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寥廓(kuò)谦逊(xùn)炽热(zhì)长歌当哭(dāng) ....B.殷红(yīn)虐杀(lüè)愤懑(mèn)嘉言懿行(yì) ....C.饯行(jiàn)翌年(lì)攒射(cuán)以已度人(dù) ....D.殒身(yǔn)雏菊(chú)颓圮(pǐ)涕泗交流(s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涟漪踌躇气势磅薄诎诎逼人 B.箫瑟寂寥张灯结彩星辉斑澜 C.飘泊作揖剑拔弩张莫明其妙 D.惺松摒息黯然失色感人肺腑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母亲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B.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喜剧演员潘长江。 ....C.他在专卖店里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不少委员认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在于改革,在于的“一视同仁”。
C.我们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认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对人的尊重与关心。
D.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龙应台认为,欧洲的现代与传统之间也有一种紧张的拉锯,但在欧洲人眼里,“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怀。”
B.北京市前副畏罪自杀,河北省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被开除党籍,安徽省原副王怀忠被执行死刑:他们都有了应得的下场。
C.本市江北经济开发区拥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旅游等资源。
D.是义无反顾地坚持激进的对抗做法,与美军“圣战”到底?还是无条件地和美军进行谈判?萨德尔的强硬立场似乎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新月派是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成立的新诗流派,倡导并实践诗歌的“三美”理论,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
B.巴金是我国现当代着名的文学家,创作的小说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等,散文代表作有五卷本《随想录》。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文章多层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7、下列各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长沙》上片着重写景,描绘了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回忆了往昔生活的具体情景,情中有景。
B.《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深谙“天下事以利而合者,亦以利而离”的道理,巧妙运用最有力的说辞“阙秦以利晋”,说服秦穆公,使其撤围。
C.《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自称是“苟活者”,这是自谦,同时也映衬了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像刘和珍那样,奋勇前行。
D.《包身工》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为线索,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苦难生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野蛮培植“包身工”制度的罪行。
8、下列各组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B.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顺序)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C.久之,闻左公被炮烙(遭受)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断裂) ..D.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活用方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可烧而走也 .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⑤敬贤礼士 .
⑥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D.①④/②⑤/③/⑥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地方数千里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鼎足之形成矣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其实汉贼也 ....D.愿举国为内臣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今将军与臣有郤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3分)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22分)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策(孙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丧服,这里作动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使,曹公(曹操)司空(官职名)辟(征召、征聘),皆不就。 .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阳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锁钥)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关羽既败,权使翻筮(占卜)之,翻曰:“不出二日,必当断头。”果如翻言。权曰:“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长吏并欲出赴丧并:一起,一同。 .B.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就:赴任,上任。 .C.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抗:对抗,反抗。 .D.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手:手拿,手执 .
1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汝欲以伪求免邪 .
以其无礼于晋 .
B.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
朝济而夕设版焉 .C.城中之人岂可尽信 .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 .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虞翻“疏直”的一组是( )(3分)
①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
②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③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 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⑤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 ⑥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翻遇事周全,深谋远虑。孙策死后,他劝阻了一些想去赴丧的官吏,保持了社会的安定;麋芳出降,他建议要先控制住城门,以防有变,挫败了城中伏击的阴谋。
B.虞翻非常好酒,喝酒后总是冒犯孙权。一次孙权亲自敬酒,他假装醉酒卧地;孙权走后,他又起身。孙权为此把他流放到交州,此后他以讲学为生。
C.虞翻正直坦率,遇到看不惯的事,他总是挺身而出。于禁骑马和孙权并排而行,遭到他的呵斥;乘车与麋芳相遇,麋芳的部下要他让道,遭到他的讥讽。
D.虞翻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懂医学,曾为吕蒙治病;他会占卜,预言关羽两日被杀,果然得到了验证;他学识渊博,曾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释。 17、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3分)
(2)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4分)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3分) 18、填空。(6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沁园春·长沙》下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3)子曰:“岁寒,。”(《论语·子罕》)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论语·卫灵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9—20题。(8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9、这首诗先后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0、“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8分)
西风胡杨
①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的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②胡杨,是最坚忍的树。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那种遇强更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③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村庄,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它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能深达20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在塔里木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着。
⑥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⑦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他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⑧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
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21、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2分) 22、文章第①段运用排比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要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3、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24、“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6分)
25、请以“秋天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分) ...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③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年秋季高一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参
1、D(炽热chì长歌当哭dāng殷红yān虐杀nüè翌年yì以已度人duó) 2、C(气势磅礴、咄咄逼人、萧瑟、星辉斑斓、惺忪、屏息)
3、B(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短小精悍:形容文章篇幅不长却有力量,也可指人个子不高,却很精神。忍痛割爱:忍着内心的痛苦,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洋洋洒洒: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可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4、B(A项语序错乱,“对于”应放在“鸦片战争”之前。C项“忽视”和“否认”不构成并列,应为选择关系。D项主语残缺,在第二个分句“那么”后加上“这种做法”或“专业绘画知识”之类的词语) 5、B(A项最后一个句号放在引号外。C项第一、二、四个顿号改为逗号。D项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6、B(“激流三部曲”是指《家》《春》《秋》)
7、D(《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苦难生活为线索,介绍了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 8、B(次:驻扎)
9、A(①使动/②③名作状/④意动/⑤⑥名作动) 10、D
11、B
12、D((1)句中“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1)句应该选②。(2)句中“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④,韵脚字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③显然没有选④更好。只有D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13、C(抗:举起,扬起) 14、C(结构助词)
15、B(②⑤均体现虞翻有远见)
16、A(B项“非常好酒”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喝酒后总是冒犯孙权”与文意不符;“以讲学为生”文中没有依据。C项是乘船,而不是坐车。D项“曾治好了吕蒙的病”不符合文意,吕蒙称病是借口,不是真病)
17、(1)因为虞翻兼通医术,请求让他跟随自己。
(2)魏国将领于禁被关羽俘虏,被囚禁在城中,孙权到了以后就释放了他。 (3)当关时反而开着,当开着时反而又关上了。难道做事就应该这样吗?
