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管理
本文对答题无用、对考试无用。但本文能帮助读者清晰认知、提升个体能力。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看重管理。
无论你是否是一位管理者,你都已离不开管理:或者管理别人,或者被别人管理。
管理是协作的需要。
要点提炼:管理是协作需要,在集体成员协作无序时产生;管理是一种协作模式的提炼;管理是“四分技术、六分博弈”,其中技术是基础、博弈是发挥;管理的终点是演化为集体成员的稳定协作形式,终点后是管理消亡。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统称为管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管理学是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管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学不断充实其内容,成为指导人们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有效达到管理目的的指南。
管理中存在至少两个对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活动是管理者有目的的主动行为。在社会中,人们通常把某个集体协作的成果主要归功于管理者。
管理是一个持守的过程: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与模式,使在这一体系中的人与资源能
够持续稳定有效运作,达成既定的目标。环境与模式的内容,包含人、财、物、时间、信息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
管理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场所或领域。
家庭是一个管理场所。如何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打理家庭资产、如何处理与亲人/朋友/邻居的关系、如何运用社会组织的资源与能力、如何培养后代,等等,是家庭的管理活动。
企业是一个管理场所。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改进\\生产自己的产品、如何根据资金平衡技术\\规模\\渠道之间的关系、如何组织人力资源结构、如何组织产销布局、如何统筹计划\\安排人\\财\\物等企业资源、如何宣传与推广、如何切入与应对竞争,等等,是企业的管理活动。
国家是一个管理场所。如何规划落实国家的人文思想、如何设计国家的生产结构、如何计划\\疏导\\安排国民的就业与休闲方式、如何规划设计国家的奋斗前景、如何组织协调国家资源应对外部竞争或威胁、如何平衡国民与国家之间在利益\\资源\\机会方面的分配\\结合、如何制定\\执行国家法令法规,等等,是国家的管理活动。
管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的管理,比如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情报管理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工商企业的管理最为常见。每一种组织都需要对其目标、事务、资产、人员、设备等所有资源进行管理。每一个人也同样需要管理,比如管理自己的人生目标、起居饮食、时间、健康、情绪、学习、职业、财富、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精神面貌(即穿着打扮)等。企业管理又可以划为几个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控管理、营销管理、成本管理、研发管理等。在企业系统的管理上,
又可分为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系统的管理。各个细分的管理领域,人们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创造了不少方法与工具,值得人们习练、参考。
精细管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早年做过学徒,最早提出精细化管理思想。泰勒不断从杂工、技工、技师、维修工长一路成长为总工程师,1881年,25岁的泰勒在钢铁厂工作期间,通过对工人操作动作的研究和分析,消除不必要的动作,改正错误的动作,确定合理的操作方法,选定合适的工具……这些让泰勒总结出来一套合理的操作方法和工具培训工人,使大多数人都能达到超过定额;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管理者对组织整体有着严密的把控,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有着清晰的思路与方案,全面且细致地设立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制度与纪律、责任与权利、奖励与惩罚,细分大目标为小目标、小目标为任务、任务落实到人,全程对组织的计划、实施进行检查审核,及时采取控制纠偏,使得组织整体受控。精细管理能较好地把握目标及目标的实现过程,能获得基本确定的管理成果,在现实中被一些制造类企业广泛采用,为社会生产系统的稳定有序奠定了坚实基础。精细管理的弊端是降低了被管理者的能动性,降低了被管理者的活动体验,虽对管理者的目标非常有效,但不利于被管理者的个人发展,对人员的吸引力差,当市场进入人才竞争状态时,这类企业将处于劣势。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目标管理是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
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目标管理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需求,它虽然效率上不一定是最高的、在企业整体目标达成上也存在较大的不可控性,但它是社会个体进步后,组织与个体之间博弈平衡的中间结果,它提升了社会整体的竞争活力。
一个集体的管理优化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集体内部协作方式的优化过程,优化达到一个业绩效率理想且成员自觉自愿的状态,基本就到了管理进化的最高境界,管理活动将不再需要。所以也可以说,管理,是一个过程性概念。但现实中,能进化到最高境界的集体几乎不存在,人类集体中总是伴随着掠夺与贪婪,管理在达成集体协作之外,也往往成为一种掠夺、侵占、欺压的工具,如国家管理人员利用管理权限贪污受贿、企业管理人员利用管理职权营私舞弊、一般组织管理人员利用管理岗位难勒索。
