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 第11期2017年11月
河 北 医 学
HEBEIMEDICINE
Vol.23ꎬNo.11Nov.ꎬ2017
3 讨 论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ꎬ暴露在环境中的时间也最长ꎬ因此ꎬ也最易受到日光的侵害ꎮ部分紫外线等有害光线未被阻挡而透过大气层ꎬ皮肤被这些有害光线长期照射易引起一系列变化[4~6]ꎮ皮肤易产生炎症ꎬ自我修复能力受到极大地抑制ꎬ代谢功能紊乱ꎬ同时引起皮肤免疫系统的变化ꎬ造成细胞变异甚至大量死亡ꎬ导致多种皮肤性疾病的产生ꎬ如日光性角化病ꎬ严重时更易导致肿瘤和癌前病变的发生ꎬ如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ꎮ随着近年来环境逐渐恶化ꎬ臭氧层空洞越来越严重ꎬ大气层抵挡外来有害光线的能力越来越差ꎬ紫外线透过大气层对人体造成的辐射越来越严重ꎬ导致皮肤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7]ꎮ深入研究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ꎬ有利于临床上对皮肤性疾病的确诊和治疗ꎬ同时有助于大众对皮肤病的防治ꎮ
日光性角化病在我国发病率正逐年升高ꎬ该病临床表现为红色或棕色ꎬ常为鳞屑性损伤ꎬ多发病于老年ꎬ紫外线对老年人皮肤的损伤积累严重ꎬ且研究发现皮肤白皙者更易患病ꎬ这也与皮肤白皙者皮肤更易受到及日光损伤有关ꎮ此类疾病患者病程普遍偏长ꎬ这与患者对日光性角化病的认识不足有关ꎬ直至病情严重ꎬ甚至出现癌变后才引起重视ꎬ但此时治疗过程已相当漫长ꎬ治愈率也相对较低ꎮ
皮肤镜作为无创性的辅助诊断仪器ꎬ可以观察到包括表皮、表真皮连接及真皮乳头层等肉眼无法辨识的色素性结构及浅层血管丛血管的大小和形态ꎮ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观察患者表皮及下层组织的变化ꎬ及早对疾病进行确诊ꎬ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ꎬ提供依据ꎬ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ꎮ
我院借助皮肤镜研究发现ꎬ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皮损部位表现为:红斑背景下的假网格结构ꎬ草莓样结构ꎬ血管出现扩张、卷曲现象ꎬ呈波浪状、线状、点状或球状ꎬ毛囊口角质栓周围有白色晕圈ꎮ毛囊口周围呈石灰色至暗褐色ꎬ毛囊开口分布不均ꎮ病理分型中ꎬ患
【文章编号】1006-6233(2017)11-1768-05
者皮损部位以肥厚型、萎缩型及鲍温样型居多ꎬ色素型、指样型及棘刺松解型较为少见ꎮ本研究中皮肤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2.14%ꎬ提示皮肤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ꎬ这与文献结果基本一致[8]ꎬ具有重要诊断价值ꎮ
综上ꎬ我院的研究表明ꎬ皮肤镜在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的检查上具有显著优点ꎬ皮肤镜的无创性及直观性利于患者接受ꎬ通过皮肤镜的特征性表现能更好的筛查此病ꎬ结合组织病理检查ꎬ医生可更好的观察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皮损部位的组织结构ꎬ帮助医生尽快确诊疾病ꎬ并就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ꎬ防止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ꎮ因此ꎬ皮肤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的方法有利于日光性角化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ꎬ值得临床推广ꎮ
【参考文献】
[1] 程艳艳.70例确诊日光性角化病临床特征分析[J].当代
医学ꎬ2012ꎬ18(20):123~124.
[2] AckermanABꎬMonesJM.Solar(actinic)keratosisissqua ̄[3] UlrichMꎬMaltuschAꎬRius-DiazF.Clinicalapplicabilityof
non-vivoreflectanceconfocalmicroscopyforthediagnosisofactinickeratosis[J].DermatolSurgꎬ2010ꎬ34(5):610~mouscellcarcinoma[J].BrDremaꎬ2016ꎬ155(1):9~22.
[4] 龙庭凤ꎬ刘流ꎬ沈丽达ꎬ等.90例确诊日光性角化病临床特
征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ꎬ2014ꎬ32(1):12~15.
[5] BraunRPꎬRabinovitzHꎬTzuJEꎬetal.Dermoscopyresearch-[6] LiebmanTNꎬRabinovitzHSꎬDuszaSWꎬetal.Whiteshiny
light[J].EurAcadDermatolVenereolꎬ2016ꎬ26:1493~anupdate[J].SeminCutanMedSurgꎬ2015ꎬ28:165~171.
