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体验为什么重要?如何提升产品的⽤户体验?(写给产品⼩
⽩)
近年来“⽤户体验”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和讨论,情感化设计,体验式设计,交互设计,UI,UE,UX这些跟⽤户体验相关的词汇如今也成为了我们谈论产品时的⽇常⽤语。确实,产品、⽤户体验与我们的⽣活息息相关,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交流⽅式。
那 ⽤户体验到底是什么?产品和⽤户体验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产品⼜该怎样去提升⽤户体验?本⽂将针对⽤户体验的相关问题进⾏探讨。
⼀,⽤户体验的前世今⽣
“⽤户体验”这个词最早被⼴泛认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设计师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提出。⽤户体验概念认为”⼀个良好的产品能同时增强⼼灵和思想的感受,使⽤户拥有愉悦的感觉去欣赏、使⽤和拥有它”。图⽚⼈物 唐纳德·诺曼。
唐纳德·诺曼认为,设计要从⼈的思维和感官层⾯来考虑,强调⽤户体验。但如今的很多设计不仅没有以⼈为本,反⽽让⼈围着机器转。没有去想着如何开发⼈的潜能,反⽽是利⽤⼈类的⽣物性,设计出会让⼈“⾃我伤害”的产品。⽐如,不断推送通知的应⽤程序,就是利⽤了⼈类天⽣容易分⼼的特点。诺曼呼吁⼈们要意识到这种“技术主导⼈”的现状,并且提倡回归以⼈为本,设计要解决问题,⽽不是创造问题。
他的⽤户体验思维在全球设计领域产⽣了极⼤的影响,并因此推动了⼯业设计和认知⼼理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图形技术的快速发展,⽤
户体验更多的体现在⼈机交互中,⽤户体验思维也引起了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互联⽹⼈的关注,并得以快速传播和发展。
说了这么多,⽤户体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百度百科关于⽤户体验的释义更加明了:⽤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UX)是⽤户在使⽤产品过程中建⽴起来的⼀种纯主观感受。
不管百度百科还是唐纳德·诺曼的解释,都可以看出,⽤户体验指的是⽤户在使⽤产品时的感受。也就是说,⽤户体验的主体是⽤户,对象是产品,⽤户体验是⽤户在接触和使⽤产品过程中所建⽴的感受,感受是主观的,因此⽤户体验也是主观的。即 ⽤户体验=主观感受。
⼆,剪不断理还乱,产品和⽤户体验的情缘
既然⽤户体验是⽤户对产品的感受,那就可以认为,有产品的地⽅就有⽤户体验。⽽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对产品的感受⽆时⽆刻存在,从早上睁开眼睛到⼊睡,这⼀天中我们接触到多少产品,也就进⾏了多少次的⽤户体验实践。
举个栗⼦:
拿洗漱这个每天都要做的⼩动作来说,短短⼏分钟的过程就完成了对诸多产品(⽛膏⽛刷洗⾯奶,甚⾄⽛缸,⽑⼱)的体验。
你或许会觉得这款⽛膏不错,味道清新,价格合理,对⼝腔问题也有改善作⽤。这便是⼀次好的⽤户体验。因为体验不错,你极有可能会继续购买甚⾄把它推荐给家⼈朋友。
可如果是坏的⽤户体验,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你可能会抱怨⽛刷不太好⽤,⽑刷太软,清洁不到位,⽽且⽛刷头太⼤,设计不合理。此时你可能暗暗决定不再买这款了,甚⾄连同品牌的⽛刷也不会选择。
所以你发现了吗?虽然是⼀种主观感受,但对于产品来说,⽤户体验绝不仅仅于此。因为它可以促发⼀系列⾏为, 感受(认知)→反应(喜欢/厌恶)→⾏为(消费/拒绝)。
就像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到的那样:“⼀旦到达品牌效应层⾯,⼈们就会愿意为这个产品或者服务付更多钱。”所以,⽤户体验是决定品牌/产品⽣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提升⽤户体验?三个层次,层层推进
