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来源:刀刀网
山西医药杂志2016年1O月第45卷第19期 Shanxi Med J,October 2016,Vo1.45,No.19 [17]周国柱,鲍自立,朱金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55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2):239—240. [18]刘军,曹建刚,张宇,等.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 性关节炎[J].天津医药,2011,39(6):523—526. 一~一一l- 一一~一~栅一~ 一一~一~一~~讥一 一~一 ~一~ ~一一~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当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 于患者脑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出现血流变化、血管病 变、血液成分变化,对血流流动造成严重阻碍,引起 [19]野战涛,张卫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1临床误诊 误治,2OlO,23(8):783—786. [2O]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O):793—796. [21]陈蔚,郭燕梅,李晓英,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 节炎指数的重测信度[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Olo,16 (1):23—24. (收稿日期:2016-03—31)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陆秀芬 陆小华 周 红 周俊山 了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 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 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或者坏死,严重患者可出现痴 呆、精神错乱、偏瘫、失语等症状。对于急性脑梗死 1.1 临床资料:抽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 盛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 例,均经磁共振成像或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符 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l_5]。人选标准:①均为首次 发病者;②均于发病48 h内入院者;③入组前未接 无论其病灶大小,必须要及早进行治疗,以降低致 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关键 是保护患者脑细胞,临床相关研究指出[1],自由基 在缺血后脑损伤之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清除自 由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其中,依达拉奉为 临床常用的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药物, 能够抑制神经细胞氧化、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损 受过抗血小板、降纤、溶栓、抗凝等治疗。排除标 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或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 ②由外伤造成的脑梗死者;③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 伤_2]。奥拉西坦为临床新型促智药,对机体神经元 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_3]。同时,国内相关研究指 出_4],炎症反应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因 障碍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存在颅内占位性疾 病、脑出血者;⑤伴有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 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 意书。8O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 43~78岁,平均(61±9)岁;高血压史21例,糖尿病 史11例。将8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素,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 缺血程度等密切相关。因此,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 的炎性因子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分析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O例,2组患者的基线 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D0I:10.3969/j.issn.0253—9926.2016.19.014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计生委2015年度面上科研课题 项目(H201541) 1.2方法:2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 包括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血脂,并给予神经保护剂 等常规治疗,颅内压较高者酌情给予2O 甘露醇。 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 责任公司)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g。观 作者单位:21522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医院药剂 科(陆秀芬、陆小华),神经内科(周红);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 院神经内科(周俊山) 山西医药杂志2016年1O月第45卷第19期 Shanxi Med J,October 2016,Vo1.45,No.19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 1.5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 学处理,临床疗效采用Ridit等级资料分析,NIHSS 评分、BI及血清TNF—a、hs—CRP水平等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 析,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治疗,每次4.0 g,每天1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疗效评价:治疗效果根据美国国立研究院卒 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价_6]。基本治愈:病残 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O 以上;显 著进步: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 少50 ~89 ;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 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一2.178,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15 9/6~49 ;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5 以 内或死亡。 1.4观察指标: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 效及脑梗死面积、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抽 取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 者血清TNF—a、hs-CRP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2周及1、3个月后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13 常生活能力,13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 评价。BI评分越高表示患者13常生活能力越好, NIHSS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 血清TNF_d hs—CRP水平及脑梗死面积比较( 士 )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a、hs—CRP水 平及脑梗死面积比较: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 TNF_a、hs—CRP水平及脑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3。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治 疗2周及1、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 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BI评分比较( ±s) 2.4 不良反应: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 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患 者出现恶心,1例皮疹;对照组1例腹泻,1例皮疹, 3例恶心。 3讨 论 急性脑梗死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 组织血液供应中断,从而诱发缺血性坏死,并会造 成患者神经功能受损,且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同时, 在病情进展过程中由于脑组织细胞水肿、细胞凋 亡、氧自由基含量升高、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活化、 山西医药杂志2016年lO月第45卷第19期 Shanxi Med J,October 2016,Vo1.45,No.19 钙超载等均会对局部脑组织造成二次损害等伤害, 从而加重了患者病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能 造成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发生_7]。因此,对于急性脑 梗死要及时给予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改善脑局部血 液循环、血小板活化及血液聚集状态,减轻脑细胞 水肿和血黏度等治疗。依达拉奉、奥拉西坦均是治 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本研究 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Z===2.159,P<0.05);治疗第2周及1、3 个月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且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联用奥拉西坦可提高急性 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效果要优于依达拉 奉单用,与刘丽红等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依达拉奉为神经保护剂类药物,能够抑制脂质 过氧化反应及清除缺血再通后及脑缺血半暗带所 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减轻花生四烯酸造成的脑水 肿,可延缓神经细胞的死亡,还能够抑制血管内皮 细胞得损害,起到了抗缺血作用。