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乱扔》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版3
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帮助二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环保知识,研究垃圾分类,以及尊重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围绕“环保”、“尊重”、“责任”、“文明”这四个中心词,设计五大环节,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在实践中感悟保护环境、洁净家园、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在课前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在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两类垃圾处理时比较容易混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将重点围绕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并带动家人一起进行环保活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任,不让垃圾落地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体现。因此,我们将通过生动形象的绘本故事、详实的数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劳动者,并提升保护环
境的核心素养,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缔造美丽厦门作出应有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导入绘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搜集相关音乐、视频材料,制作PPT和微课,准备板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研究方式和教学资源。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垃圾分类,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教师开始引入新课,播放配乐绘本故事《公园里的野餐》并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教师成功地抓住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为下文探究乱扔垃圾的危害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部分中,教师通过呈现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乱扔垃圾的危害性。学生逐图说,教师随机出示“脏、乱、臭”三个字,然后让学生想象被污染的河水经过蔬菜地、农田,农民用它来灌溉和做为生活用水的情景。最终,教师出示了一张商人拿着死鱼死虾到菜场上贩卖的图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成功地让学生理解了乱扔垃圾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并引导学生思考垃圾不落地的重要性。
在第三部分中,教师让学生实践体验,感受洁净家园的重要性。教师出示了环卫工人清扫捡垃圾的图片,并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还出示了一些数据,让学生了解环卫工人的辛苦。最后,教师让学生试着捡一捡垃圾,并采访他们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教师成功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洁净家园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更加尊重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
2.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东东,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3.学生发言
二)分析问题,明确环保责任 1.观看视频《环保小达人》 2.小组讨论 3.体验汇报
4.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就像小达人一样,我们要学会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情境创设和视频观看,引导学生思考环保责任,明确个人责任。通过小组讨论和体验汇报,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明白环保责任不是别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要承担的责任。】
展示图片一:公园里的垃圾
当东东穿过公园时,他看到了一块黑黑的香蕉皮,上面爬满了蚂蚁。他犹豫了一下,想到这不是他扔的垃圾,而且太脏了,于是他决定装作没看见。但是,他是否应该捡起这个垃圾呢?
展示图片二:野餐后的垃圾
野餐结束后,一些小朋友把垃圾团成小球,然后踢到垃圾桶上。XXX看到这个情景,他知道垃圾不应该这样被丢弃,但他觉得纠正他们太麻烦了,于是他选择了不去劝导同学。但是,他是否应该去纠正他们的行为呢?
讨论:如何做到保护环境
让学生和同桌交流讨论,如何做到保护环境,履行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展示图片三:日本的垃圾处理
在日本,人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将垃圾随身带回家进行处理、分类、回收。这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觉的生活惯。我们应该向日本研究,养成良好的环保惯。
观赏实例:厦门的美丽
厦门是一座“高颜值,高素质”的城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已是五连冠。我们可以从环岛路、中山路、公园、街道、自行车整齐、社区垃圾分类等方面感受到它的美丽。我们应该保护这座城市,让它更加美丽。
播放微课:垃圾的再利用
通过微课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垃圾可以通过改造变废为宝,这是一种环保的方式。
拍手歌:共护美丽的家园
让孩子们伸出手,一起拍手唱歌,共同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自我关注转变为关注整个社会环境,形成有意识的惯养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老师通过展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身心愉悦感,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保护环境,做文明小卫士。
二、研究活动
1.情境呈现:“XXX的春游”
老师通过绘本故事《巴巴爸爸收垃圾》和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不文明的卫生行为与有责任感的文明卫生行为给生活带来的不同层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环境卫生的意义。
2.演一演:“不乱扔”
老师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不文明的卫生行为与有责任感的文明卫生行为,感悟不乱扔垃圾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3.动手操作:“垃圾分类”
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产生参与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宣传、保护公共卫生的心愿,以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为荣。
三、总结反思
老师简短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个人文明惯的体现,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素养体现的道理。
教学延伸: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实际行动去宣传、保护公共卫生,落实研究成果。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活动设计:
活动一:我喜欢的公共场所
情境创设:介绍新同学XXX
同学们,今天我们有一位新同学XXX,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听听他的声音(播放录音),谁想和他打个招呼呢?
畅聊我的节假日
同学们,你们周末都去哪些地方玩呢?我们来看看XXX和他的朋友们选了哪些地方(展示研究单1)。请大家小组讨
论、勾选、交流和分享推荐理由。我们发现,我们都喜欢干净整洁的地方,是因为这样的地方让我们感到愉悦和舒适。
回忆生活:畅谈身边的好环境
同学们,你们身边有哪些地方让你们觉得很舒服呢?让我们交流一下。接着,我们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好环境。你们看完了,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我们喜欢干净整洁的地方,不仅让我们感到愉悦和舒适,还有助于我们的健康。
活动二:环保小事大集合
情境创设:跟着XXX去游玩
看,XXX背着书包去白鹭洲公园游玩啦!同学们,你们周末出门游玩时,会带哪些东西呢?让我们来完成研究单2.我们为什么要带垃圾袋呢?请大家交流一下。
环保事件一二三
1.XXX的难题
XXX和朋友们在白鹭洲公园欣赏美景,吃点心,可突然遇到了一个难题:垃圾桶离他们很远,而他们又有垃圾要处理。
2.听一听:XXX和XXX在说什么。
请大家听一听XXX和XXX的对话。小刚不想捡垃圾,XXX该怎么劝说?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3.演一演:请同学上台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我们分小组讨论,选两个同学上台表演。我们预设了三种情境,分别是:有清洁工会打扫、垃圾桶太远了,迟一点,别人都扔着呢,我们也扔着没关系。请同学们根据情境演绎,然后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不愿意捡垃圾等。
小结:我们的不注意、不恰当的想法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这样的行为不负责、不文明。让我们做一个“环保小卫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宣传、保护公共卫生。
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叫做“真心话敢不敢”。游戏规则很简单:闭上眼睛,听着舒缓的音乐,好好地想一想,如果你做过某件事情,就举手。然后,老师会问一个问题:你愿意成为一个“不乱扔”垃圾的文明小公民吗?请睁开眼睛,让我们为最真实的你们鼓掌。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XXX是如何做到垃圾分类的。
当XXX把垃圾都踢进了垃圾桶时,细心的XXX提出了一个问题:塑料瓶应该放在哪里?这让我们意识到了什么?在公共场所,每个垃圾桶上都会有两个标志:不可回收和可回收。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两个标志呢?
我们都是生活中有心人,但是你们曾经随意扔过果皮、果核吗?曾经因为垃圾桶离你比较远而将垃圾扔到地上吗?曾经通过车窗将垃圾扔到马路上吗?你们曾经主动捡起地上不是自
己扔的垃圾吗?和家人出去玩的时候,你们会把垃圾捡干净带走吗?
现在,让我们进行一个垃圾分类的活动体验。首先,学生们可以进行分类,然后质疑和观察黑板上的分类。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起共读绘本《巴巴爸爸收垃圾》,明确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分类。
最后,我们希望你们成为光荣的环保小卫士。整理好垃圾,不仅是为了让环境更加干净,也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的的义务和责任。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咱们26班的环保口号——我们不乱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