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叶方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发表时间:2010-06-03T14:59:38.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4期供稿 作者: 曾 蕊 赵玉新[导读]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较大的DNA病毒曾 蕊 赵玉新(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山东威海 2400)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4-0267-0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较大的DNA病毒。眼部原发感染以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最为多见,发病可能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90%为单眼发病,患病后自觉畏光、流泪、疼痛,并有反复性患侧头痛。临床可见眼睑水肿,睑缘有时可见疱疹的水泡,结膜充血,角膜可见点状、树枝状、盘状、地图状浸润灶,角膜知觉减退甚至消失,治疗后易反复发作。近年来,笔者采用芙蓉叶方水煎局部冲洗与湿敷,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方法与效果
将芙蓉叶60g、薄荷15g、菟丝子30g,水煎后过滤去渣,待温度降至25℃左右时,分开眼睑冲洗,使药液充分接触病变部位,冲洗要彻底,然后再将余药液浸透无菌纱布,挤去多余药液,展开纱布,置于患眼行闭睑热湿敷,每日3-4次,直至治愈。冲洗后可迅速止痛,1-3日可减轻症状,一般4-7日治愈,较重者10-15日可治愈。 2 讨论
芙蓉叶为清热解毒药,其化学成分中的黄酮类及鞣质可降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收敛作用达到消炎的目的[1]。薄荷为发散风热药,《本草新编》曰:“薄荷善解风邪,于风邪上犯眼睛者,最为适宜。”临床用于多种眼疾的治疗,对风热热毒上攻目赤、羞明、流泪、眼痛者效果尤佳。薄荷所含的薄荷醇局部应用有消炎止痛作用,其煎液对多种细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薄荷所含的黄酮类与鞣质有着与芙蓉叶相同的作用,有利于减少炎性渗出和促进炎性渗液的吸收及收敛作用。以上两种药物的局部应用既可使患处有清爽舒适感,又可迅速止痛[1]。菟丝子为补阳药,能平补肝肾,益精养血,目得血则能视,故有明目作用,因睛得血又有利于炎性渗出的吸收和消失,同时其煎液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其化学成分中所含的维生素A能维持上皮细胞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角结膜上皮细胞角化,易致角膜炎、结膜炎,故局部用药可促进病变角膜的修复,利于患处的愈合。以上3种药物共同作用,达到消炎止痛、促进角膜病变部位修复的作用,又可使患处清爽舒适,且方法简便,经济适用[1]。 参 考 文 献
[1]雷载权.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56,287,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