管理学是管理中的技术,掌握必要的管理学是个体的一种能力。管理技术内容包括形势认知、环境认知、企业资源规划、预算与计划、生产线设计与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计与配置、规章与纪律制定、工作流程设计、奖惩机制设计等等。管理策略是一种社会中的博弈。有好的管理技术只是有一个好的竞争起点,竞争输赢仍待努力。人们说一个人的外貌是“三分人才、七分打扮”,长得好看固然有一个好的资本,而长得不好看同样可以漂亮的展示在别人面前。管理是“四分技术、六分博弈”,即使是丝毫不懂管理学同样可以获得竞争上的胜利。
在管理亲邻关系方面,善晓社交礼仪是一种技术,这方面的技术能帮助人们和睦亲邻关系,甲是一位高级白领,擅长交际,亲邻关系处理的很好,大家都愿意到他家聚会、聊天;乙不懂社交礼仪,但乙表现的江湖习气,偶尔带一些街头混混回家闹闹,亲邻都怕了他,乙有什么要求都是尽量满足他然后让他赶紧走。在选举小区管理员时,本来大家都一
致想选举甲,但后来乙放言要参选,大家因害怕最后都投票给了乙。这是一个人际关系管理上博弈型胜过技术型的例子。
在企业管理方面,熟知企业资源与组织管理是一种技术,这方面的技术能帮助管理者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甲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被某手机公司X聘为企业高管,在甲的管理下,X的规章制度齐全、生产经营井井有条、团队活动丰富多彩、员工工作热情饱满、质量控制细致严格、车间生产高质高效,但X的产品却不受市场待见,销量连年下滑,几年后X走到破产边缘。乙仅小学毕业,到一儿童时相好的朋友的公司Y打工,也是做手机,乙看到某老人用的手机有老人模式,赶紧建议Y公司尽快加入该功能,Y公司生产主管说来不及,乙劝朋友赌一把,并帮朋友亲自督阵,强逼员工加班,不加班的裁掉,数月后Y新手机上市,市场份额大增,随后在乙的威势压力下,Y公司员工虽怨声载道,但几次及时模仿赶上了市面上好卖的新款手机,Y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利润翻了数倍,并成功上市。这是一个企业管理方面博弈型胜过技术型的例子。
某国A总统竞选,竞选人甲名校毕业、多年高级政官经验,被很多人看好;竞选人乙常经商、没有从政经验,但乙善于感知社会民众热点,喜好与民众网络互动、也直率承诺改进国民关心的问题;最后竞选结果乙胜出;在乙的治理下,乙虽备受媒体难、各种场合丑态百出,但国A的社会局面却逐步往上,远超人们预期。某国B为了发展经济赶上发达国家,不拘公平送一批人出国参观、不管民怨纵容一批人贪污聚敛财富提前过上富有生活、纵容一批人作威作福欺压良善,在人们眼红于富人生活、愤怒于痞官恶霸的社会形势下,大幅放松贷款、大范围将国资转私营,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奋进心、攀比心,国内经济突飞猛进,随后突然对违法乱纪进行严打,一张一驰,国B继续保持高速前进的态势、而其国民早忘了先前的不公平与吏治。这是国家管理方面博弈型胜过技术型的例子。
上面几个例子不是要说明在管理上博弈胜过技术,只是为了说明:达成管理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有好的管理技术仅仅是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储备,要达成目标,努力的脚步与竞争对手仍然是从同一起跑线起步,通向目标的过程中,博弈的采用与应对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
人们经常从媒体上听说一类事情,如“XX被知名企业XX挖走,聘为高管,年薪千万...”,给人们的感觉是拥有高级管理能力的人才非常值钱,而事实上那种感觉是不正确的,现实社会中,在管理能力上具备的实力没有那么值钱,值钱的往往是言语之外的内容(比如因职务之便而获得的前任公司的机密、客户信息、关键技术资料)。
人们也经常从媒体上听说某企业引入了某某知名企业的管理方法之后,面貌一新、业绩大增,给人们的感觉是管理方法的改变有起死回生之效,而事实上那种感觉也是不正确的,现实社会中,管理方法的改变对企业盈利能力不会带来本质的改善,其给企业带来变化的因素往往是管理方法之外的内容(比如人事调整、焕新环境、生产革新、流程优化)。
人们还经常听说,有些人通过MBA学位获得了高薪职位,好多人读了MBA学位却学无可用。高薪管理职位是人们追求的一种职位,对于任何被人们追求的东西,一般都不是单凭静态的、纸面的实力能获得的,而是实力为基础再结合形势+博弈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常,二十人以下的团队,是可以凭借个人经验、魅力管理好的,即使完全没学过管理学上的知识、没有任何管理技术,也是可以管好的,因为:二十个人的事情,大家围坐在一起,只要不蠢,总是可以辦扯清楚的;二十个人的工作,只要不懒,一天八小时总是足够检查、核对的;二十个人的矛盾,只要威信足够,总是可以在遇到的时候现场即化解的。故而,有好多大企业的老板,自身小学都没毕业,也可将一个员工数十万的公司管理下来,因为他并不去面对数十万员工,而只面对常在身边转或可随叫随到的十几个副总。
通常,二十人以上的团队,相互间协作已经比较复杂,工作计划、过程匹配、结果检查都是一个人的精力难以应付的了,这时候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也就是需要用到管理学上的知识与技能了。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中,往往都需要有扎实的管理学知识与技能。管理科学能使得大的团队协作井然有序,能协调大数量、大范围、长时间的设备与资源,是今后人们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之一。要成为一个不落后于信息社会、有竞争能力的社会个体,一定要有可协调、控制大量社会资源的基础能力(虽然不一定有掌控大量社会资源的机会)。以前那种不学无术也可当领导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管理技术是为了获得竞争胜利,管理是管理者为了获得竞争胜利而对被管理者作出约束。因管理而带来的胜利主要是管理者的荣耀。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时,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具有了很高的素质,每个个体都有自我发挥的强烈需求,那时候任何组织将只可能是协作关系、而没有被管理关系,那时候任何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与社会之间将主要是协作、博弈的关系,而非被管理、被协从的关系,那时候恶劣的博弈行为需要被抛弃,正当的博弈行为将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