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7.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答案: C 解析: C 选项,应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 KIO 3。高碘酸为强酸,对人体 有很强的腐蚀性。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 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A 解析: 根据碳原子的四价原则补齐氢原子,直接查出 C、H 的原子个数, A 选 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B、C 选项错误;含有甲基、醇羟基,所以可以发 生取代反应, D 选项错误。
9.短周期元素 W、X 、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
的是 ( ) 3 B.X
、Y A. W D.X 2-
2、X
、Z +
+
-
+
3+ 2-
、Z
C.Y
答案: C 解析: A 选项 W 在 X 的上一周期,所以 X 为第 3 周期,分别为 O、Na;B 选 项 X 可能为 Li 或 Na、Y 可均为 Al ;D 选项 X 可能为 Li 或 Na、Z 可能为 O 或 S;上述选
3
+ 、S2项中的 Na 均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C 选项 Y 只能为 Al 、Z 只能为 S,Al
均影响水
的电离平衡。
-
+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 Ag 2S 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 如下处理: 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 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发现黑 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 Ag 2S 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 2Al +3Ag2S===6Ag+Al 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 Ag 2S 转化为白色 AgCl
-
2-
答案: B 解析: 由 “ 电化学原理 ” 可知正极反应式为 Ag 2S+2e
-
3
+
;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
Al 3
+
===2Ag+S ,负极反
2
与
-
+
应式为 Al -3e
..
+3H2O Al(OH) 3+3H
..
,S ===Al
结合生成 H2S,使 Al 3+3H2O 只有 B 选项正确。
+
+
-
Al(OH) 3+3H的平衡右移, 最终生成 Al(OH) 3 沉淀, H
+
10
-
13
-
12
11.已知 Ksp(AgCl) =1.56× 10
,Ksp(AgBr) =7.7× 10 ,Ksp(Ag2CrO 4)=9.0× 10
。
..
..
- -
某溶液中含有 Cl 、和 Br
2 -1
CrO ,浓度均为 0.010 mol ·L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4
0.010 mol ·L
-
1
的 AgNO 3 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 2
4 、Br 、
A.Cl CrO
2 - -
B.
CrO 、Br 、Cl
4
( )
C.Br 、Cl
-
- -
-
、
4
CrO
2 4
2 D.Br 、
CrO 、Cl 答案: C
解析: 因为溶液中 Cl 、Br 、
-
-
- -
2
CrO 浓度相同,假设滴加 AgNO 3 溶液的过程中混合液
4
-
2
1
CrO 浓度不变,均为 0.010 mol·L
中 Cl 、Br
、
4
-8
-
,则开始生成 AgCl 、AgBr 、Ag 2CrO4
1
-
11
-
1
-
5 +
沉淀时溶液中 c(Ag 、7.7× 10 、3.0× 10 )浓度分别为 1.56× 10 mol ·L mol ·L mol ·L 1,所以首先沉淀的是 AgBr ,最后沉淀的是 Ag2CrO4。 12.分子式为 C5H10O2 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 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 )
-
A.15 种 B.28 种
C.32 种 D.40 种 答案: D
解 析 : 属于 C5H10O2 的 酯 水 解 可 生 成的 酸 有甲 酸 、 乙 酸 、 丙 酸 、 两 种丁 酸 [CH 3CH2CH2COOH 、(CH3)2CHCOOH] ,共 5 种;生成的醇有甲醇、乙醇、两种丙醇、 4 种 丁醇,共 8 种,酸与醇酯化,共得 5× 8=40 种组合,即 40 种酯。 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
) 原理
A .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 KNO 3 固体中混杂的 NaCl 重结晶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 D 解析: 乙醇与水、乙酸乙酯与乙醇互溶, A、B 选项中的分离方法均错误; C 选项 选用重结晶法是利用 KNO 3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而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 影响小,错误;蒸馏是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采取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 正确。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 生都必须做答。第 33 题~第 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共 129 分)
26.(13 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H2O
..
..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
3
环己醇 环己烯
相对分子质量
100
82
密度/(g c·m )
0.961 8
0.810 2
沸点 /℃ 161
83
溶解性 微溶于水 难溶于水
..
..
