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克里米亚战前俄英在东方问题上的冷战

克里米亚战前俄英在东方问题上的冷战

来源:刀刀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2002年第2期(总第115期)

克里米亚战前俄英在东方问题上的冷战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贵州贵阳 550001)

摘 要:克里米亚战前,俄英以1833年俄土同盟条约为契机,在东方问题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矛盾逐步加深和激化,但两国间并未直接兵戎相见,而是处于一种冷战状态。关键词:;英国;东方问题;1833年俄土同盟条约;冷战

中图分类号:K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2)02-0085-04

ColdWaronEasternQuestionBetweenRussianand

EnglandBeforeCrimeanWar

LIUJin-tao

(Dept.ofHistory,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Abstract:ThemajordiscussionisthecontradictoryelementsbetweenRussianandEnglandonEasternQuestionbeforeCrimeanWar.SincetheRusso-Turkishagreementof1833wassigned,thecompetitionandcontradictiononEasternQuestionbetweenRussianandEnglandbecamemoreandmoreintense.But,therewasnodirectconflictbetweenthem,whiletheywerelockedincoldwar.

Keywords:Russian;England;EasternQuestion;Russo-Turkishagreementof1833;coldwar

一、东方问题与俄英矛盾的积累

14世纪初,奥斯曼国家在小亚细亚北部兴起,至16世纪,建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军事封建帝国。从17世纪后期起,这个靠武力形成和维持的庞大帝国迅速地衰落了。不幸的是,奥斯曼帝国在世界上是名副其实的十字路口。在这里,三大宗教都有它们的圣地,所有的殖民大国也都有切身利益。于是,如何处置这个行将崩溃的帝国的问题,便提到了欧洲列强的面前,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东方问题0。

沙皇/彼得一世早就盘算过要在土耳其的废墟上放上自己的宝座。0

[1](P3)

奥斯曼帝国衰落的时

候,也正是沙皇力图打开南方门户进而争霸欧洲的时候。的目标是: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变为其保护国,独占黑海两海峡及巴尔干半岛。为此,沙俄从17世纪末起,不断发动对土战争。但1695~1699年、1710~1711年、1735~1739年的三次对土战争,都未能实现的愿望。18世纪后半叶,俄又两次发动对土战争:第一次是1768~1774年,结果签订了5库楚克)凯纳吉条约6。根据条约,克里米亚脱离奥斯曼帝国而/0;俄取得了对多瑙河河口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实际控制权;俄获得了在土耳其全境自由通商和享受最惠国待遇的权利;俄还获得土耳其450万卢布的战争赔款。第二次是1787~1791年,结果签订了5雅西和约6。和约重申5库楚克)凯纳吉条约6的内容,土耳其承认对克里米亚和库班的主权,承认沿德涅斯特河划定的新的俄土边界,默认在黑海建立舰队来保护贸易活动的权利。进入19世纪后,俄又利用与土耳其接壤、与巴尔干许多民族的宗教信仰相同等有利条件,对土耳其发动战争。并运用政治渗透的手段,将侵略矛头不断南移。使势力从黑海北岸伸到了巴尔干,至

收稿日期:2001-11-15

)85)1833年已笼罩君士坦丁堡。

在黑海和巴尔干的扩张,引起了西欧列强的关注和不安,尤其是英国。但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在东方问题上,英国对的是摇摆不定的,对的侵略行径基本保持了容忍,甚至纵容的态度。这有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相互需要。经济上,英国是欧洲先进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大国,而是欧洲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农业大国,两国之间存在着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19世纪初期,出口亚麻的19%、鬃的80%、脂油的77%、大麻纤维的73%、帆船用亚麻布的43%和小麦的42%都是输出到英国去

[2](P21)的。英国在大量吸收的农产品和农业原料的同时,也把作为自己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成为进口棉织品、毛织品、棉纱、金属制品和工具的主要供给国。政治上,英国传统的是欧洲势力均衡。在战胜拿破仑以前,英国的对外是以削弱和孤立法国为宗旨的。英国虽然反对在土耳其的图谋,但又想利用来抵消法国日益增长的影响。

19世纪30年代左右,东方问题出现了新的局面:通过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和1833年/军事援助0土耳其苏丹埃及阿里帕夏,在军事和外交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由此而先后签订的5亚得里亚堡条约6和5温凯尔)伊斯凯莱西条约6,不仅大大扩张了的领土,而且使黑海基本上变成了的内海。对黑海海峡的占领,削弱了英国在东部地中海的海上优势,威胁到英国与它的东方殖民地,特别是印度的通道。英国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占领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0,因为这/无论在贸易方面和政治方面,对英国实力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是致命的打击。0[1](P14)正在寻求和夺取更多殖民地的英国对此已无法容忍。

温凯尔)伊斯凯莱西条约与俄英冷战的开始 二、

马克思说:/每当风暴暂时平息的时候,一定要出现同一个问题)))这就是一直存在着的-东方问题.。0[1](P5)1830年在欧洲出现的风暴刚刚平息,沙俄就立即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近东,从而加速了东方问题的发展。这次东方问题的发展是以土埃战争为导火线,以5温凯尔)伊斯凯莱西条约6为契机的。

