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弄权势、炫耀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媳妇”等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感悟王熙凤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王熙凤的钻狡黠、泼辣张狂、阿谀圆滑、见风使舵等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描写王熙凤外貌的片段。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各位同学,今天老师带来一本书《红楼梦》,你对这本书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走进红楼梦的一个片段,领略大师的笔下的人物。
2.引出课题,理解“初见”。
二、检查预习
老师了解到,课前我们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试试吧!
1.出示易读错的词语,指名读一读。
一语未了、媳妇、来者系谁、系着、携着、拭泪、敛声屏气
2.评议
三、初步感知形象(抓外貌)
1.在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幻灯片出示:描写穿着打扮的句子)学生试读,教师适时指导。再指名读。
2.读了这段文字,你从这穿着打扮中感受到王熙凤有什么特点?
(珠光宝气、华丽、雍容华贵、高贵……)
教师点拨:不仅她一个人这样奢侈,整个家族都一样;多么贪婪啊,恨不得再多戴些;贾府当时就是贵族人家;雍容华贵的外表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他的外貌?
(幻灯片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唇未启笑先闻。)
(1)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描写特点)这些句子字数相同,语法结构相当,这种写法就叫对仗,用上对仗写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语言更具表现力。谁能读出这对仗的味儿来,指名读。
(2)读着读着,在你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幻灯片出示人物画面)齐读。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作家的外貌描写中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外貌)。
四、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抓语言)
1.再读片段,还有哪些语句也让我们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把它划出来,找一处细细品味,和同学交流。
2.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句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1)品味这段话,从中你品出了什么?)教师指导,总结:
(2)品第二句,抓“竟不像……竟像……”体会王熙凤八面玲珑、圆滑之至,有心计,是位人际关系学家。指导朗读。
(3)连起来读,注意语气的变化(自由读)。指名读,生评价。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王熙凤?(阿谀奉承等)
句2: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理解“转悲为喜”。(板书:转悲为喜)
(2)王熙凤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喜?指导朗读。
(3)从转悲为喜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察言观色等)朗读。
句3:“妹妹几岁了?……”体会王熙凤热情、炫耀权势。
句4:“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
(1)读读这句话,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
(2)结合林黛玉的纳罕话语体会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因为有这样特殊的地位),所以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齐读。
五、观看旧版片段和新版片段,做评论
六、小结
读《红楼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王熙凤。王熙凤这个多面的、复杂的角色,我们仅仅读了这么一个片段,就对她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看贾瑞家的和兴儿的评论)《红楼梦》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凤姐的故事,有人说她心狠手辣,有人说她是才干超群,是个“脂粉英雄”。难怪有的红学评论家一生研究凤姐,最后得出了“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