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答案解析
第I卷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与秦朝统一文字有关,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故选C项。A项与题意无关;B,D项都是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与题干“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不符,均可排除。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分析图表可知,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所辖郡的数量,都要少于封国,表明当时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王朝,故选A项。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巩固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封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越分越小,从而加强了的权力。 【考点】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前,西方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列强获得了在中国开办工厂、投资铁路、开设银行等权力,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的为主,故选C项。A项不能完全反映材料内容;B,D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异同:
相同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都是列强为了实现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
不同点:①商品输出:主要是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因此,在不平等条约中,体现为要求清开放口岸、降低关税,以便列强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②资本输出:《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除继续进行商品输出外,还要求在华投资设厂,通过对华政治贷款、开矿、修路、建厂、开银行等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 【考点】近代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使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巧渡金沙江;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七大上,排除A,D项;C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党领导集体,形成了中国的正确领导力量,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故选B项。 【考点】遵义会议。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家统一。由材料“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的一部分”可知,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故选B项。A,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均可排除。 【考点】国家统一。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里四个中国外交事件都与经济发展有关,都体现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故选A项。B项与材料无关;C,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
1 / 3
均可排除。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根据材料“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封建农奴制严重束缚了自由劳动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内战爆发之前,南方实行黑人奴隶制,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由材料可知,《宣言》中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在1791年法国中却有“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之分,表明1791年法国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启蒙运动。 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联邦遵循三权分立原则,而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国会出台一系列法案,授予总统紧急权力等行为,表明联邦与总统的权力得到了扩大,故选B项。A,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说法错误,均可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 1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材料表明,一个国家发展高新科技有利于促进其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就会使该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洋务运动;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工业战争、第二次工业。
(2)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得分) (4)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工业。解答本题的关键点一是时间,二是“近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洋务运动、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两次工业等均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且体现了近代化。
(2)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运动。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处是戊戌变法、E处是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变化主要是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近代化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道路始终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考点】(1)洋务运动、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工业。 (2)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运动。
2 / 3
(3)五四运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中国的近代化道路。 12.(1)反帝反封建。(回答“军阀,推翻帝国主义”也可)
(2)从国共内战到国共合作(或从国共十年对峙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 原因: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或:中日成为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抗日战争爆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出任意1点即可,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 (3)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答“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也可得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主的主要任务。根据材料一中二大和一大的内容以及之后国共两党的表现可总结出,中国民主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1927年右派叛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剧,中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逐渐走向第二次合作。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等。 (3)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此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1)中国民主的主要任务。 (2)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 (3)十一届三中全会。
13.(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答出任意1点即可,回答“强迫签订《南京条约》”也可得分)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回答“美国、德国经济发展领先,殖民地面积少”也可得分)
后果:一战的爆发。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
(4)经济:发行欧元;政治:力求在外交和等方面步调一致。(回答“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也给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
影响:促进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或牵制美国称霸世界)。(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鸦片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完成于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体现了“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 (2)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分析图表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与其所占有的殖民地面积严重不协调,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此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3)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如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等。
(4)本题主要考查欧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一体化在经济上的新发展是发行使用欧元;政治上的新发展根据材料三“力求在外交和等方面步调一致”概括作答即可。影响:可从欧盟的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构成了挑战,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作答。 【考点】(1)工业、鸦片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
(3)二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4)欧盟。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