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价为P1如果购买量大于x
且利润最大
则价格为小贩的最优
。为了使两个消费者区分开
定价P1P2是多少x的范围是多少
4、李梅和两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相同分为通过和不通过。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努力N、低努力L、高努力
H
当两人至少有一人选择H或两人都选L时成绩为通过
否则不通过。成绩为通过对于两人的效用都为3李梅选择N、L、H相应的成本即负效用为0、1、2更懒。1
不可观察努力程度
同时选择努力程度
写出两人的收益矩阵。
相应的成本为0、2、4
因为
求纯策略纳什均衡
2先行动李梅观察到之后再行动求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3李梅先行动观察到之后再行动求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4在2、3中李梅更喜欢哪个更喜欢哪个
5、电影院对肯德基有外部性影响。电影院个数X肯德基个数Y电影院的利润为π=48X-X2
肯德基的利润π=60Y-Y2+XY。1
双方独
立行动求均衡时各自开设的个数各自利润两者总利润2电影兼并肯德基此时开设多少电影院和肯德基总利润
深蓝阅读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全国9家分校,8年专注专业课辅导,58所院校定向辅导)3双方仍然各自行动肯德基单方提出电影院每新建一个给电影
院提供s的补贴。达到新的均衡时电影院和肯德基的个数各自利总利润
第二部分宏观
基本记不清了下面是印象勉强看看吧1、索洛增长模型每个效率工人的产出为f(k)积累方程为△k=sf(k)-(n+g+δ)k。a解释资本积累方程的经济学含义
b均衡时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增长率为多少总产出增长率多少c如果技术进步变为gnew那么过渡到下一个均衡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和储蓄怎么变作图。
2、一个从IS-LM到AS-AD的题给出了具体数字不过记不起来了。T=T0+τYI=c-drG=…
aT0=…τ=0c=800d=…MPC=1/3求IS曲线。后面还有很多小题忘了。
3、家庭企业两期最优化。忘了。税率τ1=τ2=0.2家庭约束
下面的式子或许已经记错了对不住了
W1L1+R1K1
储蓄率为s
资本
C1+K2-1-δK1=1-τ2C2+δK2=1-τ2
W2L2+R2K2
效用函数UC1C2L1L2=C1+C2-L1
深蓝阅读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全国9家分校,8年专注专业课辅导,58所院校定向辅导)2/2-L22/2企业生产函数Y=KθL1-θ。a写出家庭最优化问题。一阶条件。b写出企业最优化问题。一阶条件。后面还有忘了。附:
国民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微观分值90
金融微观75
两个微
观的题是一样的
经验:
其实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写经验贴的情景,那时心里想的是自己走过的弯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ddmm们重蹈覆辙。知道被中心录取后,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狂喜,有种“来者如临高山,去者已观逝水”的味道,经验谈不上,教训倒是一大堆,在这里写下来给后来人参考。
我本科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跨专业考研,二战。第一次考研栽在专业课上,第二次总分412分,幸运地通过复试。本人不是小涛涛同学那样的牛人,没有看过经济学相关的太多书籍,是一步步按照考试的流程来准备的,也许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吧O(∩_∩)O~1、为什么要报考中心
报考的初衷是每个考中心的人都应该考虑清楚的问题。说实
话,我本科的时候并不了解中心,只是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在网上查资料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存在。由于本科课程学过经济学基础,之后就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决定学习经济学,既然要学就
深蓝阅读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全国9家分校,8年专注专业课辅导,58所院校定向辅导)应该在最好的地方学,很自然就想到了考ccer。之前有人问我,出身于非重点院校为什么敢报考中心呢,其实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犹豫过对未来的追求。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高考那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浑浑噩噩之后,在大学学习才发现要为自己而学。选择中心之后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她的公平性,既然选择了就要信任之。巧合的是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惊喜的发现中心录取了我本科院校的一位学长,所以那时还是给了我很大鼓励的,在此先谢谢SC学长!2、初试准备
我两年的考研准备基本都是从9月开始的。第一次直到9月初才了解到中心,很清楚的记得是9月13号买了巴罗和曼昆那两本书,之后就一直投身到复习当中去。我总结初次失败的原因在于看书太浮,专业课窃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差别很大,所以很悲剧的专业课只考了86分。3月份我在杭州一家公司实习就坚持做了下去,7月底辞职后还出去云南转了一圈,散散心,回家后就决定破釜沉舟再来一次,8月底来北京开始备考。[b]数学[/b](149)
考中心的人都知道有一条定理:要想减轻专业课的压力,必须数学保证在140+,否则是很危险的事。我本科是文科专业,只修过最基础的数学课程,刚开始复习数学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一直以150分为目标,两年的经历我总结出数学一定要在12月的时候出状态。我指的状态是说这时候做题已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每道题拿到
