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美的叶子》说课稿
滕州市八一矿区学校
魏冬云
《做一片美的叶子》说课稿
说教材
《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说教学目标
这篇文章是三年级语文的第一篇散文诗。学生初次接触,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的阶段特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新词、运用新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对话、交流,欣赏叶子的外形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是: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在语言情境中,感知“要做一个像叶子那样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难点:三年级学生较少接触“借物喻人”的文章,较难理解语言文字符号后面丰富的“寓意”。 说教法
在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 (1)潜心涵泳,诵读体会
让学生反复地说中读、读中想,逐渐提升读的层次,在优美的诗的语言中去感悟,在感悟中去积累。因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 (2)拓展资源,移情体验
充分挖掘相关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凭借直观的形象,在交流、对话中体验深刻的道理。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从而构建富有诗情画意、能给学生的语言和精神输送营养的语文课堂。 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人读为本,让学生作为读的主人;本课教学我采用了“一读二抓三悟情”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读重点内容;抓重点词句、抓小练笔;悟思想事情,通过听、读、看、想、说、写、贴,寓学于愉快有趣的活动中,从而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我努力以学生的“亲历感受”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满灵性的对话营造诗情新课堂,让学生乐学愿学。针对教材,针对目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高尔基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其实,课堂教学的启课导入也同样必须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致:同学
们,秋天到了,你们看树上的叶子变得绚丽多彩了,多美啊。(幻灯片放映9至13)老师课前布置你们了解树叶的作用,谁能说说?此时学生欣赏着美景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真是分外的惬意。接下来老师的导入也就顺理成章:是啊,树叶给大树带来了美,深秋之后,叶子飘落到大地上,有些深埋在泥土里,仍然为大树提供丰富的营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赞美叶子的文章。(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诗意的学习氛围,当学生身置此景,话语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此时出示幻灯片14) 2、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在课文上批注,写写自己的独特感悟。
古人曾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因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让学生批注课文,虽然使课堂“一时寂静”,却能让学生通过批注而激活思维、抒发感受、展示个性。
第三步:研读课文,感受意韵。
1、远看大树,欣赏大树整体美。(出示幻灯片15、16) 2、研究叶子的外形之美:
(1)找课文相关段落读一读(多媒体出示段落(出示幻灯片17),说说叶子美在哪里呢?板书:形态各异,
(2)讲讲这个词的意思,一起读读。
(3)出示图片:观察叶子的不同(舒展、大小、长短、嫩、枯萎等)。(出示幻灯片18到26)
(4)语言训练:假如你就是这棵树上的叶子,你会做怎样的叶子呢?补充下面的句子。(出示幻灯片27)
这些树叶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真是 !
形态各异 像小鱼 像手掌
像小船 太神奇了
五彩缤纷 红得像火 绿得似翡翠 黄得如金 太美了 红通通 绿油油 金灿灿 太诱人了
(5)小结:同一棵树上的叶子长短不同、大小不同、姿势不同——这就是形态各异。学生再读词语,体会什么是形态各异。(出示幻灯片28、29)
用形象的图片展示叶子的不同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理解重点句子:(课文第五节)(出示幻灯片30)
(1)提问:什么是生命的乳汁?阳光怎么会变成乳汁的?在这里生命的乳汁指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
(3)看图,教师讲述:叶子有特殊的本领,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大量必需的营养。在阳光下,叶子把水分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出淀粉,然后在晚上又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送到植物的全身,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提供足够的营养,同时还呼出氧气,为我们人类提供新鲜的空气。大树有了这珍贵营养,才会茁壮、葱翠。
(4)再来看图欣赏大树的外形美:你们觉得这大树怎样?远远望去,更美了,又有什么感觉?(如绿云在飘)(出示幻灯片31)
(5)指导朗读:用朗读把你们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点名读,齐读。
(6)小结:大树的美丽和叶子有什么关系?没有树叶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这就叫奉献,这就是一种美。
4、体会叶子的内在美:
(1)多好的叶子啊,我忍不住想把另一段介绍给大家,想知道是那一段吗?一起来,跟随着老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32到36)
(2)学生自由交流。
(3)理解“肥美”一词:肥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看图片说说:油光光的,绿油油的,经脉清楚。
(4)理解“飘零”一词:冬天树叶是怎么飘落下来的?看图说说:树叶落到哪里去了?叶落归根,这对大树有什么好处?
(5)启发引导理解叶子的内在美:听了学生的发言,我不由的想起一句诗: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树。叶子即使离开了大树,也要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树。
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
第四步:朗读升华,畅谈感受。 (1)学到这儿,你想对叶子说些什么?
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
(2)学生自由畅谈。
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朗读: (出示幻灯片37到39)
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间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追求的就是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
第五步: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师述:同学们,我们不但知道了树叶的姿态美,还领悟到了树叶的内在美,我相信你们肯定喜爱那美丽的树叶,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快来试一试吧:
填一填(出示幻灯片40) 在家中,如果每个人都像一片树叶, 那么( )就是我们的大树。 在班集体中,如果每个人都像一片树叶, 那么( )就是我们的大树。 在我们学校,如果每个人都像一片树叶, 那么( )就是我们的大树。
在祖国的怀抱里,如果每个人都像一片树叶, 那么( )就是我们的大树。
说一说(出示幻灯片41)
为了我们的三(3)班,我打算( ),让自己成为班里最美的一片叶子。 为了我们的( ),我打算( ),让自己成为( )最美的一片叶子。
(1)朗读感悟
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体现“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