18、(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①苍苍霜草,切切虫吟,行人绝迹,万籁无声,前两句勾画出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②月光皎洁,四野寂寥,土地寥阔,荞麦花雪白,后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恬淡的乡村月夜景象,表现出诗人惊喜愉悦的情感。(每点3分)
20、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答出“过渡”或“承上启下”即给满分,简析可不写)
21、既指摧残胡杨的自然界的西风(或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指人类摧残胡杨的行为。(每点1分)
22、①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②突出胡杨坚韧的品性和令人震撼的壮美;③警示人类要保护胡杨,保护自然环境;④为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或“厚重感”等)。(答出三点得满分,答出两点得2分) 23、①对胡杨由衷的赞美和喜爱;②对人为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或“人类文明的流失”)深沉忧虑;③期望人们能关爱胡杨,拯救人类文明孕育者,使人类文明连绵不息(或“持续发展”等)。(每点2分)
24、①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坚韧顽强;②不贪虚名,无私奉献;③宁死不屈的气节。(答出“坚韧顽强”,“无奉献”、“宁死不屈”即可)(每点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孙策去世,各位上级官长都想一同出城奔丧,虞翻说:“恐怕邻县的山地居民扰乱生变,离开城邑到很远的地方去,必然招致意外。”于是都留来来,穿着规定的孝服守丧。其他郡县都效仿这一做法,各地因此平安无事。后来虞翻被州里推荐为秀才,汉朝征召他担任侍御使,曹操以司空的官位征召他他,他都没有去赴任。?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直言规劝,孙权不高兴。虞翻又生性不喜欢随俗,经常被人诽谤诋毁,因犯罪被贬谪到丹阳泾县。吕蒙图谋攻打关羽,借口有病回到建业(今南京),因为虞翻兼通医术,请求让他跟随自己,也打算借此机会让他得以自由。后来吕蒙率军西进,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投降。吕蒙没有占领郡城而是在沙滩上作乐庆贺。虞翻对吕蒙说:“现在出来投降的只是一个麋将军,城中人难道能够都相信吗,为什么不尽快进城拿到城门控制权呢?”吕蒙马上听从了他的建议。这时城中有埋伏阴谋,因为虞翻的建议使得阴谋没有得逞。关羽被打败后,孙权让虞翻占卜,虞翻说:“不出两天,关羽必被杀头。”后来果然如虞翻所说。孙权说:“你占卜的本领虽然比不上伏羲氏,但可以与东方朔相比。”魏国将领于禁被关羽俘虏,被囚禁在城中,孙权到了以后就释放了他。有一天,孙权骑着马出来,带着于禁,和他并排行走。虞翻斥责于禁说:“你这个投降的俘虏,怎么敢同我们国君骑着马并排行走!”虞翻想要扬起鞭子击打于禁。孙权呵斥阻止了虞翻。后来孙权在楼船上宴请群臣喝酒,于禁听到音乐激动得流泪,虞翻又说:“你打算凭借伪装来求得免罪吗?”孙权觉得非常扫兴。?
孙权即位吴王后,设宴庆贺,到酒宴最后,孙权亲自起身向大臣们劝酒,虞翻倒在地上假装喝醉了,不端酒杯。等孙权离开后,虞翻又起身坐下来。孙权于是大怒,手持宝剑要去杀他,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到恐惧的。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苦苦劝谏说:“大王在喝了三杯酒后杀死品行高尚的人,即虽然虞翻有罪,但天下谁知道他该杀呢?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有才能的人而闻名,所以天下人都来投奔归附,现在因这一下子毁弃了自己的好名声,值得吗?”虞翻因此得以免于死罪。
虞翻曾经乘船出行,在途中遇上了麋芳,糜芳船上人多势众,打算让虞翻主动避让,前面的士兵说:“避开将军的船!”虞翻大声道:“失去了忠心和信誉,拿什么侍奉君主(说糜芳是降将)?把别人(蜀国)的两座城池丢弃了,却仍然自称为将军,可以吗?”糜芳关上门不回应,并且迅速地避开了虞翻。后来,虞翻乘车出行,又经过糜芳的军营大门,军官把营门关上了,虞翻的车马不能通过。虞翻又大怒说:“该关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的时候反而关闭。难道做事就应该这样吗?”糜芳听到后,感到很惭愧。虞翻性情正直坦率,多次因饮酒犯过错。孙权积累愤怒不止一次,于是就把虞翻贬谪到交州。虞翻虽然获罪被流放,但他仍讲学不止,学生常常多达几百人。他还给《老子》《论语》《国语》这些书作注解,都流传到了后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