合成反应:
在 a 中加入 20 g 环己醇和 2 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 1 mL 浓硫酸。 b 中通入 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 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 90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 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 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 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b 的名称是 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 确操作是 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________________。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斗的 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 A.41% B.50% C.61% D.70%
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 2 中,Co 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浸”一般在 80 ℃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盐酸代替 H2SO4 和 H2O2 的混合液,但缺 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 LiCoO 2 与 Li 1
xCoO2 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
26.答案: (1)直形冷凝管
(2)防止暴沸 B
(3)
(4)检漏 上口倒出 (5)干燥(或除水除醇 ) (6)CD
..
..
(7)C
解析: (2)如果立即补加碎瓷片,可能使反应液暴沸,发生危险, A 选项错误; C 选项不能防 止暴沸,错误; D 选项浪费药品,错误; (3)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时,加热条件下可能发生 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也可能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4)环己烯的密度比水小,位于分液 漏斗中液体的上层, 分液时要先把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防止从 下口放出时混有部分下层液体; (5)无水氯化钙能与水结合,也能与乙醇结合; (7)n(环己醇 ) 10g 20g 0.122mol
=0.2 mol 、n(环己烯 )= =0.122 mol ,产率= × 100% = 1 1
100g mol 82g mol 0.2mol
=61%。
27.(15 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 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
+
锂(LiCoO 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
6C+xLi
+xe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
-
答案: (1)+ 3 +6HO===2[Al(OH) ] +3H↑
-
(部分条件未给出 )。
242
(2)2Al +2OH
(3)2LiCoO 2+3H2SO4+H2O2 Li 2SO4+2CoSO4+O2↑+ 4H2O,2H2O2
O2↑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CoSO4+2NH 4HCO3===CoCO3↓+(NH 4)2SO4+H2O+CO2↑ (5)Li 1
xCoO2+Li xC6===LiCoO 2+6C
-
2H2O+
+
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 Al(OH) 3、CoCO3、 (6)Li Li 2SO4 解析: (2)正极材料中含有与强碱溶液反应的 Al ;(3)LiCoO 2 经酸浸生成 CoSO4,Co 化 合价由+ 3 降低为+ 2,化合价升高的只能为 H2O2,H2O2 中的 O 化合价由- 1 升高为 0,生 成 O2,据此配平即可;注意题干中有对温度的要求,可知 H2O2 会发生分解;抓住信息 “用 盐酸代替 H2SO4 和 H2O2 的混合液 ” ,把还原剂 H2O2 去掉了,所以作为还原剂的只能为盐 酸,盐酸被氧化生成 Cl2,Cl2 有毒,污染环境; (5) 正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 Co 的化合价降 低,由 Li 1xCoO2 生成 LiCoO 2 化合价由+ (3+x)降低到+ 3,降低了 x,故正极反应式为 Li 1
-
-
-
+
xCoO2+xe +xLi
===LiCoO 2,由充电时电池负极反应式可知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
Li xC6-
xe
===6C+xLi ,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可得电池反应式; (6)注意信息 “ 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 收 ” 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可分析;沉淀有 Al(OH) 3、CoCO3,水相 为 Li 2SO4 溶液,可知回收的金属化合物。
28.(15 分)二甲醚 (CH 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 (组成为 H2、CO 和少量的 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
+
-
1
1
