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 催化学报 Chm. Cam1.,2010,31:1242—1246 《催化学报》第四届编委会新增成员简介 为进一步促进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期刊的学 油加工)》,《煤炭转化》以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化学/ 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经《催化学报》主编林励吾院士及 化工卷1》. 部分编委提名和推荐,《催化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现增补 杨启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 宋春山教授(美国)为顾问,杨启华研究员和李微雪研究员 家重点实验室有机一无机催化材料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 为编委. 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催 宋春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 化制备精细化学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1)通过有机一无机 地球与矿物科学学院能源与矿物工程系燃料学科终身教 杂化最小纳米基元POSS实现了有机一无机介孔材料的组 授,化学工程系教授和能源与环境研究院副院长.2010年 装.(21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手性基团含量及手性基团分 2月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选为该校杰出教授.宋春 布均匀的手性有机一无机介孔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手性合 山教授由于在清洁燃料、催化和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方面 成.(3)通过特殊的封口技术将均相络合手性催化剂限阈 的原创性工作而闻名国际学术界.他设计了由萘出发合 在介孔材料笼形纳米孔道中,同时反应物和产物分子可以 成高性能聚合物的择形烷基化催化剂,开发了纳米级超高 在纳米孔道中自由进出.采用这一方法合成了可用于手 表面积硫化物催化剂水热合成新方法.对于超洁净燃料 性开环反应和手性氢转移反应的高效手性纳米反应器. 和燃料电池,设计了在固体表面从烃类燃料中脱除硫的选 研究还发现纳米反应器中的手性催化剂显示双中心活化 择吸附新方法,不使用氢气.他的研究组最近发明了由纳 偶合反应加速效应. 米孔基质和功能聚合物组成的分子筐吸附剂捕集二氧化 李微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 碳新方法,容量大,选择性高.他的研究组还开创了利用二 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氧化碳的三重整制造合成气的催化转化新工艺,用于液体 主要从事理论与计算材料催化化学及其多相催化反应理 燃料的低温水蒸气重整的耐硫和抗积炭的多金属催化剂, 论.主要研究兴趣为从微观的纳米和原子尺度上,以基于 氧辅助型水汽变换反应的双金属催化剂,煤的低温催化加 量子力学的密度泛涵理论和大规模并行计算为手段,研究 氢液化,以及由煤炭制取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以及合成航 (纳米)材料组分、尺寸和形貌等与催化反应活性、选择性 空燃料的新的催化研究方向.最近,他又提出了用于低温 的构效关系和调变规律.致力于发展适合于描述原位反 加氢处理和脱芳烃的耐硫贵金属催化剂新概念.作为清 应条件下的多尺度的微观动力学理论方法,揭示多相催化 洁燃料与催化领域的活跃领导者。他孜孜不倦的工作和奉 反应的微观本质,为催化新材料、新反应的探索和设计提 献精神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尊重,因此被选为美国化学会 供有益的指导.近期的研究方向包括:(1)量子尺寸效应及 石油化学分会,国际匹茨堡煤科技会议理事会, 其对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f2)表面化学反应的 以及美国化学会燃料化学分会.他曾担任35个国际 理论,包括一氧化碳选择性氧化、甲醇重整制氢、费.托选 会议的或执行,目前是9个国际及中国期刊的编 择性转化;(3)纳米氧化物尺寸、形貌控制及其对(光、热) 委,如Energy&Fuels,Catalysis Today,Applied Catalysis 催化化学反应的;(4)催化材料非贵金属替代的研究, 曰 Environmental,RSC Catalysis Series,Research on 碳材料催化理论. ChemicalIntermediates,《燃料化学学报》,《石油学报(石 f 催化学报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