深蓝阅读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全国9家分校,8年专注专业课辅导,58所院校定向辅导)之后有什么思路,可能会有什么难点,一定要了然于胸。
我第一年数学是128分,但考前自以为状态很好,觉得真题很简单。其实考前做真题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是保证在出了小错的情况下还能达到140+。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我强烈推荐蓝皮的那本大纲解析,我看书速度很快,喜欢自己做笔记。第二年复习只做完一遍复习全书,九月下旬就开始做大纲解析,整理错题和分块的笔记,十月份解析和真题同时做,十一月重点在400题,这期间也坚持看大纲解析。十二月的时候又重新做了一遍两年的400题,十年真题,基本一天一套,顺便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本。一月的时候我买了陈文灯的模拟题,觉得不好(后期我都会拿着题目分析像不像真题,感觉自己都可以办辅导班了),但还是坚持每天一套题保持感觉。考前我看完三遍大纲解析,做了三遍真题和400题,就扔了所有资料,只看自己平时整理的错题和知识点。数学考试我提前了20分钟交卷,当时觉得和第一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分数出来后还是扣了一分,很是郁闷……[b]英语[/b](58)
英语是我的痛啊!我四六级成绩都不错,托福也考了100分,自认为英语基础还可以,第二年复习的时候只做了几套模拟题,真题也没好好做,完全是吃老本。事实证明这是相当愚蠢的行为,分数出来当天我差点没吓死,如果今年的分数线提到60分我就悲剧了。这是我血的教训,所以这块内容还是看lelalee的吧,她两年英语分数都很高。
深蓝阅读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全国9家分校,8年专注专业课辅导,58所院校定向辅导)[b]政治[/b](73)
政治复习还是看个人方法吧,有人喜欢看红宝书考的很好,有人不看红宝书也能考的很好。我第二年的参考资料是风中劲草,大纲配套重难点解析,肖秀荣的模拟题。觉得风中劲草还是挺好的,开始我是坚持看大纲,后来就都是看风中劲草了,那些神马押题的我只看了肖的四套题,因为第一年买了太多政治的资料,所以第二次就收敛了,买一套资料坚持下去应该都能考70+,所以政治复习还是比较easy的。
[b]专业课[/b](132)
我第二年复习专业课的思路很明晰:微观要做熟,尽量少扣分,宏观要理解,思维要发散。第一次的复习花了大量时间在尼克尔森上,感觉只是做题,没怎么理解,结果第一年的微观有两道题都做错了。第二年我看了很多遍范里安的那本微观,很喜欢那本书的风格,深入浅出,又有实例,很有助于培养经济学思维。感觉范里安像是心法,十八讲就像练招式。我金圣才十八讲课后习题那本书做了三遍,所以第二年专业课考试微观做的很快。其实中心的微观考的知识点都有规律可循,消费者理论里效用那一块,垄断的那几个模型,博弈论子博弈完美均衡,一般均衡,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常规计算题也是在这些知识点中出,做题的熟练度要在考前就出来。
宏观方面,我只看那两本参考书,巴罗和曼昆的。第一年很喜欢曼昆那本书,第二年很喜欢巴罗那本书,很后悔第一次没有好好看。我看书喜欢做笔记,每做完一遍笔记就扔掉,重新看的时候再做一遍笔记,
深蓝阅读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全国9家分校,8年专注专业课辅导,58所院校定向辅导)到后来就只看笔记,脑子里把两本书的框架都过一遍,笔记也越来越薄。第二年复习的时候我还去旁听了霍老师的宏观,对巴罗的书加深了理解。在北京复习的日子里,我认识了很多研友,大家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经济学问题,后期还一起讨论真题,郁闷的时候就在一起畅想未来,复习的过程还是挺乐呵的。专业课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的确是一座大山,但是只要静下心来钻研,认真看书,学会思考,还是会有成效的。切忌看书浮躁,牢记知识点是没有用的,要融会贯通,如果到最后看书的时候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对书中的问题产生怀疑就说明你已经学会思考了。
至于版本问题,大家不用纠结了。不管是第五版还是第六版都不重要,我两年用的都是第五版,和同学的书进行比对也没有太大差别。两年都没看过周惠中那本微观,只看参考书目,书不在多,关键在精。当然,如果你有精力的话,看看其他的书会有帮助,我建议跨专业的同学就不用看其他的了,把参考书目吃透,足够应付考试了。3、复试
复试期间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请教了很多中心的师兄师姐,MHQ同学真的很nice,咱俩切磋台球技艺的时候你也给了我很多帮助,SC学长还不辞辛苦的帮我改了ps,你说的“面试时要表现出真正的自我”我一直都记得。
复试前一周主要任务是写个人陈述,第二周和研友们讨论时事和个人陈述可能问到的问题,所以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吧。我是第二组下午第三个面试,面试老师分别是黄卓,李玲,赵耀辉,李力行,卢峰
深蓝阅读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全国9家分校,8年专注专业课辅导,58所院校定向辅导)五位老师。可能我沾了小涛涛同学的光,他把老师都逗乐了,以至于我进去的一段时间老师也一直在笑。一开始英文问了两个问题,答完后就针对ps问了些,我很郁闷的是因为看了我的成绩单,李玲老师问了我有关毕业论文的问题,答的很不好,后来还是旁边老师帮忙解的围。然后问到学经济学怎样证明有研究潜力,这个也没答好,老师解围。之后是通货膨胀的问题,我答了几句卢峰老师问我外汇管理局的机制,当时就汗到,又是李玲老师帮忙解围……总之,老师们都很nice,我回答不出的问题都是老师们帮我圆场,走的时候卢峰老师还对我说谢谢,我差点没摔倒,以为自己没戏了,最后还是接到了通知。4、关于心态
考研是一个持久过程,心态难免会出现很大波动。这个方面就需要看第一个问题处理的怎样了,如果你想好了为什么要考中心,就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个人觉得我第二年考试过程没有第一年那么痛苦,第一次身边没有研友,闭门造车,有波动的时候也只能自己去消化,第二次考研身边有很多朋友,状态不佳的时候可以和身边的人聊聊天,或是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