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吵架属于寻衅滋事行为,不构成犯罪处拘留并罚款;构成犯罪则判刑。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有四种,如殴打他人、辱骂恐吓、损毁财物、在公共场所。该罪常发生在公共场所,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利益。因此,我们应遵守法律,不参与上门吵架行为,如遇到可正当防卫并报警处理。
法律分析
上门吵架属于寻衅滋事行为,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法律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规定为四种: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寻衅滋事犯罪多发生在公共场所(也有一些发生在偏僻隐蔽的地方),常常给公民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造成损害,但是寻衅滋事罪一般侵犯的并不是特定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而主要是指向公共秩序。
所以,我们生活中还是要遵纪守法。不要去做这种上门吵架,寻衅滋事的行为,如果有人主动过来找我们,我们可以正当防卫,并报警,交给处理。
拓展延伸
上门纠纷引发的法律责任及解决途径
上门纠纷引发的法律责任及解决途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上门吵架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解决这类纠纷,可以采取多种途径。首先,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或协商解决纠纷,寻求和解或达成妥协。其次,可以选择向相关部门报案,由执法机构介入调查处理。另外,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向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论采取何种途径,都应遵守法律程序,尊重法律规定,并尽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结语
上门吵架属于寻衅滋事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若不构成犯罪,可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若构成犯罪,则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因此,我们应当遵守法律,避免参与上门吵架、寻衅滋事等行为。如果有人主动找上门来纠纷,我们可以采取正当防卫并报警,将问题交由警方处理。在解决纠纷时,可以通过调解、协商、报案或诉讼等途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