相关动物研究显 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中给予依达拉奉治 疗,可明显改善改善小鼠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体 积,且血清抑制氧化标志物的水平明显增高 ]。目 前,依达拉奉是唯一经临床证实的小分子自由基清 除剂,该药物脂溶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小,血一脑脊 液屏障的穿透率可到达6O ,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 次黄嘌呤氧化酶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起到降低羟 自由基浓度的作用。奥拉西坦为吡拉西坦类似物, 属于一种新型环状羟基氨基丁酸衍生物,该药能够 透过血一脑屏障,与吡拉西坦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 但药效是吡拉西坦的3倍以上。奥拉西坦主要作 用于拟胆碱能神经元,促进了磷酰乙醇胺和磷酰胆 碱的合成与分泌,明显提高了海马部位及大脑皮质 乙酰胆碱的转运,提高了脑磷酸酯酶A1活性,减 少了脑磷脂分解,增强了腺苷酸激活酶的活性,增 加了脑内能量的储存,提高了三磷酸腺苷的转化, 促进了蛋白质及RNA的合成,直接作用于机体大 脑皮质,同时未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_1 。 因此,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通过协同作用机制来增 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进一步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一直以来,急性脑梗死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修 复备受关注。研究显示[1 ,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 死的发生发展当中具有促进作用。急性脑梗死发 生后,TNF—a、hs—CRP等炎症因子大量释放,白细 胞不断向病灶区域聚集,造成微血管闭塞加重,从 而使得缺血区神经细胞大量凋亡。因此,积极抑制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有助于减 轻其对脑组织损害,有效保护了缺血区神经细胞, 从而提高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_1 。临床研究发 现口引,依达拉奉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过度释放及表 达起到减轻病灶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从而改善了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本研究中,观 察组血清TNF—a、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 明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联合应用明显减轻了患者 炎症反应程度。依达拉奉能够抑制白三烯合成,从 而减少了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奥拉西坦可抑制脂质 过氧化反应,降低了炎性因子水平,从而了减轻了 局部炎症反应程度[1 。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联合应用提 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近 期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减轻了炎症反应程 度,且未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 视。 参考文献 [1]王杰,陈璩,熊小檬,等.影响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因素的l临 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9):1075—1077,1080. E2]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等.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 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4,27(1):58-60. [3]宋艳玲,孙乔,李柏娜,等.奥拉西坦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促智 作用的研究口].现代药物与临床,2Ol4,29(11):1195—1198. [4]梁伟,刘金光,杨红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及D---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分析[J].医学 综述,2014,20(3):544—546. [5]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I996, 29(6):379. [6]陈祖平.康复疗法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 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4):57—58. [7]J ̄iremo P,Eriksson-Franzen M,Milovanovic M.Platelets, gender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J Transl Med,2015。 l3:267. [8]刘丽红,李晓东,于蓓,等.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 梗死的疗效评价口].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1(33): 6518—6520,6583. [9]罗贵军,岳联修.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 72—73. [1O]李在坡,徐英达,蔡增林,等.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 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药业,2014,(21): 14-15. [11]王艳,安雅臣,赵晓晶,等.炎性标记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 山西医药杂志2016年1O月第45卷第19期 Shanxi Med J。October 2016,Vo1.45,No.19 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44—46. [12]王一沙,赵丽檄,郭婉妹.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 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E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15(9):541-543. [13]闫颖莉.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EJ].现代药 物与临床,2015,30(6):683—686. (收稿日期:2O16一O6—06) 麻黄碱加快老年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 及减轻异丙酚诱导时心血管抑制反应 刘沁爽 郑 岳 孙东辉 戚小航 异丙酚为常用的静脉诱导药物,但对于脏器储 备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在诱导期常伴有血压下降, 与芬太尼合用时心血管抑制更为明显。顺苯磺酸阿 曲库铵(cisatracurium,Cis)具有组胺释放弱和代谢消 除不依赖肝肾功能的特点,且心血管反应少[】],适用 于老年人。但其起效缓慢,作为全身麻醉诱导药会 延长诱导期,增加老年患者在此期间发生心血管意 外的危险。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诱 导时静脉注射小剂量麻黄碱对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 效时间及对异丙酚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4年1月至6月选择需气管内插 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年龄65 ̄83 岁,ASAI~Ⅲ,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7.3 kg/m 。术前无严重高血压,无严重心、肺、肝、肾功 能障碍,无神经肌肉疾病史,无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 失衡,未使用对神经肌肉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排除插 管困难者。随机分为2组,即麻黄碱组(E组)和对照 组(C组)。各组年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士s)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和 苯巴比妥钠,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常规监 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z),连接 D0I:10.3969/j.issn.0253—9926.2016.19.015 基金项目:河北省秦皇岛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O15O2AO70) 作者单位: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刘 沁爽、郑岳、戚小航);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孙东辉) TOF-Watch肌松监测仪。面罩给氧5 min,静脉注射 咪达1~2 mg。靶控输注(思路高,CP-660TCI) 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5肚g/mL。芬太尼3~4 ug/kg分次注入。C组静脉注射0.9, 氯化钠注射1 mL,E组静脉注射含麻黄碱70 p.g/kg的注射液1 mL。患者神志消失后行辅助或控制呼吸,随后2组 静脉滴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插管剂量0.15 mg/kg。 待肌颤搐反应消失后由同一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 1.3肌松监测与观察指标:采用TOF-Watch SX加 速度肌松监测仪(Organon公司,荷兰)。以75 酒 精棉签清洁非输液侧前臂远端皮肤,皮肤表面电极 沿尺神经走行方向放置,连接导线,并将传感器固定 在拇指末节指腹远端。固定手臂确保其在整个监测 过程中处于同样位置。选用4个成串刺激(TOF), 监测部位为拇内收肌。频率为2 Hz,波宽0.2 ms电 流强度50 mA,串间距15 S。记录起效时间(静脉注 射插管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至达最大阻滞的时 间),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 心率,按Cooper等[2]的评分标准评价气管插管条件, 见表2。评判记录各组出现诱导后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或收缩压较基础值下降40 以上)和插管 后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的发生例数。 表2 Cooper法气管插管条件评分标准 注 !: 坌 =!坌 垡:!=!坌 垦: 二 坌塑=丝: = 坌 茎: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 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 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