正是因为⽤户体验对产品意义⾮凡,如今⽤户体验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学科和课题。跟⽤户体验相关的培训和课程,⼯作岗位等纷纷出现。虽然⽤户体验存在于我们跟任何产品接触的过程中,但随着互联⽹产品的发展,我们所谈论的⽤户体验更多的来⾃数字和科技产品或服务。
好的⽤户体验是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们苦苦追求的⾼境界,⽽⽤户体验的提升也需要实现三个境界。第⼀个层次:感观体验。
感官体验指呈现给⽤户视听上的感受。⼀般通过⾊彩、声⾳、图像、⽂字、布局等要素呈现。诺曼说,“美观的产品更好⽤。”⼀句话便道出了产品外观的重要性。
⼈是视觉动物,我们在选择产品时往往依赖第⼀感觉,⽽不是理性思维。这便要求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们对⽬标群体有⼀定把握,掌握他们的喜好,洞察他们的⼼理,在产品外观上下功夫。
⽐如,我们在浏览产品⽹站时,往往会被优美的图⽚,精巧的按钮,舒服的配⾊吸引。如来⾃ 公司的幻灯⽚,按钮等细节设计带给⽤户视觉上的舒适感。
但注重产品外观并不意味着舍本逐末,哗众取宠,过度追求细节的尽善尽美⽽忽视产品的核⼼功能。如,汽车不能因为追求外观设计⽽忽视发动机性能,⼿机不能因追求壁纸⽽忽视通话功能,保温杯不能因为追求⾊彩⽽忽视保温效果。
第⼆个层次:交互体验。
如果说感官体验是⽤户体验的第⼀关,那交互体验就是对产品的最直接评判。⽤户跟产品的交互贯穿浏览、点击、输⼊、输出等⽤户使⽤产品的全过程,产品设计师⼀般通过选取合适的界⾯元素,⽂字、按钮、⽂本框、颜⾊等让⽤户在完成⼀项操作的时候觉得简单易⽤。⽽交互体验的过程也正是⽤户定义产品“好不好⽤”的过程。
移动互联⽹时代,很多⼿机应⽤很好的诠释了优秀交互和易⽤的特性。但好的交互体验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机应⽤上,⽽是所有互联⽹产品需要努⼒的⽅向。如 在2018年进⾏的⽤户体验升级。下图为 禅道的新旧使⽤界⾯对⽐。
新的⽤户界⾯采⽤了更加年轻化的设计风格,界⾯元素如导航、按钮等重新布局;配⾊更加丰富,并⽤不⽤颜⾊区分主次;优化操作流程,合并部分功能以减少⽤户在特定操作中的交互次数;在主页增加统计区块,项⽬任务跟踪分析更加⽅便。
作为⼀款项⽬管理⼯具, 禅道⾸先是⼀款效率提升⼯具,改版后的使⽤界⾯除了在外观的优化之外,更主要的是对功能间交互的重新梳理,⽤户可以更加⾼效简单的使⽤产品,这便是成功的体验提升。
第三个层次:情感体验。
相对于前两个层次,情感体验是更⾼级的体验层次。因为它给予的是⽤户⼼理上的体验,强调“⼼理认可度”。让⽤户感受到产品和品牌的价值、温度,⽤户通过产品实现认同、抒发⾃⼰的内在情感,最终发⾃内⼼的使⽤。
如锤⼦科技便是将产品赋予情感体验的公司。 产品的功能之外,负载更多的是⼈⽂关怀。 图⽚来⾃锤⼦科技罗永浩在产品发布会。
如,2017年锤⼦科技在⼿机系统中更新了为残障⼈⼠设计的辅助功能,优化视⼒障碍⼈⼠使⽤智能⼿机的体验。即使我们不是视⼒障碍⼈⼠,还是对这家公司⼼存了⼏许好感。早在第⼀代坚果⼿机发布时,配套推出的远程协助功能,可以让⼦⼥远程帮助不太熟悉智能⼿机的⽗母设置⼿机的功能。据说这个功能发布时,好多发灰会现场的关重都感动得流泪。
正是产品背后的价值观打动了⽤户,⽤户选择产品时并不在于它⽐起其他同类产品好多少,还是会义⽆反顾的体验。这便是情感体验的魅⼒。
同样,不管⽤户体验的境界如何⾼级,⽽基础的功能性体验才是最根本的。要想实现情感体验的成功,也只有把前两个境界实现才有可能。⽤户体验不是⼿段,⽽是⽬的。产品⼯作者们应该时刻保持以⼈为本的思考⽅式,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要考虑⽤户的背景、使⽤经验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感受,从⽽设计出美⽽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