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育子观念
一(2)班
主讲人:胡杏红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确实,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通常把健康比作“1”,车子、房子、票子等都是后面的那些“0”。如果没有了前面的“1”,后面再多的“0”都将失去意义。
“健康”是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每一位家长都格外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那么,当前儿童健康的标准应该是怎样的呢,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呢?
一、什么是健康
我们来看一下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定义:??一种状况健康不仅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力三方面三方面都健康,??面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首先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呢?
科学的锻炼+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身体健康,那如何关注孩子的运动参与意识?
1.家长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
父母自身要有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并以这种思想指导日常的行为。家长可选择某一体育项目发展为自已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思想,让子女知
道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2.把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
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就要进行经常的体育锻炼,让孩子从小把生命健康和体育锻炼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学会了游泳,就掌握了一门生存的技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达到自觉参与的程度,游泳就成为了个人热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从中也有利于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力和毅力。
3.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感受体育的魅力。
(1)与孩子一起观看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体育盛会。重视陪伴孩子一起收看开幕式,开幕式庄严与隆重的仪式、严谨的程序、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能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感受体育带来的美感,从而享受体育;也使孩子感到体育是大众喜见乐闻并喜欢参与到其中的一种大众化的形式多样的运动。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报刊关注运动会各个项目的比赛情况,让孩子初步知道体育具有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并从中开始指导让孩子有意识地选取自身最感兴趣的项目重点观看,让孩子渐渐喜欢上体育。
(2)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喜爱体育。孩子都有从众的心理,好的榜样可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在很多的明星(包括体育明星)代言的广告,如我国的篮球明星姚明、跨栏选手刘翔、跳水名将郭晶晶、乒乓球手张怡宁等家喻户晓的体育健儿的资料,包括他们的生平、训练的过程、比赛的报道、有他们在场的比赛观众的参与度等,与孩子一起分享,从中享受他们成功的喜悦,分担他们失利时的痛苦,体会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时坚毅不拔的意志,让孩子在接触体育名人的过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
4.让孩子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运动意识。
说教是口号,行动是纲领。孩子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还只是表面的,不持久的。要使孩子真正认同体育运动,就要让孩子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1)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类的游戏。孩子天性好玩,喜欢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并从中间接的学习一定的生活经验。
(2)支持孩子积极参与各级部门举办的各类体育运动。孩子只有亲身体验运动带来的喜悦才会真正从心底里接纳某一项运动。在为孩子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打下了上面的基础以后,家长要多创设机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级各类部门举办的体育运动。
(3)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强化孩子的运动意识。如果说家长主要从意识和兴趣方面指导孩子热爱体育,学校的体育课堂则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体育教师在教导,因此,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谈论体育课的内容、运动技巧,有时可让孩子做小老师示范体育课上掌握的技巧,从中增强孩子上体育课的兴趣;家长也要经常与体育教师交流孩子上体育课的表现
5.挖掘适合孩子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有条件时可以发展为孩子的一项运动特长。
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彩,每个个体的身体条件不同,家长应根据子女的身体条件、年龄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挖掘最有利于孩子掌握、自身感兴趣的能坚持进行下去的一至两项体育运动:如跑步、跳绳、踢毽子、呼啦圈、轮滑、仰卧起坐、俯卧撑、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跳远等。
当然,培养一种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兴趣易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因而,看到孩子在体育方面有点滴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及发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也需要家长对之付出以恒心、耐心和爱心。
其次健全的心理对孩子尤为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孩子来说学习上的任务是繁重的,??是繁重的学业上有巨大压力也是难免的,??是难免的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剥夺孩子放松与玩耍的时间。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段时间里孩子的身心可以得到彻底、全面的放松,??面的放松不但有益于身体疲劳的恢复,??劳的恢复更有利于心理压力的释放,??力的释放可以让孩子在完完全全的调整之后,??调整之后以更好的状态来进行学习。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搞一言堂,全由教师或者家长说了算。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往往有过高估计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倾向。
二、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1.要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的错误思想。
2.能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培养情绪能力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方法和策略,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
三、悦纳自我
一方面是自身要具备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与他人的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评价孩子。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唯成绩论,至于其他方面的长处、优点则被完全忽略。
四、学会人际交往
1.认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平等对待对方,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2.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与教师和家长沟通和交换意见。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
3.要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
4.要让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和完整。
五、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制订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
2.在行为规范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做到公正。
3.要树立榜样。
六、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咨询对象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不是治疗精神类病症。
最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们适应社会环境,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自学能力、交往能力、自控能力、抗挫折能力、应变
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纵观这些能力,这些能力都是现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维持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种能力又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健全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这些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发挥出来取得最佳的效果。而对这些能力的养成家庭是最好的环境,??好的环境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从某种意义说上述这些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它能伴随、帮助孩子在人生求学、求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所以父母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与意识,??念与意识用自己正确、合理、良好的态度与观念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健康地发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稳稳地走向未来迎接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