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0 第26卷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1NCE Vo1.26 (总231期) TataI No.23l 《说文解字系传・部叙》初探 刘晓颖 (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部叙》是对《说文解字)54o个部首的排列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主要是从 意义系联的角度研究的,本身存在不少牵强之处。本文将徐锴所取部首意义与许慎原义相符的一类提炼出来又分为若干小 类,对其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今后《说文》部叙的深入研究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关键词:《说文解字》;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部首;部叙;部首原序;系联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一l58O(2O10)03—01O8—02 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部叙》(以下简称 衣 裘一老叶毛 毳一尸_÷尺一尾_÷履;《部叙》改 《部叙》)首次系统研究了《说文>540个部首的排列 为:重_裘 老一毛_毳 尸一尺 尾 卧叶身一 规律,主要从部首之间的意义联系人手,开辟了《说 归_+衣-+履。其中因改变次序而错连的部首字有三 文》学的一个新领域,给后代人以很大启发,但他的 个:裘、卧、履。 某些观点和作法也被后代学者所批评。 徐锴为了达到以义系联《说文》部首的目的,擅 《部叙》论及的部首共有510个,与《说文》相 自移动《说文》部首原序而强为之说,其部首系联自 比,省略了l8个,遗漏了12个。其中有416例(占 然不可能符合《说文》部叙原有的内在联系,牵强附 总数的82%)是按意义系联的,系联牵强的有265 会也就在所难免。 例之多,约占总数的6l%。由此可以认定,徐锴的 二、未改变《说文》部首原序的 作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这265例大体可以 《说文》部首原序虽不曾调换,所取部首意义也 分为两大类:一是所取部首意义与许慎原义相符的 与许慎原义相符,但在进行具体系联的过程中,《部 215例;二是所取部首意义与许慎原义不相符的5O 叙》犯了一些明显的错误。属于这一类的部首有 例。下面我们对前者根据部首顺序的改变与否分为 208例。这些错误的原因相当复杂,在这里,我们只 两类加以说明和分析。 列举其中几种明显的情况加以分析说明。 一、改变《说文》部首原序的 1.为系联而插入第三者 《部叙》中某些部首的次序,不但与《说文》大徐 如果找错系联的部首,那么两个部首就很难系 本的原序不同,而且与《说文解字系传》本身的“目 联上。《部叙》为了建立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随 录”及“通释”的次序也不同。《部叙》中属于此类情 意插入第三者,以求得系联。例如: 况的部首有7例,即:众、丘、果、首、裘、卧、履。 鸟之角鹰,鹰似于羊也,故次之以瞿。 《说文》部首原序为:丘-+众;《部叙》改为:众 徐锴用部首“瞿”来间接系联前面的部首“羊”, — 丘。 系联的对象选错了。真正与“瞿”有关系的应该是 《说文》部首原序为:首一果;《部叙》改为:果 它前面的“目目”和“隹”,应该是以形系联。段玉裁 一首。 与王筠都认为“瞿”字“蒙目目、蒙隹而次之”。徐锴 另外,《说文》部首原序为:重一卧 身一归 错误地将“瞿”与“羊”系联,中间插人了第三者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2008年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批准号为S080805)的资助。特此致谢。 收稿日期:20o9一l1—13 作者简介:刘晓颖(1978一),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 108 “鹰”。意思是:鹰是有角的,与羊之有角相似;而瞿 是“鹰隼之视也”,所以部首“瞿”以意义系联前面的 部首“羊”。这是很牵强的。 上以一贯三,次之以十合一。”许慎解释“气”为:“云 2.为系联而乱用凭借 《部叙》把一个表示事物的部首和一个表示动 作的部首加以系联,主观地认为这个动作是该事物 气也,象形。”“气”本为象形字,跟与其间隔三个部 首的“三”字,二者之间有很明显的形体联系。而 “气”与“士”,形体和意义都缺乏必要的联系。