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刑法对变造货币罪既遂量刑规定: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有明显区别:伪造货币是无中生有,将非货币物质加工为货币,而变造货币是对真货币进行加工形成的货币。伪造货币危害更大,而变造货币在实务中概率很低。
法律分析
一、现行刑法对变造货币罪既遂量刑是怎么规定的
变造货币涉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变造货币涉及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一百七十三条
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一样吗?
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虽然都是针对货币实施的犯罪行为,但是二者的构成条件、社会危害性以及处罚标准都有明显区别:
其一,二者制造的要求不一样。伪造货币是仿照真货币制作的假货币,它要求的是仿照;而变造货币是对真货币进行加工形成的货币,要求的是从真币中提炼。
其二依据不一样。“伪造货币”是无中生有,将非货币物质加工为货币。而“变造货币”,是依据原货币为基础而加工处理使其虚假增值的货币。
其三,伪造的货币没有原币成份,或完全改变形态,如将真实金属币融化铸为面值更大的货币;而变造后的货币,具有原币成份。
第四,伪造货币可以大量进行,危害更大,而变造假币一般要投入原币成本,数量也有限,而因二者的处刑宽严不同。
常见的情况中,基本都是伪造的货币。由于变造货币的材料都是真货币,这个原材料每个人都有,理论上谁都可以变造,但是全国几乎没人这样办,在实务中的概率很低。同时,变造货币如果没有变好,很可能真币变废,而遭受较大损失。所以这种变造货币是实务中几乎可以忽略。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和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对于变造货币罪,涉及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涉及数额巨大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与变造货币罪相比,伪造货币罪在构成条件、社会危害性以及处罚标准上有明显区别。伪造货币是仿照真货币制作的假货币,而变造货币是对真货币进行加工形成的货币。此外,伪造货币数量可大量进行,危害更大,而变造货币数量有限。在实际情况中,伪造货币较为常见,而变造货币的情况在实务中几乎可以忽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条 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
(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一条 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伪造、变造人民币,出售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运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一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