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哲学基本问题 B.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C.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黑格尔哲学是( )
A. 唯心主义辩证法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不可知论 3、认为思维和存在无同一性的哲学是( )
A、唯心论 B、二元论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6、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B.人们经验规定的东西 C.人类感性的直观形式 D.于物质的客观存在 7、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
A.人们的错误思想 B.人们的主观想象 C.客观的物质世界 D.剥削阶级的偏见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9、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个命题表现的哲学思想是( )
A. 承认事物是变化的 B. 是辩证法的运动观
C. 承认事物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 D. 是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10、被称为西方经济学之父并主张应该充当“守夜人”的经济学家是指( ) A、威廉.配弟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凯恩斯 1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二元论 D.朴素唯物主义 1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B、行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13、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A.整体性 B.结构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14、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15、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 )
A、商品价值的差额 B、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个别价值的差额 D、平均利润的差额 16、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的变化过程 B.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
C.事物的量变 过程 D.事物的运动过程 17、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的最主要实现形式是( )
A、国营制 B、承包制 C、股份制 D、股份制合同制 1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的( )
A. 发展过程及状态 B. 发展的总趋势 C. 发展的内在动力 D. 发展的前进性运动 19、唯物辩证的同一是( )
A.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B.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同一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 )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C、使生产无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1、下列关于肯定的命题中,正确的有( )
A.肯定就是纯粹的肯定,不包含否定 B.是破坏事物自身,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C.肯定是保持事物自身而非他物的方面 D.有的事物有肯定方面,有的事物没有肯定方面 2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 B、资本运动的形式问题 C、资本积累的实质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3、下列俗语中表达必然性的有( ) A. 因祸得福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D. 失败是成功之母 2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 )
A.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B.人类自身生产各种条件的总和 C.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关系 26、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应当从( )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 B.人口因素中去寻找
C.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2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 )
A.它是生产力的要素 B.它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C.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D.离开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
28、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最有利于( ) A、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B、资源有效配置的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 D、快速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关系 2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标准是( ) A.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B.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E.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状况 30、在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人的本质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B.“心外无理” C.命中注定 D.功宣扬的\"渡人上天堂\"的理论 E.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2、商品经济存在于 (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
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 B.一个好主义救活一个工厂
C.找出优势,扬长避短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问题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问题 D.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问题 E.根本矛盾同非根本矛盾的问题
5.“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 )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 E.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6.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有( )
A. 它的价值不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它的价值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 C. 它的价值在各国、各历史时期都是相同的
D. 在生产中随着它的使用价值的耗费,其价值也会丧失 E. 在生产中它的使用价值会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 7.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是( )
A. 货币资本循环 B. 流动资本循环 C. 生产资本循环 D. 固定资本循环 E. 商品资本循环
8. 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 B. 有价值就必须有使用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 D.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E. 没有价值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
A.和社会发展规律一致的活动 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C.按人们的需要和好恶进行的
D.按领袖的意志实现的 E.不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10、在下列的说法中,正确表述了人的价值的观点的是( )
A.人的社会价值大小取决于人的社会职务的高低 B.讲奉献就会抹煞人的自我价值 C.人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 D.人的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表现 E.人的价值是权利和义务、享受和奉献的统一 三、辨析题(共20分)
1、坚持唯物主义就是坚持辩证法,坚持唯心主义就是坚持形而上学。 2、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指的是矛盾的斗争性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 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4、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暂时的 四、材料题(共15分)
材料1: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问题、失业问题、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2: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材料3: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回复”如何理解?
(2)请对材料1与材料2的观点加以分析?
(3)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 五、论述题(共15分)
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D 2、A 3、D 4、D 5、A 6、A 7、C 8、C 9、D 10、A 11、B 12、A 13、A 14、C 15、B 16、D 17、C 18、A 19、B 20、C 21.C 22。D 23。B 24。D 25。A 26。D 27。C 28。B 29。C 30。C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ACDE 2、BCDE 3、BC 4、AD 5、ABC 6、BE 7、ACE 8、CBDE 9、AB 10、CDE 三、辨析题(辨别对错,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矛盾的斗争性需要条件的制约,能打破条件的制约,还能创造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新条件。
3、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4、这是正确的。它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说,即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四、材料题(共15分)
(1)材料1中的“回复”是纯粹的回复,是对科学技术的作用没有“扬弃”的回复,是错误的
(2)材料1的观点是盲目悲观主义,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的弊;材料2的观点是盲目乐观主义,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这粮站观点都不能正确评价和分析科学技术的作用,均不能对实际起到正确的引导。 (3)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科学技术是进步的力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并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各国都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问题”(人口问题,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
土壤过分流失,土地荒漠化扩展,森林面积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禽流感等等)突出,要关注度的把握。
但不能将这些问题看做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全球问题”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失调以及人和自然的冲突,它体现了科学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科学技术能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 五、论述题(共15分)
1.答: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 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些重要特点。
(1)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因为资本家现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过是工人在以前的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资本家的全部原有资本,不管它最初是怎样来的。经过一定时期以后,统统都会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而全部被消费掉,因而他手中仍然掌握的资本,显然是在这个时期内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都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到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从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工人进行个人消费,不过是为了恢复被消耗掉的劳动力,也就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以便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下去。
这些特点表明,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不仅生产出商品和剩余价值,还要再生产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和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即把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存在的条件也重新生产出来。所以,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