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第8单元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华师大版)

高三第8单元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华师大版)

来源:刀刀网
第八单元 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

一、考试要求 17世纪英国的 启蒙思想 17-18世纪的 启蒙思想 18世纪法国的 启蒙思想 启蒙思想的传播

相关考点

培根的近代唯物主义思想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洛克的政治分权学说 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泰斗 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 欧洲:德国、 美洲:美国、拉美各国 亚洲:日本、中国 A A A C C C B A A A 英国 启蒙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 美国战争 法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 启蒙运动的背景 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及作用 《宣言》 《合众国》;联邦制度的确立 《宣言》 《法国民法典》 C C D B C C C

【单元导读】

●启蒙运动出现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的17、18世纪。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荷兰。

●就近代而言,启蒙运动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的科学文化,促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在18世纪的法国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运动。

●启蒙运动影响遍及欧洲、美洲和亚洲。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它高扬理性大旗,引导人们向现代社会前进。丰富而深刻的启蒙思想为近代世界各国变革提供了锐利武器。

二、知识梳理 1.时空观念

B.C.6C 14C-16C 17C-18C

源头 发展 成熟 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宗教改革 2.基础知识

①启蒙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其核心与实质是什么?

A.背景与条件: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理论渊源:文艺复兴的思想。③思想武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B.核心与实质:①用理性批判封建和中世纪宗教神学,进而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②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②在这场启蒙运动中,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主张和诉求?

A.高举扬理性大旗,批判封建和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B.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封建制度。提出天赋和自然权利学说。 C.从天赋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自由平等,包括经济活动和思想、言论、出版自由。

D.倡导平等,认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两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E.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③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A.思想:冲击了封建势力,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B.召唤: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动员。 C.影响政体: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系统政治构想。 D.泽被世界:对亚非拉反对封建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④简要归纳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的主要观点,从中发现其联系与差异。 A.霍布斯的主要思想观点——主张君主

(1)他反对神学、宗教和教会,承认人的自然权利,批判君权神授,但维护君主制度。

(2)作为近代社会契约论倡导者,他认为人为了生存和安全,通过契约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一个人代理行使权利,以保障契约参加者的生命和利益。

(3)在政治上主张统治者具有绝对权力,其权力不可分割和剥夺。人民对统治者应该无条件服从,因为他是契约的产物。

B.洛克的主要思想观点——君主立宪和分权学说(《论》)

(1)否定霍布斯个人政体。提出在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由民选的议会行使;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由君主行使。君主服从法律,但对议会有一定制约。 (2)国家根据契约产生,职能是保卫人民的自然权利,尤其是私有财产权。

(3)与人民发生争执,人民就是最高审判官。如果统治者不能保护人民的财产,即被视为。反对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和公民个体。

(都反对君权神授;都认同社会契约理论等;但是在国家政权上是完全对立的。) ⑤简要归纳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主要思想主张,从中发现其联系与差异。

A.伏尔泰——温和改良主义者、反教权的斗士、启蒙运动的泰斗。(《风俗论》)

(1)宗教观念: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认为信仰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重要的。称教皇为“两足禽兽”,教士为“败类”。但他并不反对宗教,而是自然神论者。

(2)政治理念:实行开明——制约君主权力以免统治;制约贵族权力以免无状态;实行政教分离。只有这样的才能既保障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力,又避免发生。他还倡导实行言论、出版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B.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奠基人。(《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1)法的精神:理论核心是法律的精神。他认为“法”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人类的法并不服从于神,而遵从理性。

(2)分权学说:反对君主或,主张君主立宪制。欣赏“光荣”后英国的政治制度。汲取洛克分权思想,将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提出三权彼此,相互制约,以防止权力腐化和。

(注意: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都反对“君权神授”、都有社会契约思想,都反对封建教权和神学。但是,在国家政治上各有各的设计。而在分权理论上,洛克与孟德斯鸠有联系,有差别) ⑥简要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从中发现他在哪些方面继承、发展了启蒙思想?

●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主要代表作是《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和《社会契约论》。他从探索怎样解决社会中的不平等、不自由的问题入手,最终得出的结论:

A.卢梭对社会作了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的平等和自由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人类原本生活的“自然状态”是美好的,但是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权利。因此,财产私有制和财富的不平等占有是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B.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但是与前人相比注入了新的内容:首先,契约一旦订立,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体;其次,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再次,人民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

C.卢梭认为,由作为主权者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他们是人民的公仆。人民自然可以对加以、纠正和撤换。人民拥有对的永远的权。卢梭的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是法国大,尤其是雅各宾派专政的理论基础。

三、难点解析

1.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 区别 批判对象 设计领域 批判形式 思想特点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 文艺复兴以宗教为主要对象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上 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启蒙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历史表现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宗教改革运动 ①理性时代的到来 ②英、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③启蒙运动的扩展 2.比较西方人文精神的演变 演变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历史特征 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成熟 3.分别评价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启蒙思想 A.洛克:

(1)为英国1688年政变所建立的政治(如王权、王位继承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使这种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的和设施更趋完善。

(2)从契约论提出人民主权和委托论,论证君主——行政者只能是执行法律的监督者。 (3)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提供了基础,并体现于《宣言》和《宣言》。 (4)关于财产权利的神圣性,是完全符合历史潮流的。 B.伏尔泰:

