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第3期数字传播
探析我国网络直播的传播现状及发展趋势
曹 琪
(海口广播电视台,海南 海口 570216)
摘 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直播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融合交互新兴的传播方式。2016年以来,我国网络直播呈现喷涌式发展趋势。随着的引导与部门监管的完善,直播传播日渐成熟。但是目前我国网络直播发展存在诸如低俗化等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网络直播存在的现实状况,探讨我国网络直播发展的未来趋势,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关键词:网络直播;传播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3-0049-02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我国在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8.29亿,其中网络直播规模达到3.97亿,虽然比2017年的有所下降,但是调查也显示,目前,网络直播回归理性,内容走向精品化,运营更为精细化,涌现了诸如虎牙直播、映客直播这样的上市公司。由此可见,网络直播行业如今正从无序进入有序的过渡阶段。作为我国网络文化市场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播行业最终以理性、科学的方式促进网络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直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所谓的网络直播就是指运用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导入直播的平台,再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以便供更多的人观看。由此可见,网络直播少不了技术的设备与技术的支持。在2016年,我国网络直播呈现迅猛发展之势都源于媒介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只要你有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就可以随时进行直播。因为技术的完善以及参与直播的简单、方便,让很多草根都成为了主播,并且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在直播中获得的满足感与认同感,促进了网络直播的发展
网络直播的实时性、互动性与开放性,使其成为大众化媒体时代中比较活跃的社交互动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介“中心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众的地位。在直播间里,受众可以通过弹幕的方式与主播进行直接的交流与对话,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用户成为了某个主播间的意见领袖,从而获得更大的关注和陪伴,获得社会生活的成就感和较强的社会认同感。
另外,网络直播还具有匿名的特点,它为受众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安全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私欲,如模仿欲、表现欲、被认同欲等等。而这些在现实中往往迫于世俗的束缚与自我控制的本能欲望在匿名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充分表达,可以让广大受众远离社会角色,尽情地表达自我,不必顾忌社会中各种压力,从而获得了自我满足感,这也就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人参与到网络直播中来。
(三)经济效益成为推动网络直播发展迅速的又一重要原因
这几年来,网络直播快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刺激了广大投资者纷纷进驻直播行业,大量的投资资金涌入网络直播行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络直播的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网络直播市场营销额达到了5000
作者简介:曹琪,女,汉族,湖南郴州人。研究方向:网络直播。
亿,具有特别强的商业效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因为大量人员
与资本的涌入,使网络直播逐渐成为了网络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直播不仅仅是电视人的权利,而是全体公民的权利,迎来了全民直播的时代。
二、我国网络直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直播内容内涵不高,泛娱乐化、低俗化严重网络直播的直播内容主要以原创内容为主,但是因主播与直播团队的局限性,致使内容没有专业的保障,再加上国家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就会导致出现主播为了迎合受众的要求,无底线地满足受众,娱乐至死的现象弥漫着整个网络直播平台。甚至有些网络平台为了利益,不惜以“男神”“女神” 的由头,主打低俗暧昧的内容,如“直播假慈善”“网红经济” 等等。极大地损害了网络直播行业的形象,也是对社会公德的极大挑衅。
(二)盈利模式缺乏多样性在网络直播中,直播者获得收益的有两种方式:一是网络直播中的广告所得,二是粉丝赠送的礼物所得。这两种方式中不管是哪种都是基于主播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之上的,如果粉丝黏性不高,很容易导致经济效益的迅猛下滑,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所以,直播平台应拓宽盈利的模式,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在情感黏性付费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多元盈利方式,才能让网络直播行业获得持久稳定的发展。
(三)投资热度已过据相关数据调查,2016年网络直播的投资规模有所降低,资本市场收缩,特别是对泛娱乐式的直播的投资。主要原因是,一直播平台竞争激烈,前景不乐观,导致投资人减少投资。二是加大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导致一些低俗、不规范的网络直播平台退出,致使直播领域的投资价值逐步缩小,直播市场的投资热度下降。三是网络直播的爆速发展,使直播用户人数增长基本已达到顶峰,没有多少增长的空间,导致发展潜力不大。另外,因增长空间的缩小,使得平台持续地吸引用户与保持与用户的联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致使有些竞争力不强的平台容易被淘汰。
三、我国网络直播发展的趋向性分析(一)创新直播内容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直播平台的不断涌现,迎来了网络直播的发展,也迎来了网络直播行业的繁荣发展,但也带来了网络直播平台内容同类化,个性不突出,内容平淡的问题。在网络直播的发展过程中,内容是众多网络直播平台制胜的法宝。生产出高质量、专业化、个性化、创新性的直播内容,才能获得用户的青睐,增强用(下转第51页)
49
第2卷第3期
特征,构成了新闻事实的多面性。也就是说主流媒体传统的“一家之言”已不能独霸一方。所以移动互联时代主流媒体话语权的重构,应着重关注主流媒介的存在意义。即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平台建设如何与传统媒介相连。“平台”和“场景”成为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想要重新构建话语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突出权威性。权威性是主流媒体最大的优势,也是与新媒体竞争最大的突破口。尽管新媒体具有“海量”“交 互”等特点,但由于互联网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其中不免鱼龙混杂,缺乏可信度。因而主流媒体要想重构话语权,就必须突出权威性,在报道的深度、广度方面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从不同角度、侧面、环节控制新闻内容,使其更加满足受众的需要。
