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应用△ 缪川梅刘永义吉鎏黄渊柏 ・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各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期差、耳问振幅比及不对称率。结果用95 dB nHL短纯音 对30例正常人及14例眩晕患者进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检测,比较2组波形的引出率、潜伏期、振幅、潜伏 健康组p13和n23波引出率为100%,而眩晕组有79%不能正常引出,主 VEMP的引出率、 要表现为波形未引出、波幅降低、两耳振幅比增大、潜伏期延长及双耳不对称率增大。结论潜伏期差、耳间振幅比及不对称率具有临床实用性,可作为VEMP异常判断的指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l,11:358—359,362)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短纯音刺激; 眩晕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M1AO Chuan—mei,LIU Yo 一 ,Jl Liu,HUANG Ytum—bo.212001.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the Forth Afilfiated Hospital,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ina Corresponding author:MIU Chuan—mei,Email:zhen.miao@yahoo.con.e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ifcance of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ls(VEMP).a Methods VEMP testing was performed in 30 healthy subjects and 14 patients with vertigo using 95--dB tone burst sti-- nmli.The response rate,p13 and n23 latency,amplitude,interaural latency difference,interaural amplitude ratio,and interaural asymmetric ratio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wave of p13 and n23 appeared in 100% ill the healthy subjects,but disappeared in 79%in patients with vetrigo.There were kinds of manifestations:no response,reduced amplitude,increased interaural latency difference,prolonged latency and increased interaural asynunet~ rie ratio.Conclusions The response rate,p13 and n23 latency,amplitude,interaural latency difference,interaural am- plitude ratio,and interaural asymmetic ratiro of VEMP could suggest abnormality in the neural pathway and it might be applicable in practice.(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yngol,2011,11:358—359,362) 【Key words】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Tone burst stimulus; Vertigo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是用高强度的声刺激在紧张的胸锁 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SCM)表面记录到的中潜伏 1.2方法采用GN Otometrics CHARTR诱发电位测 试仪。受试者去枕仰卧,测试时头部离床抬高15—20 am,使SCM保持强直收缩状态。表面记录电极置于胸 骨上端,参考电极置于SCM中部,接地电极置于眉间, 期肌电反应。一般认为,此反应来源于球囊¨ ,是一种 反映人前庭丘脑通路完整性的客观、无创的电生理测试 技术。它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关于球囊、前庭下神经功 极间电阻<3 Q,标准插入式耳机,短纯音刺激,强度 95 dB nHL,频率500 Hz,上升/下降平台时问4 ms,刺 激率5.1/s,滤波20~2 000 Hz,叠加100次。记录到 能的信息,弥补现有临床前庭功能检测手段的不足。本 组采用高强度短纯音刺激,在双侧SCM表面记录肌源 的波形根据Colebatch等的建议分别命名为p13 (P I)、n23(n II)、n34和p44 。临床上p13、n23的 性电位,研究其引出率、潜伏期、振幅、潜伏期差、耳间振 幅比及不对称率,以期用于临床前庭功能的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出现率最高,应用意义最大 J,故本研究只关注p13和 n23的引出率、潜伏期、振幅、双侧不对称率。检查过 程中,用短纯音分别刺激左右耳,检查至少2次,以2 次波形能够重复为标准。 1.1 资料健康组3O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 龄12~63岁,平均26.3岁。所有受试者均无耳蜗与 前庭急、慢性疾病史,纯音听阈均在正常范围内。另有 2005年6月~2006年12月因眩晕就诊的病例14例, 1.3结果判定标准VEMP应满足:①2次检查波形 必须能够重复;②在刺激后13 ms左右必须由正到负; ③在刺激23 ms左右必须有一负波;④两侧振幅比上 限1.61,耳间不对称率VA=(LA—RA/LA+RA)× 100%E限0.29t 。 2 结果 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20~65岁,平均38.1岁; 其中梅尼埃病7例、突发性聋5例、多发性硬化2例。