619.
structures:dermoscopicfeaturesrevealedunderpolarized
[7] 吴斌ꎬ彭春.日光性角化病45例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
医技杂志ꎬ2016ꎬ20(2):202~203.
[8] 李彦波ꎬ潘艺ꎬ徐峰ꎬ等.51例日光性角化病皮肤镜下的特
点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6ꎬ13(6):28~31.
1497.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HPV-16整合人宿主基因组
的发生情况及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王 霞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院北方医院病理科ꎬ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与宿主基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ꎬ(编号:201205319)
1768
第23卷 第11期2017年11月
河 北 医 学
HEBEIMEDICINE
Vol.23ꎬNo.11Nov.ꎬ2017
因组的整合情况ꎮ方法:选取宫颈癌变组织252例ꎬ其中48例为宫颈癌组织ꎬ204例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IN)ꎬ其中包括125例CINⅠꎬ46例CINⅡꎬ33例CINⅢ作为研究组ꎻ另外选取2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ꎮ对各标本采用定量PCR检测法检测HPV-16病毒的整合状态ꎮ结果:与正常的宫颈上皮组织相比ꎬ宫颈病变组织均发生了HPV-16病毒感染且与宿主基因整合的情况ꎮ其中宫颈癌组织的整合率最高ꎬ而CIN组织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16病毒的整合率也增高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59、12.6033ꎬP均<0.01)ꎮ结论: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可能与HPV-16的整合感染有关ꎬ在HPVDNA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对高危HPV整合感染状态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筛查准确率并在早期预测宫颈病变的转归ꎮ
【关键词】宫颈癌ꎻ 癌前病变ꎻ 人类乳头瘤病毒ꎻ 整 合【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11.003
IntegratedStateofHPV-16inPrecancerousTissuesandCervical
CancerandApplicationinCervicalCancerScreening
WANGXia
(TheNorthernHospitalofYulin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
ShaanxiYulin719000ꎬChina)
cervicalprecancerouscarcinoma.Method:MultiplexPCRwasadoptedtodetectthephysicalstateofHPVinsamplesfrom252patientswithcervicalcarcinomaꎬincluding48samplesofcervicalcancerꎬ204cervicalin ̄traepithelial(CIN)(125CINIꎬ46CINⅡand33CINⅢ)and20normalsamplesfromthesubjectswithhys ̄havethehighestintegrationrate.WiththeelevatingofthegradesofCINꎬtheintegratedinfectionratesofHVP-16wassignificantlyelevatedꎬ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49.7359ꎬ12.6033ꎬP<0.01).Conclusion:AmongthepatientswithHPV-16infectionꎬtheintegratedstateofHVP-16ispositivelycorrela ̄topredicting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cervicalprecancerouslesionsandincreasingtheaccuracyofscreen ̄ingcervicalcanceronthebasisofHPVDNAdetection.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ꎬHVP)的感染而诱发女性宫颈癌是目前普遍认可的主要因素[1]ꎮ但是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ꎬ仅仅为HPV感染不足以导致发生宫颈癌ꎬ而在受到高危型HVP感染且发生HVP病毒与宿主基因组发生整合状态时ꎬ宫颈上皮细胞会发生恶性转化ꎬ从而可能导致宫颈癌的发生ꎮ在宿主不同的DNA开放读码框架处ꎬHPV均可以在此与宿主基因组发生整合[2ꎬ3]ꎮ其中ꎬ不稳定的E2基因铰链区是高危HVP整合宿主基因组最常见的缺失或断裂部位[4]ꎮ在高危HVP病毒类型中ꎬ最常见的就是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HVP-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2基因的缺失从而判断HPV-16与宿主基因组的整合情况ꎬ并初步探讨HPV-16整合状态及其与诱发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ꎮ
