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国防医药2014年11月第l6卷第6期Military Medical Journal of Southeast China,Vo1.16,No.6,Nov.2014 ・637・ ・临床经验・ 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与转运体会 杨毗,花海明,曹志龙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与转运体会。方法选取某中心接诊的严重多发伤151例,就院前急救诊治 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151例中,途中行心肺复苏10例,复苏成功2例,死亡8例,经抗休克等治疗安全转运至医院 143例;院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急救的关键是争取黄金1 h和铂金10 min,积极进行高效的救治是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转运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志码] B doi:10.3969/j.issn.1672-271X.2014.06.024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脏器或解剖部位损伤,且至少有一处危及到患者 的生命,其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高, 可使用喉罩进行辅助通气 J。分泌物及呕吐物引 起的窒息,用吸痰器清除后酌情行气管插管。心跳 呼吸停止者就地平卧行心肺复苏与电除颤。开放性 伤口迅速包扎止血,大血管损伤者,在损伤血管的近 心端扎止血带,力度以阻断动静脉血液通过为宜,并 标记时间,定期放松。脏器脱出者,用无菌敷料覆 盖,严禁将污染组织还纳。异物插入体内者严禁拔 出,妥善固定后转送。胸部开放性伤口,用无菌棉垫 填充后加压包扎,无法填充时,让患者卧于浮侧,限 容易导致休克、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已经成为当 今人类残废主要原因之一_l J。在我国,创伤是继心 脏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四个死亡原 因 J,是1—34岁居民的第一位死因 。因此,在 院前实施高效救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013年 1—12月急救科接诊的151例严重多发伤进行回顾 性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制反常呼吸。张力性气胸者用大号针头在锁骨中线 第二肋间紧急穿刺排气。搬运患者动作轻柔,意识 不清者一律用颈托保护颈椎,保持整个躯干处于同 一1.1对象~本组151例,男92例,女59例,年龄2 水平线,避免因搬运造成的二次损伤。用担架运 经现场处理后,快速转运 91岁,平均45.6岁。受伤时间为6 min一7 d。伤 送时,患者足在前头在后,妥善固定伤员。 1.2.3途中急救与转运至急救车内,利用车内现有的药品仪器做进一步诊 及2个部位者67例(44.4%),伤及3个部位者72 例(47.7%),伤及四个部位及以上者12例 (7.9%)。排除标准:在急救车到达现场时心跳呼 吸已经停止的患者。 1.2 方法 治。监测生命体征,积极吸氧,选择上肢血管,建立 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呼吸、意识、瞳孔变 化,及早发现并处理隐蔽部位的伤情,避免漏诊、误 诊_5]。途中通过院前急救网络及时与就近有条件 的医院急诊室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2结果 1.2.1迅速出救 当调度员接到急救电话时力争 在最短时间获得事发地址、患者人数、伤员伤情及现 场联系电话,并通知急救人员快速出诊。 1.2.2现场急救 到达事发地后快速将伤员脱离 险地,按“CRASHPLAN”(Cardiac心脏,Respiratory 呼吸,Abdomen腹部,Spina脊柱,Head头颅,Pelvis 15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致伤原因见表1。受伤 部位见表2。开放性损伤109例,占72.2%,闭合性 骨盆,Limb四肢,Arteries动脉,Nerves神经)顺序, 短时间内对患者做完伤情评估,明确急救重点。清 除口鼻分泌物及血液,开放气道,确保呼吸道通畅, 取出患者义齿。放置口咽通气管,可有效解除因舌 根后坠引起的窒息,烦躁患者口咽通气管不易固定, 作者单位:226006江苏南通,南通市急救中心急救科 损伤42例,占27.8%。151例中伴休克53例,昏迷 28例,呼吸衰竭14例。伤情按AIS—ISS(90)评分标 准评定,>16分为严重创伤,本组评分(35±8)分。 院前诊断符合率100%。途中心跳呼吸停止行心肺 复苏10例,复苏成功2例。143例成功转运至院内, 并经B超、x线、CT确诊为多发伤,给予抗休克治疗, ・638・ 东南国防医药2014年11月第16卷第6期Military Medical Journal of Southeast China,Vo1.16,No.6,Nov.2014 同时实施急诊手术。死亡8例,占5.6%,主要死因 为脑疝、失血性休克引起窒息、心跳呼吸骤停。 表1严重多发伤致伤原因 表2严重多发伤受伤部位(例) 受伤部位翥 鬟 喜舞薯蒌罂葬要 交通伤 72 28 27 15 17 34 19 45 坠落伤 25 23 8 3 15 28 2 5 挤压伤 2 4 1 1 2 3 1 0 刀刺伤0 1 1 0 0 0 0 1 其他伤 3 3 0 0 0 1 5 7 合计 102 59 37 19 34 66 27 58 3讨论 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救治难度极大。