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l临床医学科技发展基金(JLY20080063) 作 单位: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镇江212001 通讯作者:缪川梅(Email:zhen.miao@yahoo.COB.cn) 健康组30例双侧VEMP均可引出,引出率为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年l1月第11卷第6期 100%,其中p13、n23波潜伏期正常波动范围如下,左 倾0 p13:13.08~15.92;左倾0 n23:19.76~25.67;右倾0 p13:12.72~l5.78;右侧n23:20.09~25.27。两侧振 幅变化较大,但两侧振幅比<1.61。1△p13 1变化范 围0~0.87,仅2例(6.7%)超出此范围;l△n23 l值 变化较大。耳问不对称率0~0.2(图1)。 .’。。II=P 。 . II2oo 2[200 .\ 2 .. t/ms 图1.健康人双侧引出VEMP波形 眩晕组14例中,VEMP异常11例(79%)。其中2 例(14%)未引出明显对称波形、9例(64%)出现潜伏 期改变、5例(35.7%)振幅比>1.61。1 Apl3 1仅1 例(7.1%)在0.87以内。耳间不对称率5例 (35.7%)>0.29(图2)。 AMPLITUDE(LLv) -Pl 、 : i协 vN oo 。 — (5oo)(500) .. f5Q0) t/ms 图2. 右侧突发性聋VEMP未引出 3讨论 前庭系统的解剖复杂,司体位感觉及平衡,平衡作 为一种特殊的感觉,不易描述。各种平衡失调及表现 不一的眩晕病是耳科及神经科的多发病。现临床上常 用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主要有耳蜗电图、眼震电图、甘 油试验及冷热试验,但各检查结果之间存在交叉,缺乏 特异性,亦没有电位这一类客观指标,为疾病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带来困惑。随着VEMP基础研究的不断深 入,已有不少临床应用的报道。。 。 近年来,对VEMP起源于球囊已无争议。大量数 据表明,该反射是球囊起源,经由前庭下神经传导 J。 目前认为,VEMP的传导通路包括球囊、前庭下神经、 前庭侧核、前庭脊髓束及同侧SCM运动神经元,此通 路上的各种病变均可使VEMP出现异常。VEMP是在 SCM上记录到的肌源性电位,体位可用仰卧去枕抬头 位,也可采用坐位 ,但都必须使SCM保持强直收缩 359 状态才能记录到理想波形。电极虽然放置在SCM卜- 半部所获波形振幅最大,但放置在SCM中部波形稳定 性最佳 J,所以本研究的电极放置于SCM中部以便能 获得稳定的波形。适当的参数设置对于VEMP的记录 也很重要,目前公认的最佳刺激强度是95 dB nHL。 Cheng等_9 研究发现,短纯音刺激潜伏期短、振幅大、 反应高,比短声更适合诱发VEMP。 本组采用95 dB nHL、500 Hz短纯音刺激,在健康 组引出的VEMP波形稳定、清晰、重复性好,引出率达 100%,主要波形为典型可重复的p13、n23波,平均潜 伏期p13为12.72~l5.92,n23为19.76~25.67。各 家文献报道的健康人VEMP p13及n23的潜伏期略有 差异,可能与声刺激的强度、方式、所用仪器不同有关, 但每个实验室都应有自己的正常值。引出的p13、n23 都位于给强声后10~30 IIIS,属于广义听性诱发电位中 的中潜伏期反应。本组结果表明,潜伏期相对恒定,而 振幅变化较大,与性别、年龄及胸锁乳突肌紧张度均有 一定关联性,因本组例数尚少,未能分组得出有意义的 结论。眩晕组14例VEMP异常率高达79%,主要表 现为波形未引出、波幅降低、两耳幅值比增大,潜伏期 延长及双耳不对称率增大。在这些异常中,尤以 l△p13 l异常率最高,表明I△p13 l的临床应用价 值可能更为明显,这与其他研究报道结果相类似 。 从2组的各种参数比较可以看出,p13、n23潜伏期差、 波幅比及不对称率等参数在判读评价VEMP时是可靠 的辅助指标。 总之,VEMP可以认为是一种能客观、可靠地评价 前庭下神经.球囊及相关终末器官功能的检查技术。 这项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无创、重复性好、特异性 高,有望作为一种常规的临床前庭功能检查方法逐步 普及。 参考文献 [1] [2] [3] [4] 一~362 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vngol,November 201 1,Vol 1 1,No.6 者发病病程都较长,长期使用抗组胺药和各种鼻喷 剂也不能有效控制症状。一旦尝试到特异性免疫治 参考文献 Brozek儿,Baena—Cagnani CE,Bonini S,et a1.Methodology for de— velopment of the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guideline 疗有确切疗效,多数患者都有信心坚持整个免疫 过程。 特异性免疫治疗要求至少维持3年以上,且价格 较高,仍然还是有部分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治疗,降低了 治疗的依从性。本组250例患者治疗16周后依从率 96.4%,治疗6个月后82%,治疗1年后73.6%。治 疗脱落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 减轻,自认为痊愈,不需再治疗而停药(60.6%)。另 一2008 update[J].Allergy,2008,63(1):384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 外科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武夷山)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Brozek儿,Bousquet J,Baena—Cagnani CE,et a1.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guidelines:2010 revision[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0,126(3):466-476. 部分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认为药物无作用, 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停止治疗(18.2%)。这些患者对 疾病的潜在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往往认为放弃治疗问 题不大,未意识到变应性疾病进一步发展造成的危害。 