16)[5]ꎬ本次研究中ꎬ采用重叠定量PCR技术探讨各
【Keywords】 Cervicalcancerꎻ Precanceroustissuesꎻ Humanpapillomavirusꎻ Integration
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
1.1.1 宫颈上皮组织的提取: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经活检ꎬ宫颈锥切术及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获得的宫颈病变组织存档蜡块标本252例为研究组ꎬ并根据WHO女性生殖道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ꎬ将标本分别划分为48例宫颈癌及204例另外将同时期因子宫肌瘤于我院行子宫全切术后提取的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ꎮ所用标本患者均为已婚妇女且在取检前均未行任何化疗或放射治疗ꎬ年龄为27~68岁ꎬ平均年龄46岁ꎮ将蜡块标本进行常规切片和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ꎬ取细胞无异常的组织切片用于进一步实验ꎮ
1.1.2 细胞系在37℃ꎬ5%CO2ꎬ饱和湿度环境下ꎬ将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ꎬCasKi(美国生物物种保藏中心)
1769
CINꎬ其中包括CINⅠ125例ꎬCINⅡ46例ꎬCINⅢ33例ꎮ
teromyomaundergoinghysterectomyꎬrespectively.Result:Notonlypatientswithcervicalcancerbutalsopa ̄tientswithprecancerouswerefoundtohaveintegratedinfectionwithHPV-16andthosewithcervicalcancer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evalenceofphysicalstateofHVP-16DNAincervicaland
tedwiththeseverityofcervicallesions.CombinedHVPtypingtestanddetectionofintegratedviralcontribute
第23卷 第11期2017年11月
河 北 医 学
HEBEIMEDICINE
Vol.23ꎬNo.11Nov.ꎬ2017
分别培养于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和RPMI培养液中ꎮ1.2 方 法
1.2.1 提取石蜡切片中的DNA对每块蜡块标本中进行1μm厚切片ꎬ然后每块蜡块各取3片进行下一步试验ꎮ对切片进行脱蜡并分别加入30μL蛋白酶K溶72hꎻ继续用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2次ꎬ然3mol/L的乙酸钠1/10体积ꎬ再次离心后弃上清液并于真空泵中进行沉淀干燥ꎬ最后于沉淀中加入少量TE缓冲液进行溶解ꎮ完成DNA的提取ꎮ
1.2.2 HVP-16感染的确定:当在D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两个分子水平上均检测阳性可以判断HVP-16后进行离心并弃去上清液后加入无水乙醇2倍体积和液ꎬ30μL20%SDS和500μLTES溶液ꎬ于56℃水浴
感染ꎮ①DNA水平确定HVP-16感染:用PCR检测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的HVP-16E7基因以确认为HVP-16感染ꎬ设计的HVP-16E7基因序列为:上游引物5’-AGAAACCCAGCTGTATCAT-3’ꎬ下游引物
5’-TTATGGTTTCTGAGAAGAGA-3’.②蛋白质水平确定HVP-16感染: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切片组织16感染ꎬ具体步骤参照文献所述[6]ꎮ
1.2.3 HVP-16与宿主基因组织整合的确定:采用重叠PCR法分别扩增确认为HVP-16感染标本的HVP-16E2基因中的三个相互间有序列的的交叉小片段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整合情况ꎬA、B、C三个交叉小片段的引物序列分别如下ꎬ见表1ꎮ
中HPV-16E7的表达的蛋白质水平从而确定HPV-
表1 各片段的引物序列
片段A(475p)B(477p)C(176p)
上游引物序列(5’-3’)AGCACGAGGGACAGGAAAATTGTGAAGAAGCATCAGTAACTGTAATAGTAACACTACACCCATA
下游引物序列(5’-3’)ACTTGACCCTCTACCACAGTTACTTAAAGTATTAGCATCACCTTGGATGCAGTATCAAGATTTGTT
M:markerꎻ1:Caskiꎻ2:SiHaꎻ3:CINꎻ4:CINꎻ5ꎬ6:Cervical
当片段AꎬBꎬC三个不能同时阳性扩增时ꎬ提示HVP-16E2基因存在缺失ꎬ从而代表HVP-16与宿主基因组发生了整合ꎮHPV-16发生整合感染仅仅能扩增出C片段ꎬ而发生HPV-16的游离感染的标本能扩增出A、B、C、三个片段(以Caski和SiHa细胞株的63.
