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来源:刀刀网

  第 23 课时

  教学内容

  统计(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12-113第一题

  课型

  复习

  本单元教时数:  30   本教时为第23  教时                   

  教学目标

  1、让这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明确收集、记录、整理方法的特点及

  作用。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3、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整理与反思

  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下面记录了某年某地区七月上旬、八月上旬的气温情况:

  七月:22 c、24 c、25 c、28 c、26 c、23 c、28 c、29 c、31 c、33 c

  八月:33 c、32 c、31 c、28 c、26 c、24 c、24 c、23 c、22 c、21 c

  整理数据,填写下表

  22

  —

  24

  25

  -

  27

  28

  -

  30

  31

  -

  33

  七月

  八月

  出示填空题。

  1、(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3、(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出示:下面是男女两组同学测得的体重。(单位:千克)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男生

  36

  35

  38

  38

  29

  40

  37

  38

  28

  38

  女生

  35

  32

  40

  36

  38

  35

  35

  27

  29

  30

  (1)       男生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女生组呢?

  (2)       男生组体重众数是多少?女生组呢?

  (3)       男生组体重的中位数是多少?女生组呢?

  集体讨论复习: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再举例子说说怎样求平均数。

  集体交流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

  学生根据实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数据。

  集体汇报,介绍自己的方法。

  指名回答

  集体小结对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进行计算指名回答问题

  集体总结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的意义

  二、练习与实践

  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1、  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2、  根据两张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描述数据。

  3、  根据具体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学生观察统计表,指名回答。

  制图

  小组进一步讨论结构和特点。

  板书

  课后

  感受

  第 24 课时

  教学内容

  统计(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13-114

  课型

  复习

  本单元教时数:   30  本教时为第 24 教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

  3、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整理与反思

  一、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二、出示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长河公司2006年计算机销售数量统计图  

  2007年1月

  a.第(    )季度销售量最高,是(    )台;

  b.全年平均每季度的销售(    )台;

  c.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的销售量提高了(    )%。

  下图是造纸厂2003四个季度的产值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填空:(4分)

  (1)第       季度产值最高。

  (2)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      万元。

  (3)第四季度的比第三季度下降了      %。

  (4)你从这个图中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

  指名回答

  观察图形

  学生回答

  集体交流

  观察统计图

  指名回答问题

  二、练习与实践

  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1)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

  (2)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是首尾相接

  3、完成统计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

  指导完成第3题

  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分别在方格图中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这些点用实线和虚线连接起来。并要求在对就的点上填上数据。

  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

  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在讨论中完成对两的问题的解答。

  指导完成第4题

  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

  集体校对

  观察统计图

  学生回答

  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总结

  填表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

  学生画图。

  观察所画图,思考。

  集体交流

  学生回答

  校对订正

  三、总结与提高

  出示:

  下面是小王和小李外出情况的一张折线统计图。他们

  分别住在一条大街的两头,相距2千米,在他们两家之间,中途恰好是一所书店。现在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小王和小李他们是(         )先出发的,他们先到(          ),在书店停留了(    )分钟,又走了(      )分钟到了(      )家。小王的速度一直保持在每小时(      )千米,小李的速度一开始是每小时(       )千米,回家时的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小李离家出发

  0       5      10      15     20    25  时间(分)

  书店

  小王离家出发

  2

  1

  与小李家的距离(千米)

  观察统计图讨论问题。集体交流。

  小组交流

  学生小结

  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认识体会到统计图具体形式的丰富

  多彩。也知道要根据具体数据的特点合理地使用统计图。

  板书

  课后感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