(ⅰ)CO(g)+2H2(g)===CH 3OH(g) H1=-90.1 kJ m·ol
-
(ⅱ)CO2(g) +3H2(g)===CH3OH(g) +H2O(g)
水煤气变换反应:
(ⅲ)CO(g)+H2O(g)===CO2(g)+H2(g) 二甲醚合成反应:
(ⅳ)2CH 3OH(g)===CH 3OCH3(g)+H2O(g) 回答下列问题:
H2=-49.0 kJ m·ol
-
1
H3=- 41.1 kJ m·ol
-
1
H4=-24.5 kJ m·ol
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
(1)Al 2O3 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高纯度 Al 2O3 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 (ⅳ)对于 CO 转化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
(3) 由 H2 和 CO 直 接 制 备 二 甲 醚 ( 另 一 产 物 为 水 蒸 气 )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 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 应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 (含 Cu-Zn-Al -O 和 Al 2O3)、压强为 5.0 MPa 的条件下,由 H 2 和 CO 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CO 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
-
1
池 (5.93 kW· h·kg
) 。 若 电 解 质 为 酸 性 , 二 甲 醚 直 接 燃 料 电 池 的 负 极 反 应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 可以产生 ______个电子的电 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 1.20 V,能量密度 E=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 J)。 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 /燃料质量, 1 kW·h=3.6× 10
答案: (1)Al 2O3(铝土矿 )+2NaOH +3H2O===2NaAl(OH) 4,NaAl(OH) 4+CO2===Al(OH) 3↓+ NaHCO 3,2Al(OH) 3 Al 2O3+3H2O (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 (ⅰ)平衡右移, CO 转化率增大;生成的 H2O,通过水 煤气变换反应 (ⅲ)消耗部分 CO
- 1 该反应分子数 (3)2CO(g) +4H2(g)===CH 3OCH 3(g) +H2O(g) H=- 204.7 kJ ·mol 减少,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 和 H2 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4)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
+
6
CO 和 H2 转化率增大, CH3OCH 3 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 CO
12 (5)CH3OCH 3+3H2O-12e ===2CO2+12H
1000g
12 96500C
1
0.123V
mol
46g mol
1
6 J k·W -1
-
1
-
1
÷ (3.6× 10
·h )=8.39 kW ·h·kg
1kg
解析: (1)从铝土矿 (主要成分 Al 2O3)中提取 Al 2O3,主要应用 Al 2O3 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 可溶性 NaAlO 2 或 NaAl(OH) 4 溶液,过滤除去其他不溶性杂质, 向滤液中通入酸性气体
CO2,
生成 Al(OH) 3 沉淀,过滤洗涤加热分解 Al(OH) 3 得到 Al 2O3;
(3) 由反应式 ⅳ+ⅰ× 2 可得所求热化学方程式,所以 H = H4 +2 H1=(-24.5-
·ol 1;化工生产中既要考虑产率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也要考 0.3× 2)kJ m·ol 1=-204.7 kJ m
虑化学反应速率; (4)正反应放热, 温度升高, 平衡左移, CO 的转化率降低; (5)燃料电池中, 燃料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 二甲醚的分子式为 C2H6O,在酸性条件下生成 CO2,碳的化
-
-
-
合价从- 2 价升至+ 4 价,一个二甲醚失去
- -
+
12 个 e ,书写过程:第一步
-
-
CH3OCH3-12e
―→CO2,第二步配平除 “H、O” 之外的其他原子 CH3OCH3-12e ―→2CO2,第三步用 “H + ” 配平电荷
CH3OCH3 -12e ―→CO2 +12H ,第四步补水配氢
CH3OCH 3 -12e
+
1000g + 3H 2O===2CO2+12H ,第五步用 “× 12 O”检查是否配平; 1 kg 二甲醚可以产生 1
46g mol
电子, 1 mol 电子可以提供 96 500 C 的电量,电压 × 电量=功,故可求出能量密度。
(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物理题、 3 道化学题、 2 道生物题中每科
如果多做, 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
任选一题做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 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 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一题计分。
36.[化学 —— 选修 2:化学与技术 ](15 分)
草酸(乙二酸 )可作还原剂和沉淀剂,用于金属除锈、织物漂白和稀土生产。一种制备草 酸(含 2 个结晶水 )的工艺流程如下:
..
..