DNA作为阳性)ꎬ见图1ꎮ
1.2.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文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ꎬ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及标准差形式表示ꎬ计数资料用率表述ꎬ采用χ2检验ꎬ用秩和检验(Wilcoxon)的方法ꎬ对等级资料进行检验ꎮP<0.05时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 结 果
2.1 HVP-16感染确定情况:正常宫颈上皮组织ꎬ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的组织中HVP-16感染率为5.0%(1/20)、18.4%(23/125)、36.9%(17/46)、45.5%(15/33)、68.8%(33/48)ꎬ对比CINⅡ感染率(36.9%)
Carcinoma(integrated)ꎻ7:control
高于CINⅠ(18.4%)感染率ꎬCINⅢ(45.5%)感染率(45.5%)明显升高ꎬ随着病变程度的增高感染率也增高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59ꎬP<0.001)ꎬ见表
2ꎮ
2.2 HVP-16与宿主基因组整合的确定:根据重叠PCR扩增HVP-16E2基因不同片段确定HVP-16整合结果提示ꎬ在确定HVP-16感染的标本中ꎬ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的结果提示为游离感染ꎬ而CINⅠ、
图1 重叠PCR扩增HPV-16E2不同片段判断HPV-16整合状态
3、5和18例ꎬ整合率分别为16.7%(4/24)ꎬ18.8%(3/
CINⅡ、CINⅢ、宫颈癌组织标本的整合例数分别为4、
1770
16)ꎬ35.7%(5/14)ꎬ58.1%(18/31)ꎬ宫颈癌整合率
第23卷 第11期2017年11月
河 北 医 学
HEBEIMEDICINE
Vol.23ꎬNo.11Nov.ꎬ2017
58%明显高于CINⅢ整合率35.7%ꎬ同样CINⅡ整合率18.8%高于CINⅠ16.7%ꎬ随着病变程度的增高整合率
也增高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33ꎬP=0.0056)ꎬ见表3ꎮ
表2 不同病变程度宫颈上皮组织的HVP-16感染率的比较
HVP-16感染情况
CINI CINⅡ CINⅢ 宫颈癌
461736.9
331545.5
483368.8
正常宫颈上皮
观察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
2015.0
1252318.4
表3 不同病变程度宫颈上皮组织的HVP-16整合率的比较宫颈上皮
HVP-16整合情况
CINⅡ CINⅢ 46318.8
33535.7
一时相ꎬ就会发生HVP的持续感染ꎬHPV特别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性及反复性感染可能会导致宫颈细胞发生恶性转化ꎮ有研究认为宫颈组织发生癌变的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有可能就是HVP与宿主基因组发生整合[11]ꎬ但是关于其整合的具体的发生时相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结论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讨论ꎮ目前有研究表示在宿主宫颈病变组织中ꎬHVP并非只是以单纯的整合感染的状态存在ꎬ因此HPV-16整合感染与宫颈病变组织恶化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ꎮ但是HPV-16作为恶化的高危因素ꎬ在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的转归上存在着一定预测作用ꎮ
HPVDNA检测方法是目前我国最普遍的宫颈癌
病变程度CINⅠ 观察例数整合例数整合率
125416.7
宫颈癌481858.1
3 讨 论
宫颈癌是世界上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ꎬ据相关统计学研究显示世界上每年约有19万女性死于宫颈癌ꎬ其中超过半数案例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ꎮ我国每年的宫颈癌病例约为10万ꎬ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三分之一[7]ꎬ所以宫颈癌严重影响着我国女性的生命健康ꎬ对此进行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ꎮ
直到目前ꎬ有大量的实验室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都证明ꎬHPV病毒的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ꎬ并且高危型的HPV病毒持续感染是主要的病因[8ꎬ9]ꎮ在多种高危型HPV类型中ꎬHPV-16感染是最常见的引起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类型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ꎬHPV-16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级别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ꎻ且HPV-16与宿主基因组的整合率在宫颈癌患者中高达68.8%%ꎬ并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整合率出现明显的提高ꎬ提示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ꎬ并且提示宫颈病变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HPV-16整合状态的存在是高危因素ꎮ
有研究表明ꎬ多数的HPV感染是一过性的ꎬ一般病毒会在感染后的6~12各月内消退ꎮ但是当在宿主的防御机制发生缺陷或者基因发生突变的时候ꎬHPV病毒的基因片段则会与宿主发生改变的细胞基因组发生相关整合ꎬ因而导致细胞的基因机制出现失调的情况
[10]
初步筛选方法ꎬ但是仅仅检测是否存在HPV感染ꎬ不能发现HVP是否与宿主基因组发生了整合感染而且其特异度低、浪费卫生资源ꎬ还会给妇女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身心伤害ꎮ在本次研究中ꎬ在CIN发生HPV-16感染的病例中就有22.3%发生HPV-16整合ꎬ即使在CINI中整合率就有16.7%ꎬ说明高危HPV整合在宫颈病变的发生的早期中就有整合并且贯穿整个癌变过程ꎮ因此采用简单、快速的HPVDNA检测合高危HPV整合状态的检测ꎬ能够提高宫颈癌初步筛选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ꎮ
综上所述ꎬHPV-16的整合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病变恶化ꎬ在HPVDNA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对高危HPV整合感染状态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筛查特异度并在早期预测宫颈病变的转归
【参考文献】
[1] 凌王芳ꎬ王璐璐ꎬ蒋玲玲ꎬ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
变的关系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ꎬ2016ꎬ23(4):464~466.[2] SinghMPꎬGuptaNꎬDeepakTꎬetal.Multiplexpolymerase
chainreactionforthedetectionofhigh-risk-humanpapillo ̄tissues[J].IndianMedMicrobiolꎬ2017ꎬ35(1):113~115.mavirustypesinformalin-fixedparaffin-embeddedcervical[3] TanSCꎬIsmailMPꎬDuskiDRꎬetal.Identificationofopti ̄
malreferencegenesfornormalizationofRT-qPCRdatain
ꎮ若HPV病毒的繁殖停止在复制周期的某
1771
第23卷 第11期2017年11月
河 北 医 学
HEBEIMEDICINE
Vol.23ꎬNo.11Nov.ꎬ2017
cancerousandnon-canceroustissuesofhumanuterinecervix[J].CancerInvestꎬ2017ꎬ35(3):163~173.