治疗过程中儿童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成人组,除了儿 邝立,冯惠玲,梅晓峰等.广东佛Jh地区1 5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 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24(5)229—230. 冯惠玲,邝立,梅晓峰等.佛山地区1 29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辨证 分型结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0,18 (5):251-252. Bousquet J,van Cauwenberge P,Khahaev N.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童疗效较好的原因外,现代家庭对儿童健康的关注是 [ [rL [ [ [impact on asthma[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8(Suppl [ 『 : 重要原因。 ¨ ] ] ] ] ] ]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在于治疗前正确选择 适应证及治疗对象,准确判断患者对治疗改善症状的 期望值,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治 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免疫治 疗的意义、治疗方法、总的疗程和费用、准时治疗的重 要性,说明免疫治疗不但在注射过程可能会偶发过敏 反应,而且疗程相对较长,起效相对较慢,因为免疫治 ] ] ” 5):147—334. 李响,朱福音.屋尘螨疫苗脱敏治疗远期临床效果观察f J].中国 临床实用医学,2009,3(2):72-73. 陈久艳,徐吉成.安脱达标准化尘螨疫苗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32 l… l… 例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6): 1246—1247. 胡银亚,鲁杰.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与护 理[J].护理杂志,2010,27(5):690691. 韩虹,陈少华,邱前辉.安脱达尘螨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及安全性评价[J].广东医学,2007,28(6):991-992. 符徵,蔡飞,孙亮等.安脱达标准疫苗免疫治疗的安全性[J].国 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18):856—857. 陈利清,陈建强.变应性鼻炎标准化 螨变应原疫苗治疗[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112. 疗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诱导机体耐受变应原的过程, 治疗要有耐心和自信心。嘱咐患者避免接触变应原, 保持居室通风,经常清洗、暴晒床上用品,以减少疾病 的发生、减轻症状发作的程度。 治疗过程中严格实施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 苏芳,谢景华,孟庆祥.粉尘螨疫苗治疗变庇性鼻炎患者的依从 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1 床医学,2010,30(7):3O一32. 蔡维云,洪立娜,孙维生.过敏性疾病脱敏依从性调杏与分析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6):604605. (收稿日期2011435439) 安全的治疗环境,为学生和工作繁忙者提供在休息日 接受治疗的便利时间;坚持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 情况,帮助患者解决治疗中的各种问题;对于无法坚持 长期准时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集群式快速免疫治 疗等其他方案。 (上接第359页) [5]周娜,吴子明,张素珍,等.不同刺激模式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的反应特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8):483485. [6]Cal R,Bahmad F.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an over- view[J].Braz J Otorhinolaryngol,2009,75(3):456-462. (本文编辑杨美琴) [J].Auris Nasus Larynx,2001,28(1):41-43. [9]Cheng PW,Huang TW,Young YH.The i ̄fluenee of clicks versus sh0n tone bursts on the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J]. Ear Hear,2003,24(3):l95—197. [10]Bush ML,Jones RO,Shinn JB.The clinical reliability of vestibular [7]Takeichi N,Sakamoto T,Fukuda S,et a1.Vestibular evoked myo— genic potential(VEMP)in patients with acoustic neuromas[J I.Au— ris Nasus Larynx,2001,28(Supp1):39-41.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J].Ear Nose Throat J,2010,89(4): 17O.176. (收稿日期2011436—22) [8]Sheykholeslami K,Murofushi T,Kaga K.The effect of stemocleido- mastoid electrode location on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本文编辑杨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