二是推动媒介融合。当今的媒介融合已经是技术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想要求得生存,必须学会跟新媒体共生。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要将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传播渠道,不仅实现产品融合,还应外延扩展到与市场、资本、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要把媒体放在整个大时代来看,理解传媒在整个互联网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融合来促进自身发展,打造传播新环境。
三是提升吸引力。在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占据了大部分视线和场,要想重构传统媒体话语权,必须提升主流媒体内在吸引力。这就需要主流媒体高度重视与受众的黏性,提高交互性,在互动平台和交流载体方面进行创新,进行分流和去中心化,适应当今的分众时代。(上接第49页)户的黏性,给平台带来平稳的用户流量。将原创的内容提高专业性,转化为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如此一来,就增强了平台内容生产的专业性与垂直性。PUGC并不是单纯地将原创内容与专业内容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发挥了UGC的全民性与PGC的专业性,打造出高质量高品质的直播内容。只有这样有个性的专业的创新原创内容,才能赢得用户持久的关注,促进直播行业的持久健康发展。
(二)直播技术与其他技术的高度融合
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基础是直播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新技术地融入势必直播行业的发展。所以直播行业必须突破界限,拓宽技术领域,才能为网络直播的发展注入新的因素。如在直播平台中开拓新的领域,挖掘直播更多的场景和形态。也可以引入VR、AR等高技术,进一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痴迷感,提高用户的体验,从而提高用户的黏性。只有在网络直播中引入新的技术,与其他领域的技术实现高度的融合,才能促进直播行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不同领域技术的高度融合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加强监管是网络直播发展中应保持的方向网络直播行业的出现后,在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出现了很多问题,自直播爆速发展后出现问题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频频出台相关,加紧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广电局、文化局出台相关文件,如《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不断要求直播平台提高直播要求、细化内容,整改低俗、泛娱乐化的网络直播平台,取缔关闭一些不合法、不合德的网络直播平台,努力打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直播行业环境。但的相关部门对直播行业的监管依然存在着
数字传播
四、结语
当今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存亡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甚至认为“纸媒必死”。各类新媒体重塑了人们的阅读场景和交流方式,深入受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由于其机制和各种经济政治等原因,慢慢失去了其“主流”地位,原先的“喉舌”功能现在也只是自圆其说,很难得到响应,话语权也就慢慢让渡。
笔者看来,不妨对主流媒体宽容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主流媒体其实在积极地迎合态势改变自己,在媒介融合的尝试大军中也有做得比较成功的,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等。而新媒体营造的传播网虽然对于大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有重要作用,但发展之中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毕竟大众的盲从和易煽动性依然大范围存在。整体来看,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还是不可动摇的,只是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与反思才能跟上时代洪流。
参考文献:
[1]李政,高有祥.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建构[J].青年
记者,2016(14).
[2]喻国明.传统媒体如何变身为线上新型主流媒体:价值范式与操
作关键——以《北京时间·G20杭州峰会》报道为例[J].电视研究,2016(10).
[3]喻国明.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价值范式与影响力的关键——以北京
广播电视总台线上直播平台“北京时间”G20杭州峰会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6(10).
[4]朱春阳.我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型主流媒体[J].新闻与写作,2016
(04).
问题,如承担责任的主体不明确,执行力度不够,现行法律法规中缺乏对平台行为及相应法律责任的承担的明确规定,对主播与平台所承担的责任未作区分,处罚不确定、不统一等。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应加快对网络直播的专门法律,明确平台与主播之间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改善监管手段,极力促进网络直播的良性发展。相信在未来发展中,国家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将会更加成熟,对直播的门槛、内容、主播的素质、违规处罚的力度等都将会更为严格,直播行业的风气更为良好,直播行业的发展更为健康。
四、结束语
网络直播融合了当今最新的技术,拥有着比传统媒介更大的互动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商业价值,成为了当今社会一个新型的大众化媒体,更加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加用户的黏性。但是也因网络直播是新兴的产物,监管力度和行业的自律程度都偏低,出现了色情、暴力、低俗的内容,给直播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我国网络直播的日渐成熟,逐渐使网络直播发展的环境与内容日渐清朗,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晓雨.浅析我国网络直播的传播现状及发展趋势[J].传播力研
究,2017(04):143.
[2]王小山,何晨光.浅析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剧的传播趋势[J].当代
电视,2016(7):50-52.
[3]谢蓓.当下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及其研究趋势[J].西部广播电
视,2017(21):8-9.
[4]何美晶.浅析网络直播综艺节目的发展新趋势[J].新闻世界,2017
(2):41-43.
[5]马川.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7.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