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汾河灌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

汾河灌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

来源:刀刀网
第3期 2012年9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 No.3 Sept.2012 口调查思考 汾河灌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 杨秀芳 (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一坝分局) 摘要:汾河灌区位于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跨太原、晋中、吕梁3市的12个县,总土地面积13.70万 hm ,其中耕地面积10.46万hm ,设计灌溉面积9.97万hm ,是全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目前存在工程 老化失修、工程管理维护不到位、穿越市区的开发渠段影响正常输水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高 度重视灌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有计划地对灌 区工程实施改造、进一步加强渠道日常管理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渠道工程建设管理汾河灌区 中图分类号:¥27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120(2012)03-0028-03 灌区一般是指有可靠水源和引、输、配水渠道系 统和相应排水沟道的灌溉面积,是人类经济活动的 产物,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按照水利部农水 司原冯广志的观点,灌区(包括行排水区)是增 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克服不利自然条件对农 溉面积超过2万hm 的灌区,中型灌区是指设计灌 溉面积在0.067—2万hm 的灌区。对照此标准,山 西省共有大中型灌区178处,其中自流灌区110处, 泵站灌区68处,受益区涵盖10个市的73个县(市、 区),有效灌溉面积72.67万hm 。 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水、土、肥、 气、热环境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设 施。按照节水工程技术规范,大型灌区是指设计灌 收稿日期:2012-06-26 1汾河灌区概况 汾河灌区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受益 范围内不仅有农业、工业,同时还承担着全省重要区 人才,容易造成红枣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受损。在山 区枣树的管理上,要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专业技术队 伍,常年服务于田间地头,做到统一技术、统一管理、 一是搞好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利用国家高端 人才和试验室,在临县、柳林等地建立中试基地,搭 建集科研、推广、咨询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平台,培养 本地人才,占领国际、国内本领域研究的前沿阵地。 围绕制约红枣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在良种 统一采收、统一储藏的“四统一”要求,以提高红枣 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选育、红枣抗裂果、标准化生产、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红枣产业发展 三是狠抓精细加工,创建优质产品和知名品牌。 对现有红枣产品,要从色、味、营养以及包装等方面 着手改进,要求好看、好闻、高营养和亮包装。同时 要积极研发新产品,创建新品牌。 3.4积极筹措红枣建设资金 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在乡村两级成立红枣专业合作 社,提高枣农的组织化程度,实施红枣技术人才培训 计划,做到一户有一名红枣管理明白人。 二是抓好红枣园区建设和山区枣树管理。红枣 园区是为红枣的标准化生产和加工而划定的特定区 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红枣产业的做 大做强。要整合农业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财政 红枣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投入经济林产业开发 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为红枣产 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作者简介 许奋明(1971_):男,工程师;通讯地址:山西省 吕梁市滨河北西路51号,033000 域,主要特点是集约化种植程度高、标准化管理技术 高、产业化发展水平高,因此,园区红枣产量高、品质 好、价格高。所以,在红枣产业的发展中一定要搞好 红枣园区的建设。同时,要加强山区枣树的管理。 吕梁市的红枣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山区,自然条件较 差,以一家一户为主分散经营,缺少专业的技术管理 .28. 2012年9月 杨秀芳汾河灌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 位的公益性供水任务。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的 不断推进,汾河灌区将由单一的农田灌溉,逐渐向工 农业、公益、生态供水并举转变。该灌区位于山西省 中部太原盆地,面积分布在汾河两岸,北起太原市尖 草坪区上兰村,南至晋中介休市的洪相村,长约 140 km,东西宽约20 km,跨太原、晋中、吕梁三市的 l2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13.7O万hm ,其中耕 地面积l0.46万hm 。设计灌溉面积9.97万hm , 受益面积约占全省水地面积的近1/10。除农业灌 溉外,汾河灌区还担负着向太原第一热电厂、第二热 电厂、太钢、清徐县东西湖、交城工业园区工业供水 和太原市汾河公园、森林公园等公益事业供水任务。 2009年以来,汾河灌区紧紧抓住国家、地方加 大水利投资和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 进一步加强灌区工程设施建设,通过工程改造与管 理改革,灌区工程状况有所改善,管理得到加强,提 高了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为灌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2011 年,灌区年均完成渠首引水量1.5亿m。,灌溉面积 年均6.47万hm (包括约1/4的地下水灌溉面积)。 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程老化失修,明渠段险工险段仍不同程度 存在 依地理位置不同,汾河灌区明渠段可分为郊区 明渠段和市区明渠段。 郊区明渠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超期服役、 老化严重,跑冒滴漏现象与卡脖子工程较多。比如: 由于投工投劳组织形式的变化,发生水毁工程得不 到及时修复,目前1/3左右的斗渠、农渠接近报废; 2 和3 沉沙渠、东干一支渠为填方渠道,旧砌石护坡 开始老化,多处裂缝,损坏和下沉严重;由于渠道利 用偏低(指库水),多年未予加固和改造,导致渠系 建筑物严重老化,混凝土碳化、闸室墙体裂缝、基础 沉陷等较为常见。一坝分局现有5处桥梁塌陷(现 凭设支柱勉强运行)。二支渠南蒲防渗段、三贤砌 石防护段等均为填方渠道,以及紧邻村庄的半填半 挖方渠道未予防渗处理,给渠道安全运行带来了巨 大威胁。此外,城中村改造中新建小区毗邻西干渠, 目前在危险地段尚未设置防护设施,既不利于渠道 正常运行,又不符合供水期的安全要求。 市区明渠段存在的关键问题是配套设施和渠系 建筑物难应适应城镇化的要求。比如:市政污水管 线、环卫设施不齐备,随意向渠道排污、倾倒垃圾现 象严重,每次输供水前都需要清理;渠道经多年的运 行,原有设施老化严重,灌排能力也在逐年下降。