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聚焦写作思维落实语文要素——以六上《夏天里的成长》为例谈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

聚焦写作思维落实语文要素——以六上《夏天里的成长》为例谈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

来源:刀刀网
聚焦写作思维 落实语文要素 ——以六上《夏天里的成长》为例谈习作单元中

精读课文的教学

关键词:部编版 小学语文 习作单元 精读课文 写作思维

摘要:部编教材中的特殊单元——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单元,应该遵循编者的意图,明确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关注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揣磨教学内容的适切性,追求读写训练的针对性,聚焦写作思维,落实语文要素。

一、方向定位,明确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一)立足编者意图明定位

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而应定位为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应该承担怎样的教学任务呢?应该为“写”服务,基础是理解写法,聚焦文章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紧扣单元要素找目标

本单元的人文目标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本单元语文要素包含三个目标:能理解文章中心意思,能理解文章素材如何体现中心意思,能运用素材来表达中心意思,体现了从理解语言形式到运用语言表达的认知发展过程。

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的。

二、文本解读,关注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

《夏天里的成长》是我国现代作家梁容若先生的一篇散文。第一自然段就一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直接点明中心,总领全文。

第二自然段采用总分结构,先以“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等词语表现夏天动植物长得快、变化大的特点;再通过瓜藤、竹子、高粱、苔藓、草、菜、小动物等的变化之大表现动植物生长速度之快。通过“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等表示时间的词,具体写出生长速度之快;通过“几寸、半节、长满、一半大”等表示程度的词,使成长真的看得见。

第三自然段在承接上文的基础上,抓住“山、地、河、铁轨、柏油路”等事物在夏天的变化,写得独特而又巧妙。

第四自然段写到人的成长,引出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层层递进,万事万物尽在其中,可谓选材贴切,构思精巧。

对这篇精读课文的教学,如果能聚焦写作思维,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从而领悟到作家独特的表达方法,就一定能教出指向写作的阅读课。

三、学情分析,揣磨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本课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方面表现中心的方法,提高选材谋篇的能力。对于从不同方面表现中心的课文,学生接触过很多,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以前“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语文要素没有明确提及,因此学生只是一个朦胧的感知,本课需要明确学习。其中,学生在概括本文关于成长表现的三个方面时,第2自然可以直接找出总起句。第4自然段中的关键词也容易提炼。第3自然段则杂糅了植物、自然界的山水和两种人类创造的事物,学生难以辨析,需要引导归纳。另一方面本文关于成长表现的三个方面由显而易见的生物的长,到平常不容易发现

的事物的长,再到人的成长,在组材上存在递进关系,这是学生难以自主发现的,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四、精准教学,追求读写训练的针对性

“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指向读的,“本文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才是指向写作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大环节的设计要指向写作,课堂问题的设计也应聚焦写作思维。

(一)任务单引领,促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长期来一直坚持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就将教学设计与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紧密相连。教学设计时还应关注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字词的学习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比如“菜畦”对于当前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词义上较难把握,教师补充图片加以点拨,用直观形式让学生感知词语含义。

初读感知完成两项任务:1.朗读课文,找出中心句2.课文围绕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自读课文2--4自然段,能够概括出生物、山河大地、人三个方面,大致理清课文结构。

(二)基于单元目标,整体关照语文要素

上课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单元导语“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萧统)”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写文章要以表达中心为宗旨,不能以表现文采为根本。明确“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这一语文要素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这一习作要求。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有总体认知。

(三)研读课文重方法梳理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理解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中心意思的?以“从哪里可以看出生物在夏天里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为引线,始终围绕着这个问题让学生

自由谈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瓜藤、竹子、高粱等生长的迅速,并始终回扣第二段的中心句“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看得见地长。”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不仅从视觉上写出了动植物生长的迅速,而且从听觉上也体现了中心意思。学生更深入地感悟到“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达到重难点突破。让学生由篇到段,再由段到句进行感受,为习作提供铺垫和指导。

1.

举一反三,学会方法的迁移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第3自然段通过给句子加关联词语(“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山、地、河”时的构思巧妙和表达的独特之处;第4自然段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谚语的意思,进而感知“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深刻内涵。和孩子一起品读感悟,让学生领会作者选材的新颖,借助农谚表达中心的巧妙。

(五)回顾总结,聚焦写作思维

以“这三个方面可以删掉其中一个方面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组材上存在的递进关系,从而感受作者选材、谋篇布局的用意。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说说本节课的收获。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更好地记住本课的学习内容、写作方法等。

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有深入的认识,从而在习作时更多从谋篇布局、完整性方面思考,真正在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

(六)初试身手练就选材本领

在交流方法的基础上,“初试身手”趁热打铁。第一道题《戏迷爷爷》的练习难度较小,根据提供材料进行选择,旨在强化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意识。

结语: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教学的定位一定是指向习作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清楚且聚焦,教学的实施要有针对性,基于写作思维,落实语文要素。

[1] 计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7):40-41.

[2] 郑桂华 .听郑桂华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吴勇 . 写作学习:从“教知识”走向“教知识运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再探索[J]. 江苏教育研究,2020(10).

[4] 吴勇 . 吴勇用教材——小学教材习作教学探索[M]. 教育出版社,2017.

福 州:福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