徐锴 《部叙》将“气”、“士”二者按义直接系联,认为象形 字“气”有三条曲线,而“陶”,许慎解释为“再成丘 也”,所以,“气”、“陶”二者都具有重叠的相似点,从 而将“气”比喻成“陶”,即“气象陶”。而“再成丘” 是由“蒸人”即百姓作成的,这就是所谓的“事”,即 “从事”。而“士”正被解释为“事”。据此,徐锴将 形成的凭借,以求二者的系联。例如: 所以治者以支,故次之以支。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从又,为省 声。”“支,小击也。从又,b声。”从许慎的解释来 看,二者意义上并无关联;但二字在形体上却有明显 的相同部分,即都含有“又”。段玉裁和王筠也都说 二字“蒙又”而次于此。…【2 徐锴却认为“支”是“治 皮”凭借的方法,从而将“支”和与其间隔一个部首 字的“皮”系联在一起。许慎说“剥取兽革者谓之 皮”,以为“皮”是通过“剥取”这个动作完成的。周 万春的《汉字部首例解》解释金文“皮”的字形是“用 手剥取兽皮”;【3 左民安的《汉字例话》 都认为金 文“皮”的字形是:手拿皮铲剥取兽皮。可见,皮革 的制作过程都与动词“支”(小击)无关。在这里,徐 锴以错误的凭借从意义上系联“皮”与“支”两个部 首,是不可取的。 3.为系联而滥用相似性 许慎本是采用间接系联的,《部叙》改成直接系 联。为了说明本无关系的两个部首之间是具有某种 联系的,徐锴滥用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例如: 耒曲木也,角亦曲骨也,故次之以角。 许慎在“角”下解释说:“角,兽角也,象形。角 与刀、鱼相似。”这说明许慎认为部首“角”的形体与 前面的部首“刀”的形体具有相似性。段玉裁据此 认为,“角”字“首与刀相似,故蒙刀而次之”。但徐 锴却改以“角”直接系联于它前面的“耒”,认为 “耒”“角”都有弯曲的特征。其实动物的角也千差 万别,并不都是一律弯曲的。这是滥用了事物之间 的相似性作出的臆断,显然是不妥的。 4.为系联而泛用比喻 比喻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上的,具有广 泛的适应性,但也不能随意地泛用,生拉硬扯地将彼 此相似点并不明显的事物捏合作比。《部叙》就存 在着类似的问题。例如: 气象陶,人事以成,故次之以士。 许慎解释“士”为:“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 一从十。孔子日,推一合十为士。”这说明,部首 “士”的形体之中含有“一”。王筠认为,“士”字许 慎“说日推一合十,故知士承一”。段玉裁也说:“蒙 部首“士”与其前一部首“气”泛用比喻系联起来,这 当然是非常牵强的。 5.为系联用阴阳五行说 民人之蒙暗,民阴也,女亦阴也,故次之以民。 许慎解释“民”为“众萌也,从古文之象”。实际 上,“古文民”上半从“毋”,小篆“民”从“古文民” 省,故“民”按形体与“毋”直接相连,简捷明了。王 筠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徐锴弃“毋”、“民”的直 接系联,改为“女”与“民”的间接系联,是自讨苦吃。 其用阴阳五行之说进行解释,说“民”与“女”皆为 “阴”。这种迷信的说法,显然有误。究其致误之 源,与他没有注意到许慎所列“民”的古文字体 有关。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部叙》中“未改 变《说文》部首原序的”208例中的突出问题。全面 考察这一部分的情况,大多是许慎进行间接系联,而 徐锴改为直接系联;许慎以形系联,而徐锴改为以义 系联。这恐怕是徐锴进行部首系联时显得牵强的主 要原因,但是他的研究,开辟了《说文》研究的一个 新的领域,强调了许慎部首意义系联的存在,给后代 人以很大的启发,而且,徐锴的《部叙》中除了82% 的意义系联之外,还有6%的形体系联,12%的形兼 义系联,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另外,通过对《部叙》 系联部首的距离的远近分析,我们发现徐锴在系联 部首字时,无论直联或是问联,都存在有跨越篇次的 现象。这是很多后代学者都未能做到的。总之,徐 锴的部叙研究既有牵强附会之处,但也有科学合理 之处。因此,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徐锴的研究,以 便更好地理解《说文》。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王筠.说文释例[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 [3]周万春.汉字部首例解[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4]左民安.汉字例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