回答下列问题:
(1)CO 和 NaOH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甲酸钠加热脱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制备工艺中有两次过滤操作,过滤操作①的滤液是
______,滤渣是 ______;过滤
操作②的滤液是 ______和______,滤渣是 ______。
(3)工艺过程中③和④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建议甲酸钠脱氢后直接用硫酸酸化制备草酸。该方案的缺点是产品不纯,其中 含有的杂质主要是 ______。
(5)结晶水合草酸成品的纯度用高锰酸钾法测定。
-
称量草酸成品 0.250 g 溶于水, 用 0.050
1
的酸性 KMnO 4 溶液滴定,至浅粉红色不消褪,消耗 KMnO 4 溶液 15.00 mL,反应
0 mol L·
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该成品的纯度 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NaOH
HCOONa
2HCOONa
Na2C2O4+H2↑
(2)NaOH 溶液 CaC2O4 H2C2O4 溶液 H2SO4 溶液 CaSO4 (3)分别循环利用氢氧化钠和硫酸 (降低成本 ),减小污染
2 (4)Na2SO4
+8H2O+10CO2↑ 2
+
+
C O +2 MnO4 +16H ===2Mn (5)5 2 4
1
5 2
× 100%=94.5%
1
0.124mL 0.0500mol L
1
126g mol 0.250g
1000mL L
解析:(1)由 “甲酸钠加热脱氢 ”生成 Na2C2O4,依据原子守恒可知有 H2生成;(2)Na2C2O4
中加入 Ca(OH)2 生成 CaC2O4 和 NaOH,过滤 ①后得 CaC2O4 沉淀和 NaOH 溶液,NaOH 溶液 经 ③ 可循环利用; 向 CaC2O4 沉淀中加入 H2SO4,生成 H2C2O4 和 CaSO4,过滤 ②后得 CaSO4 沉淀和 H2C2O4 溶液,溶液中还有过量的
H2SO4;(3)NaOH 溶液和 H2SO4 可循环利用,是该
流程的优点; (4)Na2C2O4和 H2SO4 反应生成的 H2C2O4 和 Na2SO4 均可溶, 故会使草酸中混有 2,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和电子得 NaSO;(5)草酸被氧化为 COMnO被还原为 Mn
2
4
2,
4
+
失守恒配平即可; n( MnO )=0.015 L × 0.050 0 mol ·L
4
-
- 1
,依据离子方程式
n( C O )=
2
4
2
5 5 - 1
,m(H2C2O4·2H2O)=0.015 L × 0.050 0 mol L· n( MnO4 )=0.015 L × 0.050 0 mol L·
2 2 ×
1
5 × 126 g·mol 。 2
-
1×
37.[化学 —— 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 分)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
..
(1)基态 Si 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 ______、电子数为 ______。
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2)硅主要以硅酸盐、 ______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
______相结合,其晶
..
..
胞有 8 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______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 (SiH 4)分解反应来制备。 工业上采用 Mg 2Si 和 NH4Cl 在液氨介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i— H 318
452
Si— O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 :实
化学键 C— C C— H C— O Si— Si
中反应制得SiH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键能
1
kJ mol
356 413 336 226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SiH4 的稳定性小于 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6)在硅酸盐中,
SiO 四面体 (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 链状、 层状、
4
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 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 Si 原子的杂化形
式为 ______,Si 与 O 的原子数之比为 ______,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a) 图
(b) 图
答案: (1)M 9 4 (2)二氧化硅 (3)共价键 3
(4)Mg 2Si+4NH 4Cl===SiH 4+4NH 3+2MgCl 2 (5)①C— C 键和 C— H 键较强, 所形成的烷烃稳定。 而硅烷中 Si— Si 键和 Si— H 键的键 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②C— H 键的键能大于 C— O 键, C— H 键比 C— O 键稳定。而 Si— H 键的键能却远小 于 Si— O 键,所以Si— H 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 Si— O 键
2 3 1∶ 3 2n
SiO ) (6)sp
[SiO ]
n 3
3
(或
22s22p63s23p2,M 能层有
s、p、 d 三个能级,共 9 个原
解析: 硅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
子轨道; (3)立方体共有 6 个面,面心位置上贡献3 个原子; (4)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产物除SiH4 外,还应有 MgCl 2,另一生成物只能是 NH 3;(5)由信息可知应从反应物、产物 键能的差异角度进行分析; (6)一个硅原子与四个氧原子相连,形成 4 个 σ键,硅原子最外 层四个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无孤电子对,为 sp
3 杂化; ① 、 ② 两个氧原子有两个结构单元共
..
..
用,如图,中间的结构单元均摊1,再加上其他 2 个氧原子,一个结构单元中含有一个硅原子、
2 现的化合价为-2,即化学式为
3 个氧原子,依据化合价可知一个结构单元表
2n
SiO
或
[SiO ]n
3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