[4] 韩会娟.HPV16/1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
义[J].江苏医药ꎬ2014ꎬ40(9):1052~1054.
[5] 张乔ꎬ王诗卓ꎬ魏恒ꎬ等.持续感染状态的HPV-16及HPV
[J].中国妇幼保健ꎬ2012ꎬ27(23):3564~3567.
-58亚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分布及意义
[8] GadducciAꎬBarsottiCꎬLalisciaCꎬetal.Dose-densepa ̄
followedbysurgeryorconcurrentchemo-radiotherapyincer ̄2017ꎬ37(3):1249~1255.
clitaxel-andcarboplatin-basedneoadjuvantchemotherapyvicalcancer:apreliminaryanalysis[J].AnticancerResꎬchainreactionforthedetectionofhigh-risk-humanpapillo ̄tissues[J].IndianMedMicrobiolꎬ2017ꎬ35(1):113~115.
[9] SinghMPꎬGuptaNꎬDeepakTꎬetal.Multiplexpolymerase
mavirustypesinformalin-fixedparaffin-embeddedcervical[10] 马春华ꎬ吐尔逊阿衣买买提明ꎬ王琳ꎬ等.高危型HPV
基因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ꎬ2016ꎬ27(5):432~437.
[11] 谢月英.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布及其与宫颈癌的关
系[J].中国妇幼保健ꎬ2015ꎬ30(25):4275~4277.
[6] WangWꎬXiaXꎬWangSꎬetal.Oncolyticadenovirus
withradiationdemonstratessynergisticenhancementsofan ̄825~836.
armedwithhumanpapillomavirusE2geneincombinationtitumorefficacy[J].CancerGeneTherꎬ2011ꎬ18(11):
[7] 魏文斐ꎬ苏桂栋ꎬ吴兰芳ꎬ等.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组织中
(1):47~50.
HPV-16的整合感染状态[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ꎬ2015ꎬ
【文章编号】1006-6233(2017)11-1772-05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中重度稳定期
COPD患者T淋巴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孙 静1ꎬ 许 亮2
(1.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呼吸内科ꎬ 山东 枣庄 2771002.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ꎬ 浙江 温州 214023)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的影响ꎮ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于我院呼吸门诊科就诊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80例ꎬ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ꎬ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行常规吸氧、化痰止咳治疗ꎬ观察组患者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进行治疗ꎮ对两组患者经过2周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ꎬ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FEV1、FVC、FEV1/FVC)水平的变化ꎮ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ꎮ两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值同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ꎬ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ꎮ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D4+和TCD4+/CD8+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升高ꎬ而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ꎮ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D4+和TCD4+/CD8+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较高ꎬ而CD8+相比较低(P<0.05)ꎮ两组患者经过2周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改善ꎬ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ꎮ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ꎬ降低炎性因子水平ꎬ增强免疫能力ꎮ
【关键词】噻托溴铵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ꎻ T淋巴细胞ꎻ 炎性因子【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11.004
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中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以及肺功能
EffectofTiotropiumcombinedwithShahMetteLoTikasononTlymphocyteandInflammatoryFactorsinpatientswith
ModeratetoSevereStableCOPD
SUNJingꎬ XUMaozhenꎬ RENMeijingꎬ etal
(ZaozhuangMiningGroupHospitalinShandongꎬShandongZaozhuang277100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tiotropiumandShahMetteLoTikasononinflammatory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一般研究计划ꎬ(编号:2015KYB365)
17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