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行业信用缺失对土建人才培养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行业信用缺失对土建人才培养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来源:刀刀网
第30卷第3期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V0l_3O No.3 加1O年6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Jun.20l0 文章编号:1673—047X(2010)一03—0074—02 行业信用缺失对土建人才培养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刘静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土建行业的信用缺失不仅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高校土建专业大学生的信用道德培养产生了非常 不利的影响。在分析新时期土建专业大学生面临新挑战的基础上,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师培训等几方面提出 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土木建筑;信用教育;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土建行业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土木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 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建筑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严重破坏了建筑市场的秩序。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每年因建 筑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在1 000亿元左右,有20%的工程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合格标准。国家检察机关近几 年查处的l0多万件贿赂案件中,涉及建筑业的竞占63%。许多工程的工期一拖再拖,严重影响了国家投资建设计划。土建行 业信用缺失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的各类失信行为: (1)建设单位利用其特殊的身份优势规避招标或者“暗箱操作”,恶意压价、压级,对承包单位提出垫资、拖欠工程款等多 种不合理要求。部分建设单位随意缩短工期,把工程项目中利润较大的部分强行分割出去,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2)投资方拖欠工程款的恶意负债行为较为严重。凭借着“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尽量少给或不 给、要求承包商垫钱上”的扭曲“规律”,投资方采取“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要求承包商提供担保或垫资施工,一旦承包商进入施 工则陷入“资金空洞”的泥潭,工程竣工若干年也难以获得工程款。 (3)承包商为了承揽工程,违背职业道德,不择手段,越级承包项目;随意许愿、承诺,工程一旦接到手,则不信守承诺,埋下 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承包商在投标中与建设单位串通进行暗箱操作,不公平竞争;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极为严重,企业之间的 相互拖欠债务往往形成连环套的债务链。 (4)设计单位资质挂靠或转包工程项目现象严重,许多设计人员不能真正对设计图纸进行合理优化,浪费国家资源并损害 投资方利益。 2行业信用缺失对土建大学生培养的挑战 高校土建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将成为未来的建筑从业人员,这些建筑行业后备军的诚信道德品质如何,必将深刻地 影响建筑行业信用形象的重塑和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土建大学生的培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1)建筑行业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土木建筑行业的人才在从事工程活动的同时,承担着更 多的社会责任,他们面临的挑战并非来自于工程技术,而更多的是涉及社会、环境以及民生等方面。因此,高校土建专业的大学 生,除了需要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信用意识。 (2)当前面对建筑人才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高校为适应土木工程向“大土木”的转变,提出了培养新型复合人才的战略, 要求土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精通技术,还必须要有较强的工程管理能力,成为“会设计、精施工、善管理”,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 符合现代工程管理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即使完全具备了以上能力,如果缺乏信用教育引导,忽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构 收稿日期:2009—11—22 作者简介:刘静(1974一),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项目“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对我国社会 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08FD3033)成果之一;建设部质量安全监督专项资助课题(编号2007—9)“建设工程参建各方质 量责任认定及诚信平台建设”成果之一。 第3期 刘静:行业信用缺失对土建人才培养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75 建,进入建筑行业的大学生在从事工程活动中容易出现人格扭曲、信用缺失、使命感淡化等倾向。因此,高校对于土建专业的大 学生培养应当注重自然科学教育与信用教育相兼顾,并且协调两者的关系。 (3)随着科技进步,各类土建工程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如果 在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缺少信用和道德导向,工程建设就会愈发造成人与自然的裂痕。现代工程不仅指“工程技术”, 它更是一种社会工程,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土建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 应当注意协调环境意识、道德意识、信用意识、价值观以及技能和行为,使学生树立“开发与应用科学技术,在信用和道德原则 范围内满足社会需要、促进文明进步”的工程理念。 3加强高校土建人才信用教育的对策 新时期高校土建专业人才要从全球和全社会视角来理解土木工程对于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意义,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在校 学生的职业职责、信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信用准则以及适用于本专业的法律和安全标准教育,使其具有基本的道德推理 能力和辨别能力。 (1)近代,专业化的工程教育在内涵和外延、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面对来自技术进步和生态环境等多方 面的挑战,传统的专业教育显示出较多的不适应。当代高科技发展呈现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许多领域都涉及对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时代要求土建人才在追求技术经济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信用道德价值。所以,现代土建人才 的工作对象不仅是技术系统,还要介入和承担与之相关的经济、法律乃至道义的义务和责任。重视土建人才培养的信用教育, 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技术行为选择和信用道德选择之间的矛盾,避免技术的滥用和误用,这也是专业教育中贯穿素质教育思 想的现实依据之一。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加强信用教育,首先应当从教学上得到体现。在建立并调整国家标准和教育大纲的基础上,使信 用教育成为土建人才的必需,并内化为其道德判断能力,通过分析重点工程实践案例(正面的和反面的),开设正规化、常规化 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工程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通过加强土建工程专业课教师和工程信用课程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密切联系学 生所关心的问题,使工程信用的教学切实有效。 (2)传统的教学理念通常以“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为线索,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并体现教育的功效, 原有的线索应当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自然科学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和“今天的人文教育,明天的文化,后天的精 神”两条线索的整合。即“教育(自然科学)一科技一经济”和“教育(人文)一文化一精神”两条链呈双螺旋结构交织,除了各 自的纵向作用外,还应当体现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技与文化,经济与精神相结合的关系。 为了实现坚持自然科学教育,同时更加重视人文教育和道德因素的目标,土建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人文素质的公共课中要 增加信用方面的教学内容。诚实守信教育是所有其他思想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德育课是实施信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信用教 育中要加强诚信、、创新、敬业、自律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通过信用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信用的本质和内涵,信用与道 德、信用与自身成长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树立诚信观念,唤醒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从而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 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 (3)教师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和实现高等学校功能的主要力量。针对教师的任职资格、教书育人的思想品质、为人师表的 师德规范和传播知识的业务素质等,新时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和文化,更要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现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4)加强对土建人才信用教育的研究,培训工程信用方面的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关于工程与信 用、伦理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已越来越受重视,我们要结合国情、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我国土建工程领域的新进展,学习并借 鉴国外的经验,探索和开创适合我国高校土建专业的信用教育、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正.“大工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大学工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1o). [2]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 [3]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zoo4(s). [4]张翔.加强科技道德教育培养现代工程人才[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0(9). [5]龙翔.影响工程师伦理取向的因素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 [6]熊秋媛,文辅相.重点理工大学工程人才素质要求的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20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