埃及是土耳其帝国的非洲属地,在西方列强的唆使下,早有脱离土耳其的要求。1831年11月,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派其子率大军进攻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次年12月攻占屈希塔希亚,兵锋直指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苏丹马赫穆德向列强求援,希望它们出面调停。但除外,欧洲列强因顾及自身利益而没有响应。1833年2月20日,舰队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此后,利用英法调停失败和埃及继续进攻的机会,一再向土君士坦丁堡方面增派,并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登陆。以军事威胁为后盾,向土耳其苏丹提出了一份秘密备忘录,并于1833年7月8日迫使他签署了有效期8年的5温凯尔)伊斯凯莱西条约6,即俄土同盟条约。条约在公开条款中规定:俄土两国/将永远保持和平、友好与同盟0,两国在/与双方的和平和安全有关的一切问题上将公开采取一致态度,并为此目的而互相给予重要帮助和最有效地支持0;确认1829年的5亚得里亚堡条约6和俄土间的其它条约和协定;申明它/竭诚地希望能保障奥斯曼帝国的生存、延续和完全0,并答应在必要时为奥斯曼帝国提供必要数量之。该条约还附有一项单独的秘密条款,即应的要求,土耳其将承担封闭达达尼尔海

[3](P87)峡的义务,不允许外舰以任何借口进入该海峡,而俄舰则可自由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秘密

条款不仅把黑海和黑海海峡完全置于的控制之下,而且明显地将矛头指向英法等国。

在近东的扩张,引起了英国的极大恐慌。因为在英国看来,允许在海峡自由行动,就如同允许在印度自由行动一样。而/对于英国来说,丧失印度就意味着它变成了像荷兰或者比利时那样的国家0,

[4](P710)

就意味着大英帝国丧失了世界霸权。英国决心予以回击。坦玻利指出:1833年的

俄土条约,/是英国政治家对待态度的真正转折点,它引起了帕麦斯顿对的致命敌意。0[5](PP72-)86)73)

格雷内阁授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立即采取行动:联合法国向俄、土两国提出强烈,宣

布英、法不承认条约的合法性,通过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尽力阻止条约的批准(没有成功);英法舰队开赴

达达尼尔海峡进行武力示威;为了阻止俄军重返君士坦丁堡,帕麦斯顿还会同法驻英大使拟订了应急计

[6](P55)

划,做好战争准备。

总之,1833年的5温凯尔)伊斯凯莱西条约6使英俄在东方问题上的矛盾急剧地激化起来。至此,英国结束了它在东方问题上左右徘徊的,拉开了与俄正面交锋、激烈争夺的序幕。

英国的抑俄措施 三、

对英国来说,1833年以后的中心问题是防止利用俄土同盟条约实现它对土耳其的控制和征服,并争取打破这一条约给带来的政治和战略优势。为此,以帕麦斯顿为代表的不列颠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

第一、军事上,凭借英国的制海权威慑。军事上是陆强海弱,而英国则反之。为抵制军事力量重返君士坦丁堡,英国必须凭借其海上的优势力量。为此,帕麦斯顿在1834年3月经英王批准,秘密授权驻土大使庞森比/斟酌决定0调动地中海舰队的权利,以对抗人任何威胁性的进攻。1833年以后,英国舰队在马耳他和爱琴海岛屿间频繁地调动和巡航;英国议会还同意增拨海军军费,改进和扩充军备。这些作法都是为了威慑。

第二、政治上,力促土耳其改革,阻挡南下。面对咄咄逼人的南下,英国认为,只有推动土耳其内部改革,才能使其摆脱的控制,使它能继续作为反对威胁的有效缓冲国存在。在英国的影响和支持下,1839年土耳其苏丹以诏书的形式颁布了土耳其历史上著名的/坦志麦特0改革法案。由于的阻挠和土耳其国内封建、宗教势力的反对,改革没有获得成功。但通过支持土耳其的改革运动,英国在君士坦丁堡的影响稳步增长。

第三、经济上,与土耳其订立商约,加强对土耳其的影响。英国于1838年与土耳其签订了/巴尔塔)利曼0商务协定,即英土商约。英国商人被准许按货价的5%交税,英国商人可以按照奥斯曼帝国国民应用的税率经营对外贸易,土耳其还取消了贸易独占制度。/巴尔塔)利曼0协定促成了土耳其和英国之间的贸易高涨,1840~1850年英国向土耳其地区的出口总值从40592英镑增至3762480英

[1](P16)镑。经济联系的加强,导致土耳其在政治上逐渐倾向英国。

第四、外交上,联法抗俄。法、俄在东方问题上素有矛盾。早在18世纪,法国的波旁王朝就在近东同公开对抗。19世纪初,拿破仑和沙皇亚历山大在瓜分土耳其的问题上陷入了无休止的争斗。1833年俄土同盟条约使在君士坦丁堡独占鳌头,法国自然不甘心。这样,法国与英国一样产生了联合抗俄的要求。英国联法抗俄外交卓有成就的典型例子是1841年俄、土、英、法、普、奥5国5伦敦海峡公约6的签定。公约确认了初载于1809年/英土条约0而后载于1840年/伦敦公约0中的所谓奥斯曼帝国的古代规则。按照这个规则,黑海海峡被宣布在平时不准任何国家的军舰通过;苏丹有权准许友好国家的使馆所辖的轻级军舰通过。关于海峡在战时的地位,公约只字未提。这样一来,/就丧失了由温凯尔)伊斯凯来西条约所造成的海峡的优势地位,而英国则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愿望0,即/把温