据统计, 因严重多发伤死亡的患者50%死于创伤现场,30% 死于创伤早期,2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因此,抓 紧伤后“黄金1 h,铂金10 min”,遵循“先救命后治 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的急救原则 尤为重要。 在院前急救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从调度接到呼救开 始,到急救车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时间,称为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它是反应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指 标。国内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15 min,美国为9 min。 本中心按照白天1 min,晚上3 min内迅速出诊,本组 病例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7~34 min,平均12.3 min。 3.2现场抢救要分秒必争 由于现场抢救设施及 条件有限,只能局限于施行必要的初期急救。多发 伤尤其是已经合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在院前的时间 必须短暂,因此,笔者主张在现场的检查抢救时间尽 量控制在3 min以内(现场实施心肺复苏者除外), 不能一味强调现场抢救而延迟转运时间,详细的体 检与输液治疗可以在急救车内边转运边进行。 3.3 院前合理补充液体研究认为,严重多发伤中 休克发生率达50%。院前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保证 液体的快速输入是提高抢救率的前提。休克患者快 速输入平衡液、右旋糖苷等扩容,由于此种休克主要 原因是失血,故对液体复苏的要求为既不加重创伤 部位的出血,又不因严重低血压而出现心搏骤停,一 般认为维持收缩压在80~90 mmHg即可。有研 究 认为,低血压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患者的院内 病死率无明显影响。黄越 报道,对严重多发伤患 者选用果糖氯化钠进行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患者 酸中毒情况。有颅内高压症的患者给予20%甘露 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防止神经元损伤,维持内 环境稳定,对提高合并颅脑外伤的多发伤救治成功 率可能有所帮助 …。 3.4转运途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在转运途中随时 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变化,注意固定骨折用的夹板 是否有松动,静脉穿刺针是否有脱落。本中心近年 使用一次性成型上下肢夹板,大大缩短了以往用绷 带、纱布、小夹板现场固定时间,且增加了固定牢固 度。本组151例均采用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达 98%,途中无一例脱落。由于多发伤事件事发突然, 家属和患者都有焦虑和恐惧情绪,急救处理时要沉 着冷静,不随便讨论病情的愈后,让患者和家属有安 全感,积极配合治疗。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必要者签 订病危通知书。到达医院后与接诊医师做好患者病 情和药物治疗的交接工作,详细说明受伤原因、损伤 部位等,做到抢救工作的无缝隙衔接,并完成此次院 前急救病历的书写。 综上所述,遵循急救原则,加强早期急救,能使 严重多发伤患者有更多的机会在黄金时间内得到高 效的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齐志伟,于学忠.多发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0, 30(3):69-70. [2]刘爱军.89例多发伤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27):190—192. [3]杜洪燕.关于急诊科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1, l7(2):124. [4] 谢文卓,李旷怡,谢映琴,等.喉罩在院前抢救急危重疾病中的 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00-1301. [5] 宋斌,胡海波,壬怀云,等.多发伤的特征及早期救治探讨 [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6):491-493. [6]李柏涛.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急救方法探讨[J].当代医学, 2014,20(18):82. [7] 文亮,田君.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2):135—136. [8] 王梅.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1):51-52. [9] 黄越.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在车祸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 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48-49. [1O]谭浩,何奇元,姚元章,等.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 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9-21. (收稿13期:2014-08・17;修回日期:2014-10-15) (本文编辑:黄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