与生活,问题自然就没有了1你尝试着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行吗?

小秦:(思考五分钟后)我想到了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把河里的水完全用堤坝堵起来,不让它慢慢流走,总有一天随着水的积蓄,终究要把堤坝冲垮的1

咨询师:非常好!如果心理产生问题,不能“堵”,越堵越严重,而应该“导”,进行合理地引导、疏泄,它就会自然地消失1

小秦:那什么是“为所当为”呢?

咨询师:就是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压力、孤独、失落、不安、恐惧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学会承认和接受它,并在这个前提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1

……

第一次访谈就这样结束了1我叮嘱他在休学的这段时间里,不管心里多难受,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去做些事情,每周做一次心理咨询,同时借给他一些森田疗法方面的书,鼓励他撰写体验日记,在实践中去领悟森田疗法1在随后的咨询过程中,主要采取他写日记,定期交由我阅读,并由我通过日记对他进行全面地分析、指导和支持1

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为咨询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现列举部分体验日记,看看他的心理转变过程1

2003年10月20日 星期一这个问题有时候会比较严重一点,有的时候会好一点,反复无常,跟着自己的心情打转,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加剧,当然我会想:没什么可想的,它又不会要了你的命,管它怎样,它又不会要了你的命1然后我就扛着锄头去锄草1

2003年10月30日 星期五

似乎今天的心情比昨天好一点,嗯,有进步,慢慢来,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会对我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我必须承认它,如果不承认它,那你就永远也不会好,要学会积极地去面对1

2003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现在的心情比一个多月以前好多了,想的频率低了很多,但还是有些“残余分子”存在,我也时刻在激励着自己,慢慢地前进,但由于以前的思想和一种自己的性格,时常会掉入思想低潮,嗯,慢慢来,不要着急,万事万物如果太操之过急的话,会适得其反的1

2004年1月15日 星期四

关于强迫症的治疗体会:对于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有一种排斥它,同时诅咒它的心理,对此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会使你更加痛苦1

第一次去接受治疗,老师的话会让你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觉得他的话有点不可思议,但后来仔细分析发现很有道理1以前的那些做法现在想来的确是糊涂、丧气,没什么用1老师也告诉过我,这个问题很容易出现反复,要有心理准备,现在想想确实会这样,但没关系,我会正确面对它的1

2004年3月27日 星期六

这些天,和村人在山里围猎兔子,完了又去田地里锄草,在做事的时候感觉挺快乐的,根本不会想到那些事情,这可能是忽略它的结果吧!以前总是无精打采地呆在家里生闷气,这其实是不对的1

2004年4月5日 星期一

多做少想,在实践中,你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这么长时间了,许多原来的问题都已经消失了,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1前段时间总对森田疗法本身产生了一些强迫性思考,认为它这里不对那里不

增 刊          龙瑞全,龚 茜:森田疗法在1例强迫症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73・

对,后来老师说现在要学会抛开森田疗法去自然而然地实践,因为如果我对森田理论很执着的话,肯定又会吃苦头1对森田理论我应该抱着一种很随便的心理,自然而然地去做我该做的,随心所欲,把症状真正地放在一边,与其共存,去做自己该做的事1

2004年4月10日 星期日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变得好像自甘堕落,没有了积极向上的欲望,觉得有点无欲和佛的境界,感觉自己以后会变得十分的普通和平凡1

2004年4月15日 星期五老师对我起的变化感到很满意,他告诉我“无欲则刚”,其实我变得好像自甘堕落并不是由于我没有了积极向上的欲望,而是自己的欲望更加理性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更加合理了1想想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的问题大大缓解了,虽然还有些残余,但感觉心理更加自由了1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经过较长时期的自我反省与生活实践,森田哲学的内涵在他身上逐步实现了内化,他已经能够比较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也就基本达到了我的咨询目标1

由于强迫症患者在症状产生时常伴有较强烈的消极情绪体验,因此,扩大并整合其社会支持系统就显得极为必要1所以,咨询师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将关于症状的科学知识传递给来访者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使其能够得到来自亲人的理解和情感支持1同时,在掌握患者生活史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人格特点如完美主义,谨小慎微、犹疑不决等,鼓励他进行自我反省,并在实践中作出调整与改进,如走路昂着挺胸,大声说话,循序渐进地加强社会交往(如感困难则进行一定的社交训练)1不断地对

他进行鼓励、引导和赏识,使他摆脱自我劣等意识,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15 咨询师感受:

强迫症本质上属于一种功能性障碍,《约伯书》说“因我所恐惧的临到我身,我所惧怕的迎我而来1”强迫动作与观念形成后,用意志的力量往往是无法控制的,如果强行用意志力量控制,必然会出现负性心理现象,不仅无法消除症状,反倒使症状恶化1所以对于出现的症状,运用森田疗法,体会“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的生存哲学,置具体的强迫性思维和动作不理,着力于人生观和思维模式的改变,经过长期实践和领悟,使其突然醒悟,豁然开朗;进一步地,让患者摆脱自我劣感,通过实践逐步找回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生活1

在咨询过程中,并非要着力于用全新的价值观念对患者进行自我重塑,只是在适当的时机导入合适的价值观念促使其进行全方位的自我领悟,并通过一定的引导,从而使患者最终解除心理冲突1注释:

①《精神分析导论讲演》,弗洛伊德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0110版,第227页1

②《打破强迫性思考的牢笼》,龙瑞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3期1参考文献:

[1]徐光兴1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M]1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20001

[2]弗洛伊德1精神分析导论讲演[M]1第10版1国际文

化出版公司,20001

[3]弗洛伊德1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M]1第12版1杭

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1

[4]张春兴1现代心理学[M]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

[5]施春华1心灵本体的探索-神秘的原型[M]1哈尔

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1

(上接第67页)

  一位同学听后大发感慨:“哇,老师的心里有

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呀!”于是师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学生既把我当老师,又把我当成可信赖的朋友。其实,学生崇拜老师,并不仅仅在于教师的职

业,他们更崇拜教师为人的正直、坦荡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办事的胆识、处事的干练,崇敬的是一颗永远真诚、热情、年青的心。

当今,这样的老师,学生最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