[3](P92)凯尔)伊斯凯莱西条约浸没在同类的不论什么样的共同条约中0。有意思的是,/政治家们并

没有把放弃温凯尔)伊斯凯莱西条约看作是外交上的一次退却;他们也赞成在近东保持现状,而新条约正好符合这种意图。0[4](PP78-79)

1841年的5伦敦海峡公约6,巩固了英国在近东的势力,它使南侵暂时受挫。但/1841年的海峡公约成了东方问题进一步尖锐化的原因之一。0

[8](P90)的国际协定孕育着克里木战争的萌芽0。

[7](P376)

法国国际关系史学家德比杜尔指出:/关于海峡

四、俄英在东方问题上协调的破产

1841年的5伦敦海峡公约6大大削弱了在近东的优势,沙皇尼古拉一世于是谋求在东方问题上与英国达成谅解,共同瓜分土耳其。

)87)1841年初,尼古拉一世访问伦敦,他对英国外交大臣说:/土耳其是个垂死的人了。,,它应该死去,而且它一定会死去。0[10](P72)他建议,一旦土耳其帝国崩溃,英俄双方应立即商量共同的行动方针。沙皇的意思很清楚,/为了顺利地抑制住法国的贪欲,也为了不使奥地利承受-病人.的遗产,和英国应该预先就瓜分战利品的问题商量妥当。0[4](P715)英国外交大臣阿伯丁和首相罗伯特#庇尔对尼古拉一世的意见不置可否。当尼古拉一世命令向英国递交一份阐明其上述意见的备忘录,并要求得到一种由庇尔或阿伯丁签署的确认他们同意沙皇所提意见之类的文件时,英方予以拒绝。

但沙俄并不想放弃。1853年,尼古拉一世又想同英国商洽,以签订一项更为详细的协定。是年1~2月份,尼古拉一世与英驻彼得堡大使乔#西摩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谈,重提瓜分土耳其的计划: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和塞尔维亚置于保护之下;克里特岛和埃及可以分给英国;暂时占领君士坦丁堡等。很显然,想以埃及作为诱饵,拉拢英国。但英国方面并不认为土耳其帝国行将崩溃,相反,他们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瓜分土耳其会使人进入君士坦丁堡,这将是英国的莫大不幸,世界和平将受到威胁,黑海上的贸易将被破坏。0[1](P28)因此,英国拒绝与合作。

这样,尼古拉一世一厢情愿地拉拢英国、谋求在东方问题上与英达成/君子协定0的希望破灭了。1853年,沙俄以圣地之争为借口,威逼土耳其与签订一项秘密的共同防御同盟条约,遭到土耳其的拒绝。尼古拉一世决定铤而走险,终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克里米亚战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M.B.涅奇基娜.苏联史[M],第2卷.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1949.[3]近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4]波将金,等.外交史[M],第1卷(下).北京:三联书店,1979.[5]H.Temperley,EngLandandtheNearEast,America,19.

[6]J.H.Gleason,TheGenesisofRussianinGreatBritain,Cambridge,1950.[7]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M],第6卷(上).北京:三联书店,1965.

[8]阿#德比杜尔.欧洲外交史[A],第1卷.郭华榕.克里木战争与外交斗争[J].史学月刊,1984,(3).[10]王绳祖.国际关系史[M],上册.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 朱健华

5贵州社会科学62002年第2期目录

城市化演变与西部地区城市化未来趋势,,,,,,,,,,,,,,,,,,,,,徐和平生态美的命名与生态美的构建,,,,,,,,,,,,,,,,,,,,,,,,,陈立群孟子、荀子天人合一理论异同新探,,,,,,,,,,,,,,,,,,,,,,,,暴庆刚三论中华文艺复兴,,,,,,,,,,,,,,,,,,,,,,,,,,,,,,萧君和论作家人品与创作成就的复杂关系,,,,,,,,,,,,,,,,,,,,,,,龚 炜唐宋家文章通变论,,,,,,,,,,,,,,,,,,,,,,,,,,,,周楚汉李伯元5文明小史6群读,,,,,,,,,,,,,,,,,,,,,,,,陈文新 王同舟王粲位次与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审美自觉,,,,,,,,,,,,,,,,,,,,,周 薇抑商:古代时代的结构性政治经济矛盾的反映,,,,,,,,,,,,,,,,,王 刚论5老子6必须研究简、帛5老子6,,,,,,,,,,,,,,,,,,,,,,,,,尹振环贵州辛亥前后社会共识的形成及变化,,,,,,,,,,,,,,,,,,,,林建曾

)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