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2010年10月第23卷第1O期Medical Information.Oct 2010.V01.23.No.10 效咳嗽、排痰。每日给予可必特雾化吸人,配合医生操作支气管纤维 镜吸痰治疗,以利于深部痰液的排出。 次,一旦发现潮湿、污染、松动时及时更换。每日更换1次肝素帽,每 日输液时要严格消毒,范围包括肝素帽的顶端及周边,再连接输液 管,输毕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及时记录置管时间、深度、导管 末端位置,密切监测体温、血常规及置管局部皮肤外观情况。 2.1.3由于患者持续使用鼻面罩,鼻翼两侧长期受压,容易出现循环 障碍,导致皮肤红肿、疼痛、破溃。因此连续使用呼吸机时每隔4 h放 松1次,每次15—30min,并局部垫纱布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损伤。 2.2预防控制感染 2.2.8病房环境每天开窗通风,消毒液擦拭床单位、监护仪,定期行 空气培养,监测细菌病毒种类、菌株,做好空气消毒。 2.2.9严格探视制度我科重症监护室不允许家属陪伴,每天固定探 视时间,要求同一时问内,每位患者只允许一个家属探视,其他同来 探视者轮流替换,减少外来感染源。 2.2.1鼻面罩每日用75%酒精擦拭后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1次, 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螺纹管1次,每次30min,用流动水 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2.2保持胃管固定通畅记录置管时间及深度,每班严格交接。每 天更换鼻胃管固定胶布,防止皮肤破损;鼻饲前后温开水冲胃管,保 2.3高热的护理监测患者体温,遵医嘱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保持 床单位、被服、皮肤的干燥整洁,做好口腔护理,保证每日有充足的摄 人量。 持胃管通畅,避免鼻饲液附着管壁发霉、细菌感染。每次鼻饲前回抽 胃内残余量,如果大于50ml,则暂停或延后鼻饲;鼻饲时及鼻饲后半 小时应抬高床头30。~45。,防止食物返流发生误吸。每次鼻饲量不超 2.4预防褥疮由于中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表面干燥、粗糙, 皮下毛细血管减少,血液流量降低,直接影响营养的供给 ,因此人 过300 ml,间隔不少于2 h,温度在38~41℃,防止一次鼻饲量过大过 凉,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电解质失衡。患者每A给予本院自制营养 餐200ml加安素,qid。 院时对患者皮肤进行评估,填写压疮评估表,进行动态观察,使用防 褥疮气垫并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期为患者床上擦浴,定时翻身, 防止骨突部位受压时间过长。此患者未发生压疮。 2 2.3吞咽功能患者停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用棉签沾水湿润口腔, 吞咽动作良好;再用小汤勺喂水,少量,速度慢;过渡到喂瘦肉汤汁, 此期间仍以鼻饲为主。拔除胃管后可自行进食。 2.2.4患者排尿困难,给予导尿留置尿管后,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 量,避免尿管受压,扭曲、堵塞。翻身时注意夹闭尿管,防止尿液返 流,逆行感染。 2.5心理护理认真解释各项医疗护理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需 要患者配合的项目,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同时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 流,减轻患者在监护室治疗期间的孤独、恐惧心理。 3结语 MSA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各种感染,治疗时间长,在护 理工作中注意保护血管,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严禁外渗,另外该患者 生活无法自理,设专人陪护,做好陪护人的健康指导工作,保证医疗 安全。此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于6月28日出 院。 参考文献: [1】金时玉.多系统萎缩研究进展[Jl_中国综合l临床,2003,19(9):770. [2】许仁和,吴广胜.机械通气治疗学[M】.虫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124. 【3】陈培红,陈爱清,陈秀萍,等一次集尿袋更换时问的探讨『J1.护理学杂志, 2002,17(3):171. 2.2.5会阴护理及膀胱冲洗每天用l: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外 阴及尿道口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用消毒湿纸巾清洁会阴及尿道 口,保持尿管无菌。由于膀胱冲洗增加了膀胱黏膜受损的机会,从而 也增加了感染率,故增加鼻饲水量,增加排尿,每天尿量维持2000 丌Il以上,从而起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必须膀胱冲洗时严格遵 守无菌技术操作/41。我科给予该患者膀胱冲洗,每周1次,采用 膀胱冲洗器,250ml呋喃西林溶液恒速滴入,避免滴人时连接处打 开。 2.2.6更换尿袋实验证明:每天更换尿袋1次,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 高于3 d更换1次 ,更换尿袋破坏了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增加认为 感染的机会。我科每周更换一次尿袋,使用康维抗反流引流袋,插入 『4]秦峰,李从美,魏玲本,等.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吉林医学,2005,26(5):466. 【5]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因素和防治措施的进展【J1.上海护理, 2005,5(4):51-54. 新的尿袋之前用安尔碘消毒尿管远端接口,减少逆行感染。 2.2.7右腹股沟深静脉导管置管后用3M透明敷贴覆盖,2d更换1 编辑,雅兰 3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治疗体会 张永江.许春晓 (山东省荣成市港西医院,山东荣成264329) 摘要:目的收集3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天内痊愈出院26例,4例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 应迟钝,死亡2例。结论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及时早期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同时应加强 预防措施.减少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低血糖不是一种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综合征。随着糖尿病 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其并发的低血糖昏迷也明显增多。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可因各种因素诱发糖尿病昏迷。为避免耽误病情及 例,其中男性2O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8(60~80)岁。均有明确的 与其他类型昏迷相鉴别,特将3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诊疗体会 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糖尿病病史(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 准),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血糖均<2.8mmol/L,且除外脑血管意外、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等其他原因所致的昏迷。平均糖尿病病程7.7(6个月~ l5年)年。其中合并高血压l0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肾病3例,周围 神经病变15例。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10h。 2002年1月~2010年4月收治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32 收稿日期:2010—07—02 医学信息2010年1O月第23卷第l0期MedicM Information.Oct.2010.Vo1.23.No.10 诊断标准:有确诊的1或2型糖尿病患者。有口服降糖药物或胰 腹大量饮酒后,出现低血糖昏迷。饮酒引起低血糖昏迷的原因有:一 是增加细胞内氧化型辅酶I的消耗,从而减少或抑制了糖原异生,同 岛素应用史。