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联系百分数的意义理解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含义,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关于折扣的不同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学 (一)写一写。
七折=( )% 九五折=( )% 5.5折=( )% 六五折=( )% (二)自学例9。
例9:某商店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小晴买了一本《趣味数学》用了12元。《趣味数学》原价是多少元? 1.打八折后,实际售价和原价是什么关系? 打八折后,( )价是( )价的80%。可以把( )价看作单位“1”的量。 2.数量关系式: ×80%= 3.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尝试列方程解答。
4.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试一试,写出检验的过程。 二、课堂探学
(一)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你能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折扣的理解? 2.全班分享:现在我们交流分享一下小组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 在交流中明确:打几折就是现价是商品原价的百分之几十。(板书) 3.口答:
七折=( )% 九五折=( )% 5.5折=( )% 六五折=( )% [指出:5.5折就是五五折。]
4.说一说下面各种商品是打几折出售的。 一台电视机按原价的70%出售。 一架钢琴按原价的95%出售。 一件衣服按原价的68%出售。 5.导入新课:打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促销手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折扣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9。 1.理清数量关系。
指出:打折前的价格习惯上称为原价,打折后的价格称为现价,也就是实际售价。
追问:小晴买一本《趣味数学》用了12元,这里的12元是原价还是实际售价? 讨论:“打八折”表示实际售价是原价的80%。打八折后,实际售价和原价是什么关系?这里的80%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你能用式子表示现价和原价之间的关系吗?
根据回答,板书:原价×80%=实际售价 2.列式解答。
师: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你认为这题可以怎样解答?先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全班交流。
交流中明确:题中的单位“1”是未知量,可以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检验。
提问: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我们可以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明确:同学们在检验时,有这样两种方法: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也可以用实际售价除以原价,看结果是不是80%。
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进行检验,写出检验过程。(板书) 4.反思。 小结: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你是怎样理解折扣的?例9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列方程解答?
指出:在单位“1”未知时,可以列方程解答,找出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解答之后,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5.完成“练一练”。
算出例9中《成语故事》的原价,并检验。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指出:这类问题要先确定数量关系,找到题中的单位“1”,单位“1”已知时列算式解答;单位“1”未知时列方程解答。
三、当堂固学
1.完成“练习十六”第8题。
课件出示,先说说每种商品所打折扣的含义,也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多少出售,再想想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最后算出打折后的价钱。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全班校对订正。 2.完成“练习十六”第9、10题。
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解答,全班交流。 3.比较。
提问:这三道题在解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回顾反思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交流。 1.学到了(学会了)什么?
2.我们这节课是怎么研究折扣的? 3.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满意吗? 五、作业设计
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4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
2.一款游戏软件打七五折销售后,现价是24元,原价是多少元?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王老师到商店去买篮球,由于商店开展特价活动,原价120元的篮球,现在价格为90元,打了几折?
六、课外实践
课后大家可以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相互交流解答。
板书设计:
折扣问题
打几折是指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打几几折是指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 打八折出售:
原价×80%=实际售价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