特 别是桥梁,大多为20世纪5O年代所建,除自然老化 外,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这些建筑物已成为地方 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载重能力难以满足要求,对交 通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2工程管理维护不到位,覆盖段清淤困难普遍 存在 经实地调研,大部分渠道实施开发覆盖后,给日 常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渠道淤积程度难以掌 控,输水能力大打折扣。城区段渠道覆盖中,上下游 衔接问题隐患较大,如单孔、双孔、孔径高低等不规 范。不少单位与个人随意向渠道排污、倾倒垃圾,每 次输供水前都需要清理。 2.3 穿越市区的开发渠段新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 渠道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城市建设桥梁、管线的 干渠穿越,在增加灌区综合经营收入的同时,也严重 影响了水利设施的功能和效用。从调研情况看,倒 虹、桥梁、涵洞等新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不符合水利 工程标准,部分干渠上杂草丛生、堆放物品、违章搭 建,渠内排放污水,漂浮杂物,过水能力远远达不到 设计标准,管理难度加大。 此外,斗渠以下的田间工程改造滞后,成为影响 灌区工程“最后一公里”的主要问题。由于田间工 程与骨干工程改造脱节,影响灌溉效益的最终发挥。 目前仍有不少支渠、斗渠没有控制水量的建筑物,无 法实现计量管理,加上渠道大部分未经防渗,用水浪 费十分严重。 上述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是方面的:一是工程 投资不足。多年来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对大 多已超期服役的工程只能是优先安排亟待应急处理 的隐患问题;--是城镇化与渠道改造配套设施建设不 同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渠道城区段改造配套 设施建设未能同步安排、同步实施,老办法难应适应 新形势的要求;三是重建轻管。工程13常管理不到 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效能的正常发挥。 3对策与建议 3.1统一认识,抢抓机遇,高度重视灌区工程基础 设施建设 .29.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年第3期 2011年的1号文件,为加快水利改革与发 展指明了方向。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认真贯彻落实和、省关于加强水利 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对实现灌区可持 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把灌区续建配 套、节水改造、灌区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建设与管理摆 在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二是在对渠 道实行防渗和加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闸门等 控制性工程的建设,强化水量监测设施及水情遥测、 远程闸控,积极引进和推广目前已被汾东东一支四 号闸证明效果较佳的澳大利亚全渠道控制系统与测 控一体化闸门,为推进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建设节 水型灌区奠定基础;三是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供水 的要求,重点解决一些斗渠及末级渠系建筑物老化 及新建的问题,破解多年来影响灌区效益发挥的 “最后一公里”难题;四是以灌区建设“十二五”规划 为依据,立足当地的水土资源,摒弃单一依靠库水水 源思路,与中水、雨水利用等工程相衔接,合理规划 灌区的取水口等渠系建筑物,不断提高灌区的供水 保障率和灌区效益。 3.2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 田水利建设”的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 设”,是2011年1号文件中提出的,对其提 取、管理、使用等做了明确规定。计提土地出让金专 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并重点向粮食主产区、老 区和贫困山区倾斜。具体适用范围包括:和省 里确定的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配套;大中型灌 区末级渠系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截潜流、人字闸、 机井、雨洪集蓄等水源工程和田间工程)的新建、续 建、修复、改造和配套;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 渗、管道输水及喷灌、滴灌等技术。同时,也可用于 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支出及农田水利工程贷款 贴息和部分本金的偿还。2011年底,省财政厅、水 利厅联合下发了《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 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晋财综[201 1]100 号),对于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加速改善农 田水利薄弱环节十分必要且及时。建议各市县尽快 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将这一高含金量落到 实处。 3.3建立工程项目信息储备库,视投资情况分轻重 缓急对灌区工程实施改造 要紧紧抓住和省里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投资的有利时机,建立工程项目储备库,制订治 理规划,分轻重缓急对干支渠道的水工建筑物、水毁 工程、险工险段分期分步进行建设改造,全方位推动 渠道管理改造升级。需花大力气摸清渠道沿线排污 情况、淤积程度等,为今后渠道的正常运行做好基础 工作。在实施建设项目的同时,建议从源头把好标 准化建设关口,工程设计按标准化开展。特别是对 渠道、闸门、分水口、机耕桥等农田灌溉工程建筑物, 要按照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分批公布的标准图集、标 准型号进行选择,包括统一标志,统一编号,为今后 推进灌区信息化、现代代建设奠定基础。 3.4理顺关系,完善制度,进一步加强渠道日常 管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干支渠管护仍然是 灌区各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目前存在的 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用好省级水行政主管 部门下拨的渠道管护费,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队 伍,对其实施强化管理;二是理顺同省河渠开发中心 和开发商的关系,在渠道开发的合同订立、技术设 计、施工验收、各种补偿费用等方面统一意见,保证 渠道的水利功能,做到有序开发、有利开发、规范开 发;三是加大、加快渠道土地确权定界工作的力度和 进程,可以同省河渠开发中心协商共同出资,加快确 权定界的证件发放,增强开发后劲,形成滚动发展、 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发挥土地商业效益的巨大潜 力;四是健全渠道管理制度,狠抓渠道管护工作。一 方面要积极与职能部门接洽协商,出台治理方 案,彻底整治目前影响渠道输水安全和渠系环境的 无序状况;另一方面要用好上级部门安排的渠道维 修养护资金,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标准, 责任分包到人,保证不留死角,真正推动渠道管理迈 匕新台阶。 作者简介 杨秀芳(1982-):女,助理工程师;通讯地址:太 原市新建路31号,030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