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案
执教:广元市苍溪县陵江小学校 卢祯
指导:广元市罗以培名师工作室 卢祯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及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1~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把1块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饼干的( )。 2、把6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面包的( )。 3、把3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苹果的( )。 4、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3份是这些糖的 ( )。
引入:
教师:老师发现分数的意义里要强调平均分,而遇到平均分的问题我们一般都除法来解决。那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老师
就和孩子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与【新课讲授】 1.教学例1(教材第(1)读题后,指导算式。
(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
板书:1÷3=(个)
2.教学例2(教材第49页例2)。 (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
(2)指导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
除法。
49页例1)。
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
13131314141434343434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1÷3=
13 3÷4=这两道算式,想一想: 3434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以下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b≠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ab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的1、2题。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第1~4题。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原来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而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相除。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