(1)倾泻了对教会的权威的仇恨,表达了对政治社会改革的要求。

(2)他崇尚理性,理性是一切,因此深信心灵和思想会改变一切,创造一切。

(3)在法国大中,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的领袖人物实际上都是伏尔泰思想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他们是力图通过君主来进行改革的人。 C.孟德斯鸠:

(1)不仅打击了神学和教权,使政、法摆脱教会控制,还为近代国家描绘了一幅制度蓝图。

(2)三权分立学说是在观察英国政体后得出的结果。通过改革避免,实现资产阶级和君主、贵族之间的妥协。 (3)其政治学说受到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普遍重视。《宣言》宣布没有分权就没有,《1791年》实现了分权原则。美国把三权分立原则贯彻到1787年中。三权分立成为许多民主国家建制的基本原则。 D.卢梭:

(1)卢梭从私有制解释人类社会发展。即使不够完整,也是很卓越的。由此,为社会契约,公民社会(国家)、的分化,君主的暴力统治、一直到公民自由、主权在民和性直至建立共和国,提供了多方面的论据。 (2)卢梭的天赋,自由平等被写入《宣言》,而雅各宾派则是卢梭思想的忠诚的信徒。 (3)卢梭学说是18世纪鼓励广大人民起来的战斗的号角,影响还远远超出法国国界。 四、例题

1.(2015·上海单科·14)“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2.(2013·上海单科·15)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为“光荣”后英国君主立宪 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 )

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

3.(2016·上海单科·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4.(2011·上海单科·15)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5.(2009·上海单科·10)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三权”是指( )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6.(2010·上海单科·15)“……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四、练习

1. (2016·嘉定期末·23) “当侵犯人民权利时, 全体人民以及人民的每一部分,最神圣和最不可少的义务就是。”这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2.(2016·奉贤期末·14)国家主权高于“人们所能想像到的一切价值和一切意义”、“人所有的一切价值,一切精神的实在只能经由国家而有之”、“个人的最高义务即在安守其职责,作为国家的好公民”。以上文字体现了( ) A.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B.洛克的分权思想 C.孟德斯鸠法学理论 D.卢梭人民主权论

3. (2016·虹口期末·14)康德曾说:“通过一场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见康德眼中启蒙运动的本质是寻求( ) A.人身的自由 B.推翻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4.(2016·黄浦期末·15)在启蒙运动中,众多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 A.提倡,反对封建 B.主张建立三权分立的法治国家 C.号召人民推翻教会势力 D.宣传科学,提出“主权在民” 5.(2016·静安期末·13)法国大期间制定的一部中规定:“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这一规定的思想精髓源于但又低于(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马基雅维利 D.狄德罗

5.(2016·静安期末·14)观点与左下图漫画的主旨接近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卢梭 C.潘恩 D.洛克

6. (2016·普陀期末·25) “终结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人民,也不再认为人民处于之下”,对这一转变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

7. (2016·青浦期末·16)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此段文字出自( ) A.《 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 C.《哲学通讯》 D.《利维坦》

8.(2016·松江期末·18)在思想上激烈反对天主教会,倡导信仰自由,在政治上主张进行温和改革的启蒙思想家是( )

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

9.(2016·杨浦期末·14)卢梭是法国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下列观点出自卢梭的是( ) A.“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B.“仁慈的国王是上天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

C.“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许可,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 D.“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10.(2016·宝山期末·38)咖啡屋的对话

1762年,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大学生安德烈与一个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咖啡屋。在浓烈、多样的咖啡味和近旁嘈杂的政治闲谈声中,安德烈和他一个天主教大学的朋友路易斯开始谈论哲学家卢梭所写的名叫《社会契约论》书。

路易斯说:“你相信吗?这个卢梭在挑战国王已经确定无疑的统治王权。你能想象一个国王权力统治的值得怀疑吗?你能想象法国没有路易十五?”

安德烈重复说到:“但是真的,它确实是一个有兴趣的思想。”“难道你不想人民有自由的权利?”“权力难道不应该一样给予所有的人民,不管是富有或是贫穷的?人民为什么不能有权力选择一个来保护他们的权利?”……

问题:(16分)

(1)谈论中的哲学家卢梭是什么样人物?请列举与其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三例。(4分)

(2)对话中,路易斯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3)面对路易斯的质疑,如果你是安德烈,会进行怎样的辩护?(9分)

11. (2016·金山期末·40)进化演变(25分)

材料一:自达尔文、赫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逃出其公例之外者。

——杨度《金铁主义说》

材料二:严复指出所谓“物竞”就是生存竞争,所谓“天择”就是自然淘汰。“种与种争,群与群斗”其结果总是“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在严复看来这种自然规律也同样支配着人类社会“动植如此,民人亦然。”

——王晓明《西方进化论与近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不佞垂老,亲见脂那(支那)七年之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严复《与熊纯如书》

材料四:英国学者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最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

(1)请列举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分)

(2)材料三作于何时?(1分)此时,严复为何深感失望?(3分)

(3)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三国学者对“进化论”认识的不同点(3分)。其共同的本质是什么?(1分)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进化论”认识的看法。(1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