人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昏迷症状。就诊时化验血浆葡萄 糖浓度低于2.8 mmol/L,血l(.、Na+、CL-,pH值均正常,尿酮体一十。头 颅CT检查无异常。给予葡萄糖治疗可缓解症状。 2治疗 时抑制或减弱了低血糖时升糖激素的分泌;二是酒精可引起胰岛素 分泌增加。葡萄糖几乎是大脑的惟一能量来源,故低血糖对机体的 影响以神经系统最大,短时间可导致脑细胞的不可逆损伤,甚至死 亡。总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若诊断、治疗不及时,脑组织 长时间处于低血糖状态,可发生细胞坏死与液化,脑组织萎缩,遗留 不可逆脑损害,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糖尿病知 确诊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80ml静脉推注,然后根 据病情滴注5%或10%葡萄糖维持,监测血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l6例治疗10分钟~2小时后意识清醒;1O例血糖纠正后仍处于昏迷 状态,给予20%甘露醇、氢化可的松、脑细胞营养剂等静脉滴注后好 转。l0天内痊愈出院26例,4例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2 例原有心肾功能不良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识教育,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使其合理正规饮食、用药,不要 相信偏方秘方,同时要让病人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及预防,减少 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3.4预防低血糖昏迷的措施为减少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首先 应强调预防,尽量把预防知识介绍给患者,使他们充分了解本症是可 3.1口服降糖药引起超量误服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多合并有不同 程度的脑功能障碍,对服药的时间和剂量掌握不够准确。在进食明 显减少或不进食的情况下,降糖药却没相应减量或停用。与增强降 糖药效应的磺胺类及水杨酸类药物合用时没适当减少降糖药用量。 在肾功能不全的基础上,服药后未及时减量或调整应用不损害肾脏 以预防的。预防的具体措施如下:对于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到正规 医院的糖尿病专科去就诊,不要滥用降糖药。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 糖隋况及时调整降糖药的用量。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 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密切监测血糖。对于合并脑血管疾 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昏迷、偏瘫、抽搐等酷似脑血管疾病 的,应急测血糖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用降糖药的患者均应准备好 预防低血糖发生的食物、糖果等。对于进食减少或不进食的患者,必 要时减少或停用降糖药物。糖尿病患者避免空腹大量饮酒。 编辑,雅兰 的降糖药物,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发生难以纠正的长时间的低血 糖。 3.2皮下注射胰岛素引起多为注射中效胰岛素,常在夜间发作。引 起低血糖昏迷发作的因素有:中效胰岛素用量过大,未正规监测血 糖,长效磺脲类药物与胰岛素合用。 3.3过量饮酒引发正在接受降糖药治疗,平时血糖控制良好。在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幕 (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 指肠、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 出血llJ。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同循环 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本组病例中1O例出现发热,4例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或者应 用退热药物应用后,体温恢复正常。 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 用,有效护理是促进病变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以及提 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科2009年6月一l2月收冶的 2.2观察呕血及便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5ml以上。消化 道出血每日出血量在50ml一70ml甚至更多,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 腥臭味。如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 色大便,如出血量>250~300ml时,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 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护理,从中取得的些许经验总结如 下。 1临床资料 如出血量大于400~500ml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四肢乏力等。 2.3观察神志、四肢情况一般患者出血量在循环血容量的5%以下则 自2009年6月至l2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48例,其中男3O女l8例,年龄20岁~80岁。肝硬化l0例,急 性胃黏膜病变5例,消化性溃疡18例,消化肿瘤5例,均有不同程度 无明显临床症状,如出血量在5%以上可以出现眼花、口渴、眩晕等, 出血量在20%以上时,患者可出现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四肢湿冷 等休克现象。 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经过治疗护理,治愈31例,好转lO例,自 动出院3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2例。 2临床观察 2.4观察有无再出血征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 制后仍应严密观察有无再出血,如患者咽部痒感、异物感、胃部饱胀 不适、灼热、恶心及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暗黑变为暗红,甚至呕吐 物变成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提示再出血。48例患者1周内再 出血5例,再出血前有上腹部胀痛、灼热感,烦躁不安等,及时发现后 给予相应处理,4例得到有效控制,1例死亡。 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 30min观察i次,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应用。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 大出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其原因主要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 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变化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标 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患者 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在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大 多≤38.5℃,持续数日或数周,主要原因是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 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t>38.5℃,应考虑出 收稿日期:2010—07-02 2.5观察尿量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 观察24h出人量。 3护理 3.1建立及维持静脉通道通畅,保护肾功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轻 度出血者可用一组静脉通道,重者需两组至多组静脉通道。建立静 